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在,能够不断地唤起记忆就不仅仅是风景,还有传承、底蕴等等的味道。结彩楼在平和县有着深远的历史,据新编《平和县志》载,平和结彩楼开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朝以来,结彩楼活动逐渐进入兴盛时期。尤其从清康熙年间至1946年,平和县当年的旧县城九峰镇、霞寨乡和小溪镇先后分别于1926年和1946年举办过结彩楼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小溪西林、九峰城中、安厚马堂也都曾举办过结彩楼活动,让这富有独特色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的大型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继续传承存在。结扎起来的彩楼辉煌壮观,尤其是在夜间,夜幕下彩楼金碧辉煌,就像零落人间的琼楼玉宇。
结彩楼主要建筑材料是杉木,也可以用大竹作为各层彩楼前面的龙柱、大柱。用大竹则要求纸扎艺人要有高超的本领,能用纸做出像用杉木的样式。龙柱是由当地的扎纸艺人通过一双灵巧的手,用传统的纸扎艺术扎制而成,现在还加入了许多彩灯科技,在纸的龙柱上闪烁不停。彩楼顶端用纸的麒麟踏步飞来,取意“麒麟献瑞”,吉祥无比。
结彩楼一般选择在秋收过后,本意为庆丰收、祈求平安,是一种集建筑彩塑、花灯、游艺、戏曲、书画、纸扎、雕刻和剪纸为一体的群众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是人们对风调雨顺、百业丰收、太平盛世和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庆祝和追求。
民国十五年(1926),九峰镇一年就结了三座彩楼,三座彩楼由中间较高的主楼和左右两边略低的阁楼组成,中间的主楼为5层,高20米。在第二层楼前面筑有椭圆形的拜亭,宽12米。东西两边的阁楼为4层,高15米,比主楼略矮5米左右,三座彩楼并排而立,底部连成一体,整个楼的体形类似宝塔式的楼阁。结扎好的这三座技艺高超的彩楼,结构规整,错落有致,不仅气势宏伟,而且情景交融。它的体态耸构巍峨、高标、重檐翼舒、四闼霞敞。
当人们走近彩楼,可见彩楼上数十支大柱上分别镌嵌着不同体态的长龙和蛟龙栩栩如生、威风凛凛犹如腾云驾雾直升高空之势;有卧伏在山岗上的老虎,居高临下,虎视眈眈地施展着它的虎威之状。真是龙腾虎跃、生气勃然,整个工艺造型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准。其他中小柱上和彩楼的两旁也分别装饰着由彩纸、彩塑扎成各种形态的狮子、麒麟、孔雀、鸳鸯、凤凰以及“双喜”、八卦图等吉祥的剪纸艺术。还有用彩塑和彩纸制成的各种花鸟、蝴蝶、虫鱼等飞禽走兽,其表现形式有鸳鸯双戏水,双凰朝太阳,凤凰穿牡丹,出水荷花,二龙抢珠和绣花鞋、帐眉花鸟等,想象丰富、含意隽永、形态逼真、活灵活现、造型奇特、工艺精巧、情调健康、富有生活美感。
在主楼第二层的拜亭中,供奉着当地民众最信仰和最虔诚的城隍神位,沿着彩楼拾级而上,人们可以尽情地观赏到各种高级的文化艺术品。这种活动的机会是很难得的,据《平和县志》记载:“结彩楼极耗人力物力,故不易举办。如民国十五年,旧县城(九峰镇)民众在东门外接官亭结彩楼三座,竟筹备3年,耗银5万元。”可见结彩楼不是一件易举之事。
1926年至以后的20多年中,平和县其他一些乡镇也举办过这种大同小异的结彩楼活动。据史料记载:“同年(1926)霞寨四乡(指霞寨、大坪、小坪、岩岭)民众集资,在文昌宫前结彩楼一座,楼高12层,同时还有演戏,游艺等活动,持续12昼夜。民国三十五年(1946)七月小溪镇民众集资,在中秋埔(今体育场)结彩楼两座,解放后停办。”2000年12月1日至6日,在李西圃的故乡一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植柚致富的村民,自筹资金30多万元,办庆典建彩楼,隆重纪念西圃公成功培育琯溪蜜柚450周年,感谢党的富民政策,进而怀念西圃公培育优良琯溪蜜柚的伟绩丰功。2005年10月13日,平和安厚马堂张氏家庙修建落成,马堂张氏就自发结了一座彩楼以示庆祝。2006年元宵佳节,平和县九峰镇群众又自发“结彩楼”,由当地民间艺人耗时一个月兴建,高3层半、13米,底层直径52米,以此寓意社会和谐,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2008年,位于琯溪蜜柚原产地西林村的侯山宫举行建宫500周年庆典,最受群众欢迎的是伴随庆典而举行的“结彩楼”这一巧夺天工的闽南绝艺。这次结彩楼共有八座,这八座彩楼呈宝塔形,用彩纸、彩绸、彩灯、彩塑等加以装饰的楼观在骄阳照耀下,宛如金碧辉煌的宫殿,熠熠生辉。一到夜里,彩灯闪烁,金碧辉煌,十分壮观。在这八座彩楼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七层高的主楼。彩楼上有数百个人物、动物、植物造型,全是纸做的,栩栩如生的纸扎造型题材多种多样,有《西游记》、《桃花姐过渡》等历史掌故和民间传说,也有琯溪蜜柚和各种动物造型以及平和历史文化底蕴展示等内容,并辅以五彩斑斓的灯光和电动旋转装置,把古代的技艺和现代技术应用起来,让各种造型能够转动,更加吸引眼球。
彩楼的历史正在继续,彩楼的文化正在不断完善,彩楼作为平和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必将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