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神话故事
21584200000035

第35章 周穆王——西游昆仑觞王母,南下荆楚平偃王

武王伐纣,初有天下。等王位传到了他的曾孙昭王手里,周道已略有缺失。那时南方有个越棠国,打算进献几只珍稀的白色野鸡给周昭王,但是路途险远,一时难至,于是爱好游玩的昭王就亲自带领了一大帮亲信随从前往迎接。昭王一行人兴致勃勃地赶往南方,所到之处,给当地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骚扰,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怨气,只是敢怒不敢言。在这些被骚扰的国家里,又以楚国为最,愤恨的楚国人就想了一条妙计,决定等昭王返回时给他一点儿苦头尝尝。

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迎得野鸡的昭王得意扬扬回来了。这天,昭王一行人走到了汉江边上,坐上了楚国人为他们准备好的豪华游轮。哪知道,他们的船刚驶出岸边,天气就起了变化,凄厉的阴风一阵比一阵紧,乌云层层叠叠堆满了天空。昭王害怕遇上暴风浪,就下令船夫赶紧划桨,尽快把他们渡到对岸。船到了江心,雨倒没下下来,风浪却越来越险恶了。突然,只听见“咔嚓”的一声巨响,昭王的船就被江心的恶浪击碎了。昭王和他心爱的野鸡,连叫都没来得及叫一声,就被滔天的白浪吞没了,汹涌的水面上只剩下几片支离破碎的船板。

原来,这是楚国人为了惩罚昭王而设下的计谋——他们把用胶粘好的船进献给昭王使用,胶一遇水就慢慢地融化,船开到了江心,就发生了这幕惨剧。昭王的尸体被捞回去后,周王室认为他死得很窝囊,讲出去丢脸,所以连讣告都没发,就草草地把他掩埋了。

昭王去世后,诸侯拥戴他儿子姬满做了共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穆王。穆王即位后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天下再度安宁。

如果穆王就这样勤政下去,那中国神话里就会少了许多有关他的动人传说,而后来所发生的一切,只因为一个化人的到来。

化人来自遥远的西方,他既不怕火烧,又不怕水淹,可以毫无阻碍地在墙壁间穿进穿出……周穆王对这个神通广大的异人心悦诚服,把他当作天神来侍奉。可是这个化人却认为穆王用来款待他的那些宫室呀、珍馐呀、佳丽呀,简直鄙陋不堪,一点儿都不能合他的心意。为了让穆王开开眼界,有一天,化人邀请穆王到他的住处去玩,穆王就抓住他的衣袖,腾云驾雾飞到云端,然后在化人的引导下走入他的宫殿。化人的宫殿以金银构筑而成,到处装饰着明亮的珍珠和稀世的美玉,处于云雨之上而不知其坐落何处,远远地望去宛如堆积的云彩。穆王在这里不管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还是鼻子嗅到的,嘴里尝到的,皆非人间所有。对比之下,穆王觉得自己的那些亭台楼阁,简直寒碜得像小孩子搭积的破木头和烂泥块。化人又邀请穆王到别处玩玩,所到之处,抬头不见日月,俯首不见河海,光影所及,把穆王的眼睛都炫花了;神籁所至,把心神都震荡得迷乱了。穆王自知根基浅薄,消受不起天上的至乐,于是不敢久留,请求化人带他回去。化人把他一推,穆王就从半天云里坠落下来,一下子就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发现自己还是好端端地坐在原来的位置上——身边侍从还是原来的那些人,桌上刚斟的酒还没有澄清,刚呈上来的菜也还冒着热气。穆王心里奇怪,就问左右说:“刚才我去哪儿了?”左右满头雾水地答道:“陛下不过闭目养了一会儿神啊。”穆王又询问身边的化人,化人说:“我和陛下不过神游了一番而已,身体何尝动过呢?”穆王听了非常高兴,心想神游都这么有趣,那要是亲身去历遍万水千山,岂不更有意思?于是国家也不管了,人民也不顾了,每日坐着他那八匹骏马驾着的大车,恣情地到各地巡行游玩。

穆王的八匹骏马很有一番来历。原来,武王伐纣后,将战马散放在华山,以示天下偃兵息武,这些战马在华山上生殖繁衍,既保留了祖先们的英武,又增加了大自然所赋予它们的野性,因此很出了一些名马。周穆王时,有一个叫作造父的御者,从华山的野马中选出了八匹神驹,把它们驯服之后,献给了周穆王。这号称“八龙”的骏马,第一匹名绝地,跑起来足不沾土;第二匹名翻羽,跑得比天上的飞禽还快;第三匹名奔宵,一夜可行万里;第四匹名超影,可以追得上太阳;第五匹名逾辉,毛色光鉴炳耀;第六匹名超光,奔跑起来身前体后闪动着十层影子;第七匹名腾雾,跑起来如腾云驾雾一般;第八匹名挟翼,长有一对强健的翅膀。穆王得到这些神马后,又把它们放养在东海附近的龙川岛上,那里生长着一种叫作“龙刍”的灵草,据说普通的马吃了它就可以日行千里,经过造父精选的骏马就更不消说了。

穆王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让造父驾着那八匹神马拉着的车子,开始巡游天下。第一天他们来到了巨蒐氏之国。热情好客的国王听说周天子驾临,立即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了用白天鹅的鲜血所秘制的饮料,准备了牛马的乳汁供穆王及其左右洗脚浴足,以消除旅途的劳顿。宴饮之后,穆王一行继续向西,一路拜访了黄河的水神河伯,谒见了休与山的天神帝台,又在赤乌族接受了土著居民所奉献的美女,在黑水畔封赏了热情的长臂国君主,于是翻过了火焰山,以鱼鳖为津梁,涉过了弱水,抵达了昆仑山坳,参观了黄帝的宫殿,住在了赤水的北岸。

甲子日那天,穆王登上了昆仑山顶,拿了白色的圭和黑色的璧去拜见他思慕已久的西王母,又献上了五彩的丝绦和精美的云锦,以表达对王母的敬意。从羿求不死之药以来,经历了千年桑海的巨变,这个蓬头垢面、疾恶如仇的西王母也变得高雅端庄起来,她温情款款地拜谢了穆王的盛情,把这位人间的天子安顿在精美的宫室,好吃好喝的款待下来。

第二天乙丑,穆王借了王母的瑶池,摆上了玉盘珍馐,宴请这位昆仑山上尊贵的女神。酒过三巡,西王母一时兴起,为穆王清唱了一曲。她轻启玉齿,缓缓地唱道:“洁白的云朵啊,高高的游荡在天上;山陵的影子啊,幽幽地浮现在水中。你我之间啊,道里悠远;千山万水啊,阻隔在我们中间。我尊贵的客人啊,希望您健康长寿;在不远的将来,我俩还能重逢。”

穆王答歌道:“我回到那遥远的东方,协和诸夏的万邦。要不了三年的时光,我又将回到您的身旁。”

宴罢,穆王便辞别了西王母,驾着轰隆隆的车子,前往崦嵫山。在白云缭绕的深处,传来了王母依依惜别的歌声:

“自从我来到西方,就住在了这孤寂的山上;老虎和豹子啊,伴在我的身旁;乌鸦和喜鹊啊,翱翔在我上方。

命运啊,把我禁锢在这方土地;只因为,我是华夏古帝的儿女。可怜我那些热情的子民啊,他们即将和你别离,却不能追随您而去。

乐师啊,又吹起了别离的笙簧;我思慕的心魂啊,在凄美的旋律中摇荡。万民的君主啊,只有您才是上天的瞩望。”

崦嵫山是太阳落土的地方,穆王打马登上了山巅,看着那枚红光万丈的落日缓缓地沉入了虞渊,耳畔萦绕着王母离别的歌声,心里怅惘了很久。从山巅下来,穆王让人在崦嵫山的峭壁上凿下铭文,简略地记载了他见西王母的经过,又在悬崖旁边树了一块石碑,碑额上刻上“西王母之山”几个遒劲的大字,做完这一切,才一步一回头的打马回转。

穆王从崦嵫山上下来,在归国的途中,有人进献了一名叫作偃师的巧匠。穆王问道:“你有什么本领?”

偃师答道:“我听从王的吩咐,无论什么都行。不过我已经制作了一件东西,希望大王先看看。”

穆王说:“好,明天你把它带来,我和你一起看看。”

第二天,偃师带了一个同伴来谒见穆王。穆王问道:“和你同来的那个人是谁?”

偃师答道:“是我制造的一个会唱戏的人。”

穆王非常吃惊,仔细一看,这个人的一举一动,简直和真人一模一样。“这分明就是一个真人啊,怎么能说是制造的呢?”穆王心里充满了狐疑。

演出开始了,那戏子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歌唱得字正腔圆,舞跳得有板有眼,穆王更加疑心偃师是在用真人糊弄他。

演出快结束的时候,那戏子居然眯着一双色眼挑逗穆王的姬妾!穆王看出了破绽,勃然大怒,要将偃师枭首示众。偃师吓得面如土色,赶紧抓住那个不知趣的戏子,三下五除二地把它拆开给穆王看,原来这个假人全是由木头、皮革、塑料这些材料做成的;里面的肝、胆、心、肺、脾、胃、肠……外面的筋骨、肢节、皮毛、齿牙……一应俱全,但全都是假东西。把这些假东西重新组合起来,刚才那栩栩如生的表演又开始了。

穆王见了,大为诧异,让人试着把它的心脏摘掉,假人马上就唱不出声音了;把它的肝去掉,假人就成了瞎子;把它的肾取掉,假人的脚就迈不开步子了。穆王这才转怒为喜,对偃师的手艺大为叹服,于是让人打造一辆和王车一样豪华的马车,把偃师载回了国。

穆王一路游山玩水,不紧不慢地往回走,还没有进入周土,就有人来报告,说南方的徐偃王造反了,眼看就要打到洛邑一带来了。穆王一听,大吃一惊,忙让造父驾了车,自己带着少数精锐,快马加鞭地向南方赶去。

徐偃王何许人也?他为何要造穆王的反?这说起来又是一段神话了。

很多年前,徐国有一名宫女莫名其妙的怀上了孕,十月临盆,生下了一个红色的肉蛋。宫里的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就把他抛弃在水边。附近有一位孤独无依的老太婆,她养了一只猎犬,名字叫作鹄苍,这天,鹄苍到水边去寻找猎物,看见了被遗弃的肉蛋,便把他衔回了家,用自己的身子覆盖起来,使他得到温暖。老太婆见到了,觉得很奇怪,就对这个肉蛋留心观察起来。一天,两天……过了一段时间,肉蛋居然裂开了,从里面爬出了一个红彤彤的男婴,因为他被孵出来时是仰卧着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偃”。婴儿诞生不久,这件事就传到了宫里,那个宫女就把婴儿要回去做了自己的儿子。十几年过去了,孩子慢慢长大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了徐国的国君。

偃王做了国君,仁义闻名远近。归附他的诸侯越来越多,他的野心也就越来越大。为了打通向北扩张的道路,他便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在开运河的时候,河工从泥土里挖出了一张彤弓和一束红箭,偃王以为这是天赐的祥瑞,野心愈加高涨起来了。江淮一带的诸侯,听说徐偃王得到了天赐的神弓,都认为他有做天子的资格,纷纷前来归附,徐国的声势一下子又壮大了很多。那时的穆王,长年累月嬉戏游荡,不理国政,徐偃王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口,遂扬鞭北上,向周王室发起了进攻。

周穆王听到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后,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前来救难。徐偃王见周穆王声势浩大,心里有些胆怯了,兼之他又天性仁爱,觉得真要抵抗起来,定有几场血战,那样老百姓就遭殃了。于是懦弱的他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彭城武原县的东山脚下,老百姓偕妻带子追随他去的有好几万人。

退到武原县的徐偃王,心灰意冷,最后老死在那座山上。为了纪念这位仁王,老百姓便把那座山改名为徐山,山上建有石室,里面供有偃王的石像,人们常去祭拜他,据说还很灵验,到现在都还香火不绝。

平定了徐偃王的反叛,穆王回到了王庭。史书记载,穆王在位凡五十四年,共活了一百零四岁。对于穆王的死,有人以为他是成仙登天了,又有人说是西王母不堪相思之苦,夜降王宫,穆王和她一起腾云升到天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