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大孩子的优点
2157100000027

第27章 帮助孩子把心理上的缺点转化为优点(3)

一天下午,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物理大楼三层的一间教室内,几个教授和研究生正在进行有关天体物理的讨论。3点30分左右,一直参加讨论的中国留学生卢刚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枪,首先对准自己的导师葛尔兹开了一枪,葛尔兹教授应声倒下。接着卢刚又不慌不忙地对准旁边的史密斯教授开了一枪,史密斯教授也倒在血泊里。卢刚把枪对准了自己的同学山林华,开了一枪,当教室里的其他同学被吓得目瞪口呆、惊惶失措的时候,卢刚匆匆跑到系办公室,一枪击毙了系主任;然后又走进行政大楼,向副校长开了一枪。最后他把枪对准了自己。

卢刚的这次行动,显然是精心策划的。然而他作案的动机,竟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他认为葛尔兹教授在毕业论文答辩时有意刁难他,致使他没有取得博士学位;另一个原因是,晚来一年的山林华不仅受教授的青睐,而且还比他早拿到博士学位。一句话,是嫉妒心的恶性发展导致了这场悲剧。

面对如此惨痛的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虽说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的嫉妒心理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因为经常的嫉妒反应情绪,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孩子嫉妒心过强,不仅影响进步,对身心健康不利,而且对集体和社会均起着耗损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长大以后,那么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

所以对于家长而言,要注意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分析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

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孩子内心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竞争中受挫会导致他对成功者的嫉妒;因教师对他人的表扬而产生嫉妒;因自己容貌欠美、身材欠佳而对生理条件优越的同学产生嫉妒;因自己家境贫寒而对家庭经济地位高的同学产生嫉妒等等,再加上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得孩子逐渐缺乏自信,心胸狭窄等等。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家长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作为父母,不但要正确地认识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

表扬得当,可以增加他的自信,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就会使孩子骄傲,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比如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

孩子之所以产生嫉妒心理,是因为他还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

(3)培养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给孩子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让孩子从日常的生活中,从家长的处世哲学中,体会到“处处占上风,事事都拔尖”的人是没有的。如果孩子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孩子的情感就会不断丰富,心理就会日趋成熟。这时,即使孩子对某人产生了嫉妒心理,也会很快被理智的思考所抑制。

(4)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有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家长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对遭到不幸的人给予同情,不可纵容孩子幸灾乐祸,以助长孩子的嫉妒心理。对孩子的挫折,要耐心地同孩子一起做认真的理性分析,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支持孩子再做努力,决不可让孩子怨天尤人,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从而使孩子经得起任何风吹浪打,对别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人的不幸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自己的失败具有再造成功的信心。

9.多管齐下,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孩子对父母产生的对抗性的消极心理。

对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逆反心理是指孩子产生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孩子一旦有了逆反心理,就会有“逆反”的举动行为: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

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有些家长对孩子总是唠唠叨叨,使孩子得不到一时的安宁;有的家长不考虑孩子当时的情绪,一味要求孩子按家长的意志做这做那;有的家长缺乏民主作风,一味对孩子命令行事,从不听听孩子的意见……那么,做父母的如何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呢?如果孩子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又该怎么办呢?以下方法,可供做父母的参考。

(1)尊重孩子,不要总对孩子说“不”

孩子们自我意识产生后,他们希望自己和大人有平等地位,对大人的要求也是有选择地接受。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行动不要轻易干涉。如果孩子必须服从的话,也不要用强制式或命令式的口吻,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做出选择。

对于孩子很喜欢做的事也不要滥加命令。有些家长为体现自己的权威性,对孩子本已喜欢做的事也要下达命令,结果孩子反而不做了。有位中学生说,他正准备看完电视就去做作业,结果妈妈这时来了一句“还不学外语去”,听了以后,他干脆不去。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以免使孩子形成对立的情绪。

(2)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强烈的自主愿望使孩子什么都想去试,什么都想去做。过度的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失去许多学习探索的机会。而一味地斥责制止,又会使孩子和成人对立起来。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孩子想自己洗衣服、修理东西、买件自己喜欢的物品,父母都应给予鼓励。如果有些事情让孩子单独做不放心,可以给孩子指导,或做孩子的“助手”。当然对孩子行为的约束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

(3)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父母可以从孩子的言行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通常情况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父母就应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的闪光点进行恰当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逆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只要家长认真对待,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孩子就会变逆为正,踏上正确的轨道,迎来人生的坦途。

10.帮助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拥有健康心理

孩子有生理缺陷是不幸的事。但是,既然缺陷已经存在,重要的是给孩子以心理补偿,让他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和所有正常的孩子一样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生活。

一次车祸使德国孩子莎莎失去了一条腿,当时她刚11岁。

从医院回来后,她用拐棍帮助行走。莎莎在医院理疗科学习了很长时间怎样照顾自己,怎样借助于拐棍行走。医生还特意嘱咐妈妈鼓励莎莎自己照顾自己,不要为她做过多的事。而妈妈却为女儿而伤心,她总想替女儿干点事来安慰自己,从感情上弥补对女儿的不足。她把能干的事,全替女儿干了。帮她换衣服、洗澡、洗衣服,帮她把饭送到房间里,有时还帮她梳头。妈妈干得越多,莎莎就干得越少。莎莎干的越少,就越对自己没有信心。慢慢地她只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什么都无心干。就这样莎莎从一个总是笑嘻嘻、勇气十足、自己帮助自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常常发脾气、唉声叹气、无能为力的孩子。

莎莎遇到这样的不幸,妈妈自然悲痛,对女儿更是怜惜不已。

但是她没有想到,女儿的腿虽然残疾了,但是她还有双手,还有健全的头脑和广阔的心灵空间,妈妈的做法对于莎莎的康复、对于莎莎的心理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这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为自己的处境担忧;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如何用毅力来恢复功能,照顾自己,而是不断地寻求慰藉、帮助,似乎只有当妈妈或其他人围着自己团团转时,才能填补自己内心因恐惧、自怜引起的空虚。

对于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做父母的首要的责任是鼓励孩子不要自暴自弃,鼓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取长补短。

生活中有许多残疾孩子,由于有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各种困难,在事业上取得比正常孩子更大的成就。

这里,建议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表现出深厚的爱

父母对不幸孩子的爱不应单单是建立在同情、怜悯之上,还应抱着对孩子的高度责任感,努力使孩子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为一名强者。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流露,表情、语调保持常态,不能老哭丧着脸或是盯着孩子的伤残处叹气。

(2)帮助孩子尽早培养特长

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最好是避开孩子的生理缺陷,选择一个孩子感兴趣、也有可能成功的项目,作为孩子的重点学习内容,以期以后形成特长。这将使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顺利得多。

(3)对孩子的教养方式要恰当

有些父母怀着深深的内疚、怜爱之情,容易处处迁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但是,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变得专横、冷酷,最后将难于被社会上的同龄人接纳。这样的宠儿成人后,反易怪罪于父母。而有的父母缺乏耐心,教养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就开始嫌弃孩子,这好似“伤口上撒盐”,孩子的心理会备受创伤。父母一定要做好艰苦养育的思想准备,时时告诫自己:“要科学教养孩子,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4)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生理有缺陷的儿童,性格最易趋向两个极端:一是高度的自尊、孤傲;另一个则是自卑、沮丧,甚至自暴自弃。伤残孩子在人生道路上会比正常儿童遇到多得多的困难,特别是心理上易受伤害(如受小伙伴戏弄,周围人围观、歧视等),要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容易失去生活信心。因而要重视孩子的良好性格培养,尤其是坚强意志的培养。如可能,最好让孩子了解其他缺陷儿童的情况,并与他们建立长期联系。通过图书、电影、电视,让孩子模仿其中具有刚强意志的人。要多鼓励、多表扬,使之树立自信心。鼓励孩子生活自理,培养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