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合作力
2130500000006

第6章 合作困境:摆脱个人的自我困扰(2)

也就是说,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解决问题。所以,积极了解合作流程是有必要的,如果不确定,可以多问多商讨。要是你不问,你要么被排除,要么大家会埋怨你不负责任,然后一起失败。因为他们先是以为你懂,不然就会觉得你在露怯,然后还会觉得不懂装懂的你很不讨人喜欢。相反,谦逊地询问,会让人觉得这个合作是有价值的。

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流程,就可以从别人的抱怨中提炼出真正的问题所在,然后你需要分析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为世界上不乏这样的人,把一点微小的问题夸大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你要是跟着他穷紧张,那么你很容易输。

面对那样的人,重点是平息他的怒火和怨气,至于问题本身,其实是很好解决的。如果对方抱怨的问题确实很严重,那么光靠嘴说反而有种敷衍的感觉了。这个时候,行动起来,让对方看见你的诚意,看见你是在努力地帮助他,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每面对一次抱怨,每解决一次问题之后,都要懂得总结。因为每个人抱怨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所以,面对得越多,你的经验就越丰富,就能在职场合作中如鱼得水,处世老到的人,都是这样历练出来的。没错,这就是一场合作,你和发出抱怨的人之间的合作,也是你自己和自己的合作。如果相同的问题总是出现,那么你就应该问问自己了,是你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对,还是你思考的路径有问题?如果不进行总结和反思,那么你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懂得拿捏他人的心态,懂得如何处理问题,懂得步步为营而不是冲动行事,懂得总结经验,这就是作为职场之中的你所要学会的。

§§§第三节 螃蟹效应——合作中的隐形对抗

捉过螃蟹的人都知道,当竹篓中只有一只螃蟹的时候,它很快就能顺着竹篓壁爬出来了,但是如果竹篓里螃蟹多的话,却一只也爬不出来。虽然它们都争先恐后地朝竹篓口爬去,但是不管它们当中谁想向上爬,都会被其他螃蟹拖下来,哪怕是最强壮的一只螃蟹,也躲不过被大家用钳子拉下来的命运。一个个都想踩着别的螃蟹的后背往上爬,却是一个拖一个的后腿,所以最后谁也走不了。

在职场当中,我们很容易见到这样的效应,合作内部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斗争,很多时候甚至忽略了集体利益,他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如何对付合作伙伴的身上,内斗消耗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而真正该用在工作上的精力却没有了。

不能消灭所有的螃蟹

明万历年间,张居正为首辅,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颁布了考成法,开始对贪污和党争进行整顿。

他要求对各地官员的工作成绩进行严格的考查,那些只会动动嘴挑拨离间、钩心斗角的人则严惩不贷。同时,他教导万历皇帝要对贤能的官员给予奖赏,教给皇帝的行为准则是“谨天戒、任贤能、亲贤臣、远嬖佞、明赏罚、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财用”。

张居正的做法其实就是为了让制度真正严明起来,杜绝那些相互拖后腿的现象,使得那些奸诈的小人无处遁形,而让那些真正贤明的人树立起为官的好榜样。

可以说,张居正想要振朝纲的想法是好的,他也为了万历皇帝,为了大明朝操碎了心,可是他后面的一些做法却出现了不可弥补的失误。

明朝有一个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殊点,那就是言官盛行。当初朱元璋开国的时候,设立言官的初衷不过是想让底下的臣子相互监督,言官有弹劾的大权,只要他们看到谁做了坏事,不管多大的官员,他们都可以具表弹劾。

这个想法本来也是好的,因为皇帝一人不可能手眼通天,必然是要一些明亮的眼睛和一些诚实的嘴巴来帮助自己。可是,这却助长了言官们的嚣张气焰,后来很多言官别的事情不干,就是整天琢磨着如何弹劾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人。

于是,你弹劾了我,我再报复你,也请人来弹劾你,稍微一点点的小疏忽,都会被别人抓住大做文章,而因为这样的弹劾,也害得很多人锒铛入狱。就算是真的有那么一些为国为民的言官在充当皇帝忠实的眼睛,可是一个人的眼界和看法是有限的,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偏颇,这样也极容易因为自己的偏见而坑害了别人。

到了万历时候,张居正认为,言官弹劾的制度再不改革,天下就要乱成一片了。可是他打压言官的真正目的并不那么单纯,他还想借着这个机会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张居正的强烈打压之下,言官们终于闭上了嘴。表面上看,他的确阻止了言官们空言误国,但他第一个打压的就是弹劾自己的言官,这样,朝廷就成了“一言堂”,什么都是张居正说了算了,就算他做错了什么,也没有人敢提出意见。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张居正那个时候要遏制官场螃蟹效应的确是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他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试图用自己这只大螃蟹压倒竹篓里所有的小螃蟹,眼光可谓有些偏颇。

职场中的螃蟹效应

刚刚毕业的杨晨和其他十几个年轻人被一家向集团化迈进、需要大批新鲜力量的公司聘用了。

到新公司报到后,公司给他们指派了一个同样年轻的上司来带领他们。上司为了和大家尽快熟悉起来,于是请大家一起吃饭。因为宴请的地方离公司不远,所以大家下班后就三三两两地一起步行过去了。

杨晨发现,这些新同事都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走着,偏偏上司一个人在行动,没人过去和上司搭话,他一个人脚步都显得很僵硬。于是杨晨决定主动去和上司走在一起,二人一路上聊了些轻松的话题,转眼到了饭店。

杨晨先去洗手间,然后回到包间一看,场面依旧尴尬,熟悉起来的同事都坐在一起,可偏就上司左右两个位置都空着。这些同事要么悄悄地交头接耳,要么低着头玩手机,上司一个人尴尬地看菜谱,脸色已经很不爽了。

杨晨及时地在上司旁边坐下了,还主动挑起了一些关于公司未来和作为新人的大致努力方向的话题让大家的氛围活跃起来,一顿饭总算是对付过去了。

可是第二天,杨晨就发现情况不对劲了,新来的同事似乎已经彼此熟悉了,可偏偏他好像被隔离在局外,大家都不愿主动和他说话,就连他微笑着和别人打招呼,他们的反应也都很冷淡。思来想去,杨晨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因为这个公司运用的是一个特殊的软件,有局限性,在学校的时候都没有学过,所以刚开始都在培训。可是这些新同事当中却有一个人整天往上司办公室跑,后来杨晨才知道,原来那个人曾经在类似的公司实习过,会使用这款软件,于是他跑去告诉上司,想要上司免去他培训的时间,好早日给他安排工作。

既然会了,也就不用再花时间从基础的学起了,所以上司就给那个人安排了少量的工作,跟着别的组在做。

这个时候,杨晨发现问题所在了。首先,他那“局外人”的身份似乎消失了,隔壁桌的两个人和他都热情了起来,甚至那个女同事在某天有意无意地说道:“学过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整天那么抖擞吗……”杨晨知道她是在说那个工作已经提前上手的人。

其次,他发现自己的心里也有些酸酸的小嫉妒,他也觉得那个女同事说的没错,就算你学过又怎样,大家一起来的,一起开展工作不好吗?干吗非得当个出头鸟显示自己的能耐?

杨晨马上联想起自己前几天遭受的“冷遇”,最后他明白了,就是因为别人都没有主动和领导亲近,而他不但主动去和领导搭话,吃饭的时候还故意坐在领导旁边,所以大家都觉得他是有意在接近领导,想要当出头鸟,于是大家都不答理他了。

杨晨为自己的小心思感到羞愧,也觉得有些憋闷。后来发生的几件事情更是让他又失望又迷茫。培训结束后,成绩最好的那个与其他人的差距都拉出去好多,那个人马上就被排挤在了众人之外,杨晨又从邻座同事嘴里听到了对成绩第一的人的诋毁。

分配工作的时候,有两个人干活儿很利索、速度相当快,杨晨就发现,剩下的好几个人似乎都在和那两个人作对,干脆偷懒,让能者多劳,最后就是速度快的两个人反倒忙得没时间喝水,而这些平庸者却悠闲自在。

最后杨晨总结,在这个都是新人的部门,大家似乎都需要齐头并进,稍微有谁走快了一步,就有很多人跳起来,用各种方法将他拉下来。这个现象很不好,人与人的能力各不同,职场本来也是一个能让人崭露头角的地方,可现在弄得大家都很小心,既想自己努力获得领导更多的青睐,又生怕成了部门的局外人。大家又都很“阴险”,谁出头了就看谁不顺眼,恨不得跑上去踩两脚。

杨晨深刻地觉得,自己进的这个公司真是一个大陷阱啊,想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都不行,大部分的精力其实都花在了如何提防别人的攻击上,很累。他想走,可是没有多少职场经验的他也不知道,换一个公司,会不会还是这样?

杨晨遇到的情况,就是典型的职场螃蟹效应。团体内新人们个个心高气傲,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都强,所以看到谁跃居到自己头上了都不服气,而况整个团队都是新员工,个人更是没有“资格”超越其他人了。所以一人向上爬,所有人往下拽,墙倒众人推,每个人都用了过多的心思在算计和嫉妒上了,导致整个团队停滞不前。

做一只不挡路的螃蟹

1.定一个成熟的目标

在多人的合作团队中,尽管目标相同,创造效益,但由于个体想法的不同,很多情况下大家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开始的时候难免会有摩擦。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为自己定一个成熟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团体去学习和争取的目标。你可以选择一个成熟的有经验的职场老人作为自己的精神目标、良师益友,然后去努力,胜过要在一群人中拔得头筹的心思。

2.主动总结

其实作为新人,也应该像杨晨那样主动总结,反省自己妒忌的小心思,以长远的发展为重,不要整天想着怎么找别人身上的毛病,想着如何与其他的人相互排挤,互相拖后腿,这是非常不利于合作的。个体上我们有想学习要超越的榜样,而在整体上我们应该更顾全大局一些。

3.适当有点嫉妒心

其实职场真的是个蛮奇怪的地方,人们一方面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但又很喜欢去枪打出头鸟。其实,适当嫉妒是可以在团队内形成互相激发互相超越的积极气氛,但是如果不注意适可而止,也很容易让团队分崩离析。

§§§第四节 合作的优势积累效应

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之后,就会产生优势的积累,获得更多进步的空间和更广阔的视野,到了下一次,这些优势就会充分发挥作用,让这个人成功的概率更大。

合作中的马太效应

从前有一个国王要出远门,他叫来了自己最信任的三个仆人,将自己的财产交给了他们,给了最有能力的一个仆人五千个金币,给了资质一般的仆人两千个金币,给了最平庸的一个仆人一千个金币。然后,国王就出门了。

国王走后,领得五千个金币的仆人,怀揣所有的钱去做买卖了,通过自己的眼光和努力很快回了本,并且还多赚了五千个金币。

第二个仆人拿着那两千个金币去做了一个小投资,赚回本之后,又多赚了两千个金币。

第三个仆人敦厚老实,拿着那一千个金币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思前想后,他在院子里挖了个洞,把主人给的这一千个金币全部埋了起来。

不久之后,国王回来了,召见了三个忠实的仆人。

第一个仆人对国王说:“尊敬的主人啊,您给我的金币我没有浪费,拿去做生意了,又赚了五千个金币,现在我把这一万个金币都还给我最敬爱的主人您。”

国王高兴地说:“好啊,你真是一个忠诚且有本事的人,我会把许多事情都交给你管理,你将享受主人的快乐。”

第二个仆人将自己分得和赚得的一共四千个金币交给国王,同样得到了国王的赞扬和分享主人快乐的权利。

第三个仆人则是将一千个金币从地下挖出来交给国王,说道:“尊敬的主人,我知道您就算没有播种的地方,也要收割;没有散财的地方,也要聚敛,所以我把您的金币藏了起来,现在原封不动地还给您。”

国王生气地责备道:“你这个又懒又可恶的仆人,你明知道我没播种也要收获,没散财也要聚敛,就应该把那些金币放出去利滚利啊!”

说完,他夺过那一千个金币,交给了第一个仆人。

这个故事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而由这个故事引申出来的效应被称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生动地给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理论上,我们都期待公平,希望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我们都有争取利益、表现自我能力的权利。

但是,纵观整个社会,整个职场不难发现,有本事的人似乎总是有好运围绕在身边;有钱的人总是在拼命赚钱,也赚得了越来越多的钱;获得荣誉的人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再获得荣誉……

相反,没钱的人似乎总是在穷忙,晕头转向都只能维持温饱;倒霉的人似乎总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陪衬永远是陪衬,即使付出努力了,荣誉的桂冠也是戴在别人的头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问问你自己,在工作中,你是倾向于相信那些位高权重的人说的话,还是倾向于相信平级的同事说的话呢?这两类人,你觉得哪一类更可能给你有用的建议呢?你觉得哪一类更有可能成为你事业上的靠山和指路人呢?答案无须言明。

似乎总是那些成功的人,能让我们感觉到更强烈的信念和力量。

因此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在职场中都免不了激烈的竞争,想要取得成功,就需要看看成功者的经验,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朝他们靠拢,实现所谓的“赢家通吃”。

优势积累让自己更强大

这里有一个略显荒诞的故事,或许能说明一些道理。

有一天,一个人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放声大喊:“谁敢惹我?”

路人看他的眼神都很怪异,因为这句话也未免太挑衅了,但过了几个路人也没人去答理他。

这时路过了一个壮汉,看到这个人如此嚣张,便不服气地上去回答道:“我敢惹你!”

本来以为,一场战争难以避免了,谁知先前嚷嚷的那个人马上换了一副笑脸,上来搂住壮汉的胳膊,又将声音提高了八度喊道:“现在谁敢惹我俩?”

也许最初叫嚷的人并不是所谓的强者,但是他却懂得顺应时势,倚仗强者,与强者合作。在职场中,很多事实都证明了一个道理,掌握主动要比被动等待强。

不管你有多少理论知识,多高的学历,都要学会借势,除此之外,还要看清,那些比自己强的人在意的和争抢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如何产生优势的积累

1.弱者如何抓住强者

如果能够从强者的竞争当中看出端倪,弱者就能够从中获利。表面上看,强者都不屑于同弱者合作,他们更加相信的是自己的力量。但是如果两个强者争相不下之时,任何一方多一点点微薄的力量,都可能成为胜者,这点微薄的力量就来自旁观的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