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好的人生,是做足八分刚刚好
21527100000020

第20章 接物待人不可斤斤计较(3)

德国的大文学家歌德有一次在魏玛一个公园的小路上散步。那条小路很窄,偏偏遇上了一个对他心存敌意的评论家。他们都停下来看着对方。评论家开口了:“我从来不会给一个傻瓜让路。”

“但我会。”说完,歌德退到一旁。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必多一分事业。虽说器量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学习、培养。

我们阅读历史,多少的名人圣贤,有时不赞其功业,而赞其器量。所以器量对人生的功名事业,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养量”呢?

一、平时凡是小事,不要太过和人计较,要经常原谅别人的过失,但是大事也不要糊涂,要有是非观念。

二、不为不如意事所累。不如意事来临时,能泰然处之,不为所累,器量自可养大。

三、受人讥讽恶骂,要自我检讨,不要反击对方,器量自然日夜增长。

四、学习吃亏,便宜先给别人,久而久之,从吃亏中就会增加自己的器量。

五、见人一善,要忘其百非。只看见别人缺点而不见别人的优点,无法养成器量。

你的器量不顾别人,只顾自己,那只能养自己;假如你的肚量能包容全家,你就能做一家之长;你的肚量能包容一县,就能做县长;能包容一省,就能做省长;能包容一国,就能做国主。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并非他有三头六臂,功力高人,而是他的肚量比一般人大啊!肚量小的人不能容人,人又怎么会容你呢?所以布袋和尚为人歌颂“大肚能容,容却人间多少事;笑口常开,笑尽人间古今愁”。有量的人,必定是不会吃亏的啊!

八分的智慧:佛经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么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虚空一样的广大。有一打油诗云:“占便宜处失便宜,吃得亏时天自知;但把此心存正直,不愁一世被人欺。”

豁达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拥戴

人生活于世上,需要面对不同的人,各人的处世方式、工作能力都不相同,这就需要你有宽宏的心胸。正如许多寺庙里的对联写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美国总统林肯在组织内阁时,所选任的阁员各有不同的个性:有勇于任事、屡建勋绩的军人史坦顿,有严厉的西华德,有冷静善思的蔡斯,有坚定不移的卡梅隆,但林肯却能使各个性格绝对不同的阁员互相合作。正因为林肯有宽宏的度量,能舍己从人,乐于与人为善,尤其是史坦顿,那种倔强的态度,如在常人,几乎不能容忍,唯有林肯过人的心胸,使得他驾驭阁员指挥自如,使每个阁员都能为国效忠。

成功的上司总是豁达大度,决不会因下属的礼貌不周或偶有冒犯而滥用权威。所以作为上司,应该有宽恕下属的大度,这样才更能赢得下属的拥戴。

有一次,柏林空军军官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有名的空战英雄乌戴特将军,一名年轻士兵被派替将军斟酒。由于过于紧张,士兵竟将酒淋到将军那光秃秃的头上去了。顿时周围的人都怔住了,那闯祸的士兵则僵直地立正,准备接受将军的责罚。但是,将军没有拍案大怒,他用餐巾抹了抹头,不仅宽恕了士兵,还幽默地说:“老弟,你以为这种疗法有效吗?”这样,全场人的紧张气氛都被一扫而光。

我国北宋文学家石曼卿有一次游极宁寺,他的随从一时疏忽让马受惊,将他从马上摔了下来。人们都以为他一定要责骂他的马夫了,谁知他一边挥着身上的尘土,一边笑着对马夫说:“亏得我是石学士,若是瓦学士,还不被你摔碎了!”

俗话说,人无完人。作为下属,难免在工作和生活中偶有过失。这时,上司有权利和义务予以指正,并要求其改正。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更易被下属接受呢?我们认为有效的办法是委婉地指出下属的过失,让对方在自责中加以改正。据说一位店主的年轻帮工总是迟到,并且每次都以手表出了毛病作为理由。于是那位店主对他说:“恐怕你得换一个手表了,否则我将换一位帮工。”这话软中带硬,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又严厉地指出了对方的过失,这样比较易于让对方接受。

八分的智慧:下属偶尔冒犯上司,往往事出意外,并非出于故意。如果你“尊颜大怒”,不仅让当事人下不了台,你自己也会给人留下没有涵养、蛮横粗野的印象;而大度地宽恕下属,则既可解除当事人的尴尬,更会增加下属对你的敬佩,融洽你们之间的关系。

豁达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修养

豁达对于人生幸福是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达到这种境界呢?我们认为,有几点是应该明确的。

第一,你的欲望应该有个度。我们拥有官能,必然存在欲望。合理地觅食求偶,无可非议,但欲望超出了一定的原则和范围,就成了罪恶了。恣意纵欲,可以污染人群、腐蚀国家。克制你的欲望,使之合理适度,这是心归于祥和平静的一个重要法门。

第二,让自己学会无私。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的是贡献于社会,为的是民族和国家,而不仅仅是博取功名利禄,那么,就往往不会为时时都可能发生的报酬不公而抱怨、牢骚满腹、耿耿于怀。相反,却会因对同胞、社会、民族有所奉献,心生畅通光明,坦然无悔。一个为自己打算的人凡事斤斤计较,一遇报酬不相应,便会滋生被遗忘、被冷落、被否定的感觉,心的平衡与安宁必荡然无存。只索取不奉献,就会背弃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如此,固然省了精力,图了轻松,得了财富,却会为良心恒久的亏欠和懊悔所折磨;遭人白眼唾骂,更是损了人格,失了尊严。

第三,有点自知之明。人们能否得到心灵豁达,能否正确评价自我和确立自我追求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评价自我,是通过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进行的。如果夸大长处,必会傲气盈胸,自命不凡;夸大短处,则自惭形秽,自暴自弃。而只要自我评价一旦失真,人们通常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能做些什么,在追求目标的选择上就容易陷入盲目。一个人只有自我评价恰如其分时,才心宁情畅,不骄不躁,不亢不卑。因此,生活目标可订得适度。

一种既能充分激发自己的潜力,经过努力又能达到的目标,将使人们内心坚定踏实,永远充满乐观、自信、自尊与自豪。追求豁达的人,必然是一个积极、认真了解自己和切切实实了解了自己的人!

第四,来点自省。人非先天就是圣人,心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暗淡、罪恶、虚伪等念头。存有了这些念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纵、任性和宽恕自己,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永远生活在黑暗中,最后被毁灭。人应该经常反省自己,警惕自己,告诫自己,使这些念头不重复而逐渐把它克服。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清洗自己的心,扫除思想上的桎梏和精神上的烟雾,才能扩大豁达的心。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所说的,正是那些豁达的人。

八分的智慧:豁达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修养。只有豁达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充满快乐,这才是豁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