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佳状态
21696000000021

第21章 交流的最佳状态——和谐(4)

第三节回归内心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往往表现在语言、举止、行为上。

例如两人互相指责、谩骂,这是语言上的冲突;仇人见面的时候互不理睬,这是举止上的冲突;两人因为某个事情而打了起来,这是行为上的冲突。

然而,无论是语言上的冲突、举止上的冲突、还是行为上的冲突,其本质都是内心的冲突。

当我们内心感觉到不爽的时候,才想要骂人、想要打人、想要摔东西、想要给对方脸色看。

相反,如果我们的内心是平静的、安宁的,即使事情很糟糕,我们的语言上也会柔和、举止上也会沉稳、行为上也会冷静。

人的语言、举止、行为等外在的表现,往往会受到内心情绪的巨大影响,当我们内心情绪产生动荡的时候,我们的外在言行举止就会脱离理性的指引,而产生了许多的不和谐。

和谐源于内心。真正的和谐,要从内心里去找。

《中庸》首章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当我们的心情平静、没有喜怒哀乐等情绪的时候,这个时候内心的状态称之为“中”;而当喜怒哀乐等情绪出现了,如果我们能够让这些情绪的发动符合大道的节律,那么,即使情绪上来了,我们的内心也会很和谐,言行举止也仍然能够保持理性,不会因此而引发外在的冲突。

也就是说,当情绪产生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懂得调整,让情绪捆绑了我们的言行,那么,我们就会引发外在的冲突;相反,如果情绪上来的时候,如果我们懂得去调整,那么,情绪就不会对我们的言行产生影响,我们仍然可以很理性地处理外界的事情,这样,我们的交流仍然可以保持和谐。

专注在内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已经说过,负责喜怒哀乐等情绪感受的内心,不是指脑袋,也不是指心脏,而是在我们的胸膛正中。

内心,是我们胸膛里面一股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能量,也就是一团气。只要放松下来,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胸膛里面,在各种情绪动荡之中都养成觉察内心的习惯,那么,我们慢慢就能越来越清晰地觉察到内心的各种动荡和变化。

如果当情绪来的时候,我们根本不晓得情绪在哪里发生,不晓得它发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形态,那么,我们的言行举止就很容易被情绪所捆绑,我们就成了情绪的奴隶,然后我们就会在情绪的指挥下去做那些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的事情,而每次做完之后,却又后悔不已。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经常留几分注意力放在我们的胸膛里面,当情绪上来的时候,我们能够认真仔细地去感受胸膛里的各种动荡,认真去觉察我们的内心变化,试图去找出情绪的真相,那么,一次又一次的觉察实践之后,慢慢的,我们的觉察能力就会提高,然后,我们就能够逐渐发现情绪的真相。

当我们能觉察到,情绪不过是一些来来往往的能量、不过是一些细细麻麻的感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开始接近了情绪的真相,这个时候,我们就能逐渐地从情绪的捆绑之中脱身出来,我们就可以很自在地觉察到喜怒哀乐的变化,但同时却又能保持身心的和谐安宁。

通过觉察而找到情绪的本质真相,而能够从情绪的捆绑中解脱出来,即使在情绪来临时也仍然能够保持和谐自在的心境,这就是《金刚经》所谓的“如是观”,也是《心经》所谓的“观自在”,也就是《中庸》所谓的“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就是六祖慧能所说的“烦恼即是菩提”,也就是《庄子》所谓的“用心若镜”。

黄庭禅就是教导我们对内心进行深入觉察的学问,每当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都尽量放松、专注地去觉察内心的一切变化,慢慢的,就能够化烦恼为菩提,获得和谐自在的人生。

有一个黄庭禅学员,他在工作中,经常与自己的合作伙伴为了某个思路、某个方案而争执不下,内心常常觉得烦闷难受。当他掌握了观黄庭(也就是觉察内心)的方法之后,就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运用。有一次,他的合作伙伴打电话过来跟他讨论一个方案,电话中,他们为了某个思路又有了不同的见解,当对方加大嗓门,跟他吵起来的时候,他感觉到内心能量的涌动,于是用手去触摸自己的胸口,仔细去感觉胸膛里的那股涌动的能量,放松下来,让能量自在流淌,很快,他就感受到了内心的自在安宁。于是,他很平静地听完合作伙伴的争辩,然后冷静地想了一下,觉得对方的思路其实是很好的,然后他就很放松地认同了这个思路。他的合作伙伴也觉得很奇怪,按以前,往往是相互争执很久也难以取得共识的,没想到这次这么顺利。这以后,他们的交流就顺畅了很多,双方都更能够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相互之间的认同度也增加了许多,很多方案也能够顺利地达成共识。

还有一个黄庭禅学员,她有一个非常厌恶、非常憎恨的人,每次见到那个人就会觉得很难受。她学习了黄庭禅之后,有一次,又再次遇见那个人,那种非常难受的情绪又出现了。她感觉到胸口里升起了一团巨大的能量,积聚在胸中,正是这股淤积的能量让她感觉非常难受。于是,她放松肩膀,尽量放开对呼吸的压制,把注意力拉回到胸膛里面,去觉察那股能量的变化,去找出情绪的真相。在她的调整之下,那股能量忽地一下从胸口往头脑、往四肢快速地冲了出去,胸口立刻变得异常的轻松,与此同时,她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和安详的感受,在这个感受之中,似乎还带有一点对那个人的慈悲的爱。在那一刻,那些厌恶、憎恨的情绪统统都消失不见了,她发现自己可以很轻松、很自在地面对那个人。

外在的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然而,内心的自在安宁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事实上,幸福、自在、和谐,这些都是我们内心的感受,都是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往外面去寻找的话,当然是找不到答案的。

《道德经》第47章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要找到关于人生的智慧,应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里面,放在胸膛内小小的一方寸之间,去觉察、去体会。如果到外面去寻求人生自在幸福的方法,自然是跑得越远,知道的越少了。

张庆祥讲师说:“专注在内是进步的阶梯。”外在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跟我们内心的安宁并没有对应的关系。只有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体内的感受之中,在胸膛内的各种变化中去寻找情绪的真相,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和谐幸福的人生!

心路畅通

人生之所以失去和谐幸福,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情绪的捆绑。

人生总难免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当不如意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伤心、愤怒、痛苦。本来,情绪是人的正常功能,对喜怒哀乐的体验,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情绪来了之后,如果一直不走,就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困扰。

例如,白天跟家里人有了争吵,愤怒的情绪上来了,可能会一天、两天、三天、五天都感觉到有恼怒,让家里无法安宁。

又如,看到能力不如你的同事升职了,心中生出忌妒,可能会三五天、一两个星期睡不好觉。

再如,情感上受到伤害,可能会伤心一两个月、两三年,甚至一辈子都耿耿于怀,人生从此失去了幸福。

其实,引发我们情绪的事情,很快就过去了,而情绪却一直停留在我们的心中,挥之不去,这就是导致我们烦恼痛苦的原因。

我们看那些小孩,发生了一个不愉快的事情,他就毫无忌惮地伤心哭了起来,但是,哭完之后,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又回复快乐自在的心境。甚至当他哭的时候,拿一个好吃或好玩的东西去逗他,他很快就破涕为笑。

相比大人而言,孩子的心灵是自在,情绪在他们的胸中不会停留很久,所以孩子每天总是快快乐乐的,不像许多成人那样天天愁眉苦脸。

我们要拥有和谐幸福的人生,就应当像孩子那样,保持心灵的畅通,任情绪自由来去。正如《孟子·离娄章句下》里所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我们的心灵,就像城市的一个交通要道,如果这个交通要道堵住了,那么整个城市的运转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一直堵住而不能畅通,那么,整个城市就会慢慢陷入瘫痪。

心灵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它掌管着身体里其他大大小小的穴位,当我们的心灵堵住的时候,身体各处的穴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关闭起来,这样,能量在我们体内就无法自在流动,我们的身体机能就会开始受到损伤。心灵拥堵的时间越久,我们身体所受到的伤害就会越大。

当情绪在胸膛里发生的时候,我们早已形成多年的习惯,就是去控制它,胸膛附近的肌肉、关节等各种组织,早已变得僵硬。当一个很大的情绪发生的时候,胸膛里产生一股强大的能量,然而它受到了压制,无法流动,所以就会导致全身的机能受到很大的影响。

要从这个情绪的捆绑中解脱出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拉回到胸膛之中,慢慢去尝试着放松胸膛附近的肌肉、关节(例如肩膀下沉、放开对呼吸的压制等),让心路的堵塞慢慢得到疏通,让聚集在胸口的能量逐渐散开,重新流动起来,我们才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之中。

回归内心,就是让我们时时留意保持心路的畅通,让体内的气机自在流动,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健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和谐。

找回失落的内心

我们的心灵在胸膛内一直不停地律动着,然而,如果我们刚开始练习去觉察它的时候,你会发现,胸膛里似乎没有任何动静。

为什么胸膛里有能量的律动,而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原因就在于,自从儿童时有了各种情绪烦恼之后,我们慢慢已经习惯去压制心灵的律动了,胸膛四周的肌肉关节等组织在多年的紧张压抑之中,已经变得非常僵硬了,以至于我们难以觉察到情绪的真实样貌——那股清真地律动着的能量。

本来在心情平静的时候,内心那股能量的律动就比较小,我们的觉察能力还没有锻炼到很细致的程度,而我们的身心放松也远远不够通透,所以,就不容易觉察。

当愤怒、感动、惊吓等各种情绪上来的时候,由于多年的习惯,我们的注意力又会被外界所牵走,很难集中到胸膛之中。

所以,我们首先要养成的习惯,就是当情绪上来的时候,尽可能地把注意力拉回到胸膛之中。

例如,当有人指责我们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觉到委屈、愤怒,当你感觉到有情绪上来的时候,先别急着申辩、反驳,而是好好去感觉那个委屈愤怒情绪,找出它的位置,然后用手去摸那个情绪所产生的位置——也就是胸口,努力去感觉胸膛里面的各种变化。

又例如,当有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伤心、难过,当你感觉到有情绪上来的时候,先别着急着去躲起来,好好去感觉那个伤心难过的情绪,找出它的位置,然后用手去摸那个情绪所产生的位置——也就是胸口,努力去感觉胸膛里面的各种变化。

这样,每当我们体验到身体里有情绪产生的时候,都尽可能把注意力放在胸口里面,好好去觉察,慢慢的,我们就能够发现,胸膛内除了情绪之外,真的有一股细细麻麻的能量在运动、变化着,这个时候,我们就逐渐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清净自在的本心——而这个清净的本心,我们其实已经失去很久了。找到这个失落已久的内心,我们才能真正开启和谐幸福的人生。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说,“仁”,指的就是我们那颗清真自在的本心,我们失去了这颗真心而不知道要去找回来,这是件令人悲哀的事情!人们丢失了鸡和狗,都知道要去寻找;丢失了自己最宝贵的真心,却不知道要去寻找。其实关于人生智慧的学问并不复杂,千经万典所告诉我们的,就是让我们学会把自己失落的内心找回来而已。

当我们开始把注意力拉回到胸膛里面,尝试着去放松、去觉察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找回自己失落内心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