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璀璨明珠:法门寺博物馆
21624100000005

第5章 考古奇迹

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加固法门寺宝塔。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政府公布法门寺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扶风县政府成立法门寺文管所。次年,省政府拨款维修大雄宝殿、铜佛殿、西方三圣殿和钟鼓楼,使千年古刹焕然一新。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真身宝塔在连绵阴雨中半壁坍塌。1984年初,西北大学历史系与扶风县博物馆成立法门寺联合调查组,首次清理塔上珍贵文物。同年,法门寺正式恢复僧人管理。

作为法门寺的标志和象征,法门寺不能没有塔。1986年12月,经国家文化部批准,陕西省政府决定由省宗教局、省文物局、宝鸡市政府、扶风县政府筹款80万元,用于拆除残塔、重建法门寺真身宝塔。随后,由扶风县副县长李宏祯、文化局局长韩金科、县博物馆馆长淮建邦等组成修塔领导小组及修塔办公室,具体负责修塔事宜。

1987年4月3日,考古工作者在拆除残塔、清理塔基时,使沉睡地下1113年的法门寺唐代地宫重见天日,两千多件大唐皇室珍宝簇拥着举世无双的佛指舍利横空出世,发出耀眼的光芒,法门寺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不但等级高,品种多,有的甚至完好如新。这次唐皇室器物集群性发现,为我国唐代考古发掘所仅有,在社会政治史、文化史、宗教史、科技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它的发现揭开了由华夏历史文化积淀而成法门学的新篇章,无疑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幸事。这是陕西省继半坡遗址、秦兵马俑坑之后又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被评为20世纪中国现代考古十大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