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好的人生,是做足八分刚刚好
21527100000026

第26章 与人说话不要夸夸其谈(6)

哥哥一听,简直气得说不出话来,他浑身直抖,过了好一会儿,才咬牙切齿地骂道:“这么严重的事,你为什么不早点说?”

读书人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指着棋盘上的字说:“难道你没看见这棋盘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观棋不语真君子’吗?”

到了这种地步,还耍什么斯文!哥哥听不下去,举起拳头正要打他,但想一想,到了这种地步就算打了也无济于事,于是硬生生地将拳头缩了回来。

读书人见哥哥缩回拳头,反而把脸凑了过去,说道:“哥哥,你打吧!棋盘上写着‘举手无回大丈夫’,你怎么可以把手缩回去呢?”

孔子说:“深则厉,浅则揭。”意思是当人们穿着衣服过河时,若是遇到水浅的时候,可以把衣服拉高了涉水过去,但是万一水太深了,怎么样都无法避免弄湿,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地把衣服拉高呢?

连孔子这样的至圣先师都不能不依照情况调整他做人处世的方法,我们身为凡夫俗子,又岂能那么不知变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都有自己的习惯,但是当情况改变了,你若不能跟着改变,你就会被淘汰。

固守原则,未必是件坏事,但是不知变通,你的路便会越走越窄,只有纵观全局的人,才能进退得宜,海阔天空。

狄摩西尼曾说:“一条船可以由它发出的声音知道它是否破裂,一个人也可以由他的言论知道他是聪明还是愚昧。”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往往用内心的思想来评断自己,但是,别人却会从你口里说出来的话来评断你这个人。

纪晓岚是众所皆知的机智才子,此外,他还是个绝佳的沟通高手。纪晓岚在小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有大将之风了。有一次,他和几个孩子在路边玩球,一不小心,把球丢进了一个轿子里。

大家匆匆忙忙地跑过去一看,这可不得了!轿子里坐的竟然是县太爷,不仅如此,那颗皮球还不偏不倚地击中了他的乌纱帽!

“是谁家的孩子胆敢在这里撒野?”乌纱帽被天外飞来的一球打歪的县太爷怒斥道。孩子们一哄而散,惟独纪晓岚挺着胸膛,走上前去想讨回皮球。

纪晓岚恭敬地对县太爷说:“大人政绩卓越,百姓生活安乐,所以小辈们才能在这里玩球。”

县太爷一听,气马上消了一半,他笑着说:“真是个小鬼灵精!这样吧,我出个上联给你对,要是你对得上,我就把球还给你。”

县太爷环顾了一下四周,出了道题目:“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纪晓岚眼睛一转,说出了下联:“太爷二千石,独公……”

“独公什么?赶快说啊!”

“大人,如果把我的球还给我就是‘独公廉’,要不然就是‘独公……’”纪晓岚故意支支吾吾地不说下去。

县太爷看到这种情形,不由得哈哈大笑,他一边把球还给纪晓岚一边笑骂道:“好小子,真有你的!我才不要中了你的圈套,成了‘独公贪’咧!”

一言定江山,一个人的谈吐便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位民权运动者,在街头巷尾宣传“种族平权运动”。他的声音冷静,但用字遣词充满张力,一波接着一波的言语像一首交响乐,以一种锐利的形势层层迭上、推进人心。

当他终于以最深沉的嗓音嘶吼出“我有一个梦!我有一个梦”时,台下的群众全被震慑住了,他们疯狂地响应着:“阿门!阿门!”

这个名叫马丁·路德·金的民权运动者,便以这篇著名的《我有一个梦》

的演讲席卷全国,改写了美国的历史。

我们也许没有纪晓岚的机灵,没有马丁·路德·金的魅力,但是“有话好说”,乃是我们必须用一生来学习的艺术。

八分的智慧:征服一个人,以至于征服一群人,有很多时候用的往往不是刀剑,而是舌尖。

说话要学会给自己留点余地

大港油田某工厂有一批工人因厂里多年来一直半死不活,纷纷要求调动,对此,新厂长并没有大惊小怪,更没有埋怨指责,面对几百名“请调大军”,他发出肺腑之言:“咱们厂是有很多困难,我也憷头。但领导让我来,我想试一试,希望大家能相信我,给我半年时间,如果半年后咱厂还是那个奶奶样,我辞职,咱们一块走?”

这些话语没有高调,朴实无华,既是人格的表现,又是模糊语言的恰当运用。厂长虽然坚决地表示决心,但语气中肯,“我也憷头”,“我想试一试”。他没有正面阻止调动,而恰恰相反,“如果半年后咱厂还是那个奶奶样,我辞职,咱们一块走”,像是在立“军令状”,把话往绝里说,然而,谁也不会相信,这是一个来“试一试就走”的厂长。相反,人们正是从他那入情入理、心底坦荡的语言中感受到了力量,看到了希望。这个工厂像是一个得了狂躁症的病人吃了镇静剂那样恢复了平静,一心要干下去的人增加了信心,失去信心的人振作了精神。模糊语言在这里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后来这个厂果然在这位厂长带领下旧貌换了新颜。

1949年,国共谈判时,毛泽东分别接见一些国民党政府代表,当刘斐和毛泽东谈起共同关心的问题时,表现出对于和谈的前景尚有怀疑,就试探着问毛泽东:

“您会打麻将吗?”

“晓得些,晓得些。”毛泽东回答道。

“您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

“平和,只要平和就好了。”毛泽东听出了刘斐话中有话,笑着回答道。

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一连串的模糊语言,它一语双关,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在某些特殊场合,不把话说绝,不仅会给自己留有余地,也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我们在外交事务中,常常用“在适当的时候访问贵国”来回答国外的邀请,“适当的时候”,就是模糊语言,它既显得彬彬有礼、十分中肯,又给我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弹性外交”的很好运用。试想若用“不打算去”或“马上就去”或“某月某日去”即非常确定的语言来回答,其效果都不理想,势必把自己逼向“绝境”。

在日常工作中,柔性管理和“弹性外交”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用好柔性管理,首先要端正思维方式,冲破传统的、习惯的“非此即彼”的思维约束,寻求两个对立极端的中间状态,使其真正与现实问题相吻合。彻底抛弃“非对即错”“非社即资”“非黑即白”等长期困扰我们的违反辩证法的极端观念。

一位伟人曾针对这种“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指出:“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

那么,与其如此,我们不如趁早上路,在社交的广阔领域中,给话语、给自己创造一个真正广阔的天地。

八分的智慧:你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要牢记一句话:“不要把话说绝了”,说话留有余地,不仅仅是一种智慧,更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