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2157400000029

第29章 如何回答孩子的刁钻提问(1)

——父母应从容应对孩子的提问

1.对孩子的提问要给予肯定和赞同

“妈妈,为什么汽车会走呀?”“爸爸,你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呀?”孩子的脑海里总有一大堆一大堆有趣的问题,需查遍百科全书才能解答,许多爸爸妈妈因此感到非常不耐烦。其实,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同。

当孩子发问时,父母可以先反问孩子:“你认为呢?”来引导孩子先思考答案,再自行寻找答案,来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孩子尝试说出答案:“我认为答案应该是……已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即使他答错了,父母也应赞赏孩子所作出的努力,鼓励他继续尝试。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同,自我形象自然随之提高。

如果孩子在街上还是不停地、不停地问,父母有什么妙法让他静下来呢?可叫他把问题写下来,待回家后再一起找出答案。所以,父母最好也为孩子购买百科全书,鼓励他在书中自行找出答案。

当爸爸妈妈真的被孩子问到心烦意乱时,便开始厌烦地说出厌烦话来。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父母真的不知道答案。

但如果每次孩子发问时,爸爸妈妈都这样回答,孩子自然知道他们根本没有诚意为自己解答问题。

这种冷漠的回应,也会让孩子的脑海里出现更多的疑问:“发问是不对的吗?”“原来自己发问会让爸妈讨厌的,他们已经不爱我了吗?”“我真的太麻烦了?”发问本是好事,父母不鼓励,那就会让孩子陷入困扰之中,所以,当面对孩子的提问时,一定要给以肯定和赞同。

2.父母要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美国教育家塞德兹认为,父母讨厌孩子问问题是种愚蠢的做法。这种做法也许能够换来片刻的宁静,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会抹杀孩子最可贵的探索精神。

塞德兹对于儿子小塞德兹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地给予回答,他不会像有些父母那样嫌麻烦,敷衍了事。尽管有时候孩子的问题会不着边际,大大超出了成年人的知识范围,但是,他也会严肃对待,从不对孩子的天真报以嘲笑和讽刺。

有一次,小塞德兹问塞德兹:“爸爸,这本书上写的这件事我不太明白。”说着,他把一本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少儿图书递给了塞德兹。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塞德兹问儿子。

“进化论中说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是对的吗?”小塞德兹问道。

“我不知道是否完全对,但达尔文的理论是有道理的。”塞德兹回答道。

“可是既然人是由猴子变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人是人,猴子仍然是猴子?”小塞德兹问。

“你没有看见书是这样写的吗?猴子之中的一群进化成了人类,而另一群却没有得到进化,所以它们仍然是猴子。”塞德兹说道。

“这恐怕有问题。”小塞德兹怀疑地说道。

“什么问题?”

“既然是进化论,那么猴子们都应该进化,而不光是只有一群进化。”

“为什么这样说?”

“我觉得另一群猴子也应该得到进化,变成一群能够上树的人。”

正当塞德兹和儿子展开讨论的时候,哈塞先生插了进来:“能够上树的人不就是猴子嘛。”

“不,哈塞先生,我们是在讨论进化论而不是在讲故事。”小塞德兹一本正经地说道,仿佛是对哈塞先生的玩笑表示不满。

哈塞先生不再说话,但他的脸上却流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神色,他认为塞德兹没有多大的耐心来回答小塞德兹这种问题。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上是猴子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得到进化……”塞德兹接着向儿子解释着。

“我不懂,这是为什么?”

“这个理论的确有些复杂,但这是个事实。”塞德兹无法再解释得更深入了。

“为什么?”显然,小塞德兹仍然不放过这个问题。

“这可能和物种以及生存条件有关系。”塞德兹这样回答着。

“什么生存条件?那么猴子是怎样受到影响的?”小塞德兹追问不休。

于是,塞德兹只好再解释着:“据我所知,一群猴子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在地面上生存,它们的攀缘能力逐渐退化,而又学会了直立行走,经过漫长的进化变成了类人猿;另一群猴子仍然生活在树上,所以没有得到进化。”

“我明白了。可是为什么要进化呢?如果人能够像猴子那样灵活不是更好吗?”小塞德兹又开始了另一个问题。

“虽然在身体和四肢上猴子比人灵活,但人的大脑是最灵活的。”塞德兹向儿子解释着。

“大脑灵活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像猴子那样可以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小塞德兹接着问。

“身体灵活固然好,但只有身体上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大脑的灵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文明。”

“什么叫文明?为什么要创造文明?”小塞德兹问道。

“因为文明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塞德兹解释着。

“可是为什么要进步呢?”小塞德兹追问。

“因为只有人类进步了才能有好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和动物区别开来。”

“为什么要和动物区别开来,难道它们不好吗?”

就这样,小塞德兹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尽管他的问题在成年人看来非常可笑而且毫无根据,但是,塞德兹总是尽力回答儿子的每一个问题,不让儿子失望。

在一旁的哈塞先生看到这种情形,忍不住问道:“威廉,你的问题可真多,你不觉得有些问题会难住你的父亲吗?”

塞德兹却说:“这没有什么,即便再难的问题,我也会尽力回答。

如果我自己不知道的事我也会想办法弄清楚。比如查阅一些资料。”

“是的,我爸爸总是这样。”小塞德兹高兴地回答。

在这里,不管孩子怎么提问,塞德兹总是耐心地回答,同时,在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学习。这样,孩子不仅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愿意向父亲学习,同时,还会从父亲身上领会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亲子关系自然是很和谐的。所以,教育专家鼓励父母耐心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

3.面对孩子的提问不能敷衍了事

教育专家曾一再忠告父母:面对孩子的提问,要认真对待,不可敷衍了事。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陈果也是“十万个为什么”,天生就是提问专家。

“为什么世界上有人?…人为什么分男人和女人?…火星上面为什么被怀疑有人类存在?”……常常是一连串的问题让爸爸妈妈应接不暇。有时候,陈果会提出一些让大人觉得匪夷所思的问题,这些提问让父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真不知道孩子小小的脑瓜里居然会有这么多的问题。

这天,陈果突然对妈妈手上戴的手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盯着妈妈手上漂亮的手镯问道:“妈妈,这手镯是金子做的吗?”

妈妈答道:“是呀。”

“那为什么是白色的呢?金子不是黄色的吗?”

“这是铂金,也是金子的一种。”

陈果的“为什么”开始出来了:“为什么叫‘铂金’呢?它为什么是白色的呢?”

妈妈稍微停了一下,笑着继续说道:“你觉得呢?”

陈果挠挠脑袋回答道:“我认为是由于成色的问题。”

妈妈接过话茬:“嗯,听起来蛮有道理的,我们一起去找资料查查吧。”

陈果开心地点点头,然后立刻飞奔到书架前……面对孩子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为什么,很多父母会渐渐变得有点不耐烦了。其实,父母应该欣赏孩子的求知态度,理解他强烈的好奇心。

温馨提示父母面对孩子的提问要实事求是地回答,知道就是知道,不知就是不知。切不可敷衍了事,不懂装懂。

孩子的问题也许会非常简单幼稚,但是家长的态度要真诚,不要嘲笑他,更不能敷衍了事,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他。切忌不要因为忙或心情不好就对孩子的问题不理不睬,这样做只会使他感到深深的失望,理性的探索欲望也会随之消失,这对孩子的求知欲是个打击。同时要注意,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要简明扼要,只要让孩子明白简单的道理就行了。比如,孩子问:为什么灯能亮?你可以简单地回答:这是因为电能发光发热。至于更深的电路内容,孩子理解不了,也不必太费口舌。

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还可以与他一起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孩子既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在与父母一起努力的过程中,还会让他体会到父母就像朋友一样可以互相帮助,从而使孩子的自信心大大增加。因此,这是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4.巧妙地面对无法回答的问题

孩子的思维总是非常活跃的,同时,他们总是喜欢用想象来思考答案。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因此,父母要学会用孩子的语言来回答他的问题,这样,亲子之间的关系就马上会改善,孩子会非常乐意与你交流。

陈晖在她的著作《享受成长》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妈妈,鱼为什么要长鱼鳞呀?”才3岁的儿子看见外婆处理鱼鳞,好奇地问道。

“就像你要穿衣服一样,鱼也要穿衣服呀!鱼鳞就是鱼的衣服。”

“鱼在水里很冷,所以要穿衣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