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一定要记着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我们就会少一份烦恼,多一分机遇。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
学会宽容,对于化解矛盾,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同事、对顾客等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此句虽然很浪漫,但具有现实意义。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
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士兵,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后果只能是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八分的智慧: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
在短暂的生命里学会宽容别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
正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胸怀才能比天空还宽阔,才能尽容天下的难容之事。
雅量是一个人涵养的“标尺”
毋需多加论证,作为一个理智健全的人,特别是一个希望逐渐完备自己人格的人,总是要有点雅量的。雅量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修养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
当你手握足以致人哑口无言的权柄,身处令人赞不绝耳的高位,而面对尖锐的批评逆语,你是否能够做到不怒目横扫、暴跳如雷呢?
《尚书》中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如果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称心的事情,立即气愤感慨,这表示没有涵养的力量,同时也是福气浅薄的人。
所以说:“发觉别人的奸诈,而不说出口,有无限的余味!”
应该承认,有些高贵品格是普通人毕生企望但仍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可人的雅量却是完全能够通过修炼而得到,甚至可做到“随心所欲”的。不信?
只要自己有意识地试一试就行。
人难免与十分讨厌的人偶然狭路相逢,尽管有人可以装作很随便的样子,竭力扮潇洒样扬长而去。但很多有雅量的人不会那样去做,而是没有丝毫装模作样地缓缓笑迎着对方漠然的脸孔和布满疑惑的眼神,坦然地挨肩而过。
这些人轻松地抹去了粗鲁的伤害与侮辱的阴影,用友好的阳光装满了雅量的酒杯,小抿一口,自是清香浓烈。
八分的智慧:当不期而遇的挫折、误解、嘲笑等迎面而来时,相信并依靠个人的雅量吧,那是驱逐并能够战胜这一切烦恼和痛苦的忠实朋友。
气量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素养和品行
我们说,气量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唐代娄师德,器量超人,当遇到无知的人指名辱骂时,就装着没有听到。
有人转告他,他却说:“恐怕是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他明明喊你的名字骂!”他说:“天下难道没有同姓同名的人。”有人还是不平,仍替他说话,他说:“他们骂我而你叙述,等于重骂我,我真不想劳动你来告诉我。”有一天入朝时,因身体肥胖行动缓慢,同行的人说他:“好似老农田舍翁!”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当田舍翁,谁当呢?”
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廷玉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薄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就容易化解;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然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熔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能否拥有雅量,关键靠三点:一是平等的待人态度。不自认为高人一等,保持一颗平常心,平视他人,尊重他人。二是宽阔的胸襟。心胸坦荡,虚怀若谷,闻过则喜,有错就改。三是宽容的美德。能够仁厚待人,容人之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而不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八分的智慧:在气量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素养和品行。如今的一些人之所以难有雅量,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以上几个方面的修炼不到家,素养与品行上尚欠火候吧。
大肚能容,容却人间多少事
自古的学者都讲究养能、养学、养气、养德、养心、养量;做人处世,重要的是先要养量。
宋朝宰相富弼,处理事务时,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反复思考,因为太过小心谨慎,因此就有人批评他、攻击他。有一天,就在他马上要上朝的时候,有人让一个丫鬟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莲子羹送给他,并故意装作不慎打翻在他的朝服上。富弼对丫鬟说:“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然后从容换了朝服。
有这样的器量,他能不做宰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