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界和佛教界专家学者全面破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1995年元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向世界公布了这一重大消息,海内外反映强烈。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吴立民所长指导下,由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制作,法门寺博物馆与陕西省黄金公司合作投资168万元,建成法门寺唐密曼荼罗地宫。3月26日,陕西省副省长姜信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玲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绍良等参加法门寺唐密曼荼罗地宫文化陈列开放典礼并剪彩。
法门寺唐密曼荼罗陈列室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包括模拟地宫和舍利供养曼荼罗两部分。游客踏入唐密曼荼罗地宫,在充满佛教色彩的神秘氛围中,一定会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法门寺唐密曼荼罗地宫文化陈列”的前言为:
大唐咸通十五年(874),李唐王朝在完成最后一次迎奉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时,由于这枚舍利是佛教世界至高无上的圣物,唐懿宗、唐僖宗在惠果——智慧轮一系唐密大阿阇梨的指导下,以数千件绝代珍宝供奉,在法门寺地宫完成了佛教供养的最高结集——佛指舍利供养曼荼罗世界。
梵语曼荼罗(mandala),意译为坛、坛场,义为轮圆具足,含蕴集精华、辐射光芒之意。即将密宗佛、菩萨等尊像集中造出,或将其种子、标识等以意象征,以备修行诸种法门时供奉。曼荼罗有大、法、三昧耶、羯摩四种,称作“四曼相应”。坛有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多种。印度制作曼荼罗多用泥土筑就,至惠果创始唐密,方有绘画、雕刻之法,并制出金刚名号,集两部曼荼罗之大成。据密宗经典记载,法身佛大日如来为十地以上菩萨讲授《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在南天铁塔内外分别传出胎藏界(物质世界)和金刚界(精神世界)两部大法,于7世纪分别为印度高僧善无畏和金刚智所传承。善无畏、金刚智未在印度传授,而率其弟子不空于唐开元年间先后来到中国长安结坛传法并相互传授,是谓“金善互授”,由始两部大法互相交流。其后,善无畏和金刚智又将两部大法传于印度僧人不空和中国僧人一行。由是一人而传承两部大法,谓之“两部一具”。
不空尽得两部真谛而全传于中国僧人惠果。一行原系天台学人,侧重胎藏界,其《大日经疏》为胎藏界解释《大日经》之根本论典,无不依为原典,称为大疏,台密以他为创造台密的实际宗祖。特别是为代宗、德宗、顺宗皇帝国师的惠果融会两部大法,侧重于金刚界,其创绘的金刚界曼荼罗与金刚密号等为金刚界理解《金刚顶经》之根本依据,其内涵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继承印密而又有发展的唐密体系,推动佛教密宗中国化而成为唐密大法,他被东密公认为初祖。从青龙寺至大兴善寺智慧轮的唐密一系,在空海、最澄回到日本创立东密、台密后,其间虽经唐武宗会昌法难,但一直传承并发展着。特别是法门寺地宫以绘画、雕塑结合儒家礼制结坛,供养佛指舍利,聚集为金、胎两部曼荼罗,以辐射遍照,成为唐密的大千世界。这是佛教由小乘、大乘发展到密乘最高阶段,聚集所有佛和菩萨,包含显密全部教相(理论)、事相(实践)的圆满悉地无上成就。李唐王朝先后迎奉佛指舍利“结坛塔下”,就是希望在这个无上法界中护国佑民,弘法利生,为万世开太平。十分可惜,当唐密大法由惠果、一行的日本弟子空海和最澄继承创立日本东密和台密,发扬光大,迄今传承不绝,而唐密及其后在中国发展到金、胎合曼的全新阶段时,随着法门寺地宫的封门,这座无比庄严辉煌、重重无尽的大千世界一千余年不被人知。
1994年,我国社会科学界、佛学界终于完成了对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的全面破译。现已明确,整个地宫在封闭时被布置为唐密曼荼罗,地宫总体为佛指舍利供养大曼荼罗,佛指舍利为三昧耶曼荼罗,供奉佛指舍利的诸种法器、供养器及供养法为法曼荼罗,如法供养为羯摩曼荼罗,六大瑜珈、四曼不离,三密相应成就了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地宫一道五门四室,为增益护摩法之仪轨;香华灯涂,上供下施。地宫一道四室通彻全坛,体现金胎世界大日如来中道一实,四室四舍利表征四方四佛,建立两部曼荼罗。以后室供奉第一枚“影骨”的八重宝函表现胎藏界本有平等——理界——前五大——色法——莲花——因——东曼荼罗,故錾刻胎藏界诸尊造像;以秘龛供奉佛祖“灵骨”的五重宝函表现金刚界修生差别——智界——识大——心法——月轮——果——西曼荼罗,錾刻金刚界根本成身会45尊造像。地宫供养物同样按密宗仪轨布置,供奉于地宫中室的捧真身菩萨则是金胎两部大法、两部曼荼罗之合体,为中国唐密所特有的金、胎合曼之造像。在整个地宫这个步步登高、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中,无住而住、有方有所、不生而生、如莲如月、结坛有序,位置如法,次序井然,融会唐密两部大法之精华,全面表征了佛教的大千世界和宇宙万事万物的实相。完成这一历史巨制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就是活跃于晚唐宣宗、懿宗、僖宗三朝,为皇帝国师的中国密教高僧智慧轮。同时,地宫内来自青龙寺、大兴善寺的法物证实,包括日本僧人在内的唐密高僧都是两部一具的大阿阇梨,共同参与法门寺地宫佛舍利供奉曼荼罗,地宫法器及供养物上就有大兴善寺智慧轮,青龙寺义真、海云之名,更进一步表明佛舍利供养确为唐密供施的最高法事。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世界的发现,应视为法门寺历史文化发掘的重要成果,其价值等同于1987年的地宫面世,确为本世纪我国佛教和唐代考古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现。它的发现,使失传千年之久的唐密文化打开了神秘的大门,展示了法门寺内道场佛舍利供养曼荼罗世界和唐密文化的真实内涵,填补了晚唐密宗史的空白,可以考证解释日本东密、台密存疑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昭示了法门寺佛教祖庭和唐密最高法界的历史位置,明确了唐密传承、长安唐密三大寺的核心地位以及与日本东密、台密的相应关系,揭开了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唐密文化曾在古代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东方文化的方方面面起着积极作用。为了让法门寺辉煌的历史文化为祖国建设和世界和平服务,我们还原历史,延伸历史,本着“今日之精品,明日之文物”的原则,展示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文化,以其历史宝库的位置,在海内外佛教界、文艺界、学术界、旅游界发挥应有的历史作用,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文明的再度辉煌做出应有贡献。
⑴模拟地宫
唐密曼荼罗地宫通道南壁按1∶1的比例,恢复唐代地宫。模拟地宫长21.12米、宽约2.5米,建筑以钢木结构为主体框架,表面层用石膏、水泥、黄泥、麻等自然材料处理,以矿物颜料进行复原做旧。地宫各室内遗存器物用石膏等材料复制,表面仿真效果处理,按1987年打开地宫时原状设置。
模拟地宫北侧壁开辟窗式剖面展柜,使观众身临其境,就近观赏和了解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及秘龛文物出土情况,形成唐密内道场的宗教氛围。
⑵舍利供养曼荼罗
舍利供养曼荼罗陈列长80米,宽7米,高5米。在地宫地面、两侧壁和顶壁分别雕刻绘制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唐密曼荼罗中具有代表性的五部曼荼罗,即金刚界大曼荼罗、胎藏界大曼荼罗、苏悉地大曼荼罗、理趣会大曼荼罗、宝箧印曼荼罗及相关法器、供养器,以求反映唐密曼荼罗的特点,并尽量与法门寺地宫内道场原有内容相结合,逼真地再现历史场面,严格遵守法度仪轨。同时,采取壁画、浮雕、圆雕等多种艺术手法与不同材质,配以现代声、光、电效应,创造出高品位的文化陈列。
四大天神
地宫入口处南、北墙壁上四幅壁画为密宗供奉的四大天神,即地神、水神、火神与风神。
“阿字本不生,如实知自心”代表密宗胎藏界的基本教义。“阿”是古印度梵语的音译,为万物起源的第一声,例如婴儿出生时发出的第一声哭泣,就是“阿”字,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形成的。即宇宙万事万物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最根本的是首先要了解自己、掌握自己,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别人,做到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诸法及诸有,一切皆清净”代表了密宗金刚界的基本教义。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一旦遵循了这种规律,就会达到最高的思想境界,就会生活得清清净净,四大皆空。
密宗祖师像
据传,密教由法身佛大日如来以金刚界、胎藏界两部灌顶法授金刚萨埵,传授深奥秘密教旨。
释迦逝世700年后,龙树开南天铁塔,亲从金刚萨埵受法,后传龙智。地宫通道北壁悬挂密教祖师从第三祖龙树到高僧义真的画像,由此可以了解密宗传承关系。
龙树
南印度人,又名龙猛或龙胜,印度大乘佛教中观派的创始人。二三世纪时出身于婆罗门种姓,传说其父姓“龙”,母生他于树下,故名“龙树”。自幼颖悟,博闻强记,多才多艺。后出家受戒,先后学得小乘三藏及大乘教法。有说他曾施咒于七粒白芥子,而得以开启铁塔之门,亲礼金刚萨埵,受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因此成为密教传法第三祖。
达摩鞠多
南印度人,又称龙智三藏。龙智师承龙树接受两部密法,广为弘传,因此成为密教传法之第四祖。
传说他曾住世达百年之久,一生着述颇多。8世纪初,传法于金刚智。
善无畏(637—735)
东印度乌荼国人,帝利种姓。因感悟世间无常,乃毅然出家学道。后到中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礼昙达摩鞠多为师,专研三藏教理及密教奥义,得受密法灌顶,被尊为“三藏阿阇梨”。开元四年(716),善无畏以80岁高龄经中亚至都城长安,被唐玄宗礼为国师,奉诏住兴福寺南塔院,后移西明寺,致力于密教经典翻译,开启密教传至中国的先河,与后来的金刚智、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共同奠定中国密教的基础。密教之根本圣典《大日经》,又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共七卷,由善无畏口译,一行记录而成。其后又由一行编纂,加以注释,撰成《大日经疏》二十卷。
金刚智(671—741)
南印度人,婆罗门出身。31岁时,金刚智到南印度随龙智修学密教,并得受金刚界密法灌顶。开元八年(720),他由海路经广州到达洛阳、长安,面谒玄宗,成为大唐国师,得以积极从事密教经典的翻译,并传授密法。在许多寺院设立金刚界大曼荼罗灌顶道场,译有《金刚顶经》、《瑜伽念诵法》、《观自在瑜伽法》等八部十一卷,弘传金刚界曼荼罗,其弟子有一行、不空等。
不空(705—774)
南印度狮子国(斯里兰卡)人,又称“不空金刚”,婆罗门族。自幼随叔父到中国经商,拜金刚智为师,并剃度出家。20岁时,在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天宝五年(746),不空从印度带来大量密藏经论还京师,为玄宗结坛灌顶、祈雨禳灾,被赐号“智藏”。他历玄宗、肃宗和代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封为国师,在大兴善寺搜集所有梵文经典,加以修补翻译,同时传授灌顶仪轨。不空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并称为四大翻译家。
一行(673—727)
唐代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俗姓张,出身显宦世家。初学禅,后从师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学习密法,又奉唐玄宗诏,进宫协助善无畏译密教根本圣典《大日经》,受金刚智秘密灌顶,得金、胎两部密法之传授。谥号大慧禅师,一生着述甚多。一行不但是中国密宗祖师之一,也是一位出色的天文历学家。
惠果(746—805)
唐代京兆府昭应县人,俗姓马。
世称青龙阿阇梨,为密教传法第七祖。大历元年(766),惠果在慈恩寺正式出家受具足戒,从善无畏弟子玄超受胎藏及苏悉地诸法,从不空受金刚界密法,并融会建立“金胎不二”思想。惠果历任代宗、德宗、顺宗三朝国师,备受崇敬。惠果将“金胎不二”理念传授于日僧空海、新罗僧惠日和悟真,从此密宗传入日本、新罗。所着《十八契印》为密教重要着作之一,是密教修法之根本形式,日本真言宗所谓真言八祖中,惠果为唐土最后之祖师,故在密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密宗,由弘法大师空海所传,以东寺及高野山金刚峰寺为根本道场的称为“东密”;由传教大师最澄结合天台宗思想所创立,以比叡山为总本山的称为“台密”。
空海(774—835)
日本高僧,贞元二十年(804)来华,历访长安诸大德,受青龙寺高僧惠果传法灌顶,密号遍照金刚。翌年归还日本,在京都久米寺讲授《大日经》。日本大同三年(808),嵯峨天皇敕许弘扬真言宗。
未久,修金刚界和胎藏界,并传授于高僧最澄,为日本两部灌顶之嚆矢。后被尊为真言宗高祖,谥号“弘法大师”,空海一生的佛学和文学着作丰富。
最澄(767—822)
日本天台宗开祖,近江(滋贺县)人,俗姓三津道,是日本天台宗的开祖,也是第一个把中国密宗传到日本的人。贞元二十年,与空海同行来华。翌年返国,设灌顶台传密教,为日本秘密灌顶之始。
清和天皇追赠“传教大师”称号,着述甚多。
地面陈列自南而北依次布置的形式是:
一为根据八重宝函第五重上面的图案立体雕刻“宝箧印大曼荼罗”,二层共17尊佛像,采用玻璃钢塑形彩绘,27以契合地宫供养舍利的内容,亦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像顶端的宝箧印塔里供奉佛骨舍利,将胎藏界曼荼罗立体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来。
二为立体雕刻“五部九重”曼荼罗,取材地宫出土八重宝函,予以适度放大。八重宝函第八重用玻璃钢仿檀木黑漆函,高160厘米;第七至四重采用錾钢镀钛(金色和银色);第三、二重采用铜铸镀银嵌仿珷玞石及珍珠;第一重四门金塔采用铜铸镀金。
陈列采取两种方式:南北排列式,即将八重宝函自外而内依次排列,表示“五部九重”之义,体现佛法不受时间限制,无始无终;纵向堆叠式,将八重宝函由大至小逐层堆叠,形如宝塔,比前八重宝函略小,表现佛法不受空间限制,无边无际,以示华严世界“重重无尽”。
矗立在地宫中央的大日如来高280厘米,錾铜圆雕,原在地宫后室八重宝函之上,居高临下1000余年。一切法界为“前呼后拥”,形成轮圆具足、万德交汇、惟妙惟肖的法门寺唐密曼荼罗大千世界。
三为方形重层坛场上立体雕刻的“理趣会”曼荼罗,列45尊佛像,雕塑采用玻璃钢彩绘。金刚界根本成身会曼荼罗创自不空,传于惠果,表示大日如来内证法门,取材于地宫秘龛五重宝函之第二重——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予以适当放大陈设,将金刚界曼荼罗立体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来。
四为五轮塔,由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宝珠形五种造型堆叠而成,高360厘米,以黑色大理石为基座,以表现地、水、火、风、空等唐密“五轮、五大”观念。五轮塔由下至上各刻一个种子符号,梵文读音阿、巴、拉、卡、开。密宗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六大(地、水、火、风、空、识)缘起,是六种性能发起的,植物、动物、人类也是如此。整个法界都是由六大组成的:地大表示坚固性能,水大表示理性,火大表示温度,风大表示流动,空大表示容纳,识大表示了解、辩解。因此,五轮塔是法界的缩影,为胎藏界标志。五轮塔背后衬以红太阳,红太阳中的古梵文字念“般”。红太阳表示胎藏界,古梵文字表示金刚界,其组合代表金胎合曼,是密宗修持的最高境界。
上述四组雕刻周围分别布置有关法器和供养器,錾铜制作。如涂香、供花、烧香、饮食具、灯明等,器形依照地宫出土文物仿造。
南北两侧壁分别陈列绘制金刚界、胎藏界大曼荼罗各一部,边长为320厘米,采用绢底彩绘,敷中国画颜料,分块组合安装。
金刚界大曼荼罗依据《金刚顶经》绘制,表现大日如来的智慧(智差别)。以大日如来为受用身,五佛转五智,即中央大日如来的法界体性智、东方阿$佛的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无量寿佛的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胎藏界大曼荼罗依据《大日经》绘制,表现大日如来的理性(理平等)。以大定、大悲、大智三德,分为佛(大日如来)、莲花(阿弥陀佛)、金刚三部。
两部曼荼罗取材于唐代青龙寺惠果送给日本高僧空海的《大毗卢遮那大悲胎藏界大曼荼罗》与《金刚九会曼荼罗》,系长安著名画工“供奉丹青李真等十余人”所绘,当是惠果制的唐密曼荼罗本图。两部曼荼罗各长一丈六尺(唐尺),由空海携归日本后,近年又由日本真言宗重新绘制,陈列于青龙寺空海纪念堂。现依据两部曼荼罗原有尺寸着色、绘制、复原陈列于两侧壁上。东、西壁依次用佛像、种子字和法器表示诸佛、菩萨的位置。东壁胎藏界曼荼罗以上方为东,中央设中台八叶院,大日如来居中,周列四佛、四菩萨;西壁为金刚九会曼荼罗。
除此之外,两侧壁各绘金刚界、胎藏界曼荼罗以及与理趣界曼荼罗、五部九重曼荼罗和宝箧印曼荼罗相应的种子图。
顶壁绘制苏悉地大曼荼罗壁画,以示金胎不二。
拱顶苏悉地曼荼罗采用绢底彩绘,三合板组装。同时用玻璃钢绘制象宝、马宝、轮宝、曲女宝、主兵宝等七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