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保健参照书
21368300000046

第46章 孕产与保健(4)

产后要预防乳腺炎

产妇产后在预防和保护乳腺方面需注意2点:一是乳汁淤积,因为淤积的乳汁比较适宜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另一点是因产妇乳头、乳晕的皮肤薄,容易导致乳头破损而引起细菌感染等现象。

孕妇在怀孕开始后直至喂奶期间,都要用干净湿毛巾擦洗乳头和乳房,以保持清洁卫生,增强局部皮肤的抵抗力,尽量避免细菌从裂口进入乳腺而引起感染。在哺乳时要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损伤,减少感染途径。每次喂奶要将乳汁吸空,若婴儿吸不完,可用吸奶器吸空,乳汁在乳房中淤积过久,就会发生变质,进而形成细菌。

产后要预防膀胱炎

膀胱的肌肉产后一时还比较松弛,容易积存尿液,妊娠后期体内积聚的水分,在产后同样也需要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增加了膀胱的负担,降低了膀胱的防病能力,这时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引起膀胱炎。产妇在产后一定要勤排尿,不要使尿在膀胱里贮存过久,以免细菌繁殖,还要经常清洗外阴部,保持清洁,同时不要让脏水流入阴道。

产后要预防颈背酸痛

哺乳后的产妇,常有颈背酸痛的感觉,喂奶时间愈长,症状愈加明显,这就是哺乳性颈背酸痛症。这种症状的引起有许多原因。

(1)产妇喂奶不良的姿势引起:大多数产妇在给小孩喂奶时,都喜欢低头看着小孩吃奶,由于每次喂奶的时间较长,且一天数次,长期如此,就容易使颈背部的肌肉紧张而疲劳,产生酸痛不适感。此外,为了夜间能照顾好小儿,或为哺乳时方便,喜欢固定一个姿势睡觉,造成颈椎侧弯,引起单侧的颈背肌肉紧张,导致颈背酸痛的产生,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难以医治的症状。

(2)女性生理因素与职业因素引起:由于女性颈部的肌肉、韧带张力与男性相比显得相对较弱,尤其是那些在产前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者,比如会计、打字、编辑、缝纫的女性,如果营养不足,休息不好,加上平时身体素质较差,在哺乳时就更容易引起颈、背、肩的肌肉、韧带、结缔组织劳损而引发疼痛或酸胀不适等感觉。

(3)本身疾病引发:一些产妇由于乳头内陷,婴儿吮奶时常含不住乳头,这就迫使自己要低头照看和随时调整婴儿的头部,加之哺乳时间较长,容易使颈背部肌肉出现劳损而感到疼痛或不舒服。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颈椎增生等病,也会加剧神经压迫的程度,导致颈背酸痛,以及肩、臀、手指的酸胀麻木,甚至还会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不良现象。

产妇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随时调整自己哺乳时的不良姿势和习惯,不要长时间低头哺乳;在给小孩喂奶的过程中,可以间断性地做头往后仰,颈向左右转动的动作,夜间要习惯于双侧睡觉和哺乳,以减少颈背肌肉、韧带的紧张与疲劳,平时注意适当的锻炼或活动。另外,要防止乳头内陷、颈椎病等疾患,提前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冬天要注意颈背部的保暖,夏天避免电风扇直接吹头颈部。同时,要加强营养,必要时,可进行自我按摩,促进颈背部血液循环,加强颈背的保健,让产妇感到身心舒适。

产后预防腰腿痛

骶髂韧带劳损或骶髂关节损伤极易造成产后腰腿痛的现象。

(1)产后不注意休息,过早地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产妇妊娠时松弛了的骶髂韧带不能恢复,造成腰腿劳损,逐渐就会发生腰腿痛。

(2)由于分娩损伤了各种骨盆韧带,再加上产后过早劳动和负重,更会导致骶髂关节的损伤,引起关节囊周围组织粘连,妨碍了骶骼关节的正常运动,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腰腿痛。

(3)产后不注意日常起居,闪挫腰肾,或者腰骶部先天性疾病,如隐性椎弓裂、骶椎裂、腰椎骶化等诱发腰腿痛,产后使病情更会加剧。

产后腰腿痛主要表现为腰、臀和腰骶部酸痛长久不绝,部分患者伴有一侧腿痛,疼痛部位多在双腿内侧或外侧,有的可伴有双腿沉重、酸软等现象。

产妇一定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勿过早久站、端坐、负重或劳动;谨慎起居,避免受害,每天坚持做产后操,可对产后腰腿痛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产后要注意发热

产妇分娩以后出现发热持续不消,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称为产后发热,主要是以下原因导致而成。

(1)外感发热:由于产后失血伤气,血脉空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而致风、寒、暑、热之邪乘虚而入,营卫不和而发热。

外感所致发热,又要分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热3种:

①外感风热:产后发热,微恶寒,咳嗽,头痛,咽痛,痰黄,出微汗,口干而渴,舌尖、苔薄白,边红,脉浮数。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用银翅散加减,药方:金银花、连翘、苦桔梗各30克,荆芥、淡竹叶各12克,淡豆豉、生甘草各15克,薄荷、牛蒡子各18克,煎汤时加鲜芦根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直至病状消除。

②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腰背酸痛,头痛,流涕无汗,痰稀而白,鼻塞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等。宜养血祛风解毒,用荆防四物汤加减。药有:防风、川芎各3~6克,荆芥6~9克,白芍、当归各9克,地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③外感暑热:由于产褥正值盛夏,口渴难受,心烦意乱,胸闷恶心,体倦乏力,晕脑涨,脉虚数,舌淡。宜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治法,用清暑益气汤。药方:石斛、荷梗、梗米各15克,西洋参5克,黄连、甘草各3克,麦冬9克,竹叶、知母各6克,西瓜翠衣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2)血淤:产后恶露不畅,气机受碍,淤血阻滞,郁而发热。产妇寒热时作,小腹疼痛不止,恶露不下或甚少,色紫暗挟块,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弦涩。宜用活血化淤法,用生化汤加丹皮、益母草、丹参,药方:全当归24克,桃仁、川芎各9克,炙甘草、炮姜各6克,以黄酒服药。

(3)食滞:即产后脾胃虚弱,饮食失节,脾胃运化无力,食滞神焦,郁而发热。产后身热,时发时止,茶饭不思,食入不舒,吞酸嗳腐,脘腹胀满,呕恶呕泻,舌厚苔腻,脉濡滑。宜用健肝和胃、消导化滞之治法,方用保和丸,药方:山楂180克,神曲60克,茯苓、半夏各90克,连翘、陈皮、莱菔子各30克。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克,温水送下,水煎量为1/10。

(4)血虚:产后失血,阴血暴虚,阴无所附而浮于外而发热。产后出血较多,低热持续,自汗,恶露量少色淡、质稀,隐隐腹痛,头晕眼花,心虚难眠,舌淡红、苔薄,脉虚微数。宜用养血益阴、清解虚热之治法,用八珍汤,药方:白茯苓、白术、熟地各9克,川芎、人参各6克,当归、白芍各10克,加生姜、炙甘草各3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5)感染邪毒:由于产妇分娩时,接生用具消毒不严或产褥不洁,邪毒乘血气正开而入,正邪相争而致发热。症见产后寒战高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色紫暗秽臭如败酱,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数有力。宜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法,用解毒活血汤治疗,药方为:葛根、连翘、柴胡、甘草各6克,桃仁24克,赤芍9克,枳壳3克,红花、生地各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直至病状消除为止。

产后要注意手脚麻木

产后有浮肿时,或产后疲劳不能充分消除时,有时会出现手脚麻木,偶尔还会感到手无力、腿沉重,这些症状会随着身体的恢复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