书城童书中华五千年(上)
21751700000031

第31章 千古一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了六国,统一中原。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提议说:“古时候的五帝只掌握一千里左右的地方,现在陛下已经一统天下,这是五帝不能与陛下相比的。我们听说古时候有天皇、地皇、泰皇,数泰皇最尊贵。所以我们认为陛下取他的‘皇’字和五帝的‘帝’字,两个字合起来,称作‘皇帝’,这样才能显示您的丰功伟绩。”秦王大喜,便自称皇帝。从此,中国历史上就有了皇帝这个名称。秦王因自己是第一个皇帝.便自称秦始皇。

秦始皇认为以往天下苦战不休,都是因为分封诸侯王的缘故。现在天下方安,再分封诸侯王,又将种下战争的祸根,便采用郡县制,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自此天下政事归于皇帝一人,避免了诸侯分争。

秦始皇建立的这一套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对后世影响极大。后来各个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是在秦制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

战国时期的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但是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都不相同,因此各国贸易极为不便。秦始皇规定:以后一律使用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铜钱,各国的旧货币全都作废,不许再在市面上流通。

原先六国的度量衡也是不统一的,在一个国家买一尺布,到另一个国家也许只能算八寸;在这个国家买一斗米,到那个国家就成了九升。度量衡这样乱,和统一的国家政权当然不相适应,秦始皇便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

原先六国的车辆和道路也各不相同,于是秦始皇又下令,规定车轴上两个轮子间的距离一律为六尺;并且修筑了从京城咸阳到全国各个重要地方的大路。全国的交通方便多了。

战国时期的文字也是不统一的,这种情况对政策法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传播,都是一大障碍。秦始皇命擅长书法的李斯将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后来又根据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成一种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做隶书。隶书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自此,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以后的政令改革,加强了全国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