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委曲不能求全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学会爱自己。
人常说,“委曲求全”,想通过委屈自己的方式获得较大的利益,可事实的确如此吗?当我们委屈自己的时候真的就能求全吗?
1995年3月7日下午3点,前一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珠海某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盼到10分钟的工休时间,因为太累了,一名身体染病的女工实在坚持不住,便伏在工作台上打起了盹。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韩国女老板顺手操起一块线路板要朝这位女工猛砸过去……紧接着大发雷霆,吼叫着让各生产线的管理人员直身站立举起双手做投降状,然后叫车间工人统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青年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妇人。女老板吼叫:“你为什么不跪?”青年说:“我是不会给你下跪的!”这个中国青年员工的名字叫孙天帅。
面对无所畏惧的孙天帅,女老板没有一点办法,最后只能气急败坏地大吼:“不跪就马上给我滚出去。”孙天帅毫不犹豫,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在强行委屈自己与保留尊严之间,孙天帅选择了尊严。假如说孙天帅和别的人一样跪着接受老板的惩罚,那么他不仅失去了尊严,而且自己的工作条件也不会得到任何改善,今后还可能会面临更严厉、更苛刻和有损人格的惩罚。与其待在这样的公司里,还不如早日离开。
很多时候,我们委屈了自己不仅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还可能出现更差的情况。而且一再退让很可能导致个人精神压抑,做事缺少热情和主动性,导致自己的生活状况更糟。有时为了大局委屈自己的利益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论什么事情都想通过委屈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那么问题将永远不会得到解决。
所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学会爱自己。爱自己,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不委屈自己、爱自己,还表现在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上。
有一个农民,只上了几年学,家里就没钱供他继续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二亩薄田。在他18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瘫痪在床的祖母。
改革开放后,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村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池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想发财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他便向亲戚借了300元钱,养起了鸡。但是一场大雨后,鸡得了鸡瘟,几天内全部死了。3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只靠二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可谓天文数字。他的母亲受不了这个刺激,忧劳成疾而死。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
36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没有女人看得上他,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而且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
但他仍然坚持着,不久后他又四处借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断了一条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机,也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废铁卖。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但多年后他还是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有一亿元的资产。
这么多的磨难是常人无法承受的,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这种坚韧皆是源于对自己的珍爱,他不委屈自己将就着过完一生,而是选择了坚强地向前奔跑,最后他成功了。
珍爱自我,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可以让我们在无房无居的时候,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第二节 闭门思过,不如开门思过
自己一个人闷在屋子里思考着自身的不足,即使几天不吃不喝,也未必能思考出个所以然来。
人常说,“闭门思过”,意思是说要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定期反省自己的过错是必要的,但是关起门来思过就没有必要了。其实,从更有利的方面来讲,闭门思过,远不如开门思过。
如果一个人将自己关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埋头苦想自己的过错的话,是很难得出准确答案的,因为供他参考的数据实在是太有限。但是开门思过就不一样。它指的是人要打开门来,多和外界接触,向别人请教来查出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再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从中认真总结,争取做得更好。如此看来,开门思过,的确要比闭门思过好得多。
原一平,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终身会员,荣获日本天皇颁赠的“四等旭日小绶勋章”,被誉为日本的推销之神,但其实他小的时候以脾气暴躁、调皮捣蛋、叛逆顽劣而恶名昭彰,被人们称为无药可救的“小太保”。
在原一平年轻时,有一天,他来到东京附近的一座寺庙推销保险。他口若悬河地向一位老和尚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以平静的语气说:“你的介绍,丝毫引不起我的投保兴趣。年轻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改造自己?”原一平大吃一惊。“是的,你可以去诚恳地请教你的投保户,请他们帮助你改造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你按照我的话去做,他日必有所成。”
从寺庙里出来,原一平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接下来,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请同事或客户吃饭,目的是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
§§§第三节 强项有时候会害了自己
原一平把种种可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录下来。通过一次次的“批评会”,他把自己身上那一层又一层的劣根性一点点地剥落掉。
与此同时,他总结出了含义不同的39种笑容,并一一列出各种笑容要表达的心情与意义,然后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
他开始像一条成长的蚕,在悄悄地蜕变着。最终,他成功了,并被日本国民誉为“练出价值百万美元笑容的小个子”;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假如说原一平只是自己一个人闷在屋子里思考自身的不足之处,即使几天不吃不喝,也未必能思考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在我们为人处世时,有很多明显的问题自身是很难感觉出来的,但是对于别人来说这些问题却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就应多向别人请教,寻求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避免他们所犯过的错误,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路走得平坦一些。
那么,二十几岁时,我们究竟应该学习别人身上的什么呢?
首先,学习他们遇到问题时的心态。可以通过向成功人士请教,他们遇到问题的反应是什么,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另外,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认真总结成功人士保持着怎样的心态去获取成功。
其次,学习成功人士在遇到难题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成功人士如何面对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在方案出现变动的时候,如何因计划而变动方案,以及在最艰难的时候如何做到化险为夷。
再次,学习成功人士,在平时如何积累。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成功人士,或者成功的企业是如何一步步壮大,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我们需要虚心地向成功人士请教他们积累的经验,更需要自己仔细地去观察他们是如何进行积累的。通过这样的观察,再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中加以利用,这样就会使自己更容易取得成功。
§§§第四节 专家也有出错的时候
大部分人往往很难突破权威的束缚,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走,以至于习惯于听从权威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一旦失去了权威,他们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也就无法成为成功的人。
“权威”一词,词典上解释为: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世界上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权威。在家我们听父母的话,在学校我们听老师的话,在公司我们听上司的话,在社会上我们听专家的话……久而久之,缺了权威的指导,我们似乎寸步难行。
对权威的尊崇,常常会演变为迷信和神化,同时,我们大脑中“自我思考、冲破权威、勇于创新”的思想将日渐匮乏。
从前,有一个马贩子卖马,可他的马连着几天都无人问津。后来,他以重金请伯乐先生围着他的马转悠了几圈。虽然伯乐先生一言未发,可人们却抢着购马,从中可见权威的影响之大。
生活中,人们习惯了以专家的是非为是非,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专家不可能出错”。于是,在一般人的思维模式当中,专家就成了权威。但是,如果迷信权威,机械地奉行权威的教条,那么我们便永远不会进步。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了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遵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在那个时代,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也就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但操练条例并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
这个故事令人捧腹。然而,在职场中,许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上司的指示、老员工的经验,人们亦步亦趋,奉之如神明。
只有思维活跃、富有胆识,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不为过时的老观念、老框框所束缚,敢想、敢说、敢改革,不断探索新奥秘,我们才可能走出新路子。
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公司IBM,有一条宝贵的经验是不录用恭顺的人,只任用实事求是的人。这种实事求是的员工不迷信权威,敢于讲真话,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很好地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进公司各项工作的进展。IBM第二代领导人沃森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经营者,他深有体会地说:“最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就是那些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人。我宁愿用那些脾气不太好,但是敢于讲真话的人。作为领导者,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能够办成的事情也就越多。”
然而大部分人往往很难突破权威的束缚,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走,以至于习惯于听从权威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一旦失去了权威,他们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也就无法成为成功的人。
我们在接受别人所谓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或者所谓的“板上钉钉”的道理时,要敢于有相反的思路,要挑战一切,不怕提出“愚蠢”的问题,不要被权威人士吓倒。
§§§第五节 有些“规则”只能让人绕得更远
越是急功近利,越是达不到目的。人生很多事情,都要慢慢来,只有凡事做到举重若轻,一步步地走稳了、走实了,才能走得更快、更好。
曾几何时,我们都拥有一腔热血,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但是随着我们逐步融入这个社会,我们却显得“老实”了,做事有了一套“规则”,离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越来越远。虽然这些“规则”看起来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但也正是这些“规则”让我们与成功离得越来越远。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起初是一个外人眼中傻里傻气,没有远大目标的老实疙瘩,但也正是这个傻得让人有些喷饭的“许木木”,最终比他周围的大部分人都走得远。他是一个没有被社会规则化的人,伤心就真的伤心,大哭,大笑,真心地佩服别人,毫不掺假。而成才这样的“精得和鬼一样”的人,他懂得给领导送礼,懂得上进,选择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事情,哪怕是有些不仁不义,他也会认为这是必要的……但即使这样,事情就像他想的那样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吗?没有,他在绕了一大圈之后,却回到了许三多曾经待过的地方,一个让很多战士都觉得没有希望的地方。这时候他才开始反思,或许在绕圈子的时候,他把自己最该保留的东西失去了,那就是真正的自己。于是他开始寻找真实的自己,踏踏实实地做事、做人,最终才赶上了许三多。
其实,在社会中,我们大部分人更像成才,急切地期盼成功,所以学着去变得更加圆滑,学着让人更看不出自己的真心,于是我们变成了一个社会的综合体,一个分辨不出自己本来面目的行尸走肉。直到有一天,突然看到那个曾经被自己嘲笑不懂人情世故的人走在了自己的前面,才开始反思,若有所失:或许我们错了。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染缸中,我们被染得五颜六色,人的本色就如同阳春白雪一样的稀有,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张曼玉堪称一代影后,如果说她的成名百分之八十靠的是机遇,那么百分之二十则是靠她本身特有的气质和不懈的努力。1983年,18岁的张曼玉报名参加了当年的港姐选美大赛,并在决赛中获得了亚军和“最上镜小姐”的荣誉。从此,人们便认识了这个容貌秀丽、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而她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理想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她的人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给人以曼妙灵秀、温雅纯净的感觉。身材修长、笑容纯真、娇憨可爱,乌黑飘逸的长发、明亮慧黠的双眸总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的相貌在演艺圈里虽然算不上最漂亮,但却很有特点,她的美丽让人无法复制。在多年的演艺生涯里,张曼玉一直保持着清新自然的本色,也正因为如此,她才成为世界影迷心中无法替代的偶像。
同年与张曼玉一起选上的佳丽有48人,当时的冠军恐怕已经不为人所知了,而张曼玉却让人们无法忘记。对张曼玉而言,如果她没有保持自己清纯自然的本色,而是随波逐流,追赶所谓的“时尚”,那么也就不会得到命运女神的眷顾。
本色就是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把自己最本真的一面呈现出来。若过多地掺杂社会上所谓“规则”的东西,只会让人走弯路。这样的人太“精明”了,社会上的枝枝蔓蔓都干扰着他,使他做事情不能一心地直奔目标,不是通过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而是将精力花在讨好上司、拉帮结派上,自然无法更快地达到目标。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越是急功近利,越是达不到目的。人生很多事情都要慢慢来,只有凡事做到举重若轻,一步步地走稳了、走实了,才能走得更快、更好。
§§§第六节 执著很可能只是一相情愿的固执
失败者常常混淆了工作本身与工作成果。他们以为大量工作,尤其是艰苦工作,只要坚持,有着执著的态度,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
大多数人从小就被教导,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只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由于“不惜代价,坚持到底”这一教条的原因,那些中途放弃的人,就常常被认为“半途而废”,令周围的人失望。事实上,有时候这样的坚持很可能只是一相情愿的固执。
一个胖女孩最近在减肥,她一直认为发胖是因为吃的食物太多造成的,所以,决定节食。她也果然有毅力,每天的主食绝不超过二两,其余皆用水果、蔬菜来填补。然而,两个月之后,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离开她一样,依然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而她却由于营养不良,已变得比较虚弱,爬三层楼梯都会气喘吁吁。
尽管这样,她仍认为是自己坚持的时间太短,又过了一个月,情况还是那样。没有办法,家人把她拉到医院,征求医生的意见。医生告诉她,减肥是要讲科学、讲方法的,不能只靠节食,还要结合运动,并保持心情舒畅。
女孩听了医生的话,意识到了曾经的“坚持”都是无用的。于是她按照医生教的方法,每天坚持锻炼,适当节食,并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愉悦心情。果然,一段时间之后,她取得了很大的减肥成效。
其实,不只减肥要讲方法,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正确的方法。
销售经理经常对业务受挫的推销员说:“再多跑几家客户!”父母常对拼命读书的孩子说:“再努力一些!”但是这些建议都有一个漏洞,比如对于一位高尔夫球高手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多做练习,而是要先把挥杆要领掌握好,否则,再多的练习也没用。对于我们来说,正确的方法往往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在工作中,设定目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也常会设计一套工作方案,并执著地依照这套方案行事,而完全忘记了要根据形势的变化更换方案。其实,只要头脑稍稍地转动一下,选用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肯·富奇辞掉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业务员工作,改当顾问。大概因为刚刚进入新行业,有一段时间,他变得十分散漫,工作时经常状态不佳,耽误了不少业务。他痛苦极了,决定养成一个能一直保持下去的习惯。这时有人建议当他每天早上走下楼梯到楼下的办公室时,打扮得就像要去外面的公司上班一样,这样做显得专业,随时准备好突然有人来邀请他与客户约会,以及让自己的心理处在工作状态中。后来肯·富奇发现,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法。
态度执著者经常自己摸索方法。但既然成功可以复制,经验可以传承,又何苦去慢慢学炸鸡的技巧?加盟肯德基开家分店吧,操作手册上写得很清楚,你很快就能够炸出美味的鸡肉,并且招聘来的员工即使没学过做快餐,按照炸鸡配方及流程照做一遍,也能做出肯德基炸鸡。走遍每一家分店,都会吃到一样好吃的炸鸡,就是这个道理。
在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遇到难题的时候,绝对不应该一味下蛮力去干,要多动些脑筋,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确。
§§§第七节 靠谁也不如靠自己
你所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谁也救不了你,谁也代替不了你,只有自己帮助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人生如同一顿自助餐,不能坐等着别人来为你服务、照顾你、帮助你,“搀扶”着你走完坎坷的人生路。你所拥有的永恒不变的资源就是你自己,想要真正有所成就,想要拥有一段真正充实的人生,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弃心中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奢求别人会向你伸出援手,只有自己动手,自己奋斗,才能为自己打拼一片美好的未来。
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洛奇到一家分公司去视察工作,在卫生间里,他看到一位小伙子正跪在地上擦洗黑污的水渍,并且每擦一下,就虔诚地叩一下头。洛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这位小伙子答道:“我在感谢一位圣人,他帮助我找到了这份工作,让我终于有了饭吃。”洛奇笑了,说:“我曾经也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他一下吗?”小伙子说:“我是个孤儿,从小靠别人养大,我一直都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能使我吃饱之后,还有余钱,那么我很愿意去拜访他。”
洛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高山,叫胡克山。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能为人指点迷津,凡是遇到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10年前,我到南非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上他,并得到他的指点。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个月的假。”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是个虔诚的教徒,他谢过洛奇后就真的上路了。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最后终于到达了自己心中的圣地。然而,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
小伙子很失望地回来了。他见到洛奇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董事长先生,一路我处处留意,但直至山顶,我才发现,除我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洛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因为,你自己就是圣人。”后来,这位小伙子成了美孚石油公司一家分公司的经理。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向记者讲述了上面的故事,并补充了这么一句话:“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人生成功的开始。任何人只要相信自己,就能够创造奇迹。”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即便是圣人,也知道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有句名言叫“自助者天助”。人只有独立,并发现自己的才能之处,对此加以利用,才能有成功的希望。他人给我们提供的仅仅是助力,而不是前进的基本动力。人生的第一步总是由自己来迈,怎能借他人之腿呢。
虽然人生的旅途并非花团锦簇,坎坷磨难常常会让你伤痕累累,但年轻的我们才刚刚开始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建立属于自己的事业。此时此刻懂得爱惜、珍视自己,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生命的战场不是没有同盟,只是这些盟友只能给你精神上的慰藉,为你加油,使你自信。而一切赛程却还是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不能完全依赖别人。许多从艰苦环境中奋斗出来的人们,他们并不比别人多一些天赋,所多的也只是战胜自己、坚强独立的精神。即使你最终没能达到彼岸,但只要曾经努力过,用自己的力量征服痛苦、渡过难关,那种感觉也是一种快乐。
既然人生的路只能依靠自己来完成,就必须练就一身闯荡江湖的硬本领,绝不能怀着侥幸、懈怠和投机取巧的心理。那种一味依赖别人、寄希望于所谓运气的人,幸运女神终将离他远去。
别人铺好的路固然平坦,但少了一份坚信,少了一份拼搏的乐趣,少了一份奋斗的甜蜜。而相信自己,领略自身所蕴涵的力量,我们的潜能将倾囊而出,促使我们发挥前所未有的力量,直奔成功之门。
§§§第八节 减三分言语,多七分睿智
言语谨慎对一个人立身、处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祸从口出,就是说祸患常因为言语不慎而招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我们常说:“言多必失。”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得多了,话里自然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特别是人多的场合,一不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话就可能伤害了某个人,这自然会给你招惹祸端。
在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个人的成败荣辱,所以言行不可不慎。
《增广贤文》里有这样一句话:“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人们不可能保证自己把每一句话都说得滴水不漏,不一定哪一言一语,就会无意中中伤他人或者引来他人的误会,为自己埋下隐患。
俗语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言语谨慎对一个人立身处世具有深刻的意义。花开得太盛则败,话说得太满则会招致祸患。因此,老于世故的人说三分话,绝不是不诚实,更不是狡猾,是为了减少自己出错的可能性。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多好言语,能体会语言的魅力,却很少能体会到语言的威胁力。但是,谈吐谨慎是不应当分年龄的,年轻人更应该很早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谈吐内容,因时、因地、因人而开口。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不得言。这才是通达世故的表现。
当然,逢人只说三分话,并不是叫我们一定要话说三分就闭口,这样会很死板,也会引发听众的不满和戒备。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大可以灵活发挥,既不至于把话说得太满而失了回旋的余地,又可以让人觉得我们是真诚而坦率的。
当威尔逊刚就任俄亥俄州的州长之时,在一次宴会上,宴会主席向在座众人介绍,说威尔逊是“未来的美国大总统”,这只是主席对威尔逊的称颂罢了。
威尔逊在即兴发言时,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在加拿大有一群垂钓的游客,其中一名叫做强森的人,大胆地试饮某种有危险性的酒。强森喝了过多那种有害的酒后,便和其他同伴欲搭火车回去,但是,他却不搭北上的火车,反乘往南下的火车。大家急于把他找回来,于是就打电话给那班南下列车的车长:‘请将一位叫强森的矮个子的人,送往北上的火车,他喝醉了。’不久,他们就收到车长的回电,表示:‘请再详示其特征。本列车中有十三名醉酒的乘客。他们既不知自己的姓名,也不知目的是何方。’”威尔逊笑着说:“而我威尔逊,确知自己的姓名,可是,却不能像你们的主席一样,确实知道我将来的目的地在哪里。”四座的人士一听都哄然大笑。
威尔逊用一个巧妙的故事补救了主席的“口误”,“我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能否当选总统还未可知呢!他不仅给自己留下了余地,而且也避免了日后可能产生的问题,还为在座众人留下了谦逊有礼的印象。
语言这东西,减三分说总比多说三分强,不能说的就推给别人说。那些生性直爽,爱吐苦水的人、喜欢争论不休的人、喜好当众炫耀的人,都不是会说话的睿智者。历史上“言多必失”的教训实在太多,我们应当知道,说得越多,所能控制的也就越少,说出愚蠢的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年轻人应好好斟酌“惜言”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多说话招致祸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少说话,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和主张,虚心向有才能的人学习,才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是说话要慎重,不要妄发言论,信口雌黄,让人觉得你不知天高地厚。三是讲话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和讲话的对象,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炫耀自己在某一方面有学识、有见解,或是比别人知道的他人隐私多,乱发议论,这样既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也会影响人际交往。四是要注意讲话内容的选择,该讲的要讲,不该讲的则不要到处乱讲。
深谙这些,虽然不会让我们成为人人盛赞的智者,但至少不会让自己变成一个人人背后议论的愚人。
§§§第九节 年华尚早,何苦“破釜沉舟”度人生
生活从不强迫人们非要如此这般,是我们自己令自己陷入绝境。“破釜沉舟”为人处事的方法,对现代人来说并不可取,对年轻人来说则更不要轻言。二十几岁,人生伊始,何必非要将自己逼至绝境。
“破釜沉舟”意味着没有后路,虽然它大显人的英雄气概,但这个词对于年轻人来说,必须要冷静地分析其正确性,切不可在现实生活中生搬硬套。因为,“破釜沉舟”的前提是抱了必死的决心,是“不得不”做出某种选择。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必要这样做,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万万不可断掉自己的后路,因为即使是失败了,我们也仍有翻身的机会,毕竟,辉煌人生此刻才刚刚开始。
学会脚踏两只船,为自己留有辗转的余地,是比较可取的处事方式,当然,它不适用于情感问题。人们常说,脚踏两船易栽跟头,但于真实生存的世界,却是留有后备的做法。这种观点并不是告诉人们要一心二用,而是在逼不得已时,确保失去了一样还留有另一样。
人生漫长而多舛,谁也不知道在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为自己预留后路不失为明智。
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以及召忽三人很要好,决心在事业上互相合作。他们曾经合作做过生意,但他们更想合作治理齐国。
当时齐王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纠,一个叫小白。召忽认为公子纠是长子,一定能继承王位,因此对管仲和鲍叔牙说:“对齐国来说,我们三人就像大鼎的三条腿,缺一不可。既然公子小白不能继承王位,那干脆我们三人一同辅佐公子纠吧。”管仲说:“这样等于吊死在一棵树上。万一公子纠没继位,那我们三人不是都完了吗?国中的百姓都不喜欢公子纠的母亲和公子纠本人。公子小白自幼丧母,人们必定可怜他。所以究竟谁继承王位很难说,不如由一个人侍奉公子小白,将来统治齐国的肯定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个。这样,不管哪一个当了齐王,我们当中都有功臣,可以相互照顾,进退有路,左右逢源。”于是他们决定由鲍叔牙去辅佐公子小白,由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
后来,管仲射杀小白,鲍叔牙叫小白装死。管仲以为小白已死,从容地陪公子纠回国继位。不料公子小白已先回国当了国王,成了齐桓公,鲍叔牙成了功臣,管仲和召忽成了罪人。
正因为管仲事先想到了退路,所以,鲍叔牙可以在齐桓公面前说情。齐桓公不但没杀管仲,反而让管仲当了宰相,协助自己干出了一番霸主的事业。
如果当时管仲三人全辅佐公子纠,那么一旦公子小白掌权,他们三人就都没命了,历史上也就不会留下管仲这么多的政绩和言论了。管仲以事实告诉人们:凡事不可做绝,“留有余地”实际上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看问题也不能只看到眼前顺利的局面,而不管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一相情愿地去处理问题,要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由此可知,“破釜沉舟”的做事之法越加显得不智,如非必要,年轻人最好先将此种观点束之高阁。
§§§第十节 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宽阔的,不要说爬山下海,即使是走在宽阔平坦的大街上我们也不要大意。只有谨慎前行的人才有可能顺利地走过人生这条崎岖的长路,不断享受那些美好动人的幸福时光。
人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其道理不言自明,因为我们早已在坚持这个人生信条;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一点却常常为我们所忽略而没有摆到心中合理的位置上。究其原因,也许是我们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其他人也会像自己一样坚持“害人之心不可有”。
世界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每一个井盖下面,不知道是陷阱还是水道。井盖一旦被打开,将酿成多少悲剧,又有谁人知晓?而我们的无心之语,遇上他人的有心之意,往往就会令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年轻人爱勇往直前,但防范之心却很薄弱,这一点是甚为危险的。
张丽是某化妆品公司的业务骨干,她的业绩一直非常突出,与上司丁姐的关系也很亲厚。新来的业务员小洁被安排到张丽带领的这个小组,小洁很年轻,一副单纯简单的模样,和张丽很谈得来,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一次,张丽因为疏忽,在工作中出了一个小差错。要求严格的丁姐严厉地批评了她,张丽有些不服气,一整天都板着脸不说话。吃午饭的时候,小洁在张丽面前把丁姐大骂了一顿,似乎早就看不惯那个“老女人”独断专行的作风。话虽然有点过分,但还是让张丽心里舒服了一些,于是她忍不住也跟着骂了几句。
这件事张丽并没有放在心头,不久,她却发现许多重要客户都不再和自己联络了,最令人震惊的是,小洁的桌上竟然摆着这些客户的详细资料。张丽愤怒地找到丁姐,没想到丁姐冷淡地说:“自己的工作没做好,就不要抱怨别人。还有,有意见可以当面跟我谈,不用背后议论。”
一瞬间,张丽明白了一切。但气愤和后悔早已于事无补,几天后,她便离开了这家公司。
张丽的错误在于识人不清,没有看到对方亲切的外表下包藏着的祸心,结果错误地将心存歹意的小人当做朋友,留下了可以为人利用的“把柄”,掉进了人家挖好的陷阱里。
荀子在论人性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固然有些偏激,但未尝不是真理。
人们之所以受到接近自己的人的伤害,重要一点就是错把小人当君子,误把骗子当朋友。在现实生活中,尽管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善于伪装自己,但由于其本身之意在于存心害人,所以不论他伪装得多么巧妙,总会露出马脚。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言谈举止及处理问题的具体方式诸方面来观察他的人品。当发现你身边的人十分虚伪、奸诈时,就必须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一般情况下,只要你经常通过多方面洞察与你接近的人,就会发现许多你在平时所不易觉察到的东西,会很清楚地了解到你身边的人对你的真实态度,而不至于在危险即将来临时全然不知,甚至还把加害你的人作为亲密的朋友对待。
细心洞察最接近你的人,你会成功地避免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损失,而减少不良的恶果。
§§§第十一节 思想与行动都是巨人
成功就像爬山,不要妄想着飞到顶峰,要靠汗水加脚印去攀登,一蹴而就只能是一相情愿的臆想。
那些欲有成就的人,实干精神即是他们的人生信条。因为他们知道,单纯地拥有天赋和想象力,而不去设身处地为之,成就就不会光顾他们的生活。实干正是展现一个人能力和实力的方法,也是人们成功的必经之路。
英国有一个叫弗兰克的青年,从小立志创办杂志。一天,弗兰克看见一个人打开一包纸烟,从中抽出一张纸条,随即把它扔到地上。弗兰克弯下腰,拾起这张纸条,那上面印着一个著名女演员的照片。在这幅照片下面印有一句话: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烟草公司敦促买烟者收集一套照片,以此作为香烟的促销手段。弗兰克把这个纸片翻过来,注意到它的背面竟然完全空白。弗兰克感到这儿有一个机会,他推断:如果把附装在烟盒子里的印有照片的纸片充分利用起来,在它空白的那一面印上照片上的人物的小传,那么这种照片的价值就可大大提高。
于是,弗兰克就找到印刷这种纸烟附件的平板画公司,向这个公司的经理推荐他的主意,最终被经理采纳。这就是弗兰克最早的写作任务。后来,他的小传的需要量与日俱增,以至于他得请人帮忙。他于是要求他的弟弟帮忙,并付给他每篇5美元的报酬。不久,弗兰克还请了5名报社编辑帮忙写作小传,以供应平板画印刷厂。弗兰克竟然成了编者!最后他如愿以偿地做了一家著名杂志的主编。
如果弗兰克缺乏联想能力,那么卡片到了他的手中就成了废纸,如果弗兰克单纯地想象在卡片背后附上人物的经历,而不去找印刷工厂提供自己的创意,那么弗兰克也不可能成功。生活有时给了你很多机遇,自然也给了你造诣和资质,但是当你不懂得付诸行动来展现你的才干时,失败的恶魔已经追随在你的身后,等着你掉入它的深渊。实干既是摆脱厄运的方法,也是成功的阶梯。
中国的温州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经商本领全国有名,甚至享誉世界。他们涉足社会各个行业,且都有所成就。人们一直想探究他们的“生财之道”,殊不知敏锐的洞察力和迅速的执行力就是他们制胜的法宝。
当时欧盟决定推行使用欧元时,很多人都在讨论欧元的前途如何。而温州人却已经测量了欧元的尺寸、样式,在加紧赶制专门用来装欧元的钱夹子,这是推行欧元后欧盟民众都需要的。欧元被推行之时,温州人做的钱夹子立刻占领了欧盟市场。
有时候,聪明才智往往会给人错觉,让人以为勤奋和实干对有天赋的人来说是无用的,而有许多人就是在拥有这种思想后止步不前。人们常常以为天才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一个成大事者,甚至认为他们不需要刻苦和谨慎,就能取得显著成绩。这完全是一种谬误。
“我实际上比任何一位在田野里耕耘的农夫都更苦更累。”英国画家密莱斯说。因为他作画的时候总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当他提到年轻人的时候,他说:“我对所有年轻人的忠告是:‘去工作吧!’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是人人都能工作。不工作的人,即使是天赋再高、绝顶聪明,也无法创造辉煌。”没有艰辛就没有成就。大人物的丰功伟绩靠的都是实干和持之以恒。
如果一个人的智力与能力一般,实干就成为了弥补才智的方法。如果做到了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勤奋的工作就会将成功送到你的面前。年轻的人们应当要有一点意识:并不是用一颗触景生情的心,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使你成为巨人,怎样展现自己的能力,才是加倍的能干者。十个空想家,永远抵不上一个实干的能人。
§§§第十二节 请教不择人
树立学习的精神,不要端着自己的架子不放。“三人行,必有我师”。学历不是证明能力的唯一要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善于求教才是智者的做法,那些不懂装懂者通常都是贻笑大方之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的经历,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作总结,因而都会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传授,那是他经受人生挫折和享受人生快乐之后的人生哲学,我们学习它们,吸收它们,让自己能少走许多弯路,向人请教,远比自己没头没脑去“撞大运”要聪明得多,有效得多。
向人请教,不必注重对方身份的高下。请教不择人,从前辈那里,我们能够学到做事的方法与经验;从新手那里,我们也能学到不囿于成见的跳跃思维和创新求变的能力。向不同行业的人学习,会让你的知识面将越来越广,只有在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才能独创一格。
我国古代的先贤孔子,便是一个好向人求教的人,他曾拜七岁小子为师,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从不因为身份而吝啬求教。
一次,孔子带领众弟子去参观鲁桓公的庙宇,发现了一种叫做“溢满”的容器,这种圆形容器倾斜而不易放平。孔子不解地问守庙人,守庙人说:“这是君王放置在座位右边的一种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就会倾斜,装入一半水时就正立着,灌满了时就会翻倒过来。”
于是孔子就回头叫一个弟子往容器内灌水,果然是在水灌满的时候容器就翻倒过来了。孔子感慨地说:“不错!哪有满而不翻的道理呢?”针对这种现象,孔子又趁机向弟子们讲述了一番做人的道理,即做人一定要谦虚,不能骄傲自满,要像大地一样低调沉稳,承载万物;像大海一样虚怀若谷,容纳百川。
任何人都有知识的盲区,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如果能够虚心求教,就能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
请教不择人,不要因为自己知识丰富,已经是精英级别的人物,就深感自得。你遇到的每一个人,无论身份高低、行业异同,都一定有一些宝贵的个人经验是值得你吸收借鉴的,能否成为一个善于请教的人,关键还是态度问题。
我们向人求教时,切勿先被一种成见所蒙蔽,以为自己平日对某人的印象极佳,那人说出来的话便一定没有错,这就是失去了理智的行为。实际上,你应该先知道对方对于你所问的事情懂不懂、有没有经验才是。一位成功人士说:“很多人平时最大的错误,就是对于任何事自己都先存了一种成见,当他们去请教别人时,实际上,并没有存着探索真理或搜求有识者经验的目的。他们最后无非是希望对方对他的意见大加夸奖一番,如果对方给了他一个否定的回答,那么他往往不区别事情的曲直,只是大失所望,最后还是依自己的意思去做。”
如果我们也不慎犯了这个毛病,那么就要尽快纠正过来。我们该知道,求教于人并非只是使自己心境舒畅,而且也要寻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来。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更应该有虚心求教的意识,因为此刻我们无权声称自己已经了解万事万物,我们仅仅只是一个半杯而已。我们只有不断吸纳各种经验教训、知识学问,才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才可在做事时驾轻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