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教你情绪掌控术
2141900000013

第13章 学会选择,人生才能更多彩

)第一节 无论何时都不能选择放弃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身陷某些意想不到的情绪困境。这时,不要轻易地说自己什么都没了,其实只要心灵中永远燃着信念的圣火,努力地去寻找出路,总会找到能渡过难关的办法。人要学会选择,有时候当烦恼与轻松夹杂出现,你为什么单单去看烦恼的一面呢?

卡耐基金言

我以为,是精神支撑着我们的身体走下去的,人生困苦疲乏,是精神明灯指引我们前进。

当你用尽了最后一滴汗水,再问下自己:“在心灵上、精神上,我真的要放弃吗?”

一个人经过两山对峙间的木桥,突然,桥断了,奇怪的是,他没有跌下去,而是停在半空中。脚下是深渊,是湍急的涧水。他抬起头,一架天梯荡在云端。望上去,天梯遥不可及。倘若落在悬崖边,他绝对会乱抓一气的,哪怕抓到一根救命小草。可是这种境地,他彻底绝望了,吓瘫了,抱着头等死。渐渐地,天梯缩回云中,不见了踪影。云中传来一个声音说,这叫障眼法,其实你踮起脚尖儿就可以够到天梯,是你自己放弃了求生的希望,那么只好下地狱了。

学会选择,人生才能更多彩

另外一个事件是这样的。

一场突然而至的沙尘暴,让一位独自穿行大漠者迷失了方向,更可怕的是连装干粮和水的背包都不见了。翻遍所有的衣袋,他只找到一个泛青的苹果。

“哦,我还有一个苹果。”他惊喜地喊道。

他攥着那个苹果,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大漠里寻找着出路。整整一天过去了,他仍未走出浩瀚的大漠。饥饿、干渴、疲惫,一齐涌上来。望着茫茫无际的沙海,有好几次他都觉得自己快要支撑不住了,可是看一眼手里的苹果,他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添了些许力量。

顶着炎炎烈日,他又继续艰难地跋涉。三天以后,他终于走出了大漠。那个他始终未曾咬过的青苹果,已干巴得不成样子,他却宝贝似的擎在手中,久久地凝视着。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逃避和消沉的情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唯有以阳光的心态去面对,才有可能最终解决问题。阳光的人每天都拥有一个全新的太阳,积极向上,并能从生活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动力。当人处在生命的极点时,在几乎不可能扭转的情况下,关键要看主观是否愿意奋力一搏,是否还有挣扎的勇气。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精神先于身躯垮下去了。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信念和希望,信念和希望是生命的动力。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追求,就要奋斗。其实,大自然始终在启迪着人们:在秋叶舞蹈般的飘落里,蕴含着信念和希望;巨大岩石的裂缝中钻出的小草,昭示着信念和希望;悬崖边不断被寒风修改着形象的苍松和冰冷水中的明月无不向我们展示着信念和希望。在任何时候,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遇,都不要放弃希望和信念,如果你的心灵已太久不曾有过渴望的涌动,请你轻轻地将它激活,让它焕发健康的亮色。

情绪管理箴言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身陷某些意想不到的情绪困境。这时,不要轻易地说自己什么都没了,其实只要心灵永远燃着信念的圣火,努力地去寻找出路,总会找到能渡过难关的那一个“苹果”。攥紧信念的“苹果”,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所以,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即便困难再大,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很多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你自己的情绪。

)第二节 所有的紧张都是浮云

卡耐基金言

任何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在完全放松之后就不存在了。

一个好想法与坏想法的差别是,好想法考虑到原因和结果,从而产生一个符合逻辑、富有建设性的计划;而坏想法通常会导致一个人紧张和精神崩溃。

卡耐基认识一位叫伊莎瑞尔士内·布拉姆的医学博士。他是一位有着长达38年从医经历的著名专家。在他的候诊室墙上挂着一块大木板,上面写着他给病人的忠告。卡耐基把它抄在一个信封的背面,常常阅读。内容是这样的:

最使你轻松愉快的是,

健全的信仰、睡眠、音乐和欢笑。

——对神要有信心,

——要能睡得安稳,

——喜欢好的音乐,

——从滑稽的一面来看待生活,

健康和快乐就都是你的。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情况的力量。

一些渔民在捕沙丁鱼归来的时候,常常发现很多新鲜的鱼在返港时都死掉了。大家都知道,死鱼是卖不了好价钱的。后来,渔民想了个办法,他们在捕到沙丁鱼的时候,会在鱼舱里放几条好动的鲶鱼。

这些鲶鱼因为进入陌生的环境而惊恐乱窜,会引发摩擦和碰撞。沙丁鱼发现这些个头大而且凶猛无比的鲶鱼就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从而避免了窒息死亡。渔民们用这样的办法,就能保证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

心理学家称此现象为鲶鱼效应。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需要适度的紧张。

适度的紧张情绪,既能增强大脑的兴奋程度,又能使人思维迅速、反应敏捷。医学家发现一个现象,在一个人保持适度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时,心脏能通过加强收缩排出更多的血液,供给全身各器官,而血管的舒缩功能也会随之而改善,从而避免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一些心理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处于适度紧张状态下的人,其生病概率比工作轻松的同事要小得多。

如何克服紧张心理,卡耐基建议我们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暂时避开

当事情不顺利时,暂时避开一下,可选择看电影、看书、做游戏或者随便走走,这一切都能使你感到松弛。强迫自己“保持原来的情况,忍受下去”,无疑是在自我惩罚。当你的情绪趋于平静,而且和事情相关的人均处于良好的状态时,可以再回来着手解决问题。

2.每天晚上反省

每晚抽出一点时间,想想今天工作感觉累吗,如果觉得累,看看是劳心的缘故,还是工作的方法不对。丹尼尔·乔塞林说过:“我不以自己疲累的程度去衡量工作的绩效,而用不累的程度去衡量。”丹尼尔·乔塞林说,“一到晚上觉得特别累或容易发脾气,我就知道当天工作的质量不好。”如果全世界的商人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因过度紧张而引起重病的商界精英就会在一夜之间下降,精神病院和疗养院也不会人满为患了。

3.谦让

如果你经常与人争吵,就要考虑是否自己过分主观或固执。要知道,这类争吵对周围的亲人,特别是对孩子的行为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即使你是绝对正确的,你也可按照自己的方式稍作谦让,这样做了之后你通常会发觉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4.尽量在舒适的状态下工作

有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要学会自我减压,化解紧张。同时,还可以做一些诸如园艺、清洁、木工之类的工作,或是打球、散步,以平复自己的情绪。

5.把烦恼说出来

当有什么事烦扰你的时候就说出来,不要存在心里。把你的烦恼向你值得信赖、头脑冷静的人倾诉,他们可能会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绪管理箴言

“任何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在完全放松之后就不存在了。”卡耐基所指的放松不仅是放松我们的身体,还指放松我们的情绪,因为一个好想法与坏想法的差别是,好想法考虑到原因和结果,从而产生一个符合逻辑、富有建设性的计划;而坏想法通常会导致一个人的紧张和精神崩溃。

)第三节 演奏生命的精彩乐章

卡耐基金言

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人这架机器也需要调整,也需要保持非常和谐的状态,正如在演出开始以前需要将提琴调好一样。

心理失调对工作质量来说是致命的。那些极具毁灭性的情感,比如担忧、焦虑、仇恨、嫉妒、愤怒、贪婪、自私等,都是工作效率的致命敌人。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能使一个心理状况不佳的人烦恼不已,但却根本无法影响一个镇定自若的人。

在提琴完全定弦之前,大音乐家奥尔·布尔是不会在公众面前演奏的。在表演期间,如果一根弦松了一点儿,即使这种不和谐只有他一个人注意到了,他也必定会在继续演奏之前为提琴定弦。他可不管这需要多长时间,他也不管他的听众是如何骚动不安。而一般的音乐人是不可能这么精益求精的。他可能会对自己说:“即使一根弦松一点儿也无关紧要,我将拉完这支曲子。除了我自己,没有人会察觉出来的。”

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说,没有什么事情比演奏一件失调的乐器更能迅速地破坏听觉的敏感性,更能迅速地降低一个人的乐感和音乐水准了。一旦这样做以后,他就不会潜心地去区分音调的各种细微差异了,他就会很快地去模仿和附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样,他的耳朵就会失灵。要不了多久,这位音乐家就会形成一种唱歌走调的习惯。

在人生这支大交响乐中,你使用的乐器,无论是提琴、钢琴,还是其他的,这些都不重要,但是,在没有将这些“乐器”定调的情况下,你不能在你的听众面前开始演奏你的人生交响乐。

无论你干什么事情,都不要玩走样,更不要让你失调的“乐器”弄坏了耳朵和鉴赏力。即使是波兰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帕代莱夫斯基那样的人,也不可能在一架失调的钢琴上奏出和谐、精妙的乐章。

情绪管理箴言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能使一个心理状况不佳的人烦恼不已,但却根本无法影响一个镇定自若的人。即使是出了大事,即使是恐慌、危机、失败以及各种各样的灾难,都不可能使他的心理失去平衡,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支点—心理平衡的支点,因此他不再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摇摆。

)第四节 不要低估自己的倦怠

卡耐基金言

从来没有完成过自己制订的计划的人,不妨尝试再给自己加点压力,比如各种小惩罚,这样你也许会学会积极。

健身房一般都会为会员提供这样三种类型的健身卡:第一种,年卡。这种方式的费用一般看起来比较便宜,例如,一年卡1000元;第二种,月卡。这种方式十二个月加起来会比一年卡贵一些,比如,每月200元;第三种,按次数计算,通常是10次一结算。例如每次20元,这样10次就是200元了。

经过衡量各种卡的费用情况,又经过你的苦苦计算,最后,你可能会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办理年卡,因为你会觉得这样的结算方式很“划算”,毕竟在一年中,你可以随时在健身房锻炼。但如果你真的这样选择了,那么,就意味着你和其他人一样,为健身房“捐款”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总是过分地相信自己能够经常去锻炼身体,但实际上却根本无法做到,也许只是开始十分坚持,可慢慢就会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这就是一种由内心倦怠所导致的外在表现。有人专门做过类似的统计,选择按月结算的会员有80%左右都不如按次计算来得划算。

在导致心理空虚的诸多原因中,倦怠是非常普遍的一个。这两个字或许听起来离生活较远,那你不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此时想去办理一张健身卡,你会选择哪种呢?是选择看起来相对划算的年卡,还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办理一张按次数计算的健身卡?

我们大多数人总会对自己的能力感觉过于良好,总是认为自己是勤劳的、有计划的,可实际上却恰好相反,我们总会被倦怠情绪所拖累,高估自己。正如去健身房这件事,我们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锻炼身体,可时间久了,我们的行为就会被这种倦怠的情绪影响。例如,我们会为自己找理由:“下雨了,健身房离家很远,今天就不去了”“今天工作很累,不去了”“明天一早要开会,今天要早早休息”……这样的理由总是花样百出,可也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真的是十分充分的理由,还是为倦怠的情绪找的借口。

我们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必须做”,哪些事情“需要做”,自己在心里就划好了等级区分。但实际上,我们不会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做那些“必须做”的事,也许只是用了一半的努力,而对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分配的精力就更少了。人们明知道自己有责任去做某些事,却总会被倦怠的情绪影响,最终“缴械投降”,这是要满足深受压力的内心,还是给自己制造一种毫无意义的空虚感,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想解决这种因倦怠情绪带来的空虚感很简单,只要及时反馈就好了。反馈,是指发出的事物返回发出的起始点并产生影响。正如我们打电话时听到的铃声一样,如果是持续的“嘟嘟”声,那我们马上会知道,对方不在家或是不想接电话。反馈可以强而有力地影响我们的行为,而在我们极度自信的时候,反馈的力度却是最小的。正如去健身房这件事一样,我们没有去的时候,健身房根本不会打来电话或是发短信提醒,今天为什么没去健身?所以,反馈的信号是微弱的。而当反馈信号很微弱的时候,我们就把它从根本上给忽略掉了。

我们做事之前,可以先给自己一个提醒的信号,例如产生倦怠情绪时,写张字条贴在能看见的地方。比如去健身房这件事,如果今天没去,而且毫无理由,我们可以在一张纸上面写很大的“警告”,然后贴在显而易见的地方,时刻提醒我们。有一天倦怠了,这样的一种“警告”,可以强化反馈信号,让我们随时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产生了这种倦怠情绪,而不是把出错的原因归结于自己能找到的借口上了。

情绪管理箴言

从现在开始,何不想一下此时正在做的事情,如健身、去补习班等。记录下自己是不是每次都去,而没有去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真的有事,还是因为懒惰而为自己找的借口?假设是后者,那么给自己设置一个反馈信号,可以把这种警告贴在门上,开关门时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做可以时刻提醒你:过充实的人生!

)第五节 所谓的无聊,可能是不适应

卡耐基金言

无聊是空虚世界里非常时髦的词语。

快乐、幸福、恐惧、烦恼,这些事总是保持着固有的频率出现在生活中,永恒不变。而无聊则不同,它是后来兴起的一种奇妙感觉,有时会令你无所适从。

如果有人问你:“你感到无聊过吗?”相信你肯定会回答:“是的,偶尔。”或是:“是的,经常。”为什么我们会感到无聊呢?是整日无事可做,还是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生活而开始变得麻木?也许还有更多的理由让我们觉得无聊。

现在很多人长时间做同一件事都会感到无聊、不耐烦,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也会感到厌倦,甚至连读一本书的时间都觉得漫长。因为无聊,你经常陷入发呆的状态;因为无聊,你常把工作丢在了一边,和同事侃起了大山;因为无聊,你参加了无数次无所用心、昏昏欲睡的会议;因为无聊,做事经常有头无尾……

虽然如此,但无聊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我们对待它的方式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在你无聊时,给别人打一个电话,也许在言谈之间就找回了真实的自己。你一直觉得无聊的事情经过朋友的“开解”,也许就变成了有意义的事情。在无聊的时候,把自己投入到人际关系网中,也许那点无聊,就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消失殆尽了。就连上帝觉得亚当无聊,都会从他身上取一根肋骨做成了夏娃与他作伴,我们为何不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中,去解决自己的无聊情绪呢?

如果你还是觉得无聊,不如建立一个小型的聊天室,可以在现实中,也可以在网络里。找几个贴心的好友,或是与一些同样感到无聊的陌生人,在咖啡厅中、酒吧里随意聊天,畅所欲言,与他们一起品尝无聊的“乐趣”。如果在网络中,不妨建立一个聊天室,在闲暇的时候与这些同样“无聊”的人群随意侃侃,不但打发了时间,还让你从“无聊”中发现了乐趣,又何乐而不为呢?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在自己独处时寻找乐趣,毕竟多数时间还是自己一个人。书籍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让我们的思想达到一个新的层面。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读书来打发无聊的时间,不仅增加了知识,还让空虚的日子得到了充实。以下介绍几种看书常见的方法,尝试用读书来应对无聊的日子吧。

当我们拿出一本未曾读过的书时,先用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书中会包含哪些内容,以便于展开书本时能发现它与我们预先想的有何不同。接着可以浏览一下全书各章节的主要思想。在快速浏览了全书的主要意思与内容过后,接下来,我们需要找时间细细阅读全书每一章节的内容,细细品味。我们最后要做的就是复读。大家都知道,重复一件事可以加深它在我们心中的印象。这一步不需要我们抽出特定的时间去做,可以在闲暇时再翻看一遍全书,总之,加深我们的印象才是重点。

与大家分享了详细的读书过程,当你再感到无聊时,不妨尝试从阅读一本书开始,也许书中的那些奇思妙想和扣人心弦的故事会让一切的无聊消失殆尽。

在无聊的时候,除了看书,你还可以找几个朋友一起逛街,或者利用小假期出外郊游,放松心情的同时又打发了无聊情绪。

情绪管理箴言

人生难免无聊,也难得无聊。忙的时候大家总是抱怨连连,感叹生活的繁重;而闲下来的时候,人们又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想想人还真是奇怪,总是在矛盾中生存。鲁迅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其中的一句是:“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不管有病的人求不求药,反正无聊的时候读读书还是有好处的,毕竟现今社会除了自己的工作与读书有关,很多人是没有时间来读书的。在空虚的时候读本好书,把无聊的日子变得丰富起来,这样活着不是才有意思吗。

)第六节 封闭自己的行为要坚决抵制

卡耐基金言

如果天空只剩下自己的那一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高兴呢。

人实际上是一种交流的动物,如果没有了交流的欲望,接下去的生活会十分糟糕。

美国著名导演巴瑞·莱文森在1988年推出了一部以自闭症患者为题材的影片《雨人》,该片在当时的年代就获得了一亿票房,并且拿下奥斯卡多重奖项。而更重要的是,影片播放以后,立即引来了医学界对这类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自闭症这一概念是在1943年提出并确定下来的,那时被称为“情感接触孤独障碍”,现在也叫“孤独症”。但自闭症的现象则是在其概念被确定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自闭症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却有很短的历史。

国内著名战略管理专家吴维库博士提到孤独时说:“人孤独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物理隔离,通过高楼、汽车、公路把自己与自然界隔离;二是沟通隔离,通过电话、电邮、书信、网络、短信把面对面的沟通隔离;三是自我封闭,人有知识和经验后为了防御对自己进行了封闭。”

人们通过这三种隔离方法,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他们除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程度过深的时候就导致了自我封闭的现象产生。自我封闭的人在各个年龄层次都可能产生,据2006年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180万自闭症患者,其中儿童自闭症接近40万,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宅”在家里,有的是痴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有的成为了“SOHO”一族,在家办公。在家办公让人们没有太多时间与人群接触,因为工作的关系又很少与朋友联系,这样就会越来越脱离现实世界,甚至与“自闭症”沾上了边儿。为此,专家提醒这些人: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别让最基本的社交技能开始退化。

如果你对周围的人表现冷淡,这就意味着你对他人的信任感已被自我封闭的重压毁灭了。那么,你就不会从周围的人群中获得乐趣。这时,你应该放松自己的心情,不妨和周围的人打声招呼,或是在你常去买东西的商店里和售货员聊聊天,也可以和刚结识的新朋友一道去郊游。不妨寻找一下童年时交友的感觉,信任他人和你自己,而不要每时每刻都疑窦丛生。

孩子们常常能够无忧无虑地欢笑,是因为他们的烦恼从不闷在心里。相反的,成年人却常常会被生活中各种各样伤脑筋的事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中真有那么多的烦恼吗?其实,许多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只是我们把它放大了而已。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这样我们的生活里就会常常充满开怀的笑声。

许多人总是为一件事没按事先设想进行而烦恼,其实这种烦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你对每件事都精心策划以求万无一失的话,你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感情紧紧封闭起来。我们应该重视生活中偶然的灵感和乐趣,明白快乐是人生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能让自己高兴就好,何必整日为了一个目标,或者为解决某一项难题而奔忙呢?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自闭症患者:“他们就像一扇关闭的窗户,自己只能在窗户内的世界孤独生活,他们生活在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世界里,却没有办法表达……”他们因为没有安全感而自我封闭,又因为封闭而感到孤独。其实,只要让这些人的内心不再孤独了,那自闭心理也就会离开他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都是这样,需要遵从你的心,聆听你心灵的声音。这样,即使我们身处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独自生存,也不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情绪管理箴言

对照以下情况,看自己是不是喜欢独处:当独处的时候,总比平时吃喝得更多;如果没有人关心自己,那么健康会比一般时候糟糕;家里总是有一些能够招待别人的东西;当朋友很长时间没有给自己打电话的时候,就会找一个借口给他们打电话;每次见到别人的时候都问候他们最近怎么样。也许你的许多情况都与上述相符合,其实,你可以放开自己,接触更多的人,把自己的优点展示给他人。

)第七节 从根本上杜绝负面情绪的产生

卡耐基金言

所有的坏情绪都有一个十分深刻的内心根源,顺藤摸瓜,你会找到令人惊讶的原因。

负面情绪不是一时可以打击了事的,那为何不慢慢追根究底,从而斩草除根。

小张是李局长的下属,有一次街上闲逛时与李局长擦肩而过。李局长只是从他身边走了过去,并没有和他打招呼。于是小张诚惶诚恐,他想是不是局长因为他在上次开会时持不同意见而怀恨在心,以后会不会故意跟他作对让他难堪。

于是,小张陷入焦虑的情绪中不能平静。

同样的事情隔天又发生在了小王的身上。小王也是李局长的下属,与李局长在街上偶遇,李局长也是没有打招呼。小王想,李局长估计是在思考其他的事情没有看到自己,或者是虽然看到了自己但有其他的原因才没有打招呼。于是小王的心情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任何影响,依旧开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上述案例中的事例颇为常见,对此,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解释: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很多情况下与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情绪的产生主要受到他的信念主导。

在这一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了“情绪ABC理论”,将这一现象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情绪应对方式由其持有的信念所决定。

人们的信念各有不同,根据信念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可以分为合理的信念和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能够引起人们对事物产生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心理学家又归纳了以下十种常见的易导致各种负面情绪的不合理信念,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称为绝对化信念,表现为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对事物发生或不发生持有确定的信念。

第二种称为灾难化信念,表现为主观认为会有某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并带来一系列糟糕甚至悲惨的后果,从而担心、恐惧、羞愧、自责。

第三种叫归己化,主要表现为把外界许多消极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自己,而实际上跟自己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第四种叫先知错误,表现为总是担心不好的事情要发生,然后把这种担心当作事实,扰乱自己的情绪。

第五种叫情绪推理,表现为“情绪决定一切”,总是把主观情绪当作自己判断事物的证据。

第六种称为消极推测,即开篇案例中小张的心理,总是主观臆想他人的心理,得出消极的结论,并对此深信不疑。

第七种称为贬低性信念,即习惯于对自己、他人或某个事物给予简单、负面的评价。

第八种是夸大与缩小,表现为对事物的判断总是不合时宜地予以夸大或缩小。

第九种是过分概括化信息,即著名的白纸黑点理论,对于白纸上的黑点,总是盯着不放,并且因此否定整张白纸,对自己对他人都如此。

第十种是极端化理念,以绝对的是非对错来看待一件事,没有中间地带,又叫完美主义,用全有全无的方式思考问题。

情绪管理箴言

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处理方式,除了因为学识、经历、习惯不同以外,还与人的信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容易使人产生情绪上的困扰。一旦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持续时间过长,就容易引发情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