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保健参照书
21368300000028

第28章 心理与保健(3)

(1)自省法克嫉:就是要彻底认识嫉妒是以害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并腐蚀社会风气,危害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产生厌恶情绪,并在心理和行动上自发克制嫉妒感的产生。

(2)竞争法超越:从心理上看,嫉妒是一个人内在软弱自卑的表现。嫉妒者因心灵巨大创伤和某种无法补偿的缺陷,无力与强者竞争,又怕别人超过自己,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只得用贬低别人来求得补偿。认识到嫉妒的实质后,就要做一个敢于向强者挑战的强者,把嫉妒心变为赶超力,努力超过对方,取得对手以上的地位。否则,绞尽脑汁地想把对方搞下来或者采取攻击、议论、贬低的手段,既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狭隘、自私、无能,又会受到他人的鄙视和惩罚,使自己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3)转移法消嫉:就是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思维内容,或者把自己投进繁忙的学习、工作中去,事情一忙,人的注意力就会专于新从事的工作,而无暇去胡思乱想。另外,也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调节到自身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上。当嫉妒某人时,总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深深刺痛了你,而自己此方面又恰恰是劣势。这一差异正是你产生嫉妒感的根源。如果调节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中心,即看到自己优于对方的另外一些方面,原先失衡的心理就会重新获得平衡。

(4)拓宽法驱嫉:嫉妒感严重的人往往目光短浅,气量狭小,自我膨胀,凡事只想到自己,不甘人下,不把别人的成绩看成是对社会的贡献,而首先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因此,要驱嫉,就要铲除私念,拓宽心胸。一要容人,即要容得下异己之心,又要乐纳强己之人,真正做到:己欲立先立人,己欲达先达人。二要自知。繁花似锦,总有凋谢之时;华盖如亭,难于经世不衰。一个人不可能样样比别人好,事事比别人强,因此,在工作、生活中,既要不服输,又要服输。要善于博采他人精华,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可在很大程度上驱除嫉妒心理。

克服孤独心理

从心理学讲,孤独感是一个人友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空虚的内心体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既认识到了交际能力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又叹息世态炎凉、知音难觅。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除了外界的强迫因素外,一是自己过于洁身自好,或自命清高,不善交往;二是自己过于自卑,缺乏积极从事交往活动的勇气。有的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因而把自己封闭起来。低层次的孤独感如不及时引导,往往会淡化工作热情、削弱开拓精神、影响工作成绩和身体健康。严重的孤独感患者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绝路。另外,低层次的孤独感,还会导致有些人寻求消极的精神寄托和感情依赖。长期的孤独感还会造成情绪紊乱,使人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因而易患各种疾病。特别是女性,由于生理和情感方面的原因,陷入孤独感中难以自拔,构成了她们成功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障碍之一。那么,如何摆脱孤独感的困扰呢?

(1)树立自信:有孤独感的女性,往往都有一种潜在的自卑心理。既渴望友谊和成功,又怕露短或遭受失败,因而自我封闭起来。其实,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人的智力除3%超常者和低下者之外,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天赋是相差不多的。自信心强的人,乐观向上,信心百倍,勇于行动,勇于实践,勤奋补拙,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在交往上不卑不亢,四海交友,乐于助人,因而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友谊。由此可见,要摆脱孤独,首先要战胜自卑,摆脱自我束缚,大胆热情地与他人交往。

(2)敞开心扉:要摆脱孤独获得朋友,就要以诚挚、热情、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人。一个心胸开阔、热情诚挚的人能广泛地吸引朋友,很少感到孤独。另外,与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大自然做朋友,也可排除寂寞。如感到孤独烦闷时,走入繁花似锦的花园或迈向波涛汹涌的海边,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3)投身事业:如果一个人的目标高远,有所追求,就会积极进取,将全部身心投入学习和事业的奋斗之中,在学业的成功之中取得快慰,战胜孤独。一个活着而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是不怕寂寞的,不会在乎自己是不是一个人在走路,因为所爱的事物会陪伴着自己,而追求的目标又会使之坚强。

(4)拓展兴趣:兴趣是推动人们活动的内驱力。兴趣广泛,就会扩大人的交往范围和层次,增加交往活动和交往对象,有幸结交各种朋友,从而摆脱孤独。另外,广泛的兴趣爱好还可丰富人的知识,开阔活跃人的思路,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适应能力。

(5)广交朋友:现代人把良好的人际关系看作事业发展的无形财富,因而注意广结善缘,四海交友,既与志同道合的人结为知己,又善于和个性、兴趣、认识不同的人做朋友,以拓宽信息渠道,为未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人和基础。他们走到哪里都宾朋满座,很少感受孤独的痛苦。由此可见,交友不可求全责备,十全十美的朋友是难觅的。要免受孤独的困扰,就须以容天容地的宽阔胸怀广结朋友。

(6)积极参与: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善于参与周围人的谈话,就会在与人热情交往的气氛中打破被冷落的尴尬局面,忘掉自己的痛苦。如果自视清高,总要超凡脱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就难免将自己置于他人敬而远之的孤独境地。因此,要摆脱孤独,就要随和一些。

矫正“小心眼”

小心眼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心胸过于狭隘,爱斤斤计较、小是小非,爱挑剔他人,办事刻板,谨小慎微,一点小事就会形成很重的思想负担,有时甚至发展到吝啬、自我封闭的程度。小心眼的人既不会由衷地帮助别人,也不会从别人那里得到温暖,因而阻碍了人际间的正常交往,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

人的一切性格都是可以改变的。同样,偏激、狭隘的性格通过自身修养,也可以变得宽宏豁达。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宽宏豁达之人呢?

(1)拓宽心胸,宽以待人:“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只有不图名,不爱利,目标高远,顾全大局,才能待人宽宏豁达,不计小是小非。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的私利,生怕自己吃亏,甚至处处想捞好处,必然会心胸狭隘,斤斤计较,吃一点亏就如鲠在喉,患得患失。因此要克服“小心眼”的性格缺陷,首先要拓宽心胸,不计私利,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2)充实知识,提高修养:人的小心眼与其知识修养有很大关系。人们常说那些为一丁半点小事就反目相吵的人“缺乏教养”。一般说来,缺乏知识修养的人容易想不开。一个人知识多了,立足点就会提高,眼界也会开阔,待人处事就会着眼于大处,“大肚能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对“身外之物”拎得起,放得下;对他人的伤害、甚至侮辱能宽恕,丢得开,能够认识到,仇恨对自身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比被仇恨者要大。当然,满腹经纶、心胸狭窄的人也有,但这并不意味知识有害于修养,也许这种人不加强修养,危害会更大,只能说明我们应该知行一致而已。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因此,经常读一些名人传记、人际交往、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好书,对于矫正自己“气量小”的毛病,是大有裨益的。

(3)淡化自我意识:小心眼的人大多是由于自我意识过于敏感,对人对事疑心重重,总认为他人对自己不怀好意,斤斤计较别人的一言一行。他人无心的一件小事,也硬往自己身上拉,结果“疑邻偷斧”,庸人自扰。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交往中的付出(态度、行为、物质)和获得是等价的。如果遇事豁达,谦让对方,对方大多也不好意思再斤斤计较。反之,如果对别人的一点伤害就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结果引来的多是“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将自己困扰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之中,最终是“得来皮毛输去牛”。总之,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淡化自我意识,人的气量就会不知不觉地大起来。

(4)加强自我监督:人的气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积以时日。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循序渐进地为自己规定性格陶冶日程,经常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警示,并逐日记下自己的性格表现,就会使自己的性格一点点地完善起来。

治疗焦虑神经症

焦虑神经症即指“期待性焦虑”,病人总是时刻等待着不幸的到来,无论什么事总是担心会出现最坏的结局,而且为自己预想的这种坏结果而忧心忡忡。

典型的焦虑是“无名焦虑”,病人感到非常不安和害怕,但说不出怕什么或究竟会发生什么不幸,也知道这是一种无根据的焦虑,并没有事实根据,然而正是这种无对象内容的恐怖不安使病人十分焦虑。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也很多。

(1)行为疗法:假如是急性焦虑症,要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让病人暂时休养,可以脱离焦虑状态。有时,焦虑症病人的病理问题并非是易于紧张,而是在于紧张过后不易缓解下来,持续保持其恐惧状态。所以,应用行为疗法,如全身松弛法,可以帮助病人解除紧张而松弛下来。有时,焦虑症的产生,与潜意识里的不安和症结有关。此类型宜做心理分析治疗,来处理其紧张不安的根源。

(2)自我暗示疗法:就是以思想、语言不断提醒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进行自我说服、自我开导。这种办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语言能够通过心理对整个机体发生作用,既可能使人惊恐、不安,也可使人镇静下来。因此,在遇到可能引起情绪波动、焦虑的事情时,可以自己告诫自己:要镇静,千万不能紧张害怕,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3)健全性格、陶冶性情: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培养良好的性格和陶冶性情,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焦虑症也有重要意义。兴趣广泛不仅指人的知识广博,而且包括对文学、艺术和音乐、绘画等方面的爱好。广泛的兴趣、健康的爱好,能够丰富和充实人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保持乐观的情绪和稳定愉快的心境,从而有利于克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