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
2107600000003

第3章 先做适者,再做强者

§§§第一节 人生的起点可以不从底层开始

许多人在到达上一层之前,也许已经元气大伤、锐气全无了,因为他们把太多的热血洒在了污泥里。

美国五大湖区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刚参加工作时非常贫穷,他最初是从纽约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兰的,后来在湖滨南密歇根铁路公司谋了一个书记的职务。

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这个职位的视野过于狭小——除了忠实地、机械地干活以外,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可言-已不能满足其远大志向了。同时他也意识到,梯子底部不一定就安稳,上面随时都可能掉下东西砸到自己,不如爬到梯子的上部,一心朝上爬。

于是,他辞掉了这份工作,在赫约翰大使的手下谋得了一个职位。大使后来成为了国务卿、美国驻英国大使,而在此之前,考尔比就已经想到,与前者在一起不会有发展,而与后者共事则会有很大的成就。

工作应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二十几岁的人会认为从哪里开始都一样,先落了脚再说,并满怀抱负地表示不会在底层待多久。但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进到那个层次后,便很难再出来了。对这个问题,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有过很经典的论述,他说:“这种从基层干起,慢慢往上爬的观念,表面上看来也许十分正确,但问题是,很多从基层干起的人,从来不曾设法抬起头,以便让机会之神看到他们。所以,他们只好永远留在底层。其实,从底层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反而会增加一个人的惰性。”

也许有的人还是不理解,仍然认为“没有必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回答。因此,一级也好,两级也好,总之,在职位上努力向上攀登十分重要,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只要你能登上一个较高的职位,就有机会将周围模糊不清的东西看得很清晰。

因此,成功人士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从基层的往上一步或上两步开始,这样就会避免你形成狭隘的思想和悲观的论调,尤其是避开低层次的斗争。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由于资源和机会有限,也由于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所以斗争与内耗往往十分激烈。许多人在到达上一层之前,也许已经元气大伤、锐气全无了,因为他们把太多的热血洒在了污泥里。

有一位快奔三十的在北大读MBA的人袒露,他已经毕业好几年但是还来读MBA,只是为了越过一些层级。他原来的单位是个很保守的地方,论资排辈,他工作了几年,仍然是个小角色,既参与不了任何重要的事情,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而对自己比较适合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位置又是那样遥不可及。他的许多同龄人都逐渐变得懈怠和颓废起来,但他选择了离去,选择了越过一些也许是永远都难以“胜任”的层级,直奔“主题”。虽然MBA的课程读起来很辛苦,但他乐在其中,因为他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于是,他选择在二十几岁即将面临而立之年的时候充实自己,让自己有能力飞跃到另一个层次。后来,他果然做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年薪超过50万,而他原来的年薪不足2万。

更重要的是,他坐在了最适合他的位子上。

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前进,虽然看起来很务实,但是也可能前途暗淡,从而使自己丧失最初的希望和热情,迷失方向。

应该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你现在应该很清楚了。

§§§第二节 先做适者,再做强者

人生当如水,无常形常式,却包容万物,无往不利。能屈能伸,乃智者人生。

人生在世,谁都愿意做一个强者,但是做一个强者何其容易,尤其是二十几岁的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虽然已经有了一些人生和工作经验,但是我们却没有拥有成功。所以,我们难免会心急上火,耐不住,事实上,越是这样,越是什么也做不好。二十几岁的我们要想做强者,就该从适者做起,只有适应了,才可能超越。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不得志,有人向他推荐一位得道大师。

他找到大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大师沉思了一会儿,默然舀起一瓢水,说:“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形状呢?”

大师不答,只是把水倒入一只杯子,这人恍然,说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

大师无语,轻轻地拿起一只花瓶,把水倒入其中,这人又说道:“哦,难道说这水的形状像花瓶?”

大师摇头,把水倒入一个盛满花土的盆中。水很快就渗入土中,消失不见了。这人陷入了沉思。这时,大师俯身抓起一把泥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失了,这就是人的一生。”

那个人沉思良久,忽然站起来,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想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就像一个个有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在什么容器之中就像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失,就像水一样,消失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都无法改变。”

这人说完,眼睛急切地盯着大师,渴盼着大师的肯定。

“是这样。”大师微笑,接着说,“又不是这样!”说毕,大师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大师伏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指伸向大师手指所触之地,那里有一个深深的凹口。

大师说:“下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你看,这个凹口就是雨水落下的结果。”

此人大悟:“我明白了,人虽然可以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可以像这小小的雨滴,改变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容器破坏。”

大师点头:“对,这个凹口会变成一个洞。”

人生当如水,无常形常式,却包容万物,无往不利。能屈能伸,乃智者人生。的确,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做强者之时,要先适应环境,在逆境中努力掌握生存的法则,保存实力,以待转机。等到顺境时,幸运和环境皆有利于我,即可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应时,更上一层楼。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去适应环境,那么估计还没有等到好的时机,就已经被社会所淘汰。所以,要做一个适者,就得学会有刚有柔。人太刚强,遇事就会不顾后果,迎难而上,这样的人容易遭受挫折,人生苦短,能忍受几多挫折?人太柔弱,遇事就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这样的人很难成就大事。做人就要刚柔并济,能刚能柔,能屈能伸,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屈伸有度。

二十几岁,放弃过于虚华的目标,从适者做起,以宽广的胸襟待人,为人生更高的目标慢慢积累。

§§§第三节 看清“气候”再决断

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世事诡变难以预料,所以只有顺应时势,伺机而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扎根。

二十几岁的我们很难有足够强的预知能力来决定命运,也无法预知未来是朝哪个方向发展。但并不是说,我们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任凭命运摆布。我们可以睁大眼睛看清时势,再做出有利自身的选择。既然环境不容易被改变,那么不如先改变我们自己:看清周围的“气候”,然后灵活应对,只有这样才能明辨是非,趋利避害。

一般说来,社会“气候”是很难改变的。这种“大气候”一旦形成,通常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一个人在这种社会气候中只能学着接受。

“大气候”不易改变,“小气候”总是还有让人发挥的余地的。一个人在家庭、职场活动中,只要努力追求,总是会有很大的空间。

分清自己所处的“大气候”和“小气候”,明白自己的位置,清楚活动的空间,辨别生活的利害,采取适当的手段,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韩信,淮阴人,少时“贫无行”,不会谋生,“常奇食于人,人多厌之者”。曾有一恶少年侮辱他,让他钻裤裆,“市人皆笑(韩)信,以为怯(懦)”。但“其志与众异”,他是位“忍小愤而就大谋”的“盖世之才”。

韩信在拜将之前,就向刘邦提出“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的建议,表明他胸怀大志,意在封王,然而他却不懂得分封制度在当时已不合历史潮流。

韩信虽出身贫民,却满脑子分封思想。刘邦虽然曾“自以为得(韩)信晚”而任他为大将,但刘邦始终没有像相信、依靠萧何、张良那样把韩信作为心腹对待,因为韩信总热衷占据一方、封王封土,这怎么能让刘邦放心呢?

刘邦坐稳江山之后,看到韩信握有重权,并且深得军心,不由得十分担忧。他宴请群臣,面对臣下的恭贺,也忧心忡忡。张良察言观色,明白了刘邦害怕功高之人今后难以控制,就私下对韩信说:“你是否记得勾践杀文种的故事?自古以来,只可与君主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同享富贵。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啊!我们要好自为之。”

韩信尽管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但是对刘邦还是抱有幻想:自己对刘邦有过救命之恩。可是不久,便有奸佞之臣诬告韩信恃功自傲,不把君主放在眼里。刘邦更是不满于韩信的所作所为,不久,就设计解除了韩信的兵权。

韩信错就错在没看清“气候”、不识时务,而做出了错误选择,即使才略满腹也只是个有勇无谋之人。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世事诡变难以预料,所以只有顺应时势,伺机而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扎根。

§§§第四节 大智慧是整合出来的

将资源按照一定的组合方案进行配伍,就会发挥出单独元素或元素累加无法达到的效应。

有些成功人士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么的聪慧过人,而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使最终产生的效果远远大于资源本身,所以,很多时候,一些大智慧是靠整合出来的。

我们的周围遍布着各种各样的资源,有自然资源,如风、水、电、森林、矿物等;有社会资源,如图书馆、体育馆、学校、商场、电影院等。我们每天都在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

资源整合,就是指将资源按照一定的组合方案进行配伍,使之发挥出单独元素或元素累加无法达到的效应。

这里所讲的资源侧重于社会资源而非自然资源。将这些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就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很多的便利。

比如,家庭。有人说,家是心灵的港湾,此话一点也不夸张。家可以为我们提供衣食之需,父母的爱将一直陪伴我们成长。高兴了,将喜悦与家人分享;悲伤了,将委屈与家人诉说。在家里,我们是最放松的;在家里,我们感到最安全。家,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资源。

再比如,同学、朋友、亲戚、老乡、同事、领导等,实际上,这些人也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利用的“可再生”的活资源,即“人脉”。

人脉是一种社会资源,像其他资源一样,人们只要利用它,它就会给人们带来相应的结果。如果善待人脉、善用人脉,它就会成为我们追求成功路上的助推器,使你离目标更近一步。

募捐的人常说“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还有“以工代赈”之类的话。这些话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就是资源。在你开始准备开办自己的企业时,你可能没有钱、没有设备、没有技术。不要紧,只要你拥有掌握这些资源的人就行。

人脉对现代人而言,似乎成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谁也不敢断言自己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与支持。工作上的协助、生活中的资助、团队间的互助,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关系”好坏!

而“关系”的好坏,即“人脉结构”的稳固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工作上的顺利、生活上的美满,以及事业上的成就。

20世纪60年代末期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经谈到,世界上任何2个人最多透过6个中间人即可得出这2人的相互关系。只要在关键时刻找到关键人,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相信以下的对话我们也许都听到过或曾亲身经历过,A说:“最近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可是我不太懂要买什么等级的,而且市面上种类又多,真不知要怎么下手。”于是B说:“我有一个朋友在卖电脑,他对电脑很熟悉,要不要我帮你介绍介绍?也许可以给你一些建议。”A回答:“那真是太好了!这样我就不用担心买到不合适的笔记本了。”大家一定都有以上类似的经验,发现周围的朋友有些是同学或者同事,有些则是直接通过朋友的介绍而变成朋友,如此一来,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人际关系网也就越来越广了,因情感作用而相互的帮忙、关心及支持就越来越多,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些难题。

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资源,在我们陷入困境或需要帮助时,良好的关系会帮我们一把。他们或为我们提供物质援助,或为我们提供精神支持,或充当我们的智囊团,他们的出现总能让我们得到收益。

这就是资源整合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如果充分地整合你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便可以使你做事如鱼得水。

§§§第五节 幸运大多不是因为巧合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可能与机会擦肩而过,有的人抓住了机会,而有的人对机会视而不见。

生活中,不少人总会眼红别人挣了大钱,眼红别人处于高职位,觉得他们是幸运儿,但是一个人成功真的是因为命运的眷顾吗?

有这样一个农村妇女,她只认识自己的名字,丈夫早逝,她带着两个孩子艰苦地生活,她曾经摆过地摊……用“无数的艰辛”这个词来形容这个女人一点不为过,可是6年之后,这个女人却创出资产达13亿的民营企业,她就是“老干妈”陶华碧。

陶华碧因为家里穷,很小的时候,她就外出打工。1989年,她用省吃俭用的钱开了一家卖凉粉和凉面的小店,生意不错。但是有一天,她自制的用来拌凉面的辣椒酱用完了,而客人因听说没有辣椒酱了转身就走。这件事情对她触动很大,她感觉到客人都是冲着她的辣椒酱来的,也在此时,她看准了自制的辣椒酱的市场潜力。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辣椒酱风味更加独特了。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往往又掏出钱来买一点辣椒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辣椒酱。到了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辣椒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经过细心观察,陶华碧发现很多凉粉店竟然用的是自己的辣椒酱。虽然很气愤,但是也让她萌发了专门生产辣椒酱的心思。于是,1996年7月,她招聘了40个员工,办了个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辣椒酱,名字为“老干妈辣椒酱”。

现如今,“老干妈”辣椒酱产销全国,独特的辣香豆豉让很多人都成了它的忠实购买者。可当初“老干妈”辣椒酱却只是陶华碧卖凉面时的作料,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种小小的作料却能让“老干妈”一夜蹿红呢?其中一条就是善于抓住机会。

经过几年的发展,“老干妈”的员工已达几千人,厂子也变成了公司,累计产值已达13亿,每年纳税1.8亿,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的第5名,而当初路边小摊上卖凉粉的陶华碧也成为了这个知名品牌的董事长。

当我们每天守着有限的工资喊自己没有机会的时候,当我们总是抱怨钱不够花的时候,当我们认为自己事事倒霉的时候,想想陶华碧当初的条件吧!她的转变不在于她当初是谁,而是在于她能抓住什么。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可能与机会擦肩而过,有的人抓住了机会,而有的人对机会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机遇呢?

用心去捕捉每一次赚钱的机会。富人跟穷人在对待机遇上有很大的不同,富人会不放过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尽力展现自己,让自己在机会中得到突破。而穷人则只会让机会溜走。

二十几岁时要学会为自己制造机遇。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这样说:“设计机遇,就是设计人生。所以在等待机遇的时候,要知道如何策划机遇。这就是我,虽然不靠天赐的机遇活着,但却靠策划机遇发达。”一个人要想赚钱,那就一定要不断地为自己找机遇。比如,探索市场的真空地带,发现重要商机,自己图求发展,等等。

当我们遇到机遇就要全力以赴,这样才能让机会转变为价值,逐渐走向成功。

我们不要抱怨自己没有别人命好,殊不知,当别人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机遇的时候,你还在电脑前聊QQ或是在电视前嗑瓜子呢?

§§§第六节 学会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

浇水、择菜、学唐诗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采用统筹的方法便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并且将事情做得有条不紊。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时间是一辆不会掉头的列车,错过了,就再也追赶不上。如果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学会时间统筹是必须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提高工作效率。

那么,具体该如何统筹时间呢?

1.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时间统筹的第一项法则是设定目标、制订计划。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聚集你的时间,因此,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和控制时间。

在人生之路上,时间和价值是存在对应关系的。有目标,一分一秒都是成功的记录;没有目标,一分一秒都是生命的流逝。爱默生说:“用于事业上的时间,绝不是损失。”

每天都应把目标记录下来,并且把行动与目标相对照,养成“凡事预则立”的习惯;不要定“进度表”,要列“工作表”;事务要明确具体,重大或长期的工作要拆散开来,分成几个小事项。

玫琳凯说:“每晚写下次日必须办理的6件要务,挑出当务之急,便能照表行事,而不至于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

确定每天的目标,养成把每天要做的工作排列出来的习惯,把明天要做的事,按其重要性的大小编成号码,第二天上午头一件事便是做第一项工作,直至完毕;接便着做第二项,如此下去。

这样,不仅可以将事情按计划有序地完成,而且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2.轻重缓急,主次分明

要想将生活中烦琐的事情做得有条不紊,就要懂得筛选,懂得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列出你今天、这一周和这个月要处理的事情,在一张纸上画出四栏,并在左上角贴上“重要而且紧急”的标签,你应在这一栏内填入必须立即处理的工作,并依次写下每项工作的处理日期和时间。

在右上角贴上“重要但不紧急”的标签,并填入必须做,但不必立即处理的工作。同样依次写下每项工作的处理日期和时间,你应每天审查一下这一栏的工作,看会不会有工作变成“重要而且紧急”的项目。

左下角贴上“不重要但却紧急”的标签,在这一栏中所填写的,都是一些必须立即处理的琐事,诸如某人需要你的建议、有人要你马上去买一些小东西,等等。

最后,在右下角贴上“不重要也不紧急”的标签,你当然可以让这一栏一直空着,反正写在这一栏的工作,都是你可以不必在意的,本栏的目的在于告诉你事实上有许多事情都是属于“不重要也不紧急”的项目。

3.分配时间,提高效率

如果你把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一天里你做事最有效率的时间去做,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完较多的工作。何时做事最有效率,因各人的生物钟不同而有差异,我们要根据自己最佳的学习状态充分地利用最显效率的时间。当你面前摆着一堆事情的时候,应先问问自己的学习习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最有效?

虽然每个人的生物钟不同,但大体上是有相通性的。一般来说,人体在早晨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5点的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这时也是工作效率最高的。当然,也有人在晚上甚至深夜时头脑是最清晰的,思路是最敏捷的,往往一些很有创意的设想就是在这个时间段迸发出来的。那么,仔细考察一下自己的情况,在最显成效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吧!

大家都知道华罗庚的时间统筹实验。浇水、择菜、学唐诗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采用统筹的方法便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并且将事情做得有条不紊。他的实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时间统筹可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而且每件事都可以做得很出色。

§§§第七节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虽然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一定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相信大家都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说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带了足够的盘缠,驾上骏马,请了驾驶技术精湛的车夫。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却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路人好意提醒他走错方向了,他却不听劝阻,极力炫耀他的好车骏马,继续朝着错误的道路驶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是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的最佳注解。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只会越来越远。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

生活中并不缺乏做事“南辕北辙”的人,比如有些糊涂虫急急忙忙地赶路,见到车就上,到终点时才发现自己坐错了方向;有些学生英语听力不好,但是却煞费苦心地复习语法……这种做事不分对错不分轻重的人到头来所取得的结果肯定是背道而驰。做正确的事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做正确的事,能让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走向成功的方向;做正确的事,能让我们节省时间,保持精力……做正确的事,是正确地做事的前提和基础。

总会看到一些人,因为决策的错误,最终一步步地走向失败。所以,二十几岁的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问自己:

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你现在正在做什么?

你为什么这样做?

这是四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如果你无法回答或者你的回答连自己都无法信服的话,那你就要审视一下,你也许正朝着错误的方向行进!

关于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管理大师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有另外一种理解:“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效率,其结果是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做正确的事”强调的则是效能,其结果是确保我们的工作是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效率重视的是做一项工作的最好方法。如果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确保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那么接下来就是“方法”的问题了。

就像是世界上出现锁以后就必然有与之相应的钥匙一样,问题与方法也是共存的。而如何找到最合适、最高效的解决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通过不同的手段,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好的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我们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少的资源达到目标。这样不仅为我们节省了时间,更使我们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占尽先机,处于领先地位。

麦肯锡资深咨询顾问奥姆威尔·格林绍曾指出:“虽然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一定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这是一条对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告诫,他告诉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做事方法,如果我们一时还弄不清楚“正确的道路”(正确的事)在哪里,那就先停下自己手头的活,先找出“正确的道路(正确的事)”。

成功人士就是不仅能正确做事,而且更懂得做正确之事的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方向,也善于安排时间、控制节奏,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做正确的事而不只是正确地做事,这是最棒的做事原则,它能保证我们时刻朝着正确的方向,向成功迈进。

§§§第八节 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

一个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有什么心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如果一直保持这种心态,就会使得产生的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

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的确,日积月累的习惯,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而长期的作用,会造就一个人与别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蝎子要过河,但是自己又不会游泳,于是请青蛙帮忙背着它过河。青蛙开始不答应,因为怕蝎子蜇自己。蝎子为了让青蛙放心就说:“青蛙大哥,你放心,我不会的。蜇你之后,你死了我也会被淹死的。”青蛙想了想,觉得蝎子说得也对。于是,青蛙驮着蝎子一起过河。可是到了河中央,蝎子还是狠狠地蜇了青蛙一下,于是中毒的青蛙开始下沉,他懊恼地叫道:“老弟,你说话不算话。你答应不蜇我的啊。”蝎子也一脸悔恨地道歉:“青蛙大哥实在对不起啊,不过,蜇人是我的习惯性动作。”

这只蝎子就是因为习惯,最终让自己和青蛙都丧了命。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和人也是一样的,习惯的力量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上表露得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遇到至关重要的大事情时习惯的力量就会显露出来。就像蝎子因为习惯而令自己丧命一样。当然,好的习惯会让自己走向成功。

习惯,具体来讲是通过长期的累积而形成的一种固有的做事方式。例如:一个人习惯于在周末睡懒觉,而另一个人则喜欢在周末出去走动走动,而第三个人则喜欢在周末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再比如,有人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而有人总是雷厉风行;有人在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是求助,而有人的第一反应却是自己如何独立解决。

这些习惯看似没什么依据,但是仔细想想,其实都是由一个人的心态造成的。一个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有什么心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如果一直保持这种心态,就会使得产生的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缺乏自信时,他很可能就会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致变得畏首畏尾,不愿意去尝试。如果这样的行为形成习惯就可能导致自己永远无法超越别人和自己,自卑的心理会越来越重,甚至畏惧在人前说话。总是不敢进行尝试的人又怎能做成事情呢?而不成功,就可能产生更加自卑的心理,以后遇事更加不敢挑战了。所以,当明明知道自己的某些心态不好的时候,就要学着改变,不要让这种心态形成一种习惯,因为改掉一个人的某种习惯实在是太难了。

诸如此类,一个人如果总是缺乏行动力,表面看来是因为懒惰,但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因为心里的厌倦,或者因为生气、胆怯、厌恶等情绪,所以做事表现得不积极。在生活中表现得对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不能和别人愉快地交谈,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要求,对于上班迟到、不能完成任务不以为然,很少考虑生活目标。一个人要从根本上改变首先要从心理上让自己打开这个结。例如:多表扬表扬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先选择简单的,或者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且行动力也会慢慢改变,不再逃避生活,渐渐学会应对生活。

所以,凡事多往好处想一想,遇到事情的时候自己多鼓励自己;做事情的时候,能马上做就马上做;遇到困难的时候,告诉自己可以解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的办法。

将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培养有利于不断前行的习惯。

§§§第九节 看清别人不是目的,认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才能量力而行,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自己适合做的事。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急切地想知道别人的真实用心,甚至很多时候仅仅只是满足自己的“偷窥欲”,而往往越是这样,就越让生活本末倒置,因为看清别人根本不是生活的目的,而准确地认识自身,做到有的放矢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认识自我包括的内容如下:我对身体外形的认识-有什么优势,有哪些缺陷;我的情绪个性-易冲动还是沉着;我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我有什么长处,有哪些短处……比如一些人会因为自己的高矮或胖瘦而不能坦然面对,那么他的自我认知就出现了问题。也有一些人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位置认识不清,导致命运的悲剧发生。

一个人只有清晰正确地认知自己,才能把握自己,对前途充满自信。否则,人生之路就可能遭受打击。

清朝咸丰年间,金融业受控于两大集团,北是山西帮的票号,南是宁绍帮的钱庄。安庆人胡雪岩年轻时就在钱庄当学徒,与官宦子弟王有龄结为生死之交,利用王有龄的官场与社会关系开设钱庄。胡雪岩曾在王有龄穷困潦倒之际给予其资助,因而后来王有龄常想着对胡雪岩报恩。胡雪岩通过不断网罗人心,层层投靠,精于谋划,采用灵活的手段,靠经营丝绸、茶叶和军火发了大财,渐渐成为江浙巨商。

后来,太平天国李秀成兵围杭州,胡雪岩的家业即将毁于一旦,但他把危险看成机会,购置了大批粮食支援守城清军抗敌。不料清军无能失守,好友王有龄自缢。胡雪岩于是投奔左宗棠麾下,为其筹措军饷,镇压太平军,以保家业。但所耗钱财巨大,一个商人财力终归有限,他又以机灵应变之能与洋人谈判,开我国近代史借外债之先河。此举深得左宗棠赏识,遂保荐二品顶戴和黄马褂。胡雪岩还受赐紫禁城骑马之殊荣,成为清末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春风得意,又协助左宗棠购办武器镇压回捻起义,成为军火商人。一夕间获利百万,官助商势,商助官银,使他家业飞升,成为官场、商场的红人。此时,胡雪岩开始大兴土木,妻妾成群,生活腐化,当然也没能脱开古训:树大招风,福祸相依。

当时左宗棠与当权重臣李鸿章矛盾尖锐,作为左宗棠财政支持人的胡雪岩自然也就成了李鸿章的眼中钉,“排左必先除胡”成为李鸿章的重大策略。同时,胡雪岩与外商之间的勾当也暴露天下,引发左宗棠之疑,他的败相已然显露。尤其他想维持江南蚕业,与洋人竞争,孤军奋战,终因资金周转不灵而渐渐支撑不住。而当年他用钱支持过的清政府,见他抵挡不住,便弃他而去。到了此时,胡雪岩完全败北,妻离子散,人去楼空。人生亦曾富贵,亦曾凄凉,宛若黄粱一梦。

胡雪岩作为一代徽商的杰出代表,他本来可以荣华富贵地过一生,然而其大起大落,败在了其成功之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能力。他作为一名商人,越俎代庖,干涉朝廷的“内政”,做了许多本该是政府做的事,结果只能是吃力不讨好,成为左李二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千百年传下来的一句古话:人贵自知,在如今的时代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才能量力而行,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自己适合做的事。自知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办事方式。它让我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在正确的道路上,凭借自己对未来坚强的信念,探索成功之路。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最难认清的也是自己,但一旦认清了自己,成功也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所以,只有努力在生活中为自己把脉,认清自己,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第十节 事实永远胜于无益的争辩

人们如果总陷于争辩当中,一直无法分清孰对孰错,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争辩的双方观点都是错误的。

争辩于事无补,当人们逆着自己的意见,被别人说服时,他仍然会固执地坚持自己是对的。无论你在他的面前说什么,举出多少例证,你仍然是“错的”。

哥伦布经过了18年的准备后,成功地越过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伟大的创举震惊全国。哥伦布因为这一划时代的发现,被视为英雄而受到崇敬。但也有那么一些无视事实、否认真理的小人想使哥伦布难堪。在一次为哥伦布庆功的宴会上,有人跳出来发难:“听说你在大西洋的彼岸发现了新大陆,但那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人通过航行,都可以像你那样到达大西洋彼岸,并发现新大陆。这是世界上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

面对别人的挑衅,哥伦布没有立刻回击,他从容地站起来,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对在场的客人们说:“先生们,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谁能把它立起来呢?”在座的宾客们一个接一个,试图把鸡蛋立起来,但鸡蛋传了一圈,没有人能成功。这时大家都说,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哥伦布接过鸡蛋,轻轻地在蛋壳上敲出一个小洞,毫不费力地把鸡蛋立了起来,顿时全场哗然。哥伦布转身对大家说:“这不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吗?然而你们却说这是不可能办到的。是的,当人们知道了某件事情该怎么做之后,也许谁都能做到了。”

哥伦布以机敏的思维、简明的实例回击了别人对他的挑衅,这比直接回击挑衅者更有效、更让人信服。

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遇到争论、挑衅,也应该针对事物的本质,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事实胜于雄辩,你的行动会为你赢得一切。

人们不可能总在争辩中获胜。即使真的击败了对方,把他辩得体无完肤,甚至把他逼得精神崩溃,可是结果又怎么样呢?你会使他感到自卑,你伤害了他的尊严,他会选择忌恨你而不是钦佩你。而且,就算你表面上说服了他,但心底里他还是会固执己见,他永远不会真心地接受你的意见。

因此有人说,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让你迅速得到对方的认可,那就是,拿出令人信服的事实根据,而辩论则尽量避免。事实永远比雄辩更有说服力。不仅如此,永远不要争辩。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婉转一些远比直来直去更能令人接受,和和气气也一定比当面锣对面鼓地否定别人更有效。当然,这需要极高的修养与智慧。

首先,你必须胸怀坦荡,对他人的话字斟句酌,对其“无心之语”大可不必理会,对其“言外之意”巧妙应对,不要正面碰撞。其次,你应该心态平和。连珠炮似的还击,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只会弄得朋友反目,兄弟成仇,白白给人留下心胸狭窄的小人形象。再次,须知不争辩不是无能懦弱,最好的回敬是保持泰然自若的风度,用几分幽默感、一点智慧、几句妙语为自己解围,也能让对方气焰顿消。

二十几岁的人正值年轻气盛,接触的社会事务日渐繁多,处于一个社会阅历成长的阶段,最容易陷入争辩的怪圈。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未能顺心而感到不平。林肯曾说过:“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处处计较别人,消耗自己的时间去和人家争论。无谓的争论,不但对自己的性情有所损害,而且会失去自己的自制力。在尽可能的情形下,不妨对人谦让一点。”如果我们能克制住自己的焦躁,心胸宽广,那么二十岁的身体一样能拥有四十岁人的气度和风范。这对于我们个人性情的培养和处事经验的积累,都是有绝对好处的。

§§§第十一节 面对刁难,以智相搏

我们没有办法也不可能让人人对自己顺心,面对他人的恶意讽刺和非议,我们首先所能做的就是先维护自己的尊严。

让人人对自己都表示尊重、满意和崇敬,相信连杰出的伟大人物也不一定能做到。任何人都有随时面临刁难和不敬的可能性,如何既能让自己轻松地化解对方的言语攻击,又能维持尊严、不失风度的予以回击。那就必须要有一颗冷静的心态和灵活的头脑,这些都是可以培养的。

20世纪30年代,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访问美国时,被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诋毁:“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对此,丘吉尔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不露声色地回答说:“如果我是您的丈夫,那么我一定会喝下那杯咖啡。”

由于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次发表演说主张与前苏联共同抵抗德国纳粹的侵略。所以在记者发布会上,一位记者尖声问道:“您为什么要替斯大林说好话?”这个问题涉及两个不同体制的国家,对此,丘吉尔从容地回答说:“假如希特勒侵略地狱,我也会为阎王爷讲好话的。”

这两个事例中,丘吉尔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不是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语言充满耐人寻味的魅力,让听者自己去体会他的观点,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回击了对方不友好的态度。

我们从丘吉尔的语言中看出这样一个玄机:能够驳倒对方的,正是对方的观点。当我们面对他人单刀直入的问题,不由自主陷入窘境时,如果按照对方的观点去阐述一件事实,令对方自己思考对错,那么我们则可扳回被动的局面。

维特门是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著名律师,当选为加州议员。有一次,他刚从农场回来,因为时间的缘故,不得不穿着一身农场工人的衣服赶去参加一个聚会。他一进入房间,就不断地听到那些绅士淑女们在议论他,言语间十分不尊重乡下人。没过一会儿,那些绅士淑女们便围坐在维特门周围,向他提出各种各样的怪问题,企图嘲弄他,让他出洋相。

维特门站起身来,对这群庸俗的人说:“女士们,先生们,请允许我祝愿你们愉快和健康!在这个快速前进的时代里,难道你们不可以变得更有教养些么?你们穿着如此高贵,言辞却如此刻薄无礼,你们是虚伪的。而我,一直以为你们是真正的绅士和淑女。其实,我们都错了。”

当这群自以为是的人正要向他发作的时候,从外围走进来主人,恭敬地对他说:“维特门先生,您好!刚刚怠慢了,他们没想到是您。请您到书房来,我还有些问题要向您请教呢。”维特门对那群呆若木鸡的人们说:“再见了,祝你们玩得愉快!”维特门的反唇相讥简短直接,噎得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伪绅士、伪淑女们哑口无言,顷刻间,就把对手的嘲讽、责难一扫而光,更凸显了自己人格的高贵。

对他人的恶意刁难进行反驳,与争辩稍不同,争辩的双方处于平等,而驳斥的双方从来都不是站在一个天平上的。面对刁难,以智取胜,以言搏击,是维护尊严的表现。不过,驳斥与争辩有一点是相通的,它们同样都应讲求艺术性。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投身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气势勃勃,时有得罪他人的时候,也常会面对一些竞争对手的恶意刁难,能够显现我们智慧和老成的反击之法,就是要与对方以智相搏。反驳不单是大声争论,而要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站在有理的观点上,驳斥他人的无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