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国际组织
2158500000017

第17章 国际组织的历程与功能(5)

但也应该看到,国际组织对某些问题的关注和对某些国际议题的确定是受到大国力量的制约。在一个无政府的社会中,国际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权力政治的工具。比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等一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中,议题的确定仍然是由西方工业化国家决定的,特别是受美国的意志操纵,没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响应任何议题也难以通过,比如发展中国家多次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制定有关国际投资的国际规范,但这种问题基本没有成为一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重要的议题。大国对有关问题在什么样的国际组织中提出与它们在这些问题上的私利有时也联系在一起。比如,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就积极支持在联合国范围内通过有关的决议,这样有利于美国在联合国授权的名义下出兵,避开“一个超级大国攻击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舆论。但在科索沃问题上,美国就竭力避开联合国安理会,而是在北约的范围内提出这一问题,因为在安理会内,美国知道它的主张不可能得到通过,但在北约内,美国的主张却可以得到很大的支持,这样,它仍可以以一个地区组织的名义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此外,即使国际组织通过有关的国际决议,但如果损害到大国的利益,这种决议在实际执行中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效果。如联合国多次通过决议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但美国对这种国际决议一直置若罔闻。

国际组织在确定国际议题时也反映了国家间的权力斗争,国家间的合作与有管理的相互交往的要求,以及跨国的团结与冲突的因素。

第三,国际组织有助于促进有关国家在某些国际性问题上结成联盟。国际组织作为一个各国官员汇集在一起的国际交往的场所,它可能使各国更加便利地了解其他国家在某些国际重大问题上的立场,特别是对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情况更是如此。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由于经济或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彼此之间都没有设立大使馆,缺乏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进行沟通、交流和协调立场的渠道,而国际组织在把第三世界国家召集在一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组织为本来联系与交流较少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协调立场的机会,国际组织秘书处还有意识地增进各政府间或者对某问题感兴趣的非政府国际组织的交流活动。这样,国际组织就某些国际性问题上有助于把本来潜在的或者隐蔽的国家间联盟转变为一个公开的联盟。在一系列国际会议和争取召开此类会议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由联合国主办),已经出现第三世界国家在某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团结一致,以一个整体的“声音”来阐述自己主张的状况。如77国集团在每次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举行之前都要召开一次部长级会议,以便研究对策、协调立场,为贸易与发展会议做准备。在一些国际经济组织中,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发展中国家联盟与发达国家联盟,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就存在着发达国家的联盟——十国集团(又称十国俱乐部或巴黎俱乐部)和发展中国家的联盟二十四国集团。二十四国集团的宗旨就是,在国际金融与货币领域内协调立场和政策;制订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债务与资金转移重大经济问题的共同政策和方针。

二十四国集团也是直接针对十国集团而成立的。

有的学者认为国际组织这种促进联盟建立的作用有利于小国和弱国,其理由是: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具有一国一票的投票机制,另外,国际组织的秘书处也经常迎合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要求;此外,大多数国际组织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实际规则不仅强调国家的平等,并且强调社会和经济上的公平。但这种理由只能是部分正确的。国际组织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的确提供了一个集体磋商与协调一致的场所,如果没有国际组织,第三世界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在立场与政策协调上确不如有国际组织方便,但必须强调国际组织并不是总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联盟,应该具体分析。首先,不是所有的国际组织都具有联合国大会那样的投票机制,大多数最重要的国际机构的投票机制如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制度(单元否决制和加权投票制)是有利于大国或西方工业化国家的,这种机构的投票机制更有利于发达国家操纵和控制这些国际机构的议程;大国所拥有权力资源也便于它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盟进行分化、瓦解。因此,大多数的一般性目的的国际组织多年建立起来的组织规则强调了国家间的平等,但决定国际秩序的最重要的国际机构的运作规则更多体现大国的特权和优越地位,是存在着重大的不足与缺陷,它更有利于西方工业化国家,这一点连这些作者自己也承认。当然,不可否认,某些国际组织的秘书处在一些问题有同情发展中国家的倾向,但最重要的一些国际组织如一些国际经济组织(IMF、WB和WTO)更多是从发达国家利益出发,其行政首脑和工作人员主要来自于这些发达国家。最后,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20世纪60、70年代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做出了一定的让步,通过了一些由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改革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提案,但必须认识到,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与苏联集团争夺广大的第三世界所做出的一定的让步。在冷战结束前后,这种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多边国际决议就在国际组织中罕见了。并且第三世界国家在贸易、金融和经济援助等方面所获得的待遇都比冷战时期有所倒退。所以,看待国际组织对第三世界国家发挥的作用应该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当然,大国在分化与瓦解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盟中或者自己建立某种联盟以寻求自己的某种政策的合法性过程中,第三世界国家可以采取某些联系性的战略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寻求到一定的补偿,但这种利益的补偿不是长期的,而是暂时的、局部的。

(二)功能性合作

随着跨国界的经济社会等领域交往的增多,就需要国家间的合作为此提供便利,没有这种合作,国家间的跨国界经济与社会的交往就难以为续。而国际组织正好为各国在某些领域(主要是非政治领域)提供这种合作的基础。比如万国邮政联盟(Unive Rsal Post Union-UPU)的宗旨就是组织和改进国际邮政业务,促进这个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并参与提供联盟各成员国所寻求的邮政技术援助。可以设想,没有万国邮政联盟在邮政方面为各国提供一种合作的基础,许多国际性邮件将无法投递。

国际组织这种功能的基础在于各国的需要。由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家间的经济往来以及由经济往来所产生的国际性相互服务就成为一种必要和必须。这种经济往来和国际性的服务又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跨国的经济交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间的经济相互往来要求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也必然要求一个国际性的交通、邮政和通讯等服务设施与之相适应。但在一个民族国家体系内,还不可能存在一种由跨国家的服务机构,必然是各国在这些领域相互进行协调,建立一种相对统一的国际规则来规范各国的交通、通信等方面的运作,从而便利各国间的经济与社会的交往。从而进一步促进各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国际组织这种功能性合作的作用主要是在某些领域内促进建立一种制度(Regime)。制度不是一个机构,而是某一领域内各类所发生的事物的组织方式和运作形式,制度是由原则、规范、条例和决策程序所构成。这些原则、规范、条例和决策程序构成了有关国家在这一领域内的行为规范和国际间处理有关问题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处理相关问题时所遵循的模式。它们是通过多边或双边条约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组织是促成这些原则、规范和条例的重要场所,或者国际组织本身的宪章就体现了这些原则、规范和条例,国际组织内部的组织形式有时也是决策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在国际货币、贸易、健康、交通、通讯等领域人们就很容易看到这些公认的规范、条例和原则,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通过这些国际组织所产生的处理有关领域内国际问题的决策程序。国际组织是促成国际制度建立的重要环节。下面以国际海洋制度为例,说明国际组织在促进国际制度建立上所发挥的作用。

地球表面的近3/4为海洋。多少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将海洋用作两个主要的目的:捕鱼和航行。海洋过去供人类使用的主要资源是海洋中的渔业资源,航行是海洋为人类的各种经济与社会交流活动提供了运输便利。这样海洋问题主要就是海域与资源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的用途不仅得到了扩展,而且还增加了新的用途。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海域和资源问题之外增加了第三个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海底的资源问题。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各国对其沿海的管辖权的性质和范围,二是国家管辖之外的海域和资源的归属、使用和管理。国际海洋制度主要就是涉及这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