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半生流离半生爱
21685100000002

第2章 引子 半生流离半生爱

绍兴二十六年丙子(1156年)。她时年七十三,身处烟雨迷蒙的江南。

左心房的跳动愈来愈急速,亦愈来愈让人感觉到强烈的归依感。也许已经得知最后时限的来临,她只是静静地等着。

如同那一年,她于故乡等待远行做官的父亲归来,接她一起去往繁华的京城。如同那一夜,她坐于大红明烛下等候一个少年轻轻地到来,掀开一程未知新鲜的旅途。

她静静地等着离去。

身外的江山,于烟雾中显得如此飘摇动荡,看不分明了。依稀地,故乡的样子亦不真切了。这眼前喧嚣又寂寞的一切,都渐渐地不真切了。

她轻轻地闭上了双眼。她仿佛看到了很多的人,但又仿佛谁也没看见。

她的呼吸开始呈现潮涌状,仿佛要将体内的精气在这最后的瞬间里彻底地散发殆尽。这是一个生命对这世间作出的最后交待。

然后她慢慢地平静。在一段很长很长的静寂以后,她的灵魂终于挣脱了这个充满无数回忆的躯体。她落尽最后一滴泪,偿还了这个有情亦无情的世间。

这个拥有摄人才气、绝艳心思的女子,不知道在离世的最后一刻里在想着什么。还会不会再想起那一个早已离开的人,或者,会不会还在沉吟着生命里的最后一阙绝世之词?

这些,已经再无人可知了。如同那些失落了背景的诗词一般,随着她的离去而渐渐地相互失去了联系。

她涉尽了这一世的旅程。她终于可以越水翻山回归故里了。在那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在那个没有战乱狼藉的安宁地方,她终于可以不再漂泊。她的颠沛流离,终于得到了安放。

她在结束了这一世的爱怨情愁之后,得到了安息。只留下了身后万千感叹哀思,留待后人无限追伤。

她是宋代最负盛名的才女,李清照。

她才艺俱全,既长于书画,写得一手清丽小楷,又通晓金石,在夫君赵明诚的传世作《金石录》中,便有其笔削;且精博弈,自创了《打马图经》,兼懂音律,工诗善词,时常抚琴吟曲,诗词万古流芳。

她一生创作有诗、词、赋。据《宋史·艺文志》着录,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又《易安调》六卷,均已失传。而幸得流传至今的,只有七十余首词,其中部分是否李作,还有争议。另有诗十五首,文十篇。

她的词风婉约清新,以寻常语入词,却能够表达深情浓愁,将“词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因而被冠以“婉约派词宗”之称。

她更是少见的以词来叙述自己完整一生的人物,今有《漱玉词》传世,从中可探寻到生活于各个时期的她。她本身,便是一部活的历史。

而其诗文却与“言闺阁愁”的词作风格大异,谈史论世豪迈大气,题材广泛又不失文艺气。婉约与豪气,在她的笔下,都发散出了各自最极致的风情。

她拥有极盛的词名,且不在男性词人秦观、黄庭坚、吴文英等人之下。人誉为: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进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更被称为五代、宋词坛中能够与李煜齐名的双璧。所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

她的词作,卓然自成一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八十九称之“为词家一大宗”所创“易安体”为后人纷纷效仿。

她,被后世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