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病从口中入
2122200000028

第28章 中国民间的饮食“偏方”(3)

⑤大米汤米汤中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淀粉等养分,不仅是消化不良、胃病、腹泻、失水患者等的食疗佳品,而且还有丰润肌肉、美白肌肤的作用。

喝汤要讲究科学性。俗话说”饭前先喝汤,胜似良药方“、”饭前先喝汤,苗条又健康“等等。这是因为饭前喝汤等于给消化道增加了”润滑剂“,能使食物顺利咽下。吃饭时再喝些汤则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有益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可预防胃病的发生。有些人吃饭时把饭或馒头泡在汤中,这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由于饭或馒头中饱含水分后会使人们懒于咀嚼,不经唾液中酶的作用,直接吞下食物,必然加重了胃的负担,日复一日,易生胃病。

餐前喝汤,不宜过多,并应缓缓咽下。早晨人们经过一夜睡眠,损失水分较多,因此早餐前喝汤量可适当多些。一般来说,晨起喝肉汤最佳,其富含的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消化吸收可维持3~5小时,故能使人精力旺盛,并能避免中小学生于10~12时易发生的饥饿与低血糖现象。晚餐不宜喝汤太多,否则频频夜尿影响睡眠。体胖者,餐前先喝总进食量1/3的蔬菜汤,既可满足食欲,又有利减肥。

9.多食菌菇食品利长寿食用菌类食品的开发,不仅丰富了人类的食谱和餐桌,更重要的是为人们的健康增添了更有价值、更易于被人体吸收的新的营养来源。

香菇、蘑菇、冬菇和黑木耳等菌菇类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所含蛋白质也较一般蔬菜为高,必需氨基酸比例合适,还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类值得推荐的营养食品。

据营养学家分析,香菇含有18种氨基酸和三十多种酶,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近年来,实验证明,香菇还含有”1,3-β-葡萄糖甘酶“,能提高机体抑制恶性肿瘤的能力。另外,香菇还含有香菇菌丝体细胞液和香菇多糖,不仅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还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能诱导人体内干扰素的产生,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此外,香菇中核酸类物质能抑制血清及肝脏中胆固醇,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同时防止动脉硬化和血管变脆,起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作用。蘑菇和香菇作用类同,长期食用确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可惜的是,我国人民长期习惯于把菌菇类食物当作烹饪作料,很少当作菜肴,摄入量不多。理想的方法,应当把菌菇类食物纳入膳食结构,经常食用。

黑木耳是菌菇类中的一种,营养丰富,滋味鲜美,被誉为”素中之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胶质以及磷、铁、钙、镁、钾等,具有滋阴、益胃、活血、润燥功效,是良好的保健养生食品。国外医学家发现,黑木耳具有降低血液凝结、血黏度作用。同时,还发现黑木耳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脂质过氧化与衰老有密切关系,所以,经常食用黑木耳有利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降低折寿率,使人延年益寿。

10.饮茶健身防病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上最早的野生茶树生长于云南山区,以后经四川、秦岭传向内地,并经印度等国传向世界。茶叶刚被发现时,只不过是一种草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这种神奇的解毒功能,使人们对它敬而远之。魏、晋、南北朝以前,茶叶一直当做药用,很少日常饮用。唐朝建立后,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们的饮食观念逐渐变化,除酒外,又普遍注意到茶,也正是到了唐代,”茶“字才首次出现在我国文字中,创造”茶“

字的是被尊为”茶圣“的唐代陆羽。此时饮茶风气遍及全国,茶、酒并称,成为日常生活的两大饮料。

(1)中国人饮茶的历史茶叶是我国传统饮料,品种多达500种。作为世界上最早产茶的国家,我国的茶历史已有四千多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便是古之写照。按照目前公认的看法,茶从药材变为饮料与佛教的传播有关。由于茶叶具有明显的提神醒脑作用,最早饮用茶叶的是山林寺院中的佛僧。

他们在坐禅修行时,为驱除睡意,常饮茶提神,所以自古有”茶禅一体“之说。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着名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名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寺院众多。因大多数寺院都辟有茶园,而进香者日众,加之唐代文人浪迹天涯,与寺院禅家结下不解之缘,所以僧人的饮茶习惯逐渐被带到民间。

唐代,饮茶习惯与今天大相径庭。首先,茶叶被制成团块状的茶饼,而不是散茶,饮前必须烹煮,称之”煎茶“.今人直接用开水冲沏的习惯,是经元明两代才形成的。唐人饮茶需加以盐、姜等作料,类似于今天西方人在茶中放糖。宋人记载说:”唐人煎茶,用姜用盐,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辄大笑。“再者,唐代陆羽论茶,提出”野者上,园者次“.当时的一些名茶,其生长条件必须是”生烂石沃土“或”生必依岩洞“.此外,从唐代开始,人们还十分讲究饮茶的用水。为此,张又新还专门撰写了一本《煎茶水记》,将天下之水分为20等,通常山泉为上,江河次之,井水为末流。这种讲究,在一些着名产茶区流传至今,杭州便有”龙井茶、虎跑水“之说。

唐代”风俗贵茶“,故”茶之品名益众“.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一批名茶,形成于唐代。以阳羡茶、紫笋茶、蒙顶茶最为名贵。阳羡茶产于今江苏宜兴一带,是唐朝最早进贡皇室的名茶。唐人卢仝诗云:”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紫笋茶产于今浙江湖州的顾渚山区,又称顾渚紫笋茶。这种茶采摘时呈紫色,烹煎后渐转绿色,形状如笋尖,陆羽对它推崇备至。他所提出”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茶叶质量评价标准,便是取自顾渚紫笋茶。

随着饮茶习惯的养成,饮茶也从日常需要升华为一种礼仪风俗。以前,人们款待宾客主要是酒食,唐代以茶待客蔚然成风。以茶代酒成为清淡高雅的情趣。”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生动地描述了这种情趣。名茶不仅是平民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也常常是皇帝恩赏群臣、犒劳军队将士的赐品。

(2)饮茶的健身作用饮茶的健身作用广为人知,”茶为百病之药“.红茶性微温,绿茶性偏凉,花茶性升散,所以,体质偏寒者宜饮红茶;体质偏热者宜饮绿茶;春天阳气升发,饮花茶为好;夏天气候炎热,饮绿茶为当;秋冬季天气寒冷,饮红茶为佳。红茶是全发酵茶,制作工序复杂,茶色以红艳为贵,闻名世界的祁门红茶就产于我国安徽省。

绿茶保持了茶叶的天然特性,冲泡后青翠碧莹,色清、香醇、味美,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茶叶种类。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一些人追求鱼肉荤腥、糖果甜食及香醇美酒等美味佳肴。这些食物食用后可产生乳酸、尿酸等酸性代谢废物,形成病态酸性体质。易使人出现疲劳,情绪急躁,胃肠闷胀,消化不良,呼吸加快,智力减退等慢性酸中毒现象。

茶叶里含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及黄嘌呤等生物碱,是优质的碱性饮料。人们饮茶后,茶水在体内迅速吸收与氧化,产生浓度较高的碱性代谢产物,中和酸性代谢物质,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使人体保持在正常的弱碱性状态。从传统概念上说,茶可起驱散疲劳、清思明日、生津止渴、利尿止泻、清热解毒、镇咳平喘和消食减肥等功用。顺便说一句,饮茶还有明显的解酒作用。

日本科学家发现,常用红茶漱口有预防流感和抗龋齿的作用。研究表明,红茶里含能有效杀死流感病毒的成分,研究人员在病毒感染区用比一般红茶水浓度淡的红茶液浸泡5秒,发现该病毒便会失去感染力。因此在流感高发季节,应饮用红茶或用红茶漱口。

(3)喜品茶中”绿色“

茶的药用,数千年前就被我国发现。《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古代大医学家陈藏器所着《本草拾遗》称:

”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足见茶之药功卓着。当今世界,医药界面对西医药治疗谱偏窄,副作用、抗药性日剧的形势,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东方的中医药。以茶作为日常饮料的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先后开始对茶叶药用进行了研究。

目前茶色素已列入我国国家级创新药物,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有疗效,对肿瘤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脂肪肝、老年性痴呆,以及肾病综合征、胃病和高原性肺心病等均有良效,且无毒副作用。《亚洲医学新闻》报道称,中国绿茶可能成为抗胆固醇的新”武器“.香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绿茶对大鼠的降胆固醇作用相当于或优于常用的降脂药。绿茶可使胆固醇水平降低约25%,不同茶种的降脂作用按以下顺序递减:茉莉花茶(20%发酵)、乌龙茶(半发酵)及普洱茶(全发酵)。饮绿茶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的发病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