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2157300000024

第24章 把孩子身上的缺点转化为优点(1)

——巧用辩证法促进孩子转化

1.高明的父母,把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

有一句充满辩证哲理的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是的,即使是我们经验颇为丰富的成年人,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更何况是在不断地成长中、在不断地完善中的孩子。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个坚持不懈地将孩子各种缺点转化为优点的漫长过程。

教子成才的关键是一个“教”字。哪个孩子没有缺点和毛病?掌握了正确教育方法的父母,就是善于把孩子缺点转化为优点的高明家长。

许多孩子没有教育好,他们不仅学习成绩难如人意,而且还有着诸多这样那样的缺点,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教育方法问题。所以,我们这里提倡要做高明的父母。什么叫高明的父母?就是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善于把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的父母。

家教箴言高明的父母,显然是既有责任感,又掌握了科学的教子方法的父母。只要你是一位高明的父母,那么,把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就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有些父母没有尽到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些父母并非单单指的是放任孩子,使孩子的缺点得不到及时纠正的父母;也包括那些虽有美好愿望与教育孩子的责任感,但不去寻求科学的教子方法,而是凭自己一相情愿采取粗暴等非理性方法教育孩子的父母。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的愚昧无知,由于父母的片面偏激,由于父母的粗暴急躁,而使很多本来可以转化为优点的缺点,成为激发孩子反叛对抗之火的燧石,由此而导致的家教悲剧难道不是司空见惯的吗?难道不是发人深省的吗?

世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世上没有不存在缺点的子女,只有不懂得以高超的家教艺术将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的家长!

现代家教是一门系统科学,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众多门类的知识,不通过学习是不可能掌握的。这就要求父母要拿出一定的精力来学习新的家教理念、新的教子方法,从而为教育好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正确的教子方法,从理论上讲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你的孩子。因为人都是有个性的,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于别人的地方,真正高明的父母,不会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来用于自己的孩子,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在众多的方法中选一些最适合于自己孩子的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纠正孩子的缺点,先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也渴望被尊重,教育失败的家庭大都不把孩子当回事。家长要把孩子当朋友对待,尊重孩子,才能真正得到孩子成功的回报。

即使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身为父母也应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因为发展孩子的个性,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传统教育倡导的爱,借助亲子模式,强调的内涵是“关怀”;而现代教育倡导的爱,遵循人本模式,强调的内涵是“尊重”。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不仅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也被认为是当代世界进步教育思想的基础。面对有缺点的孩子,父母不把孩子当人看,不把教育当科学是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下面是一个孩子的心声,她在一篇叫《爸爸,我对您说》的作文中写道:

爸爸,亲爱的爸爸,我满眼噙着泪水对您说:“您对我太严厉了!”

那天,王荣来找我去锻炼身体,您却把脸一沉:“快考试了,还锻炼什么身体?复习功课去!”那时,我多么想向您解释,现在体育不及格,也不能毕业呀!再说,光要我整天拼命地复习功课,累出病来不得耽误更多的课吗?可是,一看爸爸您那副严厉的面孔,我只好把想说的话又咽回肚子里去。回到屋里,我心不在焉地打开课本。其实,我根本看不进去。

那时,我多想对您说:“爸爸,我想歇一会儿,我想……”可是,我不敢说,因为您对我太严厉了,我怕……孩子多么可怜!家长多么可悲!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困难和心理,不懂得学习的规律,不尊重孩子正当的要求,粗暴地干涉,封建家长式的命令,使家庭中缺乏友善、平等的气氛,父女心灵间垒起了一层厚厚的障壁。

爸爸,您还记得吗?有一次我数学考了70分,老师让家长签字,给您签字时,您的脸上有一丝微笑,您说:“考得比你原来的成绩稍微有一点点进步,但不要骄傲,与那些好同学比,你还差得远呢!”我听了您这几句话真是受宠若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您对我说的话。

家教箴言后进的学生最缺乏的心理品质是自信而不是谦虚,“不要骄傲”、“差得远”,这样的话只能损伤孩子平时十分脆弱的上进心。

一个几乎门门功课都不及格的学生,数学竟考了70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进步啊!遗憾的是这位家长没有抓住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机,满腔热情地鼓励孩子更加自信,帮助她享受到更多的智力劳动的快乐,而是脸上只有“一丝微笑”、口中只有“稍微一点点进步”这样轻描淡写的肯定,太不够了。而孩子对家长这少得可怜的一点点肯定竟觉得“受宠若惊”,读到这里,与其说是为她高兴,不如说是对她同情。

可是,没过几天,我的外语测验只考了40多分,您那粗大有力的巴掌便一个劲儿地落在我的脸上、头上。要不是妈妈在一旁拉着,您不把我打死才怪呢!被打以后,我两天没有与您说一句话。想起您那毫无情义的巴掌和那愤怒的脸,我的心里就发毛,真是后怕。

孩子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心理状态下,考试成绩忽高忽低,是正常现象。然而,这位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不是热情耐心地帮助她找原因,鼓舞信心,而是横眉冷对、恶语伤人,甚至拳脚相加,用“粗大有力的巴掌”“一个劲儿地”打在一个女孩子的脸上、头上,往死里打,两天后还让孩子感到“发毛”、“后怕”,这简直是心灵的皮鞭!对孩子来说,亲人的不理解、不信任的打击,比来自老师、同学的白眼更难受,它只能起设置心理障碍的坏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

“他们接触儿童内心的是一把生锈的锯而不是可以安抚痛苦、治愈悲伤的清泉。家长在教育上的‘无知’——不学无术和冷酷无情,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悲哀!”

爸爸,亲爱的爸爸,您不会改一改您那种暴躁和喜怒无常的脾气吗?

每当我看到王荣的爸爸对她那么和蔼,我是多么羡慕她啊!她进步了,能得到爸爸的支持和夸奖;错了,能得到爸爸的教育和鼓励。可是您却不是这样,而是打我。

爸爸,女儿懂得您的心,您是恨铁不成钢呀!但是,您打我是不对的。您没听说,有位家长也是望子成龙心切,因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她把自己亲生的孩子活活打死,自己也自杀了的悲剧吗?我建议您还是去学学心理学吧!打,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多么好的孩子啊!她理解自己的父亲,摆事实,讲道理,对父亲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和中肯的建议。孩子的话值得父亲深思,孩子给父亲做出了正确地开展批评的榜样。

她的任课老师每次看到这篇作文时,仿佛又看见了这个身高足有一米六、剪着齐耳短发、一向不爱说话的小姑娘的泪眼,仿佛又听见了她对父亲的声声哭诉。这篇作文也深深打动了那位家长。后来,这位父亲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的孩子毕业考试时不但门门及格,语文还考了80多分。

尊重可以使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养成自信的习惯。相反,缺乏尊重的孩子,内心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这无助于他们缺点的改正,更有害于他们正常的身心发育,会彻底毁掉孩子的上进心。

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应当是现代家教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更容易使他自觉地改正自身的缺点。

3.放下家长的架子,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和孩子成为朋友,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变化,也会使孩子感到幸福快乐,有利其改正缺点,有助孩子健康成长。渴望家教成功的父母们,当从成为孩子的朋友开始!

父母和孩子做朋友,是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基础。有缺点的孩子在成长进步中,更需要家长做自己最值得信赖和帮助的大朋友。现代家教中,父母们只有先学会做孩子的朋友,才能当好一个称职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