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首情诗一场爱
21432500000031

第31章 生死恋——此岸、彼岸,人生只有情难死(2)

这个夜里,项羽夜闻四面楚歌于睡梦中醒来,以为楚地尽失,不禁悲从中来,这一刻他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自己拼命换来的事业马上就要烟消云散,他不去留念,也不去悔恨,甚至没有叹息,望着身傍与自己形影不离陪他东征西讨的大美人虞姬,自己的挚爱,这才是他唯一的顾虑,他害怕自己的失败,让虞姬命运蒙上一层悲惨。于是,他边和虞姬饮酒,边对着虞姬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这简短的诗句里包含了何等深沉、刻骨铭心的爱。

没想到叱咤风云的大王,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听在心里自然明白项羽的心思,她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竟饮剑自刎了,为了让项羽断了后顾之忧,激发他的奋战斗志,为了他能突围胜利,她情愿自己与他生死相隔。

痛失爱人的项羽经过殊死搏战,成功突围了,但是在逃命的途中被指路人陷害,陷入穷途末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绝望之余他选择在乌江自刎,一代枭雄华丽落幕。

项羽是她的初恋,也是她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男人,她的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她的倾国倾城的容貌,她的曼妙绝伦的舞姿,甚至最后她自己的生命,全都献给了这个男人,这个让她一生追随,一生爱恋的男人。

然而汉军来了,深爱的男人已经没有能力保护她了,他凝视着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虞姬,英雄气短地问道:“我该拿你怎么办呢?”而对于虞姬,她的回答很简单,她生是项王的人,死是项王的鬼,为了他,虞姬自刎。从来虞姬都和所有单纯的女孩一样,甘愿为爱的人献出自己的一切。

项羽突围了,突围成功后却陷入了乌江绝境,当他拔剑的那一刻,也许他想到了虞姬,那个大义凌然,忠于自己的美人。如今敌兵压境,美人已逝,他不知道自己还能留恋什么,他情愿与美人做伴。于是,他不肯过江东,看透了,也就放下了。那一刻虞姬如果地下有知也许是幸福的。

清朝有位诗人曾经以虞姬的口吻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更有近代词人喋血赞扬虞姬的诗词:

良辰美景奈何天,英雄末路美人怨。也持吴越薄钢刃,香魂血溅乌江岸。

如今,虞姬项羽已存封进历史的黄沙中,但是他们却在爱情的扉页上留下了荡气回肠的绚烂一笔,今天的我们,也许应该明白:

能够相遇已是不易,生死相许更是人间美事。病床上的她已年过八旬,在向他展示自己的最后一个微笑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紧紧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愿离去。在以后的几天中,他念的、梦的、想的,全都是她。那天早上,他喜滋滋地把儿女都叫到了身旁,他笑着说,她在那里太寂寞,她太想念他了,自己要陪她去了。话刚落完,带着最后一抹幸福的微笑,他永远低垂下了头,与她相会去了。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虽说是兄弟结拜的誓言,但在现实中更多地演绎的是爱情的誓言。爱到比血浓,爱到比海深,便只能生死相许,生生世世地长相厮守了,有此人生足矣!

《暮秋独游曲江》——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暮秋独游曲江

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常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荷叶初生的春天,你我偶然相遇,春愁便隐隐而生了。荷叶枯黄的秋天,那种别离的愁思终于在内心爆发。深深地知道,只要身在人世,这份情就永远与自己同在,自己只能在怅惘中,独自站立江头,倾听那永不休止的流水声。唐诗人李商隐人称多情郎,一生中曾发生过无数次的爱情,几乎每一次都缠绵悱恻,刻骨铭心,但却有着多首荷花诗赠与心上人。

世上的花草千千万,争奇斗艳,万紫千红,为何李商隐如此钟情于荷花呢?原来是他的心中珍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荷花姑娘。可惜红颜薄命,他们度过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后,便阴阳相隔,留下李商隐一人独自牵挂、怅然。

那么,这位短命的荷花姑娘有着怎样的魅力可以让“多情郎”牵挂如此?也许今天的我们念着李商隐的思念的诗篇,在爱情上更应该明白: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愿化花与叶,共证果和因。

有一种悼念叫爱情

公元837年,对于李商隐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年轻气盛,才高八斗的他在赶考途中遇到了那个让他怦然心动的民间女子荷花。于是,一个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一个天生丽质,清秀可人,两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便上演了一场才子佳人的戏目。

荷花清新自然,心地善良,就像一阵清风直达李商隐的心扉,他喜欢她,迷恋她,和她在一起他神清气爽,幸福满足,他渴望与她厮守终老,恩爱两不疑。有佳人相伴,李商隐的才学进步也很快,他们煮茶论诗,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李商隐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心痛不已,日月陪伴在病榻前,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荷花。可他回天无术,随着病情的加重,他怀中的这朵娇艳的荷花还是不幸早早地凋零了。

他痛、他恨、他悲,却又无可奈何,在以后的岁月中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的忧伤,自始至终无法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无法忘怀当初的郎情妾意和那段志趣相投的青葱岁月。

路途上,如果能遇上一池盛开的荷花,那将是不浅的造化与缘分,试想,清风徐来,清香四溢,满眼是碧色的荷叶带给心头的清凉,是素洁的荷花带给心房的宁静,是一种怎样的惬意!

于是,就这样多情的李商隐的心中遭遇了这样的一个荷花,让他一生思念,一生牵挂。

经过岁月的冲刷,时空的变迁,在一个暮秋时节,李商隐旧地重游。虽然荷叶已枯,佳人已逝,但仍然挡不住他的依依眷恋,“深知身在情常在”,感叹自己的不能自拔,只能一个人怀着无限的怅惘,独自伫立在江头,望穿秋水。

有人曾分析这段感情是李商隐一生中最认真的,也是最刻骨铭心的感情,因为自那次感情打击后他的爱情诗便常常与荷花结缘,写荷花的同时亦是写她。比如他的《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翠减红衰愁煞人”是李商隐面对荷花,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

荷花是幸福的,虽然红颜短命,但是她让比生命还贵重的东西感情在李商隐的心中生根发芽,并随着岁月的流逝反而枝繁叶茂了。也许,在李商隐的心中,她虽死犹生,甚至更甚。荷花告诉今天的我们:

只要情不死,这个世上就不会有人真正死去,只要思念还在,很多时候便是虽死犹生。虽然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在心里她还为他留着一席之地,在那一席之地,有他的音容笑貌,有他的喜怒哀乐,更有他和她的情投意合、同甘共苦。她记得当年他的求婚,他给她过的第一个生日,他和她布置起的第一个家,他那间专门为她收拾出来的书房……她把他放在心里,她对自己说:“让我们一起去经历以后的生活吧,做一个乐观、幸福的人!”

确实,不要因为他/她的离去,就让自己深深地沦陷在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这样不仅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对不住往后的岁月,也是离去的他/她所不愿看到的。让自己把他/她装进自己的心中,对自己说内心从此不再是一个人过,把他/她没活完的日子也一并精彩地过完。

《燕子楼》——孤苦十年为哪般

燕子楼

唐·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

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长。

天亮了,燕子楼外的几盏残灯只有晓霜相伴,显得那么冷清落寞,不眠人煎熬了一整夜之后,仍然只好从这张合欢床上起来。“地角天涯”,道路、岁月可算得长了,然而比起自己一整夜的相思之情,又算得什么呢!当年的燕子楼如今还在,可楼上的主人在饱受相思之苦后早已香魂殒逝。而她苦苦守节的十年岁月,更是让人唏嘘感慨。于是,张仲素来了,来抒写她的心情,来抒写她寂寞的人生。

可她不怕寂寞,她怕的是自己的殉情让夫君蒙受好色的“罪名”,苦苦地坚守着属于她自己的爱情和爱情的纯洁性。然而,她终究敌不过封建礼教的她只能在他人的逼迫中绝食而死,让今世的我们可气、可叹、可悲,要知道:

爱情只是自己的事情,轮不到别人来指手画脚,给自己做主。

生死相隔也许比生死相许更是煎熬

关盼盼,唐代彭城人,她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擅词,可谓一代风流才女,但是出生微寒的她生活无着,只能以声乐事人。才貌并重的她被朝廷重臣武宁军节度使张愔看重,他以重金购得关盼盼,并专门训练调教她,让她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名妓,经常与一些文人雅士交往。

她能舞唐代著名的《霓裳曲》,舞姿轻盈柔美,婀娜动人,加上歌喉圆润,声音清丽,诗人张仲素称之为“歌尘”,说她唱起歌来,音调抑扬跌宕,清脆激越,其势可以阻遏天边的流云,冲起雕梁上的暗尘。白居易也盛赞她:“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盼盼虽是张愔买来的,但是张愔同情她的遭遇,关心她的生活,真实她的记忆,尊重她的人格。于是,她就像遇到了春天一般遇到了爱情,她视张愔为知己、知音,满心欢喜地与之结为伉俪。

唐贞元年间,张愔为她修建了一座别致的小楼,因小楼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此,故名“燕子楼”。而她成了小楼唯一的女主人,她在燕子楼广交天下文人雅士,饮酒作诗,与张愔更是情真意切,水乳交融,过得好不快活、幸福。

然而,上苍嫉妒了她了,剥夺了她的幸福。两年之后,张愔病逝,树倒猢狲散,张府中的姬妾很快风流云散,各奔了前程,只有她无法忘记夫妻之情,只身移居燕子楼矢志为张愔守节。同去的只有一位年迈的仆人,主仆二人在燕子楼中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十年了,张愔坟前的白杨树长的格外挺拔,为其守节的盼盼又落了怎样的下场呢?于是,好奇的白居易来了,他从封建礼教出发写诗讽刺盼盼不殉夫守节。看到诗,关盼盼哭了,她说:“不是我不能殉情而死,我是怕在我陪着夫君死后,有人说我夫君好色,要妾来陪葬,这不是坏了他的名节吗?”然而十年过去了,这样的担心也早已没有必要了,被逼无奈的她只好绝食而死,一缕香魂被世俗之风带着荡悠悠地飘离了燕子楼。

白居易虽有千古诗名,但他诱逼关盼盼殉夫守节,做得十分不光彩,硬是将一个有才华、重情重义的女人逼上了死路。在这个恪守封建礼教的诗人心目中,关盼盼无论有着怎样高超的技艺和才华,终究不过是主人为满足声色享乐需要的玩物。主人一死,当做玩物的关盼盼也就该死。而形单影只的盼盼,便只能在如此强大的压力面前绝食而亡。

这一刻,用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关盼盼太傻了,即使无论怎样的心灰意冷、绝望孤苦,她也只能是她自己掌握着自己的生死,别人叫她死她便死,死得冤枉,也死得愚蠢。

幸好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像白居易那样对待关盼盼,苏轼对这位闻名古今的奇女子就充满了同情和感伤,故而作小词云: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觉梦,但有旧愁新怨。异时对南楼夜景,为余浩叹。

如今,燕子楼早已人去楼空,我们面对着这栋经无数文人骚客吟咏过的小楼,想到关盼盼那个忠于爱情的寂寞生世,不禁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