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名由来】
本计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末,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进行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项羽军事力量强大,刘邦把咸阳和关中让给了项羽,自己到了汉中。与刘邦的守地汉中相邻的是章邯。刘邦为了迷惑项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汉中的栈道烧毁了。后来,刘邦逐渐强大起来,命韩信为大将,出兵与项羽一决雌雄。为了迷惑敌人,韩信派了一万多人马去修复烧毁的栈道。栈道修复工程艰巨,进展缓慢。章邯料定栈道修复决非易事,毫无戒备,殊不知韩信的主力已抄小路向陈仓进军,很快攻下咸阳,占领关中。韩信采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的计谋,取得了夺取关中的重大胜利。这就是“暗渡陈仓”计的由来。本计的特点是: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不令人生疑的行动的背后,将奇特的、非一般的、非正规的、非习惯的行动隐藏在普通的、一般的、正规的、习惯的行动背后,迂回进攻,出奇制胜。“明修栈道”表示公开的行动,“暗渡陈仓”表示隐藏的真实意图。
【原文】
示之以动〔1〕,利其静而有主〔2〕,益动而巽〔3〕。
【注释】
〔1〕示之以动:动,行动,动作,这里是指军事行动。全句意为:把佯攻的行动故意显示在敌人面前。
〔2〕利其静而有主:静,平静;主,主张。全句意为:利用敌人已决定固守的时机。
〔3〕益动而巽:益和巽,都是《易经》的卦名。《易经·益·彖》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是说益卦下卦为震、为动,上卦为巽、为风、为顺。意思是说,行动合理、顺理,就会天天顺利,无有止境。又解:益,收益;巽,为动、为前进。联系本计,意为:表面上,努力使行动合乎常情;暗地里,主动迂回进攻敌人,必能有所收益。
【译文】
故意采取佯攻行动,利用敌人已决定固守的时机,暗地里迂回到敌后进行偷袭,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前人批语】
奇出于正〔1〕,无正则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2〕,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3〕,姜维遣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4〕。艾谓诸将曰:“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5〕,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6〕。”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7〕。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注释】
〔1〕奇、正:古代兵法术语之一。正,是正面常规作战;奇,是侧翼暗中袭击。《孙膑兵法·奇正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明攻为正,暗袭为奇。《百战奇略·正战》:“正兵者,拣士卒,利器械,明赏罚,信号令,且战且前,则胜矣。”《百战奇略·奇战》“凡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
〔2〕栈道:我国西南地形险要,多悬崖。悬崖间,用木头架路通行,叫栈道。
〔3〕邓艾屯白水之北:邓艾(197—264)三国时棘阳(今河南新野)人,每见高山大泽,就地研究军事部署,被司马懿赞为奇才。初为司马懿掾属,建议屯田开渠。249年,与郭淮共同抵抗姜维。姜维撤退,郭淮向西攻打羌,邓艾说:“贼兵撤退不远,恐将卷土重来,以分兵防备不测为宜。”后来果然在洮城打败姜维。263年,他同钟会分兵出击,偷渡阴平,一举灭掉蜀国。白水之北,即今四川松潘县东北。
〔4〕姜维:(202—264)三国时天水(今甘肃甘谷)人。蜀汉诸葛亮死后,为军权继承人,多次率兵伐中原,劳而无功。魏军攻蜀,他坚守剑阁。后来后主刘禅降魏,才被迫向钟会投降。后企图恢复蜀汉,事败被杀。廖化:三国时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曾参加黄巾起义,后归蜀汉,为关羽部将。姜维北伐中原时,廖化被任为先锋官、太守、刺史等职,封中公侯。
〔5〕法:这里泛指兵法、兵书。
〔6〕洮城:即洮阳城,在今甘肃岷县西百里处。
〔7〕径到洮城:抄小路到洮城。
【译文】
出奇制胜的用兵之法来自正常的用兵原则。如果没有正常的用兵原则,也就没有出奇制胜。
不公开地修筑栈道,暗渡陈仓就不会成功。三国时代,邓艾屯兵于白水的北面,姜维派廖化在白水的南岸安营扎寨。邓艾对他的将领们说:“姜维突然把他的部队开回去了。我们的兵力少,按照兵法,他应该不等架桥就渡河攻击我军。我断定姜维是为了切断我军退路,派廖化驻扎在河边牵制我们,他自己率大军袭击洮城去了。”于是,邓艾带领部队连夜偃旗息鼓,抄小路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正在那里渡河。邓艾先一步赶到,据守洮城,因而洮城未被姜维攻陷。这是姜维不会运用“暗渡陈仓”计,而邓艾却识破了他“声东击西”的计谋。
【战例】
韩信大败魏王豹
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彭城一战,项羽打败了刘邦。这年六月,原来已经归附刘邦的魏王豹又叛汉投楚,并率兵占据了刘邦去关中的交通要道——蒲津关。刘邦派谋士郦食其前往魏营争取魏王豹,遭到拒绝,于是便以韩信为元帅于同年八月率兵攻魏。魏王豹派重兵把守黄河东岸的蒲坂(今山西忻县),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津,阻止汉军渡河……
这一天,韩信等领军到达临晋津,望见对岸尽是魏兵把守,不便径直渡河,于是便命令就地安营扎寨,与魏兵隔河相峙,暗中则派遣精干人员探索上流形势。不久,得到探报,说是上流各段都有魏兵严密把守,只有夏阳一处,魏兵较少,防备空虚。韩信听了这一探报,认真分析,想出一条计策来了。他先召曹参入帐,命令他立即领兵进山砍伐木材,不论大小,都可有用。接着,又召灌婴,命他派出士兵分头前往市中购买瓦罂数千只,每只瓦罂须能容两石粮食。灌婴听了不知韩信要买瓦罂用途何在,想问个究竟。韩信不予回答,只教遵令行事。事隔两日,曹参、灌婴先后将所办齐的木材、瓦罂向韩信缴令。韩信又命他们二人按自己的设计制造出一种木罂,即用木头夹住罂底,四周缚成方格,用绳绊住,一格一罂,数十罂合为一排,数千罂分成数十排。灌婴听了韩信这番安排更加纳闷。便问曹参道:“大军渡河需要用的船只已经征集了,为何还要这种木罂呢?”曹参回答说:“此事我也不太清楚,就按元帅命令行事吧!”于是二人日夜督工制造,不消几天,数千只木罂就制齐了。韩信亲自验收,等到当天黄昏时候,韩信命令灌婴领数千人在原地不动,并交待只准摇旗擂鼓,守往船只,不得擅自渡河,有敢违命者斩。而韩信自己则与曹参一道督促大军,搬运木罂,趁夜赶到夏阳,并立即将木罂放入河中,每罂装载士兵两三人。士兵坐在罂上用器械划动,罂行四平八稳,并不倾覆;韩信、曹参也跟着坐罂渡河。好不容易到达对岸,全体将士跳上岸去,整队前进。却说临晋津渡口魏国守将只是率军严守,听到对岸汉军战船列成一排,声声呐喊,更是越加小心,一步也不敢离开。就是魏王豹也只注意临晋方向而忽视了夏阳,误以为夏阳平日没有船只,汉军根本无法渡过。可谁知韩信竟用木罂把汉军主力渡过河了呢?
汉军在夏阳偷渡成功后,一路前进,毫无阻挡,一直进到东张,才见到有魏军营寨。曹参拍马舞刀,领军向魏营杀去。魏将仓促应战,被汉军击败。汉军又乘胜前进,再取安邑,直捣魏都。魏王豹亲自领兵迎敌,又遭大败。魏军弃甲投戈,纷纷请降;魏王豹也迫于大势已去,只得下马伏地,束手就擒了。
【精评】
“暗渡陈仓”与“声东击西”之计有某些相通之处,都有迷惑敌人、攻其不备的作用,但“暗渡陈仓”之计的使用更为复杂。它指在双方对峙的时候,故意另树假目标,明示自己的企图,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而暗地里却积极进行另一个进攻计划。按兵法上说,这是一种奇正相生的战术,也就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战术。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暗渡陈仓”之计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