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饮食参照书
21368100000012

第12章 高血压的医疗常识(三)(4)

高血压病人切勿在临睡前服降压药。人入睡后,由于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作用以及人体处于安静状态,可使血压自然下降,较白天平均下降20%左右,尤以入睡后两小时最为明显。如果临睡前服了降压药,两小时后正是药的高效时间,加上机体血压自然下降,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特别是脑部血流量减少、血流减慢,非常容易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质等凝血物质附着血管的内膜上凝集成栓子,如果一支脑血管被栓塞,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可见,高血压病人,尤其是有动脉硬化的中老年病人,除医生有具体规定外,不要在临睡前服降压药。

高血压的长期治疗

治疗高血压,即控制血压和减少高血压造成的器官损害,一个人如果确诊为高血压病就要终生坚持治疗,控制血压,避免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当今常用的降低血压药有β阻滞剂、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阻滞剂以及中药等。以上药物都各有其适应证及副作用,所以要谨遵医嘱。据从事心血管病多年的专家临床观察,认为高血压病需要较长时间(但并不一定是终生)服用降压药,大多数病人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因为服药时间太短血压不能得到很好控制,则不能防止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并发症,尤其是脑出血的发生。有些病人血压不高时,可停用降压药,如:

(1)当引起血压升高的一些因素得到长期较好的控制时,如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减肥、戒烟酒、清淡饮食、避免精神与体力过度劳累等,如血压已恢复正常,可将降压药减量,直至停用。

(2)当高血压病患者出现并发症如左心室肥厚劳损、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时,病人血压可能降至正常,而不需再用降压药。

(3)部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年龄进一步增大,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可下降至正常,而不需继续使用降压药。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不可擅自停药。而且在停药期间要定时测量血压,一旦血压有所升高或患者出现自觉症状,应及时去看医生或继续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治疗综合措施

美国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高血压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变组成的综合征。它包括血压增高、血脂增高、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及相关的其他血液化学异常。血压高只是症状之一。这就回答了为什么相当多的高血压患者虽然长期服用降压药,但未能避免发生中风或冠心病的问题。控制高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但抗高血压药物本身有一定副作用。那些无自我感觉的单纯性轻型高血压患者,可采用非药物综合性治疗,如低盐低脂肪饮食、肥胖者减重、适当的体育活动、避免激动、戒烟酒、保证足够睡眠等,这样经3~6个月,多数病人的血压可得到满意控制。同时要治疗其他病变,如降低血脂、血粘度等。

高血压治疗要注意的问题

需终生降压治疗

高血压病人常需要终生的降压治疗,在治疗达到目标血压后,仍需长期服药,并定期随访血压,监测其他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的变化,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但不宜频繁更换降压药物。如无必要,不应突然停药或换药,以免产生血压的反跳现象。

根据不同病情合理用药

各种降压药物有其各自的药理学特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程度和分级、有无并发症或夹杂症(如糖尿病、高血脂、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支气管和肺部病变等)及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以及用药后的反应选择用药,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可小剂量,联合用药

对缓进型高血压患者,首选药有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选用这四类药物中的一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压获得控制或达最大量,或出现不良反应。达到降压目的后再逐步改为维持量,以保持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维持量治疗应力求简单、用最小剂量,使副作用最少而病人能坚持服药。对重度高血压,可能一开始就需要联合使用两种降压药。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的优点是:①通过协同作用提高疗效:②减少各药剂量使副作用减少。

需注意不良反应

应密切注意降压药物治疗中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加以纠正或调整用药。原则上,理想的降压药应能纠正高血压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增高的外周阻力和减少的心排血量)而不影响患者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机制。使用可引起明显体位性低血压的降压药物前,宜先向病人说明,从坐位或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最要注意,以免血压骤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近年发现噻嗪类利尿剂能升高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β阻滞剂能增高血浆甘油三酯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因此对血脂异常者应慎用。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脂无影响,而α阻滞剂和中枢交感神经兴奋剂能轻度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因此适用于伴有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

依据动态血压测定结果正确用药

近年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昼夜24小时血压的关系较其与一次性随测血压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有条件时,应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的测定结果选用长作用时间降压药或采用缓(控)释制剂,以达到24小时的血压控制,减少靶器官损害。

对患病多年者不宜强求降压

在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患者,由于外周小动脉已产生器质性改变,或由于患者不能耐受血压的下降,即使联合使用几种降压药物,也不易使收缩压或舒张压降至正常水平。此时不宜过分强求降压,否则患者反会感觉不适,并有可能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进一步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

老年人用药应谨慎

对老年人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谨慎使用降压药物,一般使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为宜。可选用钙拮抗剂或转换酶抑制剂,必要时加用少量噻嗪类利尿剂。老年人压力感受器不敏感,应避免使用胍乙啶、α阻滞剂和拉贝洛尔等药物,以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急型高血压的治疗措施

急进型高血压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重度高血压相仿。如血压持续不下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以选用甲基多巴、肼屈嗪、米诺地尔、可乐定等为妥,且不宜使血压下降太多,以免肾血流量减少而加重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患者用药宜忌

凭感觉估血压

特别是长期高血压患者,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所以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可不出现任何不适感觉。由此,可能延误治疗。

正确的做法是:高血压患者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

用药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