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懂中国智慧
2167800000022

第22章 第二编 法家智慧(4)

重耳一行来到齐国,齐桓公热情接待他,并为他娶妻姜氏,送了他八十匹马。在此之前,重耳曾在狄国、卫国等地流亡十多年,遇到无数次有礼或无礼的待遇,挨过饿,向乡下人讨过饭,吃了许多苦。来到齐国,受到这样好的招待,重耳迷恋上了安逸的生活,从此不思进取,甚至不想回国复位。跟随重耳流亡的大臣们都是晋国的贵族,他们不安于流亡生活,时时都想着回到晋国,恢复往日的地位。他们追随重耳,是因为看到重耳有志向、有抱负、有作为,希望有一天辅佐他登上晋君之位,自己也好得到应有的对待。如今,看到重耳变成这个样子,他们心里很着急,于是在桑园里聚集,商量着怎样使公子重耳离开齐国。

不料,姜氏家中一个养蚕的侍女正在桑树上采桑叶,重耳随从们在树下所说的话全都被她听到了。侍女连忙回到家里,将这件事告诉了姜氏。姜氏是一个十分有志向的人,正对重耳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的状态十分担心,她也希望丈夫将来有所作为。为了不走漏风声,她杀掉那个侍女,然后对重耳说:“您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难道不想回国了吗?”重耳不知她的意思,以为是在考察他,就急忙表示愿意与姜氏长期厮守。

姜氏说:“您的随从们一天也没忘记回国,刚才他们还聚在一起商议着如何帮您离开齐国呢!”重耳大惊,忙问:“你听谁说的?”姜氏笑了笑,说:“我听采桑侍女说的。别怕,我已经把她杀掉了。”重耳摇了摇头,说:“没有的事。”姜氏又劝道:“快走吧!男子汉应该有远大志向。留恋妻子,贪图安逸,确实不是有出息的人所为。”重耳还是不肯。

重耳手下有个谋臣,叫子犯,是重耳的舅舅,十分有决断。姜氏就和他商量。二人定计将重耳灌醉,然后把他抬上车,由众随从护送,乘着夜色,离开了齐国。等到重耳酒醒时,一行人早已出了齐国边境。

重耳是靠别人的帮助才闯过了温柔乡这一关的,当然,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清醒而又自觉地远离温柔乡的人也不少,唐朝的名将李光颜就是其中的一个。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蔡州刺史吴元济叛乱,放纵兵马侵扰劫掠,到了东都洛阳周围的地区。宪宗颁诏削夺了吴元济的官职与爵位,命令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伐吴元济。忠武节度使李光颜也奉命参加讨伐,并在征战中屡立战功。当时军阀混战,作为淮西诸军都统的韩弘,很想借着这次征讨吴元济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地盘。韩弘早在宪宗元和十年正月被皇上加封为守司徒,镇守宣武,他仗恃着军队的力量,自以为很了不起,十多年不肯入京朝见,朝廷也就不把他当做忠诚笃厚的臣下对待,给他加封官职,目的是要借助他所据有的有利地理形势去扼制吴元济。

韩弘实际上也明白朝廷的用意,于是暗中极力扩充地盘,培植亲信,并且不急于平定淮西,想把这次平叛作为捞取资本和向朝廷讨价还价的条件。

在诸位将领中,韩弘看到李光颜作战最为出力并且屡建战功,认为他是个很有前途的将才,很想收买他。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博取李光颜的欢心,而使他归顺自己呢?韩弘反复思量着。这时有部下献计道:“自古英雄爱美人,何不如法炮制?”韩弘觉得这个建议十分有道理,就欣然采纳。于是,韩弘从大梁城中寻得一位漂亮女子,教给她唱歌跳舞、弹奏乐器、待人接物的礼数,并用价值百万的珠宝玉石、金银翡翠将她打扮起来,派遣使者将她赠送给李光颜。

使者首先将韩弘的书信交给李光颜,此时李光颜正在帐中宴请将士。使者将歌妓进献上来时,看到歌妓的容貌姿色冠绝当代,满座将士都惊呆了。李光颜在看完书信和美女之后,沉思良久,告诉使者说:“韩相公同情我客居他乡,赐给我漂亮的歌妓,这份恩德诚然深厚,但是,我这里有数万将士,都是丢下家庭,别妻离子远道而来的,他们不顾生死,奋勇拼杀,难道我能够忍心单独以娇声美色娱乐自己吗?”说着,他流下了眼泪,在座诸将也因有这样的统帅感激落泪。李光颜当即在席上赠给使者许多缯帛,并连同歌妓让使者带了回去,还说:“替我多谢韩相公。我已决心为国效命,立誓不肯与忤逆的贼人共同于世,就是死了,也不会有二心!”众将士听了李光颜的话,都十分敬佩他,并宣誓永远追随他,为国家效力,早日平定叛乱。

使者回去以后,将出使的前前后后如实禀报给韩弘,韩弘十分羞愧,从此更加看重他了。

三国时期,周瑜与诸葛亮较量总以失败告终,尤其是用美人计来笼络刘备,人人都以为是贻笑千古的愚蠢之举,所以才有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说法。殊不知,这套做法在中国历史上往往会取得成功,有时还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周瑜的计策是十分高明的,因为这十分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只是遇上了诸葛亮和刘备这样的特殊对象,才告失败罢了。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中国人的温柔乡是英雄冢的文化心理。看来,中国人要想做出一番事业,也许一定要付出一些特殊的痛苦代价。

(参见《左传》、《十六国春秋》等)

8.无情最是帝王家

所谓“高处不胜寒”、“无情最是帝王家”,这些话确实道出了封建官场、尤其是帝王之家的无情。人伦之中,夫妇、父子、母子之情最为重要,但偏偏就在这些方面,封建官场与帝王之家显出其无情本色。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能忘”。吕雉与刘邦既是结发夫妻,又是患难夫妻,即使刘邦当了皇帝,吕雉的正室地位也是不能动摇的。在楚、汉相争时,刘邦兵败彭城,自己只身逃走,他的父亲及吕雉被掳往项羽军中,后来被项羽放还。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吕雉即为皇后,吕雉的儿子刘盈被立为太子。

然而,在传统社会里,夺嫡立庶之事时有发生。戚姬和刘邦只是露水夫妻,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败时,一个人落荒而逃,逃到一处人家乞饭借宿,这家主人听说他是汉王,就把女儿许配给他,这就是戚夫人。

戚姬年轻漂亮,能歌善舞,粗通文墨,又会体贴奉迎,以至被刘邦溺爱不已。戚姬看透了吕雉的野心和残忍,为了自己的将来,乞求刘邦立她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刘邦开始不同意,在戚姬的痛哭哀求下,刘邦不免动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子刘盈生性软弱,刘邦素来不喜,而如意却聪慧刚毅,刘邦觉得他很像自己,十分爱惜。吕后早已察觉到这一点,十分恐惧,但刘邦全部身心都在戚姬身上,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不久,如意已满十岁,按当时的惯例,应当改封到封地去。这样一来,如意就很难见到皇上,感情就会疏远,无法讨得皇上的欢心了。戚姬很害怕,见到刘邦就跪在地上痛哭不已。刘邦知道戚姬的心意,说:“我知道,你是为了如意的事,我本想立如意为太子,只是废长立幼、废嫡立庶是国家大事,不可轻易从事,等等再说吧。”在戚姬的哀求下,刘邦决定第二天跟群臣商量改立太子的事。

第二天早朝,刘邦突然提出废立太子的事,大臣们都觉惊惧,纷纷说太子册立数年,没有什么过失,无端废立,恐怕会引起混乱。刘邦不听,催命词臣草诏。就在这时,御史大夫周昌大喝“不可”,周昌口吃得很厉害,越是情急,就越是说不出,憋了半天,才说:“臣口不能言,但‘期期’知不可行。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连续说出了两个“期期”,刘邦忍不住笑了,群臣也笑出声来。刘邦这一笑反解了刚才的怒气,就此不再催写诏书,罢朝而去。

周昌走到门外,见吕后正站在那里等候,他正要上去给皇后行礼,不料吕后却突然向他下跪行礼。周昌不知何故,也慌忙下跪,吕后连忙把他扶起来说:“今日若非您据理力争,太子恐怕已被废了,我感念您保全了太子,所以才行此大礼。”周昌忙说:“为公不为私,皇后不必在意。”

其实,吕后这一招十分厉害,既收买了人心,也是故作姿态,让群臣知道太子废除不得。然而,吕雉也知道,刘邦只是一时罢议,到了一定时候,他又会重新提出废立太子的事。这时,有人面见吕后说:“张良足智多谋,且得陛下信任,皇后何不去问计于张良?”吕后闻言,顿开茅塞,急忙派兄长建成侯吕释之去向张良问计。

吕释之见到张良说:“君为陛下谋臣,向来多谋善断,今陛下想废立太子,君还能在家高枕无忧吗?”张良听后,知道事关重大,自己不便轻言,但又知来人不好得罪,于是说:“从前,陛下常处危急之中,能用臣计;今天下已定,如因爱心而要废立太子,本是父子骨肉之间的事,虽有像我这样的臣子,又有何用?且此是家事,不是国事,就更不便说话了。”吕释之见张良有意推托,就胁迫他出谋划策。张良无奈,只好说:“当今陛下仰慕而又没得到的只有四人,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这四人,年龄已高,因陛下轻慢儒士,他们逃匿商山隐居,号商山四皓,发誓不为汉臣。您可卑诚厚礼,持太子书信,遣能言善辩之人,前往商山聘请,如四皓肯下山相助,且常随太子出入朝中,太子地位就可保了。”吕释之听完,辞别张良,回报吕后。吕后闻计,非常高兴,立即派人去请四皓。四皓见来人心诚,答应下山,面见太子。及到长安,太子刘盈待四人极为尊重,四皓只好留住都城。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叛,刘邦因有病在身,想让太子领兵讨伐。四皓知道后,找到吕释之说:“我们到此,是为太子,今陛下想叫太子领兵,这样,有功不能赏,无功却要有罪,储君之位就危险了!你可叫皇后去面见陛下,就说:‘英布是天下枭将,叫太子统兵,就如同令绵羊率领虎狼,众将一定不肯用力。英布知道后,定会挥军西进。陛下虽有病在身,但如抱病亲征,诸将不敢不尽力,定会平定英布。’”吕后对刘邦说了,刘邦听了她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只得亲自引兵东征。

第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刘邦打败英布后返回长安,又提出废立太子。因当时著名的儒臣叔孙通以死相谏,只得暂时放下。

一日,刘邦置酒于宫中,令召太子前来侍宴。刘盈奉诏进宫,刘邦见太子身后跟着四位老人,年纪都在八十岁以上,须眉皓白,衣冠楚楚,不同凡俗,心里觉得奇怪,问道:“四老为何人?”四皓不待刘盈介绍,依次向前施礼,各自通报了姓名。刘邦听后,大吃一惊,十分不解地问道:“我请公等数年,公等避而不见,今天为何来到长安,反而跟从我的儿子?”四皓回答说:“陛下轻士爱骂,我们不愿受辱,才不来见您。现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贤者都愿为太子引颈去死,臣等所以前来辅佐太子。”

刘邦听了这番话,长叹道:“公等肯屈身辅佐我儿,我还有何言可说?还望始终扶持,造福天下!”宴罢,四皓随刘盈离去。刘邦急忙唤来戚姬,指着四皓远去的背景说:“我本想改立太子,但太子已得四皓相佐,羽翼已成,再难动摇了!”说完,借酒高歌,唱道:“鸿鹄高飞兮,一举千里。羽翼已就兮,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兮,又可奈何兮!虽有□缴,尚安所施!”歌罢又歌,声调凄怆!自此,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了。

戚姬就这样彻底地失败了。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是为惠帝,吕雉操纵了大权。她首先把以往恨之入骨的戚姬打入冷宫,令人剃光了戚姬的满头乌发,又用铁箍子束住她的头颈,再扒下她的宫装,换上赭红色的粗布村装,赶入永巷内圈禁起来,让她整天舂米劳作。

戚姬且哭且舂,不久,她编出了一首“舂歌”,在舂米时边舂边唱:

子为王,

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

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

当使谁告汝?

吕雉知道后,愤然骂道:“贱奴尚敢依靠儿子吗?”她知道,只有除掉了如意才能算是斩草除根。公元前194年,吕雉让人毒杀了赵隐王如意。

吕雉杀死了戚姬的儿子,就更加残酷地摧残戚姬,先把她的手指、脚趾斩掉,再割去乳房,又剜掉双眼,并熏聋耳朵,饮以哑药,然后放入厕所。吕雉给戚姬取了个名字叫“人彘”。

后来,吕雉竟叫惠帝前来观看,惠帝问那是什么,有人告诉他那就是戚姬。第二天,戚姬就死了。惠帝见到戚姬的遭遇后,回到宫中大哭不已,生病一年,不能起床。后来托人传话给吕雉说:“把戚姬治成那个样子,不是人能干出的事。我作为您的儿子,到底还是不能治理天下。”从此,汉惠帝纵酒淫乐,不理朝政,消极颓废,于公元前188年忧郁而死。

吕雉只有刘盈这么一个亲生儿子,就找了一个宫女生的名叫刘恭的男孩即位,同时杀掉了他的生母。至此,吕雉临朝称制。

吕雉临朝称制的八年间,打破了刘邦非刘氏宗族不可称王的规定,大封诸吕,刘氏政权在某种程度上改成为吕氏政权了。

后来,刘恭年龄渐大,知道自己不是吕雉的亲生儿子,有一次恨恨地说:“太后怎能杀死我母而将我立为皇帝呢?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报仇。”吕雉听说后,立即把他幽禁起来,不久即废掉杀死,然后又立恒山王刘弘为傀儡皇帝。

公元前180年7月,吕雉病重,她知道群臣不服自己,她死后必生大乱,就提前对诸吕作了军事安排,并告诫他们说:“我死之后,大臣恐变,一定不要出宫为我送葬,以免为别人控制,要紧握兵权,守住皇宫。”然而,诸吕之中没有一个人才,吕雉病死后,周勃及陈平等人联合其他将领,利用诸吕的慌乱,一举翦除了他们,并诛杀殆尽,迎立代王刘恒为汉文帝。

帝王之家,本非善所。人们只见其富丽煊赫之表面,何尝见得其阴暗残酷之内里。明朝崇祯皇帝在自缢之前曾挥剑砍下了自己亲生女儿的手臂,并说“愿世世无生帝王家”,可谓是痛彻肺腑了。

(参见《史记》、《纲鉴易知录》等)

9.以臣代君的政变术

时下的观点认为中国文化十分保守,其实谬矣。且不说别的,就说这“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俗语,便足以证明中国人的开放。你若不信,看看欧洲的一些国家,他们至今尚保留着“女皇”、“王族”,而中国人却早已“彻底推翻”了封建专制。更何况,那数千年历史中走马灯般的改朝换代,哪里有一点“保守”的影子?真是让欧洲人汗颜了。

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当然往往靠武力推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和平过渡”。这“和平过渡”的政变之术,尤其耐人寻味。

“三分公室”

鲁国是孔子的出生地,然而,就在孔子删订《春秋》、大骂乱臣贼子的时候,鲁国却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最大的“乱臣贼子”“犯上作乱”的事件,即“三分公室”。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出现了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个势力集团,这“三桓”的出现,有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过程。

鲁桓公有许多儿子,他死后由儿子鲁庄公即位。公元前662年,做了三十多年国君的鲁庄公病危,他的许多兄弟都想争位,尤其是异母弟庆父。庆父是一个十分阴险毒辣的人,他蓄谋已久,私藏兵器,遍结死党,本打算刺杀庄公,正赶上庄公病危,就认为谋反的良机已到。庆父派他的死党、胞弟叔牙先到庄公那里,假意探视病情,实是侦察情况。庄公也知他并非只为探病而来,就故意问他说:“我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我死之后,由谁来继承君位呢?”叔牙竟毫不避讳地说:“兄死弟及,自古如此。庆父是你弟弟,才德兼备,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你还犹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