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各国经济学家同政府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经济学理论中,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下面几点:需求的拉动,即总需求过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供给,引起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成本的拉动,即生产成本过度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扬,形成通货膨胀;需求和成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惯性和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即无论什么原因引起了通货膨胀,即使最初原因消失了,通货膨胀也会由于其本身的惯性和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而持续下去。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的过度增加形成了物价的上涨,而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就是通货膨胀。所以,弗里德曼的观点属于第一种,即需求拉动形成了通货膨胀,简单地说就是“过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他曾在文章中提过:“如果能买到的货物和劳务的数量能够同货币的数量以同样快的速度增加,物价会趋于稳定。而通货膨胀发生在货币的数量明显地增加,且增加速度超过产量的增加之时。”此时,货币的数量远远大于商品的数量,供不应求,物价自然会提高。所以,他的通货膨胀理论的基本命题就是:通货膨胀主要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量比产量增加得更快造成的。
在这一命题下,弗里德曼继续讨论了通货膨胀的形成同纸币本身的性质和政府的发行之间的关系。
1.纸币的性质同通货膨胀
在17世纪甚至更古老的时代,几乎没有通货膨胀,而现在有。弗里德曼分析,这是因为过去使用的都是黄金等贵重金属,其有一定的价值,资源相对有限,所以不容易贬值。而在现代,货币——即纸币和簿记项目只是一个价值符号,它可以大量印制,而不受物质的限制。用他文章中的原话就是:“纸币的数量可以按可忽略不计的成本无限递增长,所需的只是在同一张纸上印上较大的数字而已。”
2.政府的发行同通货膨胀
在现代社会,纸币掌控在政府手中,所以弗里德曼指出,是政府在主导货币的发行。政府会根据统治的目的加大货币的发行量,且政府发行纸币的数量是不受约束的,所以当政府发行过量的纸币时,通货膨胀便发生了。因此,弗里德曼认为:“就今天的纸币来说,只有政府,只有政府自身,才能制造过度的货币增长,从而制造通货膨胀。”他相信,这才是最深层的原因。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疾病,一种危险到会致命的疾病,那么,通货膨胀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弗里德曼曾在文章中提到,通货膨胀对于政府来说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如不及时制止会摧毁整个社会。他也举过一些例子来说明这点,例如“在巴西,通货膨胀率在1954年达到大约100%,由此产生了军人政府。比这严重得多的通货膨胀导致了1973年智利阿连德政府的倒台和1976年阿根廷庇隆政府的倒台,两国都由军政府接管了政权”。可见,通货膨胀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这点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会带来很多社会危害,它们主要有:
1.物价上涨,百姓的日常生活开支增加
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在通货膨胀下,个人的工资可能增加也可能不变。
如果工资增加的比率小于价格上涨的比率,个人的生活水准就会降低。一般来说,高收入者的工资增加比率相对较高,生活不一定受影响,而低收入者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2.让财富减少
弗里德曼认为,在经历了通货膨胀后,财产会“缩水”。因为在经济领域里,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时间因素和未来的风险。若其他条件不变,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今年的一美元同明年的一美元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3.损害经济效率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会造成物价上涨。向更深一步推进,就会发现通货膨胀造成了整个价格体系的扭曲。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市场经济中的信号系统,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行都依靠价格信号来完成。而在通货膨胀时,很难分清哪些价格反映了通货膨胀,哪些价格没有。这使得人们无法在价格的引导下有效完成资源配置,从而导致市场运行混乱,经济效率降低。
4.增加社会成本
弗里德曼指出,在通货膨胀时,价格的飞涨,会带来很多隐性的成本。这其中就包括一种常为经济学家提到的“菜单成本”,它是指当价格发生变动时,企业必须消耗真实的资源以调整价格。如,饭店要重新印制菜单,商店需要重新印刷价格标签,出租汽车公司必须重新定计价表等等。
5.影响社会安定
弗里德曼认为,持续长久的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长期、过度的价格上涨,将加剧贫富差距和社会的不稳定性,会给社会带来诸多的不安全因素,甚至还会引发革命和变革。关于这点,在前面就提到了相关的例子,即巴西、智利等政府的案例。弗里德曼还曾在他的《货币的祸害》一书中提过,如果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能够控制通货膨胀,压制物价的漫天飞涨,就不会有后来的社会动荡。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它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百姓的生活和命运,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安宁和谐,绝对不能对其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