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2172300000043

第43章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治(1)

§§§62.婴幼儿营养性疾病

营养不良

主要症状:

消瘦、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少,生长发育停滞,皮肤皱纹多,逐渐缺乏活力,懒动,眼神迟钝,起初有饥饿感,渐渐食欲低下。不仅消瘦,各种生理功能减退,抵抗力弱,容易形成肺炎或消化不良症。常伴有贫血、维生素缺乏症,重者智力迟钝。

常见原因:

①喂养不当。包括长期喂养的质和量不适当,饮食习惯不良,导致蛋白质和热量不足。

②疾病影响。使孩子食欲低下、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或者消耗过多。

③先天异常使消化吸收能力差,喂养护理不当更易造成营养不良。

防治与护理:

①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积极防治各种传染性疾病。

②合理膳食,尤其断奶后必须供给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新鲜蔬菜及水果是无机盐与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严禁偏食、挑食或零食过多。

③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

肥胖症

3岁以下考普指数(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超过22为肥胖。婴儿期肥胖,大约1岁后即可矫正。

防治与护理:

①饮食管理。在保证孩子基本热量与营养素的需要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原则下减少热量供给,限制脂肪和糖类摄入量,以蔬菜、水果、米面食品为主,注意供给粗粮与糙米面,减少精白米面;保证维生素与无机盐的供给量;加适量蛋白质,如蛋、瘦肉、豆类等,使蛋白质供应量每天不少于1~2克/千克体重。应选择热量少、体积大的食物,如蔬菜类,以避免饥饿感,限制体重速增。

②增加运动。制定适合孩子年龄的运动方式,要持之以恒。

③精神治疗。要教孩子正确对待肥胖,既注意饮食控制,又不过度紧张,消除自卑心理。

④做好预防。从孩子出生起就要注意科学喂养,避免过胖。

维生素缺乏症

由于宝宝饮食是被动饮食,加之饮食不合理,膳食不平衡,很容易患维生素缺乏症,尤其是潜在性缺乏。

(1)维生素A缺乏症

主要表现为角膜干燥、软化、夜盲及全身皮肤干燥、脱屑。患上麻疹时维生素A消耗过多,容易并发此症。可服用维生素A加以预防和治疗。

(2)B族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B1缺乏会引起脚气病,宝宝会出现吐奶、腹泻、声音沙哑、心脏肥大、精神淡漠、嗜睡等现象;维生素B2缺乏会引起口角炎、皮炎;维生素B6缺乏会发生痉挛;维生素B12缺乏则发生贫血或精神、神经异常。

预防B族维生素缺乏,除供给相应的维生素,经常食用新鲜蔬菜、蛋类、肉类食物外,米面加工不要过精过细,并适当供给粗糙米面类食物。

(3)维生素C缺乏症

宝宝缺乏维生素C,会出现牙龈肿胀、出血,手脚关节浮肿、疼痛、麻痹、假性瘫痪等,供给维生素C或多吃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蔬菜能有效预防。

(4)维生素D缺乏病

早期症状:以神经兴奋症状为主,表现为烦躁不安、惊哭、多汗、睡眠不安及枕秃。

活动期:颅骨软化,3个月婴儿枕部触摸有“乒乓球感”;出牙晚、牙序不整、牙质差;方颅,前额隆起;前囟闭合晚(正常1岁半闭合);肋骨外翻形成何氏沟。会爬、站立时,手脚因不堪负重出现“手足镯”,下肢呈现“X”型或“O”型。

防治与护理:

①轻度维生素D缺乏病患儿每天口服维生素D0.5~1万单位,重症者每天口服2万单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每天口服400单位。消化不良、肺炎及肝胆病患儿可采用突击疗法:维生素D330~40万单位,4周肌注1次,根据病情可肌注1~4次,最大量不超过120万单位。同时口服钙剂每天1~3克。

②增加户外活动。宝宝出生后1~2个月时应抱到户外多晒太阳,因阳光中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可产生内源性维生素D3。每天坚持1~2小时户外活动,夏天可利用清晨或傍晚的阳光,或树阴下的折射光;冬天可在室内打开窗子晒太阳。照射时应尽量暴露皮肤,应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宝宝身上,以防着凉感冒。

③注意皮肤护理。维生素D缺乏病患儿头部爱出汗,要注意全身皮肤及头部清洁,有汗时及时擦干,勤洗澡,勤换洗内衣。

④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钙、磷比例合适(钙∶磷为2∶1),有利吸收。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宝宝出生后1个月口服维生素D滴剂,每天400~800单位,早产儿可于生后2周加服维生素D滴剂每天1000单位。3个月时添加蛋黄,7个月后可添加肝末、肉末等,及时给予新鲜水果和蔬菜。

⑤预防感染。患儿体质弱,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胸骨畸形患儿会影响肺活量,更易患肺炎。因此要注意保暖,冷热适宜,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感染源。

⑥保持功能位。不能久坐、久站(站时父母双手要托住其腋下,以支撑身体重量)和过早行走,以免加重骨骼畸形。

维生素过多症

主要指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因其能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就可导致中毒。

(1)维生素A过多症

大量服用维生素A,数小时后就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症,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复视等,一般1~2天后症状消失。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A,会表现食欲缺乏、手脚肿胀、脱毛、肝大等慢性症状。

婴幼儿维生素A中毒量个体差异较大,婴儿日剂量超过90毫克(30万单位)就会发生急性中毒。

常见的原因是误服或口服鱼肝油剂量过大。如有人曾把1滴、2滴的单位误以为1毫升、2毫升等。

维生素A过多症,只要停止服用,症状会逐渐消失。

(2)维生素D过多症

长期服用维生素D数万单位以上,就会发生中毒,主要症状是血中钙质增高、食欲缺乏、体重停止增加、喝水多、便秘,从X光片上可见骨端有大量的钙质沉积现象。

一旦发生维生素D中毒,应立即停服维生素D剂和钙剂,避免日光照射,纠正脱水酸中毒。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时,避免大剂量肌注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病时,应尽量避免大剂量突击疗法。防止孩子误服。

氟与牙齿健康

氟主要分布在骨髓和牙齿中,主要的生理功能是预防龋齿。

龋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细菌作用于糖类而产生酸,酸使牙齿的釉质脱钙,随后有机物被破坏而发生龋洞。孩子吃的糖太多,又不注意牙齿清洁,使乳酸杆菌繁殖,促成龋齿。

氟能通过加强牙齿中珐琅质的硬度而预防龋齿,但摄入过多又可引起中毒,形成氟斑牙及氟骨症。

所以牙齿健康与氟极为密切,少则产生龋齿,多则形成氟斑牙。

婴幼儿贫血

当1毫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未达350万,血红蛋白未达0.11克时,就称为贫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以铁、蛋白、维生素为原料,在骨髓中生成,如果在制造过程中因原料缺乏、骨髓障碍或外周血破坏、丢失,就会发生贫血。

主要症状:

①营养性贫血。系饮食中缺铁、叶酸、维生素B12所致。小儿大部分贫血属此类贫血。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不爱活动、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有异食癖。因缺维生素B12所致的贫血可出现手、足、舌震颤等。

②失血性贫血。小儿常见于钩虫感染、肠息肉、肠道息室等慢性失血。

③溶血性贫血。因输血血型不合、感染、先天异常等使红细胞过多、过早地被破坏,超过身体再生能力所致。此类贫血除贫血外多有黄疸及其他症状。

④生成障碍性贫血。即骨髓障碍,无法制造红细胞,导致贫血。此类贫血较严重,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防治及护理:

轻度营养性贫血主要是饮食治疗。进食高蛋白食物,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瘦肉、豆类、蛋黄、动物血、黑木耳、绿色蔬菜等。

中度以上贫血必须用铁剂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还要辅以饮食治疗。

如贫血小儿出现震颤等精神症状,应结合喂养情况和实验室检查,考虑有无大细胞性贫血合并存在。如存在可加用叶酸口服,必要时可肌注维生素B2。

对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骨髓障碍性贫血应以去除病因为主,辅以铁剂或输血治疗。

贫血的预防措施:坚持母乳喂养,3个月后添加辅食,特别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对早产儿可于2个月后给予铁剂预防;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讲卫生,定期服驱虫药;母亲怀孕时要注意营养,尤其是怀孕的最后几个月要补充含铁量高的食物。

§§§63.婴幼儿呼吸道常见疾病

感冒

感冒主要累及鼻、鼻咽和咽喉部,医生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或“急性咽喉炎”,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全年都有发生,冬季多见。容易并发中耳炎、颈淋巴结炎、肺炎等。大多由病毒引起,也可继发细菌感染。

主要症状:

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或声音嘶哑。有的表现为呕吐、腹泻或食欲缺乏。小婴儿可因鼻塞而张口呼吸或拒乳。重者可因高热而发生惊厥。

防治与护理:

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感冒,主要采用中成药来对症处理。若疗效不好,也可使用抗生素,但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应滥用。

最重要的是调节室内温度和安排休息。气温最好保持在20℃左右,湿度为60%最理想,尤其是冬天较干燥,温度容易下降,应以蒸气提高温度,空气太干燥会刺激鼻黏膜。穿着要适宜,太暖和孩子易出汗,反而易感冒。室内空气应流畅,但要防止穿堂风。

患病期间尽量不去托儿所等公共场合,减少孩子继发感染的机会,并减少活动,注意休息。应选用易消化、少油腻、多维生素的饮食。人工喂养者可将牛奶稀释,或少量多次,多饮开水,以利排泄体内毒素。孩子往往食欲缺乏,父母不要急躁,疾病痊愈后,食欲自然恢复。

平时应养成日光浴及少穿衣服的习惯,使皮肤黏膜具有抵抗力。

发热时不宜洗澡,退热时用物理降温或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肌注退热药,不可滥用激素类药。

肺炎

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湿性啰音,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如果合并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维生素D缺乏病,不仅病情重,而且迁延不愈。

主要症状:

肺炎一般表现为发热、咳嗽、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呕吐、腹泻及烦躁不安。查体可见鼻翼扇动,呼吸增快,大于40次/分钟;肺部听诊可听到呼吸音粗或中、细湿啰音,以背部及双肺下部较多。

如果出现呼吸急促,面色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大于160~180次/分钟,或出现嗜睡、昏迷、惊厥,或腹胀、吐咖啡色样物和血便等,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防治与护理:

①大多数重症肺炎是由细菌引起的,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故应选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氨苄西林、先锋霉素等。对于支原体肺炎或衣原体肺炎,红霉素、吉他霉素等均有效。用药时间应保持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以免复发。葡萄球菌肺炎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3周,总疗程以6周为宜。

②病毒感染性肺炎,临床无特效药,但中成药如鱼腥草、穿琥宁、清开灵等效果较好。

③对于痰多不易吸收或咳出、喘憋明显者,除用止咳、平喘、祛痰药外,可采用雾化吸入或理疗。

④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⑤让孩子卧床休息。咳喘患儿取半卧位,平卧时应将颈后部稍垫起,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期要常翻身,更换体位,以防肺充血或肺不张;病情稳定后要适当增加活动。

⑥室内应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次,每次10~30分钟,但应避免穿堂风。通风后要用热水洒地。居室阳光要充足,使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在50%~60%为宜。

⑦给孩子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量多次。有气急、发紫的宝宝,在喂食或服药时应将其抱起,呛咳严重者可用小勺慢慢喂,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鼻塞者进食前10~15分钟用0.5%的呋麻液点鼻,清除鼻痂及鼻腔分泌物。鼓励孩子多饮水。

⑧经常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衣着应宽大、轻软、保暖。每天用淡盐水漱口2~3次。对痰多、咳喘息儿定时翻身,勤拍背,以利痰排除。

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心率快,腹胀明显,吐咖啡色样物或便血等,应送医院治疗。

⑩恢复期应逐渐恢复活动,保持适当休息,避免过累,适当增加营养。如果肺部啰音未消失,应给予祛痰药或超声波理疗。积极治疗贫血及维生素D缺乏病。

婴幼儿哮喘

凡年龄小于3岁,喘息反复发作者,可按计分法进行诊断。计分法为:自有喘息病史以来发作3次以上(包含3次)者计3分;肺部出现哮鸣音者计2分;喘息症状突然发作者计1分;有其他特异性病史(如荨麻疹、湿疹等)者计1分;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者计1分。评分标准为:总分5分以上者诊断为婴幼儿哮喘;总分4分以下者初步诊断为婴幼儿哮喘。肺部有哮鸣音可做以下试验:

①1‰的肾上腺素每次0.01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5~20分钟后喘息缓解或哮鸣音减少者加2分;

②沙丁胺醇的气雾剂吸入,观察喘息或哮鸣音改变情况,如减少明显者加2分。

防治与护理:

发作时,患儿呼吸困难,应松缓衣被,抬高其上半身,使之侧卧或坐起,促进呼吸;对烦躁不安者,可用镇静剂,如水合氯醛;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畅;根据医生指导定期服止喘药,发作较重时最好去医院治疗。

不发作时,积极锻炼身体,避免穿着太多太厚;病儿可自由活动,不必限制;积极寻找诱因或过敏源,加以防治,并注意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新鲜;可选用免疫调节剂或中医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过敏性。

§§§64.婴幼儿消化道常见疾病

口角炎

口角炎主要表现为口角双侧对称性湿白糜烂,重则有裂口。往往同时有唇炎或舌炎,唇部干燥、裂口,舌部充血、光滑,有时有灼热感。

病因:

主要为维生素B2缺乏、真菌感染以及缺牙致牙床间距离过短,也与小儿口水过多及有舔唇或口角、咬手指或铅笔头等不良习惯有关系。

防治与护理:

一般给予维生素B2或B族维生素。真菌感染时,口角可涂抹1%甲紫及制霉菌素鱼肝油液。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多吃蔬菜、水果,去除不良习惯。

鹅口疮

鹅口疮系白色念珠菌所致,特征为口腔炎或颊、腭及口腔黏膜上形成乳白色绒状斑膜。好发于新生儿、营养不良及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的病儿。

防治与护理:

①喂奶用具要消毒,用完洗净,煮沸15分钟备用。哺母乳者喂奶前奶头要用湿毛巾擦净,母亲衬衣要勤换,宝宝用具如毛巾、手绢等要消毒。大人不要用手摸奶头。

②口腔黏膜局部涂1%甲紫1~2次/日或50万单位制霉菌素溶液涂抹2~3次/日(50万单位制霉菌素1片加20毫升蒸馏水或溶于鱼肝油中)。

③营养不良或消化不良时要及时治疗。

④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或激素时,要注意预防真菌感染。

游走性舌类

游走性舌类(地图舌)表现为舌背面有不规则的圆形红斑,边缘呈黄白色稍凸起,形如地图。自觉症状不明显,无痛,有时发痒,对刺激性食物敏感,好发于体弱儿或消化不好、食欲缺乏的孩子。有时可自愈,对健康无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