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神话故事
21584200000033

第33章 周文王——出羑里西伯吐子,猎渭水文王遇贤

周朝的开国君主文王,是尧的农师后稷的子孙。文王姓姬,名昌,生而聪颖,有圣王的瑞应。那时,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还健在,老国王很喜欢这个聪颖非凡的孙子,想将来让他主持周民族的大业。可是姬昌的父亲季历排行第三,按照当时传嫡长子的规矩,王位根本就轮不到季历,也就更轮不到姬昌了。

老国王很为难。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他把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叫来,对他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圣王出现,这该是姬昌吧?”

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和次子虞仲知道父王的意图,于是兄弟两人就逃到了南蛮之地,学着当地土著的样子,在身上刺满花纹,又把头发剪断,表示永远不回中原。

古公亶父去世后,季历继承了王位。季历去世后,姬昌继立,就是西伯。西伯后来被人尊称为文王。文王即位后,效法先贤,笃行仁政,尊敬老者,慈爱幼少,礼遇有才能的人。据说他为了接待贤才,常常忙到了中午也无法抽空吃饭,而那些贤能就因为这样,也乐于为他效命。当时的贤者伯夷、叔齐,听说西伯礼养老者,就商量说:“何不去归依他呢?”一些才士像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括等人,也纷纷地投在了西伯的旗下。

那时,崇侯虎与西伯同列诸侯,但他的德行赶不上西伯,心里就很嫉妒,遂向纣王说:“西伯收买民心,诸侯也向着他,怕是有二心啊!”纣王听信了崇侯虎的谗言,立即派人把西伯抓来,拘押在了羑里。

西伯被囚后,他手下的臣子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括都非常着急,设法跑去看他。经过了重重的困难,四人终于在昏暗的牢室里见到了衣衫褴褛的西伯。但在狱卒严密的监视下,君臣们即使见了面,也不能谈什么。

眼看探监的时间就快到了,大家都很着急。突然,急中生智的西伯向他的臣子们做了一些暗示:他先挤了挤右边的眼睛,意思是说纣王很好色;又拿弓敲了敲自己的肚子,意思是说纣王很贪财,想得到他的宝物;然后用两只脚在地面急促地踏动,意思是要他们抓紧去办,迟了自己就性命不保了。

四个臣子心领神会,出来后立即带上钱财分头行动。经过几个月的风餐露宿和跋山涉水,四人终于求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两名倾国倾城的美女,还有若干黑色的美玉和紫色的贝壳。没想到,当四人带着财宝风尘仆仆地赶到朝歌时,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个噩耗。

原来,西伯的长子伯邑考一直在朝歌做事,替纣王赶车子。后来,纣王怀疑西伯有反叛的动机,就囚禁了他,又迁怒于他的儿子,把这个老实忠厚的年轻人扔进沸腾的锅里,熬成肉羹,送给西伯喝。看着锅里翻滚的烂肉,纣王还跟身边的近臣开玩笑说:“爱卿们猜猜,西伯会不会喝这肉羹?听说圣人是不会喝用他儿子熬成的肉汤的。”臣子们有说会的,有说不会的,纣王只是笑而不答。

很快,送肉汤的使者就回来向纣王汇报说:“那西伯见到肉汤两眼放光,狼吞虎咽地喝了个底朝天,差点儿连装汤的瓦罐都吞了!”

纣王听了汇报,非常得意,一见到人就说:“谁说西伯是个圣人?连喝了自己儿子的肉汤都不知道!”

散宜生等四人本打算先在朝歌住下,洗洗旅途的劳顿,第二天再去朝见纣王。但伯邑考遇害的消息,让他们再也不敢耽搁下去,忙花钱买通了纣王的近臣,连夜把宝物送进了宫里。

四人在大殿上等了半晌,纣王才醉醺醺地出来接见他们。这昏君一眼就看见了陈列在厅堂里的宝物,不由得仰天叹道:“啊哟,这是谁家的宝物啊!”说完,口里就啧啧地赞叹个不停。

散宜生连忙从旁边赶上去,毕恭毕敬地答道:“回陛下,这是西伯昌的宝物,用来赎免他的罪过。”

纣王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西伯的这份礼物对寡人来说实在是太丰厚了!其实只要其中的一样就足以释放他了,何况这么多呢。”

于是,纣王即刻下令把西伯从羑里释放出来,又悄悄地对散宜生说:“其实寡人也并不想为难西伯,只是有一个长鼻子,缺耳朵的家伙,老在寡人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寡人不得不让他暂时受点儿委屈。”散宜生等人据纣王的描述,在心里一对照,就知道西伯被囚是崇侯虎搞的鬼了。

离开了朝歌,散宜生等人立即赶往羑里,和刚出狱的西伯会合。为了防止喜怒无常的纣王反悔,君臣们会合后不敢有稍稍地停留,连夜逃离了羑里。路上,散宜生将纣王把伯邑考熬成了肉羹的事告诉了西伯,西伯又悲又恨,打马狂奔,泪水纵横而下。

大约跑出了几十里,西伯觉得胃里翻江倒海,忙下马大吐起来。众人一看,原来吐出的全是一些红色的肉团。再一会儿,那些肉团全变成了刚生下来的兔子,偎依在西伯的脚前。西伯知道这些兔子都是爱子的精魄所化,不由得放声痛哭起来。散宜生等人连将那些红兔子用土掩埋起来,据说那地方就是今天的埋子冢,在河南汤阴县附近。

西伯从羑里逃回岐下不久,就做了一个怪梦。他梦见天帝穿了一件黑色的袍子,和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站在令狐津的渡口。天帝对他说:“昌,赐给你一个好老师和好辅佐,他的名字叫作望。”西伯赶紧拜下去,天帝身后的老者也慌忙答礼。礼毕,两人正待交谈,梦就醒了。醒后,西伯反反复复回忆着梦里朦胧恍惚的情景,一夜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由于睡眠不佳,西伯有点儿心烦意乱,决定出去打猎透透气。临行时,他让太史编给他卜了一课,太史编对他说:“您这次到渭水边去打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所获的既不是螭也不是龙,既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您的好帮手。”

西伯听了之后满心欢喜,立即驾了猎车,带了随从,一路猎到了渭水北岸的蟠溪畔。在丰茂的水草边,他看到了一位银须飘飘的老者,穿着青色的粗布衣服,安静地坐在一束白茅上钓鱼。老人的神色很专注,好像车马的喧闹和鹰犬的唳吠对他根本产生不了丝毫的影响。西伯心里一动,想道:“难道这位老者就是昨晚梦里的大贤吗?”于是他止住了人马,跳下车来,上前和老者交谈。

面对王者的到来,这位垂钓的老者从从容容,和西伯侃侃而谈,神情和态度与平时完全一样。老人对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句句都说到西伯的心坎里去了。

西伯确定眼前的这位老者就是他要找的贤才,于是对老人说:“记得以前我那去世的父亲太公常对我说:‘不久就会有圣人到我们这里来,那时我们周民族就该兴旺发达了。’先父说的就是您吧?我家太公盼望您的到来已经很久了!”

言毕,西伯就把老者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岐下的国都了。因为他是太公所盼望的贤才,所以又叫他太公望。

西伯先派太公望到灌坛去做了一个地方官。一年下来,灌坛大治,路无拾遗,夜不闭户。有天晚上,西伯梦见一个美艳动人的妇人,拦住他的去路,痛哭不已。西伯问她为何而哭,那妇人哽咽道:“吾是东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现在我要回婆家,却被灌坛的地方官挡住了去路。”

西伯问道:“你回你的婆家,和灌坛的长官有何瓜葛?”

那妇人惭愧地说:“因为我出行一定有狂风暴雨,而灌坛的长官又很有德行,我路过时的飘风骤雨会损毁他的好名声,天帝会惩罚我的。我担不起这个罪过,所以只好哭泣。”

西伯醒来觉得很奇怪,就把太公望招到歧下来问个究竟。哪知道,太公望刚刚离开灌坛,立即就有风暴从灌坛过境。于是西伯对太公望的贤能更加钦佩,很快就提拔他做了大司马,让他掌管国家的军务。

西伯本来就勤政爱民,又有太公望这样的贤才辅佐,周民族的声望愈加高了起来。那时,诸侯之间有了纷争,都来找西伯裁断。虞国和芮国有了田地的争讼,数年不决,于是两国的君主商量道:“西伯是一个公正仁厚的人,我们何不去找他来为我们评评理?”到了周的国境,只见种田的人都留下了很宽的田塍,互相礼让而不肯占去耕种;老百姓的习俗,也都是敬让长者,不肯将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虞芮两国的君主,还没见到西伯,就自惭形秽了,相互感慨道:“我们这些锱铢必较的小人,哪有颜面去见盛德的君子啊!”于是就回去了,并争着把所夺的田让给对方。其他诸侯听说了这件事,感慨道:“西伯应该是受了天命,要成为代商的共主吧。”

几年之后,西伯吞灭了附近几个依附于商王朝的小国,又灭掉了崇侯虎,把国都从歧下(今陕西岐山县北)迁到了丰(今陕西鄠县东),一步一步向商王朝的国都朝歌逼来。但昏聩的商纣王却认为自己有命在天,对周民族的威胁根本就不放在心上,照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

迁都后的第二年,西伯就病逝了,太子姬发继承了王位,是为武王。西伯在位大约有五十年,这期间,他备修德政,举贤授能,百姓亲附,诸侯归顺,为武王伐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朝人很尊敬这位筚路蓝缕的先王,并追谥他为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