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大孩子的优点
2157100000025

第25章 帮助孩子把心理上的缺点转化为优点(1)

1.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强的缺点

克服孩子依赖性强的毛病,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有些孩子依赖性比较强,做什么事都要依靠家长,可能与孩子自身性格有关,也可能与家长教育有关。

帮助孩子克服过度依赖大人的坏习惯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从孩子日常生活入手,给孩子独自锻炼的机会

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智力、能力的发展程度,激励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譬如可以让孩子送信、取报、取奶,让孩子浇花,打扫公共场合的卫生等等。

(2)逐步养成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表现出独立行为时,哪怕是微小的一点进步,家长也应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树立起“我也能行”的信念。

鼓励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或口头表扬夸奖,或给孩子某种权利,譬如让孩子看动画片,或给孩子买一件喜欢的玩具等等,让孩子体验到获取成功的乐趣从而逐步增强自信心。

对有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家长要及时纠正他们过度依赖家长的行为。

如当孩子出现依赖情绪时,家长要以某种方式表示不满,和蔼地讲道理,有时也可以取消孩子的某种权利,如限制他看电视。

但是批评要讲究方式,特别要防止拿自己的孩子去跟他人的孩子比,更不要当众羞辱,严厉斥责,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3)教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凡事不依靠家长

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使人感到精神涣散,懒于独立思考,容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并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如孩子摔了跟头不哭,打针不哭等。家长应该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在孩子未哭以前及时给予鼓励。

克服依赖性强的毛病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既然家长们为孩子成才,不惜工夫,多方面培养,那么就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一重要方面。

2.让软弱的孩子变得更坚强

有些孩子存在性格软弱的缺点。在很多情况下,这是由于父母的过度关怀造成的。父母应该更多地鼓励孩子大胆做事。

要帮助孩子克服性格软弱的缺点,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性格软弱的原因。

孩子性格软弱,往往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所造成的,对此,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过分的关怀、不恰当的表扬、不适当的暗示、恐吓都会造成孩子的软弱。如:小时候,在雷电交加的晚上,孩子正安静地睡在自己的床上,母亲却惊惶失措地把孩子搂在怀里,孩子从母亲惊恐的动作和雷电的环境中知道了害怕闪电。

了解了孩子软弱性格形成的原因,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坚强勇气,使其从软弱的泥潭中走出来。

(1)支持性格软弱的孩子大胆地去做事

家长教育孩子,一是在孩子未成熟期加以保护,此种保护应该随着孩子的发育成长越来越少;二是要促成孩子能够单独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此种促进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多。

千万不能凡事包办,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依赖心理。

(2)鼓励孩子大胆地说话

一些内向软弱的孩子不喜欢说过多的话,对此种孩子,家长应尽量少讲“你一定这样或那样做”之类的话,而应多讲“你看怎样办”、“你的想法是什么”这类的话,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

(3)鼓励内向的孩子多与社会打交道

有些内向的孩子到3~4岁后,仅仅习惯于同自己熟识的人呆在一起,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时就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惧怕。

因此,家长在孩子小时就要培养他们为人处世的能力。

有时,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常产生害怕的情绪。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害怕情绪呢?

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帮助孩子获得对付他所害怕的对象或环境的信心孩子有害怕的情绪时,家长不该嘲笑或处罚他们。假使孩子害怕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开灯睡觉,可以在他床头上装一个灯的开关,让他掌握或明或暗的主动权,帮助他消除害怕。

第二,说明理由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有助于克服他们的害怕心理。

如有的孩童害怕蜜蜂,可耐心地向他解释蜜蜂是怎样辛勤劳动、采花粉酿蜜的。只要你不惹它,它就不会蜇你。

第三,采用榜样塑造法事实证明,榜样可以协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另外如果发现榜样应及时告诉孩子。因为孩子总是在模仿家长的。

第四,预防害怕的情绪发生假使孩子第一次上学感到害怕,那么在开学前,应该带孩子去参观一下学校,让他适应新的环境。

3.让自卑的孩子增强自信

一个人小的时候就产生自卑感,对于其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作为家长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克服自卑感。

9岁的朱娅自尊心特别强,以至于到了一种自卑的地步。朱娅相貌不够出众,她觉得自卑,认为不会有人喜欢她;她的成绩不算突出,她也自卑,认为老师会讨厌她;她为体育课成绩自卑;为自己某天穿的衣服不够好看自卑。总之,她常常找出一切有理由自卑。所以,她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笑,逃避妈妈的关心,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关在房间里,让她的妈妈十分担心。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来源于心理学上的一种消极自我暗示,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产生自卑感的人常常胆小、怯懦、孤独、沉默,不喜欢交际,缺乏知己,活动能力差,进取心不强,更多地考虑自我,对人不够热情,经常回避群体活动,缺乏自信心。

一般说来,孩子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目标定的过高连遭挫折的打击;二是与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劣势,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等等。

要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父母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

妈妈要多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管是身体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要使孩子能够扬长避短。

美国参议员艾摩·汤玛斯,在小时候因身体原因,就有着较强的自卑感,他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妈妈这样说过:“儿子,你的身体不太好,你可以用你的头脑为生,用自己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宣传鼓动的力量……”因此,艾摩在妈妈的教育下,避开了身体上的劣势,克服了自卑感,终于获得了成功。

(2)进行“同化”教育

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讲,许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缺陷,都会产生自卑感,关键要能够克服自卑感。

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为自己相貌不扬而自卑。据说,从孩时起,他就对自己容貌而十分敏感。他感到苦恼,像自己这么丑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取得成功。他的眼睛不但小而且还是凹进去的,前额窄,嘴唇厚,鼻子像大蒜头一样,耳朵大得令人吃惊,打个比方来说,好比是一个大猩猩一样。他在校时,老师对他的评价也是不高的,老师说他哪一方面都不行。但他没有自卑,扬长避短,不去当演员,不被不良评价所影响,最后终于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名著,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亚里士多德、达尔文、伊索、拿破仑都有口吃病,亚历山大、莫扎特、贝多芬、拜伦都因身体佝偻、口吃、身材矮小、耳聋等而产生过自卑感,但他们不因此而灰心,不丧失生活的勇气。他们坚定了成就大业的信心,结果都取得了成功。如果他们克服不了自卑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爱因斯坦在校时被称为不爱学习的孩子;爱迪生的绰号叫笨蛋,是学习劣等生;拿破仑的学习成绩曾排在第42位;丘吉尔则两次大考落榜。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自卑,相反,都取得了成功。

父母可以用生动的事例引导孩子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孩子健康成长。

(3)让自卑的孩子多体验成功

孩子的自信多来自于成功的体验,每取得一次成功,孩子就会多一分自信,少一分自卑。因此,父母要多看到孩子的进步,哪怕一点儿进步也要及时鼓励孩子,让孩子增强自信心。

自卑孩子心理都比较脆弱,父母一定要多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情绪

焦虑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情绪,父母应认真找出造成孩子焦虑的原因,并从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入手。

焦虑是孩子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

孩子焦虑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孩子常常表现过分紧张,特别是对于陌生环境、陌生事物,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反应,惶恐不安。有的孩子对学习过度紧张,害怕考试成绩不好;有的到了新的学校,担心与同学处不好关系;有的还因为自己的缺点,怕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不敢去上学等。总的来说,儿童的焦虑有以下类型:有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的素质性焦虑;由于突发事件使得儿童心理难以承受而整天担心害怕而产生的境遇性焦虑;由于与亲属特别是父母的分离而出现的心烦意乱,无心学习,甚至出现逃学、出走的分离性焦虑;由于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害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担心受到责备而产生的期待性焦虑;还有由于家庭不和睦使孩子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环境中,从而产生的环境性焦虑。

无论儿童焦虑类型如何,都与其自身的先天素质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不良的环境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有些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度保护,当孩子走出了家庭进入社会,就如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即使是一点不顺心的事,也易使儿童产生过度焦虑。有些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情过于急切,不考虑孩子的负荷能力,对儿童要求过高,甚至过度惩罚,使孩子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出现很强的焦虑反应。

孩子成长格言过度的焦虑往往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并且容易诱发抑郁、孤僻、自卑等心理疾病。

父母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后,应予以科学引导,以尽早让孩子摆脱困扰。家长不妨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孩子战胜焦虑的缺点。

(1)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担负着好几代人的希望。家长难免会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但是一定注意提出的要求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一方面不能溺爱孩子,不要老是采用抚育婴儿的那种包办、监护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同时,要尊重不能苛求孩子,当孩子未达到要求时,千万不要嘲讽挖苦,或者板着脸不搭理,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压抑,或是出于逆反心理而对抗,这会加重孩子的焦虑。相反,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利,与孩子谈话时应平等商讨,如果孩子脾气倔强,也要耐心教育,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采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更是错误的。

(2)改善家庭环境

要防止儿童过度的焦虑,作为父母,应尽量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切不可动不动就施高压搞处罚。平时,要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与孩子交心,既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又增进了感情。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自信、豁达、活泼、开朗的人,家庭环境一定要整洁、朴实、有条理。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民主。有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这是让孩子远离焦虑、实现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保证。

(3)恰当地指导孩子

当孩子对某事表现出过强的焦虑时,家长要引导孩子讲出自己所担忧的事情,对孩子的痛苦表示同情,并尽量去消除孩子的顾虑,帮助孩子控制不安和失败的心情。由于焦虑往往是和紧张的气氛相联系的,所以可以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这都有益于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焦虑的不良影响。

5.让抑郁的孩子积极面对生活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于有抑郁心态的孩子,家长应引导孩子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多看到生活积极的一面,对他们多鼓励少批评,引导他们快乐面对人生。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心境状态,通常的表现是沮丧、悲观、忧郁。有人曾对此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约有4.7%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其显著的特点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对原本喜欢的事物也会失去兴趣,不愿和人交往,甚至故意回避熟人。干什么都提不起来精神,对自己没有信心。经常为一点细小的过失或缺点后悔不已。

从表面上看,这些人疲乏倦怠、表情冷漠,整个生活弥漫着灰暗的气氛。

抑郁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交际、孤僻、多疑、违拗,依赖的儿童,常因注意事物消极面而容易产生抑郁。另外抑郁情绪的出现,一般都有心理或精神的促发因素,如父母离异、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孩子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习成绩不良等负面生活事件等,均可能诱发抑郁情绪。当然,家族遗传性因素对儿童抑郁也起一定的作用,据统计,有50%抑郁儿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有抑郁的倾向。

虽然说孩子胆小,性格内向,有先天方面的原因,但是后天的环境更为重要,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理解和关心的环境里,孩子就可能不会表现出抑郁的特点,所以,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抑郁的心态呢?孩子抑郁的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

有些孩子做错了事或者经历了几次失败,就会精神不振,尤其是抑郁的孩子在这一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和失败,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耐心地启发诱导。绝不能盲目指责,否则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压抑。当孩子不愿意参加某些活动时,父母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经历不幸和伤害。对孩子所担心的事情,父母要加以科学的解释,争取尽早地消除孩子的顾虑。

(2)学会倾听

倾听不仅能真正地了解人,而且对于倾诉者来说,也会释放内心的压抑,从而消除顾虑。作为父母,在孩子紧张、不安,或者苦闷的时候,不妨试试耐心地倾听,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能理解他,在内心产生欣慰之感进而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在平时,父母也要注意让家里形成一种轻松的气氛,父母们经常讲讲笑话,说点有趣的事。当然父母也可以有意地运用一些排除苦恼的技巧,比如当自己不快的时候,可以听听优美的音乐,走到室外散散步,向别人说说自己的顾虑等方法,这些都可以消除郁闷。如果家长在生活中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排除苦恼,那么当孩子不高兴的时候,他也会模仿父母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缓解不良的情绪。

(3)引导孩子多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