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2157400000011

第11章 努力倾听你的孩子说话(1)

——善于倾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1.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够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父母欢迎孩子的任何想法,尽管有时可能是错误的,便会促使孩子做事勇往直前,对什么事情都问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可以使他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中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谈沟通?

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与孩子进行沟通之前我们首先要倾听对方的意见与看法,认真地倾听和了解孩子心中的真正想法,多方面综合地观察各种不同的见解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不但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孩子也容易对你的沟通方式产生好印象,接受你所说的话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如果你每一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你的每一分钟都在倾听他们的诉说,那会是个很有趣的过程,你能从中获得很多让你惊异、让你深思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你们今后的沟通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想想,孩子们的话题那么多,一天到头都在耳边萦绕,你有没有真正听一听、悟一悟呢?许多聪明的父母就是注意了倾听,才知道了孩子一串串的心里话,因而也才使沟通变得容易。

不知道该怎样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些什么,也就无法与孩子有效地沟通。作为父母,如果你想将自己的孩子培育成有用的人才,如果你重视和孩子的沟通,你就必须学会倾听。

长春的一位记者曾经在长春市文化广场上对一些3至9岁的孩子的父母进行了随机采访。

在采访中,这些父母都被问到了下面这些问题:

“宝宝最喜欢你穿什么样的服装?”

“他今天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他告诉你自己为什么喜欢和某个小朋友交往了吗?”

“他做的每件错事你都听他申辩过吗?”

“你每天有固定时间段听宝宝讲自己的事情吗?”

遗憾的是,面对这些问题,这些父母都觉得非常惊奇,甚至有些父母表示,这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

家教箴言主动地倾听孩子的诉说,父母不仅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而且还能帮助孩子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对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医生杨鹏认为,处于成长期的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虽不是很强,但也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知心姐姐”卢勤在《好父母,好孩子》一书中,写过这样一件事情:

“我有一个孩子。我30岁时生下他,起名叫李悦。儿子出生时,我从下乡插队、工作的吉林白城地委调回北京,跨入了我从小向往的中国少年报社的大门。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因为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

“为了全身心地工作,我把1岁零8个月的儿子送进幼儿园全托,每周只接一次。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说:‘妈妈,咱们谈谈话。’有一次,竟然哭着向我请求:‘妈妈,我知道你很忙,没时间陪我在家,可你能不能把我转到每天都能回家的幼儿园?’

“我没能满足他的请求,我和我丈夫常常出差,没有时间照顾他。

“每次孩子回家,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幼儿园里的事,不管我爱听不爱听。儿子需要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妈妈是最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开始我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了我写稿子或思考的时间。所以,每次孩子和我讲话,我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手里还不停地翻动着书报。

温馨提示跟孩子交流,有时候并不需要自己说,父母只需作为倾听者,给予孩子关注、尊重和时间,那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没想到,我的‘忙碌’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由于他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他就讲得很快,慢慢地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注意改变自己,尽量抽出空来,倾听他讲话。渐渐地,儿子竟成了我学习儿童语言的老师。是他把我领入了奇妙的儿童世界,使我后来对儿童教育工作达到入迷的程度。

也使我学会怎样用心去读孩子这本书。这本书,竟然还成了我当‘知心姐姐’的教科书。”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于伟认为,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父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他们的阐述,不要总是居高临下,而是要经常地蹲下去,与孩子面对面,平等地互相倾听与诉说。孩子有值得称赞的观点,家长应表明支持的态度;孩子认识上存在误区,可循循善诱启发开导。正如美国企业家艾柯卡所说:“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

2.用倾听来表示你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父母倾听孩子说话,让孩子感受被尊重,是显示对孩子信任的极好方式。亲子间沟通时,父母要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多说话,自己多倾听,无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是小,都要耐心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或显示不耐烦的样子。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孩子会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得到了父母的信任,他也就会把很多的心里话告诉父母。这样为父母提供更多了解孩子的机会,所以,倾听孩子的说话更有利于亲子沟通。

冯宇就要参加中考了,这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一道关口。

当他的同学都计划着如何考进一所重点高中时,冯宇却一筹莫展。他不喜欢数理化,成绩也一般,但数理化又是中考必考科目,如果穷于应付,效果也不太好,即使能考取高中也很难考进重点,说不定还有考不上高中的可能。

周末,冯宇回到家,跟爸爸商量说:“爸,现在学校同学都忙于复习,都准备考重点高中。”冯宇说着没有往下说,他要看看爸爸如何反应。爸爸也知道冯宇一定是有什么话要说,只说了声:“哦,接着说。”冯宇说:“爸,我想跟你商量一个事。”爸爸说:“你说吧!”“我想考美术学校。”冯宇鼓起勇气说。爸爸说:“理由呢?”冯宇说:“因为我的数理化成绩不太好,我也不太喜欢这几门学科。即使现在考取了高中,到了高中后又是什么样我也没有把握。我喜欢美术,如果能把学习和自己的兴趣相结合,我想我肯定会开心,也会学得好。所以我想考艺术类院校。”爸爸听完后,心想:孩子说的也有道理,做家长的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儿子从小喜欢画画,但上学后,就再也没有工夫画画了。现在孩子提出去学美术也许是个明智的选择。想到此,父亲说:“冯宇,你现在也这么大了,读什么学校你自己决定吧,也许你的选择是对的,我和你妈支持你。”

冯宇如愿以偿考进了美术学校。毕业后,冯宇在美术界就开始崭露头角,他的个人画展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后在一家跨国文化传媒公司任美术总编。

当初冯宇爸爸的朋友认为他爸爸的想法有问题,竟然不让儿子读高中。冯宇的爸爸说:“我不认为是错的,这是我们父子俩达成共识后的选择,而且我发现儿子现在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我看到儿子快乐地学习、生活,我也同样快乐。”

这位倾听孩子心声、支持孩子上艺术院校的父亲,十分推崇的一句话就是“多年父子成兄弟”,虽然这有悖于中国的传统。

在传统的观念中,父子关系应该是一种从属关系,一种上下级的关系,一种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也许不能说这些看法都有错,但是父子间的民主和平等大概更重要,因为这是倾听的前提。

家教箴言倾听的实质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在倾听的同时,孩子已经接受了父母传递过去的美好信息,他们就会更亲近父母,信任父母。

弯弯是一个漂亮的女孩,身材苗条,而且特别喜欢舞蹈,业余时间参加了舞蹈班。她经常在家对着镜子练习,还收集了很多舞蹈明星的艺术照片。但父母坚决反对孩子的这个兴趣,在他们看来,舞蹈出名的机会太小,而且要吃很多苦,还不如把学习搞好,上一个好大学实惠。于是他们在校外给孩子报英语班、数学班,还不辞辛苦每天接送。弯弯不感兴趣,她几次与父母说,但爸妈根本不听她的。为逃避上课她经常撒谎,放学不回家,父母为此十分伤心。

现在像这样“伤心”的家长实在不少。真正关心孩子的未来就要学会倾听,而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对孩子的爱好,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不要干涉过多,顺其发展,然后因势利导,促其发展。切不可忽视孩子内心的感受,主观地为孩子设计好一切,强迫孩子去做,这样只会压抑孩子的兴趣,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要在倾听的同时,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校外的兴趣班,上或不上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只要孩子说得有理,就应采纳。如果弯弯的父母尊重了孩子的意见,让弯弯学舞蹈,孩子感兴趣,没有家长陪着,她也会尽力地学,因为兴趣是成功的动力。

倾听孩子的谈话,赢得孩子的信任,彼此交流就没有障碍,这样,亲子沟通时父母就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以便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3.认真倾听,建立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当孩子主动向父母倾诉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表示出兴趣,父母应该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对孩子说:

“宝贝,你说吧,我听着呢!”

“是吗?什么事,说来听听!”

“真的吗?接着往下说,我听着呢!”

在孩子诉说的时候,父母不要随意打断孩子说话,只要简单地附和一下就可以,同时,父母应适当地增加一些体态语言。比如:

你可以紧挨着孩子坐着,同时侧身搂着孩子的肩膀,微笑地注视着孩子,说:“哦,是吗?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做个夸张的表情,说:“真的吗?”当孩子讲的事情出乎你的意料时,你可以用“大惊小怪”的神情来表达自己的兴趣,孩子会认为自己很有本事。

你可以坐在孩子的对面,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若有所思地回答:“那倒是。”“我想那时你肯定很伤心(高兴)吧?”

你可以抓着孩子的手,温和地注视着孩子,说:“我理解你的感受。”“嗯,我理解你的心情。”

这些附和性的语言往往会增加孩子诉说的兴趣,而且,由于这些语言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的事情,孩子往往会感觉到父母的尊重,进而更加敞开心扉地与父母沟通。

在倾听孩子诉说的时候,父母可以适当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来表述他的想法,把问题说清楚。比如:

“哦,是吗?你认为这件事情他们做得对吗?”

“我知道这件事情让你很伤心,但是,你觉得自己有错误吗?”

“告诉我你的想法,也许我可以帮你。”

这种互动性的语言往往可以拉近孩子与你的距离,让孩子更加乐于表露自己的思想。父母说话时的语调应该柔和,同时不断地给孩子一些鼓励。

在结束谈话之前,你可以让孩子详细地描述某一个场景,并让孩子尽量描述得很仔细,这个场景就会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美好记忆。

当孩子想要跟你讨论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时,父母一定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对孩子表现出兴趣。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很重视他,他会主动敞开心扉,向父母述说自己的事情。

有经验的父母会发现,不管孩子要跟你诉说的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表示出认真倾听的样子,表示出你的兴趣,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地讲下去,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实现与父母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慢慢地,良好的亲子沟通就建立起来了。

4.用倾听来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问题,他们迫切希望向自己信赖的人倾诉,排解自己的情绪,修复感情和心理创伤,重新用正常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天。但是,孩子的社会圈还比较窄,他们很难有这样的知己。虽然他们也会结交一些形影不离的小朋友,可是,这些朋友同样不成熟,基本上不可能去宽容或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理,甚至不能保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