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神话故事
21584200000040

第40章 孔子——九曲明珠困夫子,八岁小儿难圣人

大概在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谨严审慎的人,所以他们在合力编写的《论语》里说:“夫子不谈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有意思的是,在民间传说里,人们偏偏喜欢给这位刻板的老先生抹上几丝神秘的色彩,于是,就有很多关于孔子动人的神话流传了下来。

在孔子众多的神话里,要数陈蔡绝粮的那一段最有意思。

有段时间,孔子暂时居住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这消息被楚国人知道了,于是就派使者前来聘请他去做官。孔子见有诸侯肯重用他,万分欣喜,连忙收拾好行李,带着学生,打算投奔到楚国去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孔子要到楚国去的消息传开后,陈国和蔡国的君臣都急了,大家聚在一起商量道:“楚国是个大国,孔子又是个大贤,要是这老头子得到了楚国的重用,那我们这些小国家就不得安生了。”

“要怎么才能阻止他呢?”两国君臣陷入沉思。直接把他杀了吧,这老头子的名气又太大了,会受到社会舆论的一致攻击;听其自然吧,又会危及国家社稷。大家七嘴八舌地探讨了半天,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法子。

突然,一个尖嘴猴腮的臣子进言道:“微臣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但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什么法子?”大伙儿急切地问道。

“我们只需如此如此……”那个臣子满脸奸诈地把他的计划和盘托出,众人听罢,无不拊掌称妙。

且说孔子师徒,刚出发不久,就被陈蔡两国七拼八凑的军队团团围住了。为首的将军派人给孔子送去了一颗九曲明珠,要他在十天之内用丝线穿过这颗珠子,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

孔子师徒拿着这颗珠子,翻来覆去的研究了很久,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孔子突然兴奋地说道:“哦,想起了。你们还记不记得不久前我们碰到的那两个采桑的姑娘?”

弟子们一头雾水,都不知道老师的意旨何在。

看着学生们一脸的茫然,孔子不满地说道:“嗨,你们这些人,前些日子我们到陈国去,路上不是遇到了两个姑娘在树上采桑吗?当时我顺口说了一句‘南枝窈窕北枝长’,那两个姑娘就在树上回答我说‘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那时大家都把它当作一时的玩笑话,谁也没有在意,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两个姑娘的话很有一番深意。现在我们已经被围困好几天了,粮食差不多都吃光了,这不就是姑娘们所说的绝粮吗?看来要解围,我们还真得派人回去请教她们才行。”

弟子们这才恍然大悟。颜回和子贡尤其兴奋,自告奋勇地揽下了这个搬救兵的重任。当日,半下午大家就埋锅造饭,要早点吃了养足精神,等晚上趁敌人不备时好混出重围。

天黑下来了。正当颜回和子贡准备出发时,院子里突然来了个不速之客。来人身长九尺,高冠皂衣,一进门就地动山摇的一声大喊,把屋里的人都吓了一大跳。子贡见来者不善,慌忙披上外衣,提了一口宝剑就冲到了院子,大声地叱道:“谁?”

那怪人也不答话,直接伸出一双毛茸茸的大手,闪电般的钳住子贡的两肋,往上一拔,往左一掖,顺势就把子贡牢牢地夹在自己的腋窝下,掉头就走。这时,子路也赶出来了,他见势不妙,赶紧拔出宝剑,腾空而起,直取怪人的后心。怪人闻耳后风起,忙转过身来,提起子贡就往上一格。子路怕伤了自家兄弟,只好剑锋一偏,刺向了空中。那怪人得意地笑了一声,干脆拿子贡做武器,恶狠狠地向子路攻来。子路投鼠忌器,只得弃了宝剑,徒手和怪人斗成一团。两人拳来脚往,战了几十个回合,仍不分胜负。子路虽然力大拳猛,但怪人灵活多变,一时间谁也占不到便宜。这时,孔子和众弟子已从屋里闻声赶来,都站在台阶上观战。慢慢的,孔子看出了一些门道:原来,那怪人在战斗时,他两边的腋窝总是很有规律的一张一翕,就像鱼的腮帮子一样。于是,他向子路喊道:“插他的腋窝!”得了夫子的指点,子路故意卖了个破绽,那怪人以为有机可乘,就趁势须发皆张地扑了过来。子路觑准了空当,猛然把双手插进了怪人的腋窝,紧紧地箍住不放。怪人东歪西扭地挣扎了一阵,终于稳不住了,一跤栽到了地上。子贡这才摆脱了怪人的控制,晕头转向地从地上爬起来。子路顺势骑在怪人身上,挥拳就往下打。哪知道,一拳下去,滑溜溜的,一点也不受力,定睛一看,原来那怪人竟化作一条九尺多长的大鲤鱼。“原来如此!”子路心里明白了,又把手插进了它的腮帮子,狠狠的一阵倒腾。那怪鱼的尾巴在地上使劲地鞭了几下,就软绵绵地死去了。

望着地上的死鱼,弟子们惊诧不已,转而又纷纷感慨夫子的眼力,居然轻而易举地就识破了它的原形。

孔子缓缓地走下阶梯,蹲下身体仔细把这条怪鱼打量了一番,徐徐地说道:“我听说过,凡是东西老了,就会有各种精怪附在它们身上,转而变成妖孽。这大鲤鱼恐怕也是如此吧。凡是妖孽,就喜欢寻人的晦气。大概这倒霉的鲤鱼,见我身陷坎险,就落井下石,没想到被子路给捉住了,还丢了性命。可叹啊,可叹啊!”

子路用脚踢了踢地上的死鱼,兴奋地对大家说:“眼见我们就要断炊了,这妖怪自己送上门来,那我们就把它煮着吃了吧!”大伙儿都表示赞同,于是把鱼拖了过来,经过清洗,很快就把它做成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鱼汤。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已是午夜时分了。颜回和子贡还有事在身,也来不及喝鱼汤了,赶紧打点了几件简单的行李,趁着夜色掩护,混出了重围,去拜见那两个神秘的姑娘了。

可难题又来了,因为两人只知道姑娘们住在卫国的边境,却不知道具体的所在,更不知道她们姓甚名谁。无奈之下,两人只好先到桑林去碰碰运气,看还能不能遇见她们。

姑娘们果然不在那儿了。不过,他们却在先前的桑树下发现几堆新鲜的泥土。聪明的颜渊心里一看就明白了:桑树下较大的那堆泥土,说明他们要找的那个姑娘姓杜,因为桑是木,木旁加土,自然就是“杜”了;而旁边那三堆较小的泥土,则说明她排行第三,合起来就是杜三娘。这时,恰好有个樵夫从这里路过,子贡忙追上去问道:“前村可有个叫杜三娘的姑娘?”

那樵夫头也不回地吟道:“芦塘荻渚绕华房,瑶草疏花傍粉墙。行过小桥流水北,其间便是杜家庄。”

两人谢过了樵夫,来到了杜家庄。这杜家庄只有十几户人家,所以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三娘的家。子贡叩了叩门环,叫道:“请问,杜三娘在家吗?”半天,才有个老头子出来开门,满脸歉意地说道:“真不巧得很,姑娘们今天都不在家。”说完,也不请颜回和子路进去,只是从屋里给他们拿出了两只西瓜,砰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从杜家庄出来,子贡掂着手里的西瓜,一脸的沮丧。倒是颜回沉得住气,一声不吭地往前走。走着走着,颜回突然猛地一巴掌拍开西瓜,兴奋地说:“我知道了!走,咱们回去!”

“回去?”子贡大惑不解。

“那当然啦!”颜回把西瓜掰开,对子贡说:“你看这是什么?”

“瓜瓤和瓜子呀!”子贡还是不解。

颜回笑着说:“那不就对了嘛!瓜子在瓜里,那说明人也还在家里呀!”

“哦!原来如此!”子贡恍然大悟。

两人又去叩门。果然,这次来开门的就是那两个顽皮的姑娘。两人说明来意后,其中的一个姑娘笑着说:“这还不简单啊,你们回去先在丝线上抹一点蜜,然后去找一只蚂蚁,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去穿那颗珠子。如果它不肯穿,就用烟熏它,一熏它就钻过去了。”

两人辞别了姑娘,马不停蹄地赶了回去。回去后,大家用姑娘们所说的方法一试,果然很快就穿过去了。那个蛮横的将军看到用丝线穿好的珠子后,顿时就傻了眼,半天说不出话来。既然孔子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要求,陈蔡两国的军队再也没办法留难,只好乖乖地撤了军,让孔子师徒离开。

关于孔子的神话,除了上面所讲的陈蔡绝粮外,还有一个孔子师项橐的故事也比较有趣。

据说,有一次孔子出游,路上遇见一群小孩在做游戏。孩子们用沙和石头在路中央筑起了一座城,其中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孩做了将军,其他几个小孩扮成了卒子,毕恭毕敬地立在那儿听候“将爷”的差遣。

孔子的车被小孩的城挡住,走不动了。可这群孩子依然兴致勃勃地玩着,连头都不抬一下。孔子只好从车上下来,笑着对为首的那个小孩说:“喂,小朋友,你怎么不避车呢?”

没想到,那小孩扬了扬眉毛,镇定自若地答道:“看您文质彬彬的样子,就知道您是个知书达理的贤人君子,难道您不知道,从古自今,只有车子避城,哪有城避车子的道理?”

孔子哑口无言,只好小心翼翼地赶着车子绕过孩子们的城池。孔子师徒受此戏弄,都怏怏不乐。往前走了一段路,子路见路边有一个农夫锄地,便蓄意戏弄道:“老丈在干什么呢?”

农夫答道:“我在锄地。”

子路道:“看你忙忙碌碌的样子,你知道你一天挥舞了多少次锄头吗?”

农夫张口结舌,不知该如何回答。子路正扬扬得意,先前为难他们的那小孩从后面赶来答道:“我父亲年年锄地,当然知道一天挥舞了多少次锄头,先生出必乘马,想你一定知道你的马每天抬了多少次腿吧?”

子路无言以对。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很想把他收在门下,于是问道:“小朋友,看你聪明过人,现在我们各出三题,互为应答,胜者为师,你觉得怎么样?”

小孩天真地说:“那您可不能骗人!”

“童叟无欺。”孔子笑着说,“不过,在正式提问之前,你得先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项橐。您开始提问吧!”小孩有些迫不及待了。

“好,那我问你,你知道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水没有鱼?什么门无须关?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牛犊?什么马不生马驹?什么刀没有刀环?什么火没有火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日子不足?什么日子有余?什么树没有枝丫?什么城没有官吏?什么人没有儿子?”

项橐认真听完了孔子这一连串的问题,不假思索地答道:“土山没有石头,井水里没有鱼虾,空门无须关闭,轿车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牛犊,木马不下小驹,柴刀没有刀环,萤火没有火烟,仙人没有妻子,玉女没有丈夫,冬天的日子不足,夏天的日子有余,枯树不生枝丫,空城没有守者,小孩没有儿子。”

“不错,不错。”孔子满意地点点头,“那你再回答我几个问题,屋顶为何生松树?门前为何长芦苇?床上为何生香蒲?家鸡为何变野鸡?老狗为何变狐狸?媳妇为何使婆婆?”

项橐回答道:“松树生屋顶,那是屋椽子;芦苇长门前,那是门帘子;香蒲生床上,那是草席子;家鸡变野鸡,那是把它丢在沼泽里;老狗变狐狸,那是把它赶到荒山里;媳妇使婆婆,那是她来到了花丛里,请婆婆替她把摘下的花戴在头顶上。”

孔子见项橐对答如流,知道用言辞难不倒他,于是心生一计,遂对他说:“我车里有棋,要不最后一局我们来赌一盘棋吧!”

没想到,项橐振振有词地说:“我才不和你赌呢。天子好赌,就会风雨失期,连老天爷都不肯佑助他;诸侯好赌,就无心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的季节;学者好赌,就会遗忘诗书;至于小孩好赌嘛,那就该挨揍了。赌博本就是件一无是处的事,还学它做什么?”

孔子见小孩拒绝得如此的义正词严,一时说不出话来。项橐见孔子沉吟不语,不依不饶地反问道:“现在该轮到我请教您了。请问:鸭鹅为什么能够浮游?鸿雁为何善于鸣叫?松柏为何四季常青?”

孔子思索了一会儿,勉强地答道:“鸭鹅能够浮游,因为它们的脚是方的;鸿雁善于鸣叫,因为它们的脖子是长的;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是坚实的。”

“不对!”项橐大声反驳道:“鱼鳖能够浮游在水面上,难道它们的脚也是方的?青蛙善于鸣叫,难道它们的脖子也是长的?竹子四季常青,难道它们的中心也是坚实的?”

项橐不容孔子多想,又进一步问道:“再问您,天上空旷旷的,您知道一共有多少星子?地上坦荡荡的,您知道一共有多少谷子?”

孔子真答不出来了,只好干瞪眼。

项橐笑了笑,说:“好吧,人的身体比地小,额上的眉毛比天低,你知道你一共有多少根眉毛吗?”

孔子摇了摇头。

项橐得意地说:“我来告诉您吧!天有一夜的星子,地有一茬的谷子,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孔子面红耳赤,只好甘拜下风,拱手连声赞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遂依约拜项橐为师。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传开后,各诸侯国君主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为了躲避祸难,项橐就藏到了山上。尽管如此,还是被齐国和吴国的武士发现了,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大打出手,吴人见劫持不成,就残忍地将项橐杀害了,死时年仅十二岁。

项橐死后,由于他聪颖过人,所以天帝就封他做了小儿神,享受人们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