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2157300000007

第7章 运用综合手段启迪孩子的智慧(2)

观察能力较差的孩子竟然对他们天天碰到的那些最一般的东西没有明确的概念。比如,这些孩子观察室内的花草时,虽然能叫出花和叶,但不能指出茎和根。细看鸟的图画时,他们能指出鸟有头、喙、翅膀、尾巴、腿和爪,但绝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说出,颈和躯干是鸟的身体的两个部分。甚至在描述平时极为熟悉的锅时,一般孩子只能发现它有锅盖和把手,只有观察全面的孩子才能说出锅底……全面,应是观察的基本原则。

引导孩子善于抓住主要特点有个孩子在一篇题为《母鸡》的短文中写道:“我家老母鸡可好看了,头上戴着一个高高的、红红的鸡冠,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美丽的衣服……”

你能说这个孩子不注意观察吗?他们家养着鸡,对鸡的外形也观察得很仔细。但是,他没有留心公鸡和母鸡各自的特点,将公鸡的外表给母鸡安上了。

一般孩子只注意那些显而易见的特征,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但他们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却不是经常能区分开的。比如,让孩子观察玻璃杯和瓷杯,很少有孩子说出它们都是圆的、玻璃杯是透明的等特性。

5.训练孩子出色的记忆力

记忆是孩子智力潜能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早期教育可以使记忆力发展的时间大大提前,尤其是婴儿时期,每天重复输入相同的词汇,不断地刺激孩子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促使孩子的记忆力迅速发展。

米利·威廉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潜能开发专家,当地报纸和电台中经常连篇累牍地报道他。他在开发儿童记忆力上很有独到见解。他曾把一名叫马克·艾登的孩子训练成远近闻名的天才少年,使其以优异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他是如何训练艾登的记忆力的呢?他介绍说:

为了使艾登牢记神话和圣经中的故事,我常常把有关内容编写在纸牌上。后来教他各国的历史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这一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起初用讲故事的方法教,而后把它们编成纸牌,采用游戏的方式教。有时我还和艾登一起读一本有趣的书,并写出要点。

艾登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把各种事情写成韵文来记忆的习惯,因为韵文比散文容易记。在他8岁时,我曾用骸骨教他生理学。一次,艾登乘外出旅行之机,就用韵文写下了已记住的骨、筋肉和内脏的名称。艾登回来时,我大为惊奇。

对历史上事件的教育,我多在艾登读过之后又用戏剧形式演出,这样就容易记住了。而学校教的历史课,完全是照搬年代表,味同嚼醋,毫无趣味,学生厌恶它,从而根本记不住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威廉认为:记忆是人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和语言的再认和再现。人的一切知识都可认为是由记忆过程保持着的。能记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第一,人能记忆形象材料,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再认与再现;第二,人能记忆语言与文字;第三,人能记忆自己的身体的操作或运动;第四,人能记忆自己及他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因此,要激活和培养孩子的记忆潜能,父母就必须全面发展孩子的各种内容的记忆。不但要有强的形象记忆,还要有强的语言、文字和情感记忆。

威廉指出:在整个幼儿期,幼儿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正在逐步发展。因此,应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识记忆,来培养幼儿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识记。这一点,家庭教育占有很大的优势。

家教箴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孩子的整个童年时期,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最多,这就为家长实施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威廉对艾登的教育方法是:每天早饭后,威廉都带着艾登一起外出散步,在路上让威廉讲昨天读过的书。威廉听后,向他提出疑问,并对他不对的地方加以纠正,不足的地方给予补充。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艾登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还锻炼了他的记忆能力,还使他自幼养成了读书时做卡片的习惯,这对他以后的学习影响颇大。

威廉觉得幼儿长大一些之后,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叶的日渐成熟,特别是当幼儿掌握语言这一工具后,他们的记忆效果较之前期有了质的变化。虽然这一时期,无意识记忆仍占优势,但有意识记忆却在迅速地发展。所以要想培养神童,就更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有意识记忆。

艾登小时候有一次患眼病,威廉仍不放松对他的教育。用口授耳听的办法教艾登学代数和几何。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需要有过人的记忆力,而且更需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这种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效果极佳。多年后,艾登回忆说:“我所经历的训练中,用听力训练来代替阅读训练的学习方法,可能是最有效的训练之一,而不仅仅是做书面练习。”

实践也证明:幼儿对那些他们容易理解的事物记忆效果好,而对于那些不明白的事物记忆效果最差。因此,威廉经常说:

在实施早期教育时,要注意把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和培养他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在培养孩子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进行记忆训练,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记忆力,其他的认知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发展。那种单纯的机械记忆,孩子有口无心,并不一定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怎样培养孩子超凡的记忆力呢?威廉总结出以下几点:

注意发展孩子的有意识记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当孩子掌握了语言这一工具后,他的有意识记忆逐步发展了。若想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就得重视发展孩子的有意识记,这一点很重要。

年龄越小,记忆的直觉形象性就越明显。这是由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所决定的。对于这些具体的、可以看、可以摸、甚至可以听到嗅到的东西,孩子往往很容易记住。这一时期,形象记忆明显优于词语记忆。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看图识字教学法,根据也就在于此,并已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幼儿由于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他的记忆中,机械记忆所占的比重往往较大。孩子往往喜欢重复,对故事百听不厌,也喜欢背诵。这对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积累知识大有益处。但并不否认此时幼儿已开始有了意义识记。

在艾登小时候,威廉每天给他讲一个故事,但总保留了故事的结尾。第二天,艾登复述故事,还被要求编一个故事结尾,这样他才能听到一个新的故事。在艾登复述故事中,已不可能是逐字逐句地机械背诵了,这里已加上了他的理解和想象,并有所发挥,有所创造了。也许正是由于童年时期的这种游戏,孕育了一位出色的孩子。

防止因强迫学习而破坏记忆能力记忆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而这种暂时的神经联系由于没有得到强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暂时联系也随之消失了。比如早年学习的知识或技能,长期不运用也不复习,就会被遗忘了。同时由于外界的强烈刺激,或者人本身的紧张情绪,也会产生遗忘。再者,由于疲劳,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能力会降低甚至丧失,这也是大脑神经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威廉建议家长,在引发孩子兴趣和热情的同时,切不可不切实际、不科学地强迫孩子做事,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特别不能在孩子已经疲劳的情况下还迫使他们学习,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甚至可能引起孩子的厌学心理,破坏他们的脑力。如果在孩子的兴趣刚刚萌芽时就把它无情地毁灭掉,无异于扼杀了孩子的天赋,遏制了孩子智能的正常发展。

指导孩子掌握记忆的技巧记忆技巧是指在记忆过程中,人们利用它来提高记忆能力的一些必要的心理准备和技巧。

记忆技巧与记忆方法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记忆方法是把所要记忆的材料,根据记忆规律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以便有利于记忆,从而提高记忆能力。而记忆技巧则是指在记忆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态度、智力准备及时地安排。记忆方法随材料的不同而需要有所改变,而记忆技巧则几乎适合于各种内容。

在广义上说,记忆技巧可以视为记忆方法。

在一些有关成人记忆的著作中,记忆技巧和记忆方法一般是作为一个专题研究的,威廉之所以把两者分开,是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掌握一些记忆方法还较难,而掌握一些记忆技巧则是完全易行的。同时,威廉强调的是:这些记忆技巧孩子越早掌握越好,因为它们对于记忆能力的影响,往往要胜过记忆方法的作用。

记忆技巧有许多方面,下面是一些孩子需要尽早掌握、同时又是孩子能够很快掌握的记忆技巧。

①重复记忆法即让孩子反复重复来巩固记忆。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年幼的孩子,家长完全不必担心孩子会对此产生厌恶情绪,因为孩子本来就喜欢重复。同一个故事他可以百听不厌。当然在重复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变化的手段,比如边讲故事边做些手势,或者在叙述故事时向孩子提几个问题,甚至可以让孩子接着讲,以提高孩子的兴趣,提高记忆的效果。

反复感知事物的结果,这样就会在孩子的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

神童常常具有善于联想的特点。

③直观形象记忆法根据孩子记忆的直观形象性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孩子记忆。实验证明:直观形象记忆法是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④归类记忆法如果把记忆喻为知识的仓库,那么只有把知识归类,仓库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储存能力。有人曾用归类法来教孩子识字,效果不错。

⑤歌诀记忆法一般有节奏押韵的材料,便于记忆。如果能充分利用孩子的机械记忆,让他们从小背一些儿歌、诗歌,对于开拓孩子的知识面、开发智力大有益处。另外也可以把某些知识用孩子喜爱的歌谣用机械方式传授,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⑥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这种方法利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耳、眼、口、手)来参与记忆活动,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

6.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智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掌握和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有人形象地把想象比作奇异的翅膀在无际的太空中自由飞翔。父母们应该注意,要尽早为孩子插上智能活动的双翅,这才是迈向神童之路的关键一步。有了想象力,才能具有创造力。

美国心理学家杰克·本森经过多年研究,最终认为,孩子的想象发生在1岁以后。

一般来说,3岁前孩子的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只能在具体行动中进行,而且想象还很简单,只是实际生活的简单改造、重现,基本上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孩子进入了幼儿期,他的想象内容、想象的领域,都有了很大的扩展,当他们到更广阔的领域里生活时,孩子已经能展开幻想的翅膀。一根简简单单的竹竿,孩子脚往上一跨,拖着竹竿奔跑,竹竿就变成了奔驰的骏马,而把竹竿拿在手中挥舞,竹竿又成为了马鞭。他们会想到在星空的境界,也会想到地面下的情形。

有的父母因不了解孩子们的想象世界,当孩子用木片和纸盒建造城市、宫殿玩时,他们为了收拾屋子,就往往不给孩子打招呼就破坏了孩子的游戏。殊不知,他们的做法无情地摧毁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这一举动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幸福和游戏的欢乐,而且有碍于孩子将来在为诗人、学者、发明家……父母在教育中往往因为轻率的举动而毁掉天才。

想象力是一种认识能力,与另外几种认识能力融合起来,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掌握知识。学习活动也是认识活动,掌握知识需要想象力的支撑。其作用可从两方面表现:一方面是想象力自身的力量,用以加工各种表象;另一方面想象力与思维力、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结为“合力”,对学习知识技能发挥综合作用。从它对学习活动的多方面影响来讲,想象力是知识学习的必要条件。

家教箴言想象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才能都是在知识学习基础上形成的,积累知识可以丰富想象力,从而打开智慧的大门。

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想象力的发展水平有相辅相成的作用。知识是人类生活和经验的总结,是孩子进行中介联想的基础。如果没有知识框架和整个体系,联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创造想象能力,可以使知识在较高水平上进行重新组合,甚至将无联系的知识经验,通过信息加工改造,想象出新的知识组合,使孩子的知识面更宽广。所以说只有掌握较多的知识,才能对新问题有所发现,进行高水平的想象活动。但有时也出现相反的情况,如有些人获得的知识经验较多,其想象反而可能受负面影响。因为有些传统的知识经验,能使人产生学习上的定势,阻碍人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想象,所以影响想象力的正常发展。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时,应予重视。

首先想象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其次它是在一定的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创造想象是孩童创造才能的重要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大胆的创造想象常常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大人们一边惊叹自己的想象不如孩子的丰富、大胆,一边又有意无意地要孩子适应大人的条条框框,对孩子的一些不符合“规矩”的大胆想象加以纠正,殊不知这种愚蠢的做法往往过早地扼杀了神童的想象。

如果说一个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那么,这是培养他们想象力的好条件。

杰克·本森曾在他的教育学专著里介绍过几种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方法,现在介绍如下:

结合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生动性温馨提示作为家长,每回答完孩子的一个问题,要让他想象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和其他问题,让他把许多知识联系起来,然后去想象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创造想象的基础。

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发展想象的起点。但是如果没有一点儿想象的目的,想象就会变成胡思乱想的空想。当孩子问我们一个问题时,我们不但要完善地给予解答,而且还要反问:“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呀?你是怎么想的呢?”然后比较他的想法和你的回答,告诉孩子,我们要针对一个问题去想象,不能凭空想象。

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的生动性,家长最好是提出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让他去进行想象。例如,可以对他们说:“一只老鼠掉到了水盆里会怎么样呢?”孩子就会去想象老鼠在水里挣扎,浑身上下湿淋淋的,急得乱游、乱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