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懂中国智慧
2167800000025

第25章 第二编 法家智慧(7)

据赵普说,早在太祖建隆二年之时,皇太后杜氏病危,曾召入赵匡胤和赵普,问赵匡胤说:“你知道这宋朝的天下是怎么得来的吗?”赵匡胤说:“自然都是靠祖宗和太后的功德了。”皇太后说:“不是这样,这是因为柴氏让幼儿寡母执政的缘故。如果后周立的是一位年长的君主,你能把后周的天下得到手吗?你百年之后,应该传位给光义(赵匡义),光义再传位给光美,光美再传给德昭。你如果能如此传位,使北宋不至有年幼的君主,那是天下的大福了。”

赵匡胤表示一定不违反母亲的指教,百年之后一定传位给弟弟。太后就让赵普当场记下这些话,作为誓书,并藏在一个金匣子里,交给一位可靠的宫人保管。

但宋人已不相信这个传说,赵普是否想靠假造“金匮之盟”献上一功,博得赵匡义的重用,也已不可知。但无论如何,赵匡义能在舆论上取得自己即位的合理支持,是十分高兴的。

由此,烛光斧影中,“金匮之盟”内,宋太宗赵匡义即位遂成千古之谜。

其实,从常理揣度,就知这是一个阴谋。首先,如果太祖赵匡胤想传位给弟弟,在当时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公诸朝堂,没有任何阻碍,何必弄得这样鬼鬼祟祟,又是烛光,又是斧影,绝无必要;其次,那“金匮之盟”早就订好,何必要等赵匡义即位五六年后才弄出来,赵普一直好好地在开封待着,又不健忘,为什么不在赵匡义即位之时就公布出来,也好免去许多议论?

赵匡义篡夺哥哥的位子,即便不是蓄谋将他害死,也是趁他生病之时伺机篡位,只是不像其他人那样笨拙,搞得血淋淋地罢了!由此看来赵匡义应该是个篡权的高手了。

(参见《湘山野录》、《宋史》等)

11.谋国与谋家

忠与奸,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易混淆的,但在有的时候却很难区分。说他奸,他却是全心全意地为国家社稷着想,乃至为某一姓一族效力,不论从哪一层意义上讲,都应当算作忠臣;但说他忠,他却又大权独揽,往往超越了人臣之礼,实在是大奸有余。其实,这并非做人自相矛盾,而是封建专制观念给人规定了这么一个进退两难、左右不得的尴尬处境。西汉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的著名权臣霍光就应算是这类人物。

汉武帝曾是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皇帝,他弥除边患、开疆拓土、制定礼乐、兴倡儒术,的确是一位英明的天子。但混账的地方也着实不少,他晚年奉仙信巫,屡次东游,企望得遇神仙,并因此蔽塞视听,使太子刘据被迫造反,弄得皇后自杀,太子自缢,给宫廷乃至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在继承人问题上,武帝处理得并不出色。刘据自缢以后,武帝尚有三子,其中最受武帝喜爱的是钩弋夫人所生的少子弗陵。弗陵长相性格均很像武帝,武帝就准备让弗陵即位。但他恐怕主少母壮,将来钩弋夫人定会干预朝政,为了免蹈刘邦时期吕雉专权的覆辙,武帝决定处死了钩弋夫人。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选择辅佐少主的顾命大臣了。

武帝经数日深思,心中有了主张:首先,他择一重臣,交付托孤重任。在武帝看来,当时只有霍光、金日二人忠厚老成,可托大事。但金日身为胡人,恐难服众,只有将此意暗托霍光。于是,武帝令黄门绘了一图,赐予霍光。

霍光,字子孟,为前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弟,由去病携入都中,得授郎官,后官至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为官二十余年,谨慎守职,未曾有过大的过失,受到武帝信任。霍光受图归家,展开一看,见是一副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已知武帝之意,遂将图收起,不再送回。武帝见霍光受图归后,没有复问,知他已解己意,甚感欣慰。

辅佐幼子之臣已经找到,武帝便想除掉钩弋夫人。数日后,武帝见到钩弋夫人,借端发怒。钩弋夫人惯受武帝所宠,今见武帝一反常态,忙脱簪谢罪。武帝装作不理,喝令左右侍女,将其扯出,送入宫廷狱中。钩弋夫人闻此犹遭晴天霹雳,不由珠泪盈眶,频频回顾。武帝见了,心觉不忍,连忙催促道:“快走!快走!不能让你再活了!”钩弋夫人还欲再言,已被侍女牵出,送入大狱,是日,诏下赐死。

不久,武帝闲居,问左右道:“对钩弋夫人之死,外人有何议论?”左右道:“人们都说:陛下即将立其子,为何又先杀其母?”武帝喟然道:“其中道理岂是庸愚之辈可知?古来国家生变,多由主少母壮所致,你等没听说过吕后之事吗?”左右听了,方才无言。武帝两事办完,稍稍宽心,准备择日册立太子。

随后,武帝颁出诏书,立少子弗陵为太子,进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再加上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五人一起辅政。武帝传授顾命的第二天,就驾崩五祚宫。

在这五位顾命大臣之中,除上官桀外,其余四名都是很有名的老臣,唯有上官桀的发迹有些特殊。他由羽林期门郎升至未央厩令,替皇上喂养和管理宫廷马匹,他见武帝经常到马厩看马,就把马喂得格外肥壮。后来,恰逢武帝生病,好多日不到马厩中去,上官桀就懈怠了,马逐渐地瘦下去。武帝后来来到马厩一看,十分生气地对上官桀说:“你以为我再也看不到马了吗?”上官桀慌忙向武帝叩头说:“臣闻圣体不安,日夕忧惧,所以无心喂马,乞陛下恕罪。”武帝却以为他忠诚,不但将他免罪,还提升为骑都尉,后因捕人有功,又升为太仆。上官桀的为人,由此可见一斑。

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他当时才八岁,朝中的大小事宜,全由顾命大臣的领袖霍光主持。霍光也可谓恭谨忠诚,为防不测,就搬进殿中居住,走到什么地方,坐在什么地方,都有一定之规,不敢稍有改动。因此,虽然昭帝年幼,国家倒也太平。由于昭帝母亲已被汉武帝处死,霍光考虑到宫中的其他嫔妃都不可靠,昭帝的饮食起居无人照料,就把昭帝的大姐鄂邑公主召进宫去,加封为盖长公主,让她日夕伴驾照料。谁知过了几个晚上,半夜里忽然有人跑到霍光那里报告,说是殿中有怪异出现。霍光正在和衣而卧,闻报急忙起身,来到殿中。霍光认为殿中御玺最为重要,急忙把掌管御玺的尚符玺郎招来,向他要玺。尚符玺郎不给,霍光来不及细说,就要向他怀中夺取玉玺,尚符玺郎按住剑说:“臣职所在,宁死不肯私交!”说完,就退了下去。霍光命令殿上不得胡乱喊叫,违令者斩,等到天明,也没有什么怪异。上朝的时候,霍光承制下诏,加尚符玺郎俸禄二等,并说:“你能如此守住御玺,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自此以后,大家都佩服霍光的公正无私。

不久,燕王刘旦等人谋反。燕王刘旦与广陵王刘胥,都是昭帝的哥哥。刘旦虽然有学问,但性子过于傲慢;刘胥勇武,但过于爱好游猎。所以武帝没让他们继承帝位。当武帝死的消息传到刘旦那里时,他并不悲痛,而是对旁边的人说:“这书信函封太小,恐怕说不尽话,难道是朝廷上有变故吗?”于是一面托言探丧,一面了解朝廷的情况,等知鄂邑公主也已入宫后,就说未见遗嘱,恐立嗣有诈。于是,刘旦派使臣向昭帝请求在各个诸侯封国建武帝庙。

霍光敏锐地觉察到刘旦可能有别的企图,没有同意建庙要求,只是给刘旦、刘胥和盖长公主加了封地。刘旦却傲慢地说:“按照长幼顺序我应当为天子,还用得着别人赏赐我什么东西吗?”当时就与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互相勾通,诈称受了武帝的诏书,勤修武备,以防不测。不久,他就向封地内的人宣布,说霍光所立并非武帝之子,应当即位的是自己,希望天下人共同来讨伐弗陵。刘旦让刘泽起草檄文,到处散布。不料刘泽来到齐地,竟被青州刺史隽不疑逮捕,又有人告发刘泽谋反,于是,隽不疑飞报朝廷,朝廷派人稍加审讯,就弄明了真相。刘泽被杀,刘旦也应连坐受诛。霍光认为昭帝刚刚即位,不宜杀死亲兄长,只是让他谢罚了事。

不久,顾命大臣金日染病身亡,他的两个儿子年幼晓事,昭帝曾把他俩召入宫中,与他一同起卧游玩,感情很好。等金日死后,其中的一个儿子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昭帝就向霍光请求把另一个儿子也封为侯爵,霍光说没有先例。昭帝说:“封不封侯,还不就凭你我的一句话吗?”霍光板起脸说:“高祖曾经说过,没有功的人不能封侯。”昭帝吓得不敢做声了。霍光的正直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第二年,霍光被封为安陆侯,上官桀被封为安阳侯,霍光的权势越来越大。就在这时,有人偏偏向霍光进言说:“难道大将军没有听说过高祖时候吕雉的故事吗?高祖死后,吕雉及吕氏宗族专权,并不任用刘氏宗族,最后在天下人面前丧失了威望,失去了人心,所以全部被诛杀。现在将军你作为顾命大臣的领袖,辅佐少主昭帝,地位高、声望重、权势大,却唯独不与刘氏宗室共事,没有刘氏宗室的人出来号召天下,将来怎么能免于祸患呢?”霍光听了以后,既感到震惊,又立刻醒悟,对那人说:“谢谢先生的指教,我一定照办。”很快,他把元王的孙子刘辟强召入宫廷,封为宗正。

在昭帝十二岁时,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想把自己才六岁的女儿送入宫中,希望她将来成为皇后,就去找霍光商量。上官安本以为霍光是自己的岳父,自己的女儿是霍光的亲外孙女,霍光是不会阻拦的,没想到霍光一口回绝,认为孩子太小,不宜入宫。上官安一看无回旋的余地,只好想办法去求助别人。

上官安想了好久,终于找到一条门路,就跑到盖长公主家里找到了门客丁外人。原来,盖长公主的丈夫早逝,公主不耐孀居,门客丁外人美貌多才,为人狡猾,两人就勾搭成双,几乎不避人耳目。后来霍光让盖长公主入宫服侍昭帝,两人就无法见面了,盖长公主常常请假,而且晚上住在家里,不愿回宫。霍光觉得很奇怪,派人一打听,才知是这个缘故。霍光为了让盖长公主安心服侍昭帝,索性让丁外人入宫值宿,成全他们。上官安找到丁外人密商,丁外人一口答应,立刻去向盖长公主游说,盖长公主本打算把故周阳侯的女儿配给昭帝,可为了情夫的欢心,只好答应。

不久,上官桀的女儿被迎入宫,封为婕妤,既而被立为皇后。由于这些诏令都出于中宫,霍光也没有办法,再说也没违反什么条例,霍光虽不满意,也未再多加考虑。

上官安却是官运亨通,很快就升为车骑将军。由此他十分感激丁外人,想说通霍光封丁外人为侯爵。这封爵之事要霍光决定,他无论如何都不肯答应。上官安无奈,只好让父亲上官桀去说情。上官桀与霍光都是顾命大臣,又是儿女亲家,更是莫逆之交,谁知霍光还是不答应。上官桀无奈,便降格以求,说是封个光禄大夫也好。霍光悖然怒道:“丁外人无功无德,怎好得封官爵,请你不必再说了!”上官桀碰了一鼻子灰,从此深深地怨恨霍光。

盖长公主因为情夫得不到爵位,也十分怨恨霍光。他们内外呼应,想除掉霍光,而霍光尚不知道,只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不久,昭帝突然下诏,封上官安为桑乐侯,食邑五千户。霍光事先并不知道这件事,但觉得上官安是皇帝的岳父,也不算违例,也就未加过问。而上官安却十分傲慢,有一次,他入宫侍宴,罢宴回家以后,向门客夸耀道:“我今天与女婿一起饮酒,很是高兴,只是我的女婿服饰很豪华,而我家的用具器物,还不得相配哩!”说着,就要把旧有的家具一概烧光,多亏门客劝阻,才未烧成。

上官桀父子认为,上官桀从前和霍光一样都是顾命大臣,现在反而每件事都要受霍光管辖制约,实在太不公平。于是,他们就广结宫廷内外的宦官大臣,想趁机除掉霍光。尤其是燕王刘旦,因未得地位,总心怀不满,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子弟多有失职,也对霍光怀有怨望,再加上盖长公主作为内援,在上官桀看来,确实是万无一失。

正在这个时候,霍光到广明去校阅羽林军,上官桀就想发难,但想来想去还是无法准备力量,不能保证事变成功。于是他就和桑弘羊秘密商量,诈以刘旦的名义,上书弹劾霍光。奏疏写道:“我听说大臣霍光在外出校阅羽林军时竟令先行官预先准备食物,模拟天子的出游仪式。把没有功的大将军杨敞任命为搜粟都尉,又擅自调益幕府校尉,专权自恣。我怀疑他有不正常的举措,所以愿意把我的符玺归还朝廷,回到宫里保卫皇上,以免奸臣忽起事端,皇上遭遇不测。事关紧急,特此派快马传给皇上。”

昭帝看后,竟无动静,霍光听说有人弹劾自己,十分恐慌,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不敢进去,只在殿西画着《周公辅成王图》的那间房子里坐着。昭帝未见霍光,就派人宣他进殿,霍光跪地免冠谢罪。

昭帝说:“我知道你没有罪,请戴上帽子起来吧。你到广明校阅羽林军往返才十多天,燕王刘旦怎能得知,又怎能写信送来。况且你如果有不臣之心,又何必用校尉。这明明是有人谋害将军,假造此书。我虽然年少,也不至于如此愚昧。”群臣听了,无不惊服。昭帝催促捉拿上书人,上书人就是桑弘羊,闻讯后逃到上官桀的家里躲避,当然无法捉到,偏偏昭帝又连日催办,上官桀使内臣在昭帝跟前说霍光的坏话,昭帝发怒说:“大将军是当今的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如有人再敢妄说是非,便即处斩。”昭帝从此只亲近霍光,不理上官桀。

上官桀忧愤交加,计无可出,竟与儿子上官安商议了几次,想联络盖长公主及燕王刘旦,假意应许刘旦登上皇位,实际他欲先杀霍光,后废昭帝,再将燕王刘旦诱至京城,设法除掉,自己乘机篡位自立。

于是上官桀一面修书一封,派人通报燕王,诈称废掉昭帝后,迎他入都即位;一面与盖长公主密谋,令她宴请霍光,乘机设下伏兵,将霍光刺死。

燕王刘旦闻报,遂对群臣说:“今得盖长公主密报,说欲举大事,只患大将军霍光和右将军王莽。今右将军已经病逝,丞相田千秋又在病中,正好乘机发难,事必成功。不久,我就会被召入京,你等速速准备行装,待命而行!”众臣奉命,加紧准备,静候入都消息。盖长公主经与上官桀谋划,积极准备酒食,欲邀霍光前来赴宴,并预先伏下甲兵,准备伺机将其除掉。

一切筹划完毕后,上官桀父子在家静候佳音。有一同党对上官安说:“君父子行此大事,将来如何处置皇后?”上官安说:“逐鹿之狗,还顾得上兔子吗?我父子靠着皇后,得此显贵;一旦人主意变,我们就是求为平民,恐怕也难办到。今乃千载难逢的机会,怎可轻易错过?”说完,大笑不止。

不料,上官桀父子所谋,被盖长公主舍人之父稻田使者燕仓得知,仓遂将此事告诉了大司农杨敞,杨敞又转告给告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闻后,立即又找到霍光,告发了此谋。大将军霍光听毕,大惊,当即入宫,告知了昭帝。昭帝经与霍光商议,密令丞相田千秋,速捕逆党。

田千秋奉命,立令从事任宫、少史王寿往捕叛逆。二人受令,先后将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擒获斩首。盖长公主闻变,也自杀身亡。苏武之子苏元及燕使孙纵之等,凡参与此谋者,也都先后被捕入狱。

都中逆党已除,昭帝遂派使臣持了玺书,往责燕王刘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