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是美人,瓷是英雄,瓷是政客,瓷是商人,瓷同时也是魔鬼和强盗。实践证明,瓷是一种容易破碎的美丽和伤痛,同时也是一种能摄人心魄、勾魂夺爱并制造出玄幻的法器和道具。记得,在古波斯神话传说里,有个老渔夫就从海底捞出一件美丽的瓷瓶,可里面却装着魔鬼。之后,魔鬼用尽各种各样的甜言蜜语和威胁手段,诱导并逼使老渔夫打开它,老渔夫因此陷入恐惧和不安乃至诱惑和左右为难之中,人性的弱点毕现,令人担心之处也就在这里。其实那是一种美丽的妒嫉与折磨。美到一定的时候也会包藏祸心,而无意的邂逅有时也是某种命运的安排。
说到这里,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2009年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打捞出来的那艘古沉船。那艘被命名为“南澳一号”的古沉船自从出水后,就一直没有缺少过世人关注的目光,尤其是从中发现的那些大量青花瓷器,经专家们反复考证后,一致认为,那就是名震天下的“克拉克瓷”,而且原产地就在福建省平和县。消息甫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好奇者踏瓷而来,热泪盈眶者更是蜂拥而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一位日本考古界的专家,其几代人的苦寻得不到结果如今找到了答案,那种激动非常人所能理解。其实是可以理解也是可以体会的。
实践也证明,那些“克拉克瓷”出现后就立刻像古波斯神话里的魔瓶一样充满魔力并发出神奇的光芒,从而引起世人高度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电视媒体,也同时进行跟踪报道并进行轮番轰炸式的直播,因此令更多的观众睁大眼睛并啧啧称奇,尤其是那些多年来关注它的专家们和来自“克拉克瓷”的原产地——福建省平和县的人们更是热血沸腾,达到空前兴奋的状态,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趋之若鹜的心态再次表现得淋漓尽致。青花瓷影自多情,其实也很正常。更何况,迷失在海底400多年的青花瓷能够重返人间并叶落归根,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同时也是夺造化之功。好在只要是美丽的东西终有被发现的一天,果然如此。
然而,与此同时,我却仿佛听到了来自偏远山区野地里的另一种呼喊,和从数百年前的海底传出来的哭泣与叹息,就这样那些400多年前的青花瓷影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和神思里,而当美丽的青花瓷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喜悦的泪水其实已经冲淡了所有的痛苦和记忆。从这个角度讲,青花瓷遭遇不幸的经历也是历史必然,或许,这正是历史之所以无言的原因。历史就像一位冷酷的智者,始终用无情的眼光看待一切,包括岁月和风云。其实历史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话说回来,在相当长的日子里,“克拉克瓷”的出现令许多专家着谜,只是因不知其身世,也就是原产地而令这些专家们扼腕不已。后来,经专家们百般考证后证实,“克拉克瓷”的故乡确实就在福建省平和县。此语一出,立刻打破了古老而又偏僻山区的宁静,尤其是当“南澳一号”被打捞出来后,平和县宁静的山村更加喧闹起来。踏瓷而来的各路人马更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就像找到失散近500年的“老情人”或“新娘子”一般,而当“克拉克瓷”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以后,许多外面的人也迫不急待地蹬足想要争看“新娘子”的模样。
不过,当人们看到“克拉克瓷”姣好的真容后,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和疑问也随之出现了。许多人心里在想,平和县何以会成为“克拉克瓷”的故乡?当年的情况到底是怎样呢?其实这些在不久之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史载,明正德十三年(l518年)三月,平和正式置县。首任县令为明朝都察院佥都御史王阳明。当时他奉旨来到平和地界,平寇后行走在崇山峻岭之中,目光里却充满内心的隐忧,为了让地方百姓从此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上书朝廷,并以“寇平而民和”而取“平和”二字为县名,表达了他内心美好的愿望。奏准后,他为了帮助县民发家致富,特意从军中挑选一些兵丁留在平和,帮助地方“长治久安”。当然,他只是为平和拉开历史的序幕而已,真正的传奇和篇章才刚刚开始抒写。
无独有偶,之后的平和县竟然连续13任县令皆来自江西。历史之巧合确实有点儿不可思议。更有趣的是,这十三任县令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竟一致看好生产陶瓷这一项目。之所以如此,大概有两方面主因:一是平和地处山区,陆上交通很不方便,但平和是九龙江西溪发源地,水上交通却很顺畅;二是经考察后发现,平和境内拥有制陶最主要原材料——高岭土。这就为生产陶瓷奠定了基础;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的社会对陶瓷的需求量较大,而适合生产陶瓷的地方却不多,再加上江西景德镇素来就是举世闻名并且公认的“陶瓷之乡”,其盛产出来的景德镇陶瓷不仅受到普通世人的欢迎,也受到各个朝代宫廷的青睐。正因为如此,先后13任江西县令的到来,无疑为平和县成为“克拉克瓷”故乡提供了可能和契机。前几年那位日本考古界专家,就不远万里寻访到平和,当他证实了平和县就是“克拉克瓷”的原产地时,禁不住匍匐在地,老泪纵横,然后才诉说其世世代代寻访“克拉克瓷”原产地的传奇故事,由此可见,人类对美的至爱是高尚的。
关于“克拉克瓷”名称的由来是这样的:明朝万历三十年(1602),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了一艘商船,这艘葡萄牙商船名叫“克拉克”号,船上有近万件的青花瓷器,但不知产自何处。后来,在一场“晚到了400年的中国瓷器来了”的大型拍卖会上,这批青花瓷器被命名为“克拉克瓷”,从此,一举成名。400年后的今天,“克拉克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证物,被世人所关注、推崇并且喜爱是毫不意外的。不过,当“克拉克瓷”神秘的面纱被一而再,再而三揭开以后,笔者作为“克拉克瓷”故乡的人,兴奋之余同时也还存在一个悬念,即根据专家实地考察和资料显示,当时“克拉克瓷”的生产规模完全可以用“十里窑烟”来形容,并有过之而不及,如果这种盛况被证实,也就意味着当时的平和生产陶瓷是何等的热火朝天,同时也就意味着当时有众多的平和人以此为业并进行谋生。可是,那么多的制陶技术工人的后人现在都到哪去了?按理,有着那么大规模的群体应该会留下一些传人才是,可是却至今找不到,这是奇怪之一;其二,那些青花瓷器上都绘有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之类,这些手艺又是怎么失传的?或许,这和当时的海禁和月港的没落有关,但似乎又解释得并不圆满,这也是耐人寻味之处。当然,许多历史的真实本来就是无法完全复原和圆满解答的。
据现有史料显示,平和县境内的古窑址有“十里窑烟”之说,这种说法依据是从旧县城到南胜、五寨这段路程,已经发现并挖掘出来的古窑址有100多座,而这段路程有10里之遥,因此构成“十里窑烟”的盛况。不过,这种说法尚不严密,因为平和县境内的古窑址远不止分布在这些地方,还有不少地方也有古窑址。如同样是旧县城的九峰镇,在那里现在还可以找到当时江西制陶员工的合葬墓,这也应该是值得一提的历史遗迹。如今,该遗迹已成为县级保护文物保护单位。
克拉克瓷最显著的特点是宽边,青花瓷为多,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另外,从克拉克瓷的生产上可分为万历至清初和康熙两个时期,前者为开光的青花瓷,后者则胎薄。还有,万历年间的克拉克青花盘所使用的是浙料绘画,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为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础。画师们熟练地运笔,无论勾、点、染皆随心所欲,自然洒脱。凡是勾勒圆圈,皆是用两笔拼凑而成,这也是明末清初瓷画的一个特点。这种花卉图案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的青花瓷器,也是中国青花瓷器在欧洲的叫法,专指这种深得欧洲王公贵族喜爱的外销瓷。
不过,当我看到那100多座古窑址时,其实内心也是非常隐痛的,因为其在外人看来或许就像当年的一位弃妇,或者被抛弃的童养媳,而在我眼里,却更像一位被关在地窟多年不见阳光的老母亲,或者像是一位曾经被拐卖又终于从山洞逃跑回来的乡下妹子一样,脸上布满垢土。而当她被洗干净后重现娇容之时,世人的惊叹之声也已经说明一切了。众所周知,平和县是九龙江西溪发源地,水上交通方便,正因为如此,平和县才有可能在无意中成就了一条古丝绸之路,通过这条古丝绸之路,可以看出过去平和人的眼光和智慧,包括勤劳和勇敢等秉性。
正因为如此,我试图闭目遐思,让神思回到400多年前,只见平和县境内到处窑烟弥漫,若隐若现中,我不仅看见了窑烟与男人相互为隐约的身影,也看见了陶瓷与女人相辉映的情态,同时还闻到了当年的窑烟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泥土气息,汗水还有体香,加上勤劳的背影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而又精美绝伦的画卷。然而,在诗情画意的背后,我也读到了另一种生存的局限和无奈,痛心之处即此。
不过,历史其实也是公平的,诚如以上所讲,“克拉克瓷”的被发现,尤其是“南澳一号”被打捞出来后,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也被引出来了。换句话说,浩渺无垠的海水虽然淹没了历史的痕迹,时间也已经随着当年的烟火而化为灰烬,但是却没有能够熄灭“克拉克瓷”内心的炉火,这是事实。几百年之后的今天,古沉船的被打捞以及“克拉克瓷”的再一次被发现,可以说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是单一的事件,其不仅记录了一条古沉船被沉没的历史,也浓缩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兴与衰和真实写照,同时还打开了一页新的历史篇章。事实证明,古沉船上大量“克拉克瓷”内心的炉火并没有熄灭,正在以其魔幻般的姿态出现并唤醒世人火热的激情,这就是“克拉克瓷”的魅力所在,而这也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
想当初,先后13任平和县令为振兴平和经济并安置大批的劳工而生产陶瓷,又特意从江西引进大批制陶技术人员到平和来进行指导时,肯定做梦也没有想到400多年后的今天,其当时只是为赖以生存而生产出来的陶瓷品会成为世人争相收藏的稀世珍宝,或许,这就是历史有意开出来的玩笑,又或许纯粹只是天意和偶然的巧合,当然也有可能是必然的结果。换个角度思维,或许今天所做的一切也必将成为明天的稀世珍宝,只是世人的目光太过短浅无法穿越时空去洞悉过往和将来而已,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有价值的东西包括历史事件必将成为历史的宝藏。历史其实也就是这样,当时由平和县生产出来的陶瓷并不叫“克拉克瓷”,也没有具体的名称,之所以后来被称为“克拉克瓷”,就是因为那艘葡萄牙商船名叫“克拉克”号,历史的某种偶然就这样创下了今天的某种必然和奇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也就这样得到了呈现,并具有历史不可替代的价值。
说到这里,也还要提到一个地方,那就是以上讲到的“月港”。其实月港并不在平和县境内,而是在离平和大约有90公里远的九龙江下游入海口处,即现在龙海市那个地方。当年由平和生产出来的陶瓷就是要从这里运出去。史料上记载,“隆庆改元,准贩东西二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到了隆庆年间,朝廷准予百姓到东洋和西洋贸易。另外,史载“四方异客,皆集月港”。难怪有专家推测,当年的“南澳一号”可能就是从漳州月港出发的。如果这项推测成立,那么,九龙江西溪就是平和“克拉克瓷”通往世界各地的丝绸之路。果真如此,“克拉克瓷”留给后人的想象空间就更大了。然而,自从朝廷颁布“海禁”以后,月港的繁荣也迅速走向没落了。或许,这就是让平和“十里窑烟”的盛况消失的最主要原因,历史往往就是如此冷酷无情,但历史原本就是描写人类的一部兴衰史。
再说,当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看待“南澳一号”古沉船的被打捞,看待“克拉克瓷”的重现光芒时,其实我们还是要感到欣慰的,毕竟“克拉克瓷”还有重现光芒的一天,相比之下,不知有多少珍贵的文物被永远埋在历史的灰烬当中。正因为如此,我们从“克拉克瓷”被发现所得到的启悟远不止这些,远的暂且不说,且从新闻的角度来讲,平和县无疑已经找到了又一次在世人面前曝光的好机会,只可惜的是,作为本地人,笔者观察发现,似乎有关部门并非引起足够重视,不善于借此时机大做文章进行宣传,否则利用这次机会定可达到事半功倍甚至超越想象的宣传效果。此外,“克拉克瓷”被发现无疑也已经为平和提供了一条滚滚的财源,只要善于把握,于招商引资方面也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这种机会一旦错过,可能又归于沉寂了。果真如此,是很不应该的。
另外,值得引人思考的是,当年的十里窑烟要在平和境内重现,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古航道的思考却是耐人寻味的,更是颇具魅力的。换句话说,笔者也不太赞成平和县境内重现十里窑烟的盛况,尽管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克拉克瓷”的故乡留给平和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应该是文化方面的思考而不是其他。进而言之,平和人民要想趁此良机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并发挥作用,与其从经济方面入手,不如从文化方面去进行思考。当然,相得益彰更能显示其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