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当你所在小区的菜摊上西红柿从2.20元/斤上涨到2.50元/斤时,全市所有菜市场的西红柿都是2.50元/斤。这就是市场机制的奇妙作用。
诸如西红柿的价格如何神速地统一起来的问题,让人们不禁疑惑:所有这些活动是如何协调起来的?人们为什么能以合理的方式完成纷繁复杂的社会分工?
经济学的中心目标之一,就是解释复杂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为什么某些人做这些事,某些人做那些事?信息是如何在人群中交流的?决策又是如何作出的……这些问题涉及经济的协调机制。不同的经济社会有不同的协调机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体制。
其中一种协调机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即由一个集中的中央官员体系发布行政命令,指挥经济的运行与协调。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决策都由中央计划机构作出,每个居民和企业只能执行上级的命令。这种协调机制通过垂直的等级体系传达下去,各经济主体按上级的指令进行经济活动。计划体制具有很大的弊端:一是抑制了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二是很难对成千上万种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作出正确的计划,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三是政府官员权力过大,容易滋生腐败与寻租行为。
另一种协调机制是市场经济体制。它是在产权确定的条件下,由价格调节单个经济主体的决策。它像一个非常精巧的机构,通过价格和市场体系,无意识地协调着生产者及消费者的活动,把千百万个经济主体的偏好和行为汇集在一起,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些基本的经济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会自动流向获利最高的产业和产品,人们的逐利动机像雷达一样敏锐。为了在竞争中获利,生产者必然会选择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把成本降到最低点。谁享有生产成果,谁获得较多的收入,取决于谁掌握了较多的生产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稀缺程度。市场价格调节着商品的供求,而利润与亏损是胡萝卜加大棒,驱使企业有效率地生产出消费者合意的物品。
“看不见的手”这个比喻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祖师亚当·斯密提出的,按照“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几乎每一样东西都存在相应的市场,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市场通过它自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使得资源向最优化配置的方向流动。它通过价格和市场体系对个人和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协调。
市场的运行具有它本身的特性,亚当·斯密将市场的运行规律归结为“看不见的手”。他认为,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他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公众的最佳福利。而且在所有可以出现的结果中,这个是最好的。他在其经典著作《国富论》中,这样写道:“每一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实际上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实现另一种目标,这种目标并非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进社会利益所能够得到的那一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