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公民学概论
21650000000030

第30章 知识创新

一、知识创新的含义与意义

(一)智力开发与知识创新的关系

智力开发亦称人才开发,是指把人的智慧、知识和能力当做一种资源来发掘、发展和运用的一系列活动,它的目的是改善劳动力的素质,包括增加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

知识创新是指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和开拓事业的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创新素质说明这个人的心理、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的特点,创新素质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所进行的智力开发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而是要通过智力开发来发现新规律、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事物。我国在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不断作出新的判断和理论解释,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国家的兴旺发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知识创新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1)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动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知识的丰富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知识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没有创新,社会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2)培养公民的创新能力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影响创新的不仅有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培养公民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对公民进行智力开发,更需要对公民进行道德、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这方面,学校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学校在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道德情操,锻炼坚韧的意志力。

(3)创新提高人的自觉性思维。

人类从自发思维开始,逐步向自觉思维过度。人类的自觉思维需要人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发展进步。现在,随着创新的难度逐渐增加,更要求人们奋发求索,通过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创新涵盖丰富的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创新的思想,并强调:“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例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创新

进行理论创新是我党的内在属性,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需要,是提升综合国力必经之路。理论创新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又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做好了思想理论准备。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纵观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证明,理论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以实践为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充分发挥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理论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思想的核心,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只有突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理论创新,我们才能在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其他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因为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其他一切创新的理论基础。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其他的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理论创新是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创新。

(二)制度创新

制度是社会运行的基础,也是社会的行事准则。制度创新改革,突破传统体制和制度中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创造出新的、更有激励性的、适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要求的新制度、新体制,通过制度建设来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的革新,是公民行为规则的新规范。

制度创新十分重要。邓小平曾经指出,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初已经得到验证。我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好的经验,也有过惨痛的教训。这些惨痛的教训中,不少都同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善有密切关系。因此,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对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人类社会历史从来没有过的,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创新。但是体制还在不断完善,和旧的体制之间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摩擦,制度改革和创新的任务还很重。

进行制度和体制创新,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当前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需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和完善。还有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等,这些都需要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所以我国制度创新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三)科技创新

科学和技术是人认知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和技术,在认知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和技术中,人的参与程度越大、越多,科学和技术的知识含量、密度和水平就越高,也就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解放。因此我们说科学和技术的创新非常重要。

科技创新也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是指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以及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的科学研究活动。原创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使人类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很多,而且会随着时间、地点等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还需要强调的是,科技创新不是只有那些科技人员、科研机构或组织才能做的事情,而是全体公民都能做的事情。公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广泛参与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动力。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就必须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就需要加快科技的发展。实现这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要彻底摆脱科技落后尤其是在高科技发展方面的落后面貌,就必须树雄心立壮志,勇于在科学技术上创新,努力研究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努力创造并掌握好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努力建设强大的民族高技术产业。这是关系我们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

《中国科学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暨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会议材料》中提出了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具体是:①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性科学创新,加强战略性技术创新;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以明确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加强宏观组织和系统集成,充分发挥综合优势;③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以科技创新带动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保证科技创新;④坚持开放、联合,广泛吸收社会创新要素,有效整合院内外力量和资源。这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做出了思想上的引领。

(四)文化创新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物质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精神文化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狭义上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的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同时也取决于文化实力。例如,美国大量出口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文化产品,为国家创造了很大经济效益,还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了美国文化。人类文明已经进入文化竞争时代,我们不仅要注重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也要注重文化创新和发展。

我国的文化创新和发展,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融汇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一切优秀思想和优秀文化成果,讲求文化的多样性,使我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要站在时代前列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既吸收世界文化的成就,又保持中国的民族特色,创造出表现时代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

文化的创新不仅要在文化内容与形式上创新,还要注意文化管理机制的创新、文化创造手段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创新等,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三、培养创新能力应该注意的方面

创新是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文化进步的灵魂和动力,所以培养创新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有助于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在创新上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有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

辩证思维,是指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其主要的特征是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问题。辩证思维方式对其他思维方式起到指导和统帅的作用,是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备条件。发散思维又被称为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多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答案,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聚合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律解决问题,与发散思维相对应。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和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从反面观察思考,求得新的发现。

培养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能力和习惯,会使一些疑难问题得到出人意料的解决,从中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科技文化等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思想方法和理论成果。

(二)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

在创新过程中,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会有重要作用,而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起到很大作用。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体现人的智慧水平,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非智力因素是指道德、习惯、兴趣、情绪、意志、品性、勇气等心理方面的因素,体现社会能力。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并不完全由他的智商的高低或称智力因素决定,反而更多地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调查研究表明,智商高的人,创新能力不一定高。创新需要有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支持,而一个智力较高、知识丰富的人,如果没有创新的强烈愿望、使命感、责任感和坚韧的意志,那么创新活动就很难持久,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一个低智商的人因不能掌握足够的知识系统,也难实现创新。所以创新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底,明确目标导向

创新不能陷入空想,而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底。努力学习,在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了解学科的前沿和生活生产的需要,确立主攻方向,选准创新点,坚持不懈地探索思考,努力实现求解,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民族的进步和祖国的建设发展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