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赢天下
2162900000029

第29章 批评他人的场合(1)

批评是一种否定,没有人喜欢受到批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批评又是不可免的。怎样才能使被批评者接受批评,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批评的艺术。批评的艺术表现在语言上要求批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充满暖人肺腑的话语,对错误东西的否定,要通过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恰到好处。

批评无疑是一门讲究语言艺术的学问,批评者应针对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批评语言艺术与技巧,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而不要直接揭别人的疮疤、戳别人的痛处;要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营造坦诚相见的良好气氛,消除对方的逆反心理,不挫伤对方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批评,以积极的心态修正错误,继续前进。

1.面对不同个性的下属时

下属由于其个性心理特征不同,所接受批评的方式也不同。因此,你在对下属进行批评时,要充分考虑到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别,使批评方式能为他们所接受。

如果你能够根据下属的气质和性格进行批评,有的放矢,入情入理,就会收到预期的目的,而不至于在上下级之间因展开批评而积怨结仇。否则,就可能引发下属情绪上的抵触,甚至结下思想疙瘩。

总的来说,有以下五种批评方式供你选择。

(1)直接批评这种批评一般适用于两种类型的下属:一种类型是坦率直爽、性格开朗、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这种人知错就改,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对于这种下属,你明确地指出其缺点和错误之所在、性质和危害,他会容易接受。相反,过多地绕圈子,反而会使他纳闷,产生误解,甚至是反感,认为这是你不信任他的表现。

另一种类型是自我防卫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都很强的人。他们往往不肯轻易承认错误,出错后常常否认或转嫁错误给他人。对于这种人的错误,你应该给以当场、当时的批评,使其心理防线崩溃,使其在事实面前无法抵赖。你这样做,就会为正确处理与这类下属的关系,奠定一个牢固的是非基础。

(2)旁敲侧击这种批评多适用于那些头脑聪明、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而自尊心又很强的下属。

提醒、暗示、含蓄的语言,将错误和缺点稍稍点破,他们便会顺着上司的思路,找到正确的答案和改正错误的办法。

这种方式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面对下属本人,顾此而言他,弦外有音。看似在讨论别人,其实是在说他本人。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必须找到相似的事物或相似的人,否则相去甚远,难以奏效。另一种是面对众人,漫无所指,点出一些只有当事人才能心领神会的事情,给其以必要的心理压力。让他知道你是碍于情面,才没有揭发他。这时,他会在内心深处自我警醒、自我矫正的。

(3)渐进式批评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错误较多而又自尊心强、脸皮薄、爱面子的下属。其特点是把要批评的问题分成若干层次、若干阶段来解决。通过逐步输出批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批评,使犯有错误的下属有一个心理缓冲的余地,有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从而一步步地走向你所期待的正确方面。

大量事实证明,在你批评那些自尊心较强而又错误较多的下属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有利于取得批评的积极效果。相反,如果你一次性地把下属众多的缺点一股脑地倾泄出来,容易伤害下属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4)扬抑结合这种方式适用的范围比较普遍,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卑感严重,感情脆弱,失去自信心的下属来说,这种方式实现的效果较为理想。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寓批评于表扬之中,以表扬开头,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进行。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长处表示赞扬之后,再听对他们的批评,心理往往要好受得多。因此,在批评时,你应该从正面入手。

林肯不愧为一个出色的上司。在美国南北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刻,林肯给蓄意肇事的胡克将军写了一封批评信。这封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已任命你为波托马克的陆军首长。我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其充分理由的。但是,我认为最好还是让你知道,在某些事情上,我对你相当不满。”接着林肯尖锐地批评了他的错误思想和言行。

在这里,林肯首先赞扬了胡克将军,给了他以新的任命,然后再批评他的严重过失,使胡克将军在心理平衡的情况下,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5)参照式批评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两种下属:一种是性格内向,脾气暴躁,爱钻牛角尖或心情不愉快的下属;一种是资力浅薄,盲目自大,自我认识能力差的下属。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在批评时,不直接涉及下属的要害问题,而是运用对比方式,通过建立参照物,来烘托出批评内容。

你可以通过列举和分析其他人的是非,来烘托出被批评者的错误;可以通过被批评者自身以往的经历,来烘托出他现在的错误;也可以通过列举和分析哪些是错误的,来烘托出被批评者为什么是错误的。

总之,参照式批评就是要提供个人和他人比较、正面和负面比较的标准,促使被批评的下属反思并找出自己的差距。这种方式,能使下属形成联想,受到启发,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

2.需要当面批评下属时

上司批评下属要持有大公无私的立场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切不可公报私仇,夹杂个人恩怨。

你对下属的批评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核心和关键就是你的出发点是否正确,对下属是否有感情。出发点不正确,从成见出发,即使批评的内容正确,也往往不为下属所接受;反之,即使批评有点出入,也会为下属所谅解。

要想达到明确的目的,就要在当场批评下属时,注意以下四个说话要点。

(1)说明批评的理由在批评下属时重要的是具体说明一下批评的理由。如果不顾及下属的心情而感情用事地说:

“你真没用。”那只会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并且严重地伤害到下属的自尊心。

所以,在批评之前,首先要确认一下事实,并且在批评时要说明其错误所在及对周围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在下属发生错误时,与其批评不如对其进行忠告。

(2)语言要有“温度”

语言要有“温度”,是指上司在把批评的信息传导给下属时,语言应该是“热”的,而不应该是“冷”的。

虽然批评是一种否定,但要使这种否定达到目的,就不能没有艺术。这种艺术,表现在语言上,它的实质性要求是:在批评的过程中,要始终维持充满暖人肺腑的话语。对丑的东西的否定,要通过美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批评的内容为下属所接受。

比如下属上班迟到了,你用两种不同温度的语言进行批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用“冷”的语言时,你会说:“我已经告诉你多少次了要准时上班!你这种人太没有责任感了!”

下属会说:“我为什么没有责任感?我的责任心不比别人差。我今天遇到塞车了。”

你更加生气地说:“塞车!其他人怎么没塞车?你每次都用这种烂借口!好了,不和你说了,下次如果你再迟到,我就对你不客气了!”

这种对话能解决问题吗?用气愤的语调和敌对的态度,只会让问题更加难以解决。相反,如果你用“热”的语言,效果就会不同了。

“怎么了,今天没能按时上班?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我很抱歉,今天早晨我遇到了塞车。”

“哦,这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如果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好了。因为你在我们部门是举足轻重的,你能按时上班对大家都有帮助。”

如果你能说出这番话,想必下属的心中又愧疚又感动。为了表示他真的很重要,他第二天绝对会按时甚至提前上班的。

(3)考虑到场合和时机上司批评下属的时间选择要适当,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因为语言的分量是随时间与场合而分轻重的。

批评若实施得过早,条件不成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例如,两位下属刚吵过架,情绪因受刺激而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时若你对双方马上进行劈头盖脸的批评,不但对问题的解决无益,反而会引火烧身,导致他们迁怒于你,使你陷入下属的矛盾纠纷之中。这时,正确的办法是让双方都冷静下来,心平气和时,再顺势着手解决。

但是,若批评实施过晚,时过境迁,也会失去意义。因为这时加以批评就会有翻旧账的感觉,反而会引起下属的反感。

此外,批评时还要考虑到场合问题。场合要适合于错误的性质,要适合于纠正错误的需要。

例如,下属存在的错误和缺点是工作习惯方面的,你最好是背后谈心,一般不要当众指责,以免产生逆反心理。

两位下属心存芥蒂,情绪对立,就不能当着这个的面批评那个。否则很容易使一方认为你是在支持他,而另一方则认为你是在协助对方压制自己,从而使矛盾更加激烈,使情绪更加对立。

当一个人的错误涉及到其他人时,不应当着被涉及人的面去批评。否则往往会使被涉及的其他下属认为你是在杀一儆百,从而对你产生误解。

大量事实说明,恰当地选择批评的时机和场合,对于优化批评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批评的目的和内容都正确,选择的场合和时机不当,也会导致批评的失败。

(4)及时转变气氛批评之后,缓解双方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批评的上司也好,被批评的下属也好,在经历了批评之后心情都不可能非常愉快,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批评之后你们双方的关系开始恶化就不好了。这样不仅双方心情不舒畅,并且会给周围的气氛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批评之后你的态度如何特别重要。

如果第二天下属有些不高兴,你就要主动、亲切地和他打招呼。如果你这样做了,下属的别扭情绪就会马上消散,迅速忘掉昨天的不快。即使你批评下属时很严厉,但之后如果能转变话题或使紧张的气氛加以转换,被批评的下属就会忘掉那些不快,和以往一样和你和睦相处。

3.不给对方的心理造成负担

一旦你被别人批评之后,你的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在你没想通之前,你会怨天尤人,想通之后,你又会后悔不迭。无形中,你就会给自己背上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而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批评别人的时候,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

“推己及人”,当别人做事出现疏漏及错误时,你也要善意地进行批评,讲究批评的语言艺术,不要给对方的心理造成一片挥不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