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息干戈,妙提难题巧诫人在双方激烈的争辩中,占理的一方如果认为说理已无法消除歧见,不妨采取一种“外强中干”的警示性语言中止争论,将一个两难选择摆在对方面前,就能收到警心诫人、平息干戈的效果。
生物学家巴斯德,一次在实验室工作时,一个男子突然蹿进来,指责他诱骗了自己的老婆。
争论中对方提出决斗。清白无辜的巴斯德,完全可以将对方赶出门去,或者奋起决斗,但是那样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造成两败俱伤的恶果。这时候巴斯德沉着地说:“我是无辜的……如果你非要决斗,我就有权选择武器。”对方同意了。巴斯德指着面前的两只烧杯说:“你看这两只烧杯,一只有天花病毒,一只是净水。你先选择一杯喝掉,我再喝余下的一杯,这该可以了吧?”那男子一下子怔住了,陷于难解的死结面前,只得停止争论与挑战,尴尬地退出了实验室。
正是巴斯德提出的绵里带刺的难题,才使决斗告吹,干戈止息。
(2)化窘迫,类比影射巧暗示一般说来,争辩中占有明显优势的一方,千万别把话说得过死过硬,即使对方全错,也最好以双关影射之言,迫使对方认错道歉,从而体面地结束无益的争论。
一位顾客在一家餐馆吃饭,发现汤里有只苍蝇,不由得大动肝火。他先质问服务员,对方全然不理。他找到餐馆老板,抗议道:“这一碗汤,究竟是给苍蝇的还是给我的,请解释。”那老板只顾训服务员,却不理睬他的抗议。他只得暗示老板:“对不起,请您告诉我,我该怎样对这只苍蝇的侵权行为进行起诉呢?”老板这才忙换来一碗汤,并谦恭地说:“你是我们这里最尊贵的客人!”
显然,这个顾客虽理占上风,却没有对老板纠缠不休,而是借用所谓苍蝇侵权的类比之言暗示对方:“只要有所道歉,我就饶恕你。”这样,自然就十分幽默风趣又十分得体地化解了双方的窘迫。
(3)平怨气,以柔克刚巧警心争论中得势的一方,欲以理服人,一方面需要据理力争,同时也需要智取。其中,以柔克刚的语言常常能使对方陷入碰软钉子的境地,不失为一种结束争论的有效手段。
有一对夫妻,丈夫趁妻子回娘家之际,邀请自己的哥儿们在家吃喝玩乐,弄得杯盘狼藉,全都醉倒在床上。妻子回来后,见此状立即拿出主妇的威风,大喊:“都给我起来!”自然,丈夫的哥儿们前脚一走,后脚便是夫妻间的“内战”爆发。两人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争吵得十分激烈。丈夫怒不可遏,高高地举起一只手,正欲打下去,那妻子却突然笑道:“好,好,没想到你还真进入角色了……你打吧,这一巴掌打下去,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说也奇怪,此言一出,丈夫那高举的手掌便悄然收回,一场冲天怒气也化为乌有了。
妻子的话不软不硬,却颇具警心的威慑力--哀怨也有,愤怒也有,警示也有,仿佛灭火器一般,化解了无理一方的怨气与冲动。
(4)搭台阶,“你好我好”巧圆场生活中,有些人特别固执己见,常为些小事同别人争论,且火药味浓烈。这时,有理的一方应有饶人的雅量,可以一面解释一面折衷调和,最好使用不带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语言,避免冲突扩大。
有位先生上岳父家吃饭,进餐时翁婿两人聊起了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问题。那先生强调:公路的进度一再推迟,是有关方面的一个严重错误;而岳父则不同意,认为公路本来就不该兴建。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渐趋激烈。那位泰山大人把问题扯到“年轻人自私心重,没有环保意识”上面,显然是在批评那先生。那先生怕再争论下去伤和气,便开始缓和下来,婉转地说:“可能我们的看法永远也不会合辙,可是,那没有什么。也许我们都是对的,也许我们都是错的,这也是未可知的事。”
一席话,不仅给自己搭了台阶,也给对方打了圆场,避免了双方争论不休、矛盾扩大,影响感情。试想,如果那先生意气用事与岳父争论下去,结果会如何呢?很可能惹火老岳父,被臭骂一顿。
(5)息怒火,诚恳解释巧劝慰人和人之间相互发火,不少是因为互不了解、有失沟通造成的。这时,得理的一方最好是多加解释、设法沟通或者道歉、劝慰,与对方达成谅解或共识。
一家医院里,病人挤满了候诊室,一个病人排在队伍中,将手上的报纸都看完了也没有挪动一步。于是他怒火万丈,敲着值班室的窗户对值班人员大喊:“你们这是什么医院?这么多人排队你们看不见吗?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我下午还有急事呢!”值班员面对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释说:“很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是这样的,医生去手术室了,抢救一个危重病人,一时脱不了身。我再打电话问问,看看他还要多久才能出来。谢谢你的耐心等候。”
患者排大队得不到及时诊治,责任并不在那个值班员身上,但是面对病人的错怪,他却沉住气,一面解释,一面劝慰,这就比以怒制怒、火上添油的回答好多了。
(6)除蛮横,宽以待人巧自责面对蛮横无理者,若只用以恶制恶的方式,常常会上当。这时候,平息风波的较好方式,莫过于得理者勇敢地站出来,以自责的方式对抗恶人恶语,这也是以柔克刚的有效手段。
有一个商场营业员,遇一中年男子退电饭锅。那锅已经用得半新半旧了,他却粗声粗气地说:
“我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这是什么鸟货?你再给我换一只!”营业员耐心解释,他却大吼大嚷,满口脏话,说:“我来了你就得给退,光卖不退算个鸟!”营业员虽然占理,但为了不使争吵继续下去,便温和地对他说:“这只电饭锅已经使用一段时间了,又没有质量问题,按规定是不能退的。你执意要退,那就卖给我好了。”就在她掏钱的时候,粗暴的男顾客停止了争吵,悄然离去。
显然,营业员的宽容与自责起了良好作用,反衬出对方无理和低劣,从容地制止了事态的扩大。
(7)止争吵,幽他一默巧解纷人与人相处,发生争吵在所难免,甚至夫妻那样的亲密关系,也不会例外。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使用调侃、幽默的言语,浇灭对方的怒气,达到释疑解纷的效果。
有一女子虚荣心重,当夫妻商量出席友人的婚礼时,她缠着丈夫要买一种昂贵的花帽。此时正值夫妻闹“经济危机”,丈夫自然不肯答应。争吵中,妻子赌气地说:“人家小喜和小金的爱人多大方,早就给她们买了这种花帽,哪像你,小气鬼!”丈夫不愿争论,只是故意夸张地说:“可是,她俩要是有你这样漂亮,还用买帽子装饰吗?”妻子一听这幽默的赞语,不觉转怒为笑。
一位男子彻夜未归,次日才幽灵般地回到家中,妻子埋怨了几句,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架来。忽然,妻子说:“算了,没什么了不起,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时髦了!我惟一要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还是有风景的!‘”
那妻子虽然占理,却没有去“痛打落水狗”,只是调侃了几句,便使一场冲突体面地结束了。
8.话陷困境,走为上策
古人云: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
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意思是:在我方处于不利地位时,有降、和、走三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只有主动地有计划地撤出,才是最上策。这对我们很有启示意义。在谈话的时候,无论多么小心,也有失策的时候,何况在许多时候我们又都是有口无心。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更大失误。所谓“走为上策”,就是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纠缠不休,就会越陷越深,无法挽回,不如采用简单明了的方法,及时地避开,走为上策。找准时机,采取主动撤出的方式,才不至于陷入被动。
(1)及时撤出在谈话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己有可能会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时,就应及时撤出。这种情况一般有三种:
①话题对我不利时。
在谈话时,话题对我们不利的情况很多:当话题有可能触及到我们的隐私之处而我们不好进行反击时;当我们将被驳得体无完肤而无法反击时;当我们即将面临自相矛盾而无法自圆其说时,就应及时撤出,避免陷入危险境地。
公司的王经理和李经理关系不和,虽说还没有到彼此拆台的恶劣的程度,但是谁也不愿听到别人说对方的好。有一天,办公室的小仁和来访客户谈论李经理的办事能力,小仁很是赞赏李经理,正在这时王经理进来了,可是那位客户不明白李经理和王经理的关系,还不住地追问。如果再继续下去,小仁就会得罪王经理。
这时,小仁顾左右而言他。
②话题对他人不利时。
在谈话时,由于我们不明晓,在无意中即将给对方造成难堪局面,一旦有所察觉,就应及时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