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智能是人的智力的核心。人类正是凭借思维能力分析现实、判断事物、思考未来、创造发明。缺失了思维智能的帮助,谁也无法理性地面对社会、面对人生。在通向未来成才的路上,青少年朋友最需要的能力之一便是思维智能。
青少年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一是要有的放矢,二是要尊重规律,三是要重视训练。通过科学的训练与培养,每个青少年的思维智能都会发生质的飞跃。
A.思维智能简析
1.善于思维才能认识真理
美国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庞德博士指出:运用认识能力去认识真理,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只有那些善于思维的人,才能最终发现真理。不善于思维的人,不仅自己认识不到真理,就是别人发现了真理说出来告诉他,他也是不懂的。赫拉克利特是哈佛学子非常崇拜的古希腊哲学家,他曾生活在小亚细亚的爱非斯城邦。
爱非斯这个城邦是由科德里达贵族统治的,按照当时的政治制度,王位的继承人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赫拉克利特,但他对继承王位没有兴趣,于是把它让给了自己的兄弟,而他自己到山上隐居起来,潜心钻研学问。
赫拉克利特放弃王位继承权而一心钻研学问的行为,虽然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做的是傻事,但他的渊博学识和深刻思想却受到一批热心追求智慧的青年的敬仰。这些青年为了求知,都来山中拜他为师,这样,他就有了一批学生,山间的空地和小路都成了他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堂。一转眼,很长时间过去了。有一天,赫拉克利特对学生们说:“现在,你们应当离开这里,到各个城邦去向人们传播知识……你们还有什么弄不清楚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再给你们解释。”
这时,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您教给我们的都是些关于世界的哲学道理,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摆脱愚昧,成为有智慧的人。可是,究竟智慧本身是什么呢?人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呢?”
赫拉克利特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弄清这个问题也十分重要。他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也就是说,真理是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正确地认识了自然,并且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他的行动,他就是有智慧的人了。”
学生又问:“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然,得到真理呢?”
他回答说:“是的,这是因为人人都具有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
“既然人人都有思想,都能够认识真理,那为什么世界上又有许多人愚昧无知甚至陷入迷信之中呢?”
“我们说人人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但有能力并不等于有真理。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运用认识能力去发现真理;不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自己发现不了真理,就是别人发现了告诉他,他也是不懂的。”
“那些不能认识真理的人,除了不善于思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是的。除了不善于思考外,往往还有许多毛病。比如,有些人过于自负,本来无知,却自以为是,把荒谬的东西视为真理;有些人则是因为缺乏信心,要知道,认识真理是不容易的啊!要下苦工夫去钻研各种问题,要长期不懈地去追求。有的人则是在认识真理时,往往对重要的问题过早下判断。要注意,对重要的事情,在没有作充分的研究之前,是不能过早地下判断的。”
最后,学生请求老师再从正面说明一下,人要怎样才能发现和认识真理。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为了认识真理,获得智慧,首先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去认识自然界的事物。……你们要记住,爱智慧的人应当熟悉很多事物。但是,是不是说熟悉了许多事物就等于得到了真理呢?那也不是。博学还不等于智慧,因为真理往往喜欢躲藏起来,人的感官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现象,还不能认识到躲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要认识事物的真理,除了运用感官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头脑中进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为了成为有智慧的人,你们应当继续努力钻研哲学,因为哲学和智慧实际上是同义语。”
2.科学的思维是促进学习的利器
思维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按照抽象程度分类,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形式思维、辩证思维及灵感思维等;按照思维的品质分类,又可以分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种。下面将各种思维对促进学习的作用分述如下:
(1)形象思维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形象思维是指利用直观形象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形式为表象、联想和想象。表象是单个的;联想是把两个表象联结起来;想象可以说是表象的联想。这种思维的任务仍然带有直观性、具体性,其解决方式是形象手段。例如,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创造,便是作家运用形象思维的结果。
在学习中,不管学习什么科学,不管思维多么抽象,如果得不到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那都是不能顺利进行的。任何科学,除了抽象理论以外,还包含有大量形象的东西,即使那些极其高深的纯理论科学,如高等数学、高等物理、量子化学等,也不能完全与形象的东西脱解。所以,青少年在学习各门科学时,都必须既要运用抽象思维,也要运用形象思维。例如,欧氏几何说,任何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同学们通过抽象思维去把握这一定理时,头脑中要出现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形象。
(2)形式思维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形式思维是凭借概念,并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形式为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单个存在的;判断是两个或几个概念的联结,一句话就是一个判断;推理则又是两个或几个判断的联结。这种思维的任务摆脱了直观性、具体性,其解决方式是抽象手段。在学习欧氏几何的过程中,形式思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在学习中,形式思维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说,不独欧氏几何中的公式、定理是通过形式思维而获得的,其他任何一门科学中的公式、定理、法则、规律,也都必须通过形式思维才能把握。形式思维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进行的,但反转来看,任何一个概念的掌握、一个判断的确立、一个推理的展开,都必须借助于形式思维才能奏效。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形式思维以掌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3)辩证思维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辩证思维也是凭借概念,但却是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形式也是概念、判断和推理。众所周知,思维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变化不大的一面,也有其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一面。形式逻辑思维反映前者,而辩证思维反映后者。辩证思维的任务更摆脱了直观性、具体性,其解决方式是辩证手段。
在学习中,光有形式思维是不行的。青少年无论学习什么科学,特别是那些比较高深的科学,没有辩证的头脑肯定是学不好的。众所周知,各门科学都是互相联系、彼此制约的,而且在几门科学的交叉处又产生了许多新科学,即使学习较初级的科学知识,也要有辩证思维才能取得更大成效。就拿一题多解来说,如果一个人只有形式思维,没有辩证思维,那他也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在国内外强调的求异思维方法都带有辩证思维的色彩。如果一个人的求异思维比较发达,那他的智力一般是比较高的,因而他学习起来也必然会效率高得多。
(4)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创造性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性思维而言的,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造想象而产生某种新思想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通常讲的求异思维、立体思维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由这种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局限于传统的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以创造为目标的多种思维的复合活动。这些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形式思维、辩证思维和灵感思维等。随着创造活动的目标和条件的不同,这几种思维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成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因素。
创造和学习常常交织在一起,即在创造性活动中一般都需要深入一步的学习,或补充性学习;而学习也要把创造作为重要的目标。学习分为接收性学习、模仿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青少年学生要努力由接收性学习逐步过渡到创造性学习,学会创造性学习的方法,也即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既能优异地完成学业,也能为将来出创造性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成功的人生源于深入的思考
翻开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无不留下思考的深深足迹。
幼年的瓦特看到烧开了水的壶盖被热气不断顶起,由此而引发他进一步的探索,通过不断的深入思考,瓦特终于取得了蒸汽机——这项划时代的发明。正是由于瓦特对事物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才使一个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成为一项伟大发明的重要启示。
爱因斯坦也是经过“十年的沉思”才提出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伟大思想家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是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牛顿从苹果落地思考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牛顿说:“我并没有什么高明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做长时间审慎地思考罢了。”
德国数学家高斯,由于在许多数学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有人称他为“数学的王子”。而他则谦虚地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也会做出同样的发现的。”
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会遇到许多取舍不定的问题;相反,正确的思考能产生巨大作用,可以决定一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所以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思考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运用你的思想,但无论如何运用它,它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力量。一个男孩在招聘广告上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的工作,并按广告上说的时间,提前15分钟就到达了那个指定的地点。可他看到已有20个男孩排在那里,他只是队伍中的第21名。
怎样才能引起特别注意而竞聘成功呢?这个男孩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一张纸上面写了一行字,然后折得整整齐齐,递给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转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这位秘书小姐感觉到他不是普通的男孩,他散发出一种自信的气质。“好啊!”她打开这张纸条,看后不禁微笑了一下。
她拿起纸条,立刻转给了老板。老板看了纸条大声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道:
“先生,我排在队伍中第21位,在你没有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决定。”他当然得到了工作,因为他学会了动脑筋。处于第21位的位置本来是比较被动的,但动脑筋的结果却使他变被动为主动,并战胜了占据优势的对手。没有正确的思考是不会变劣势为优势的,如果你缺乏正确的思考,那就很可能会走许多弯路。
明朝有个叫张溥的读书人,每读书,必亲自抄写,抄毕诵熟就烧掉。然后再读,再抄,再烧六七遍,直到滚瓜烂熟为止。但他由于不能融会贯通地思考,所以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就提不出新的观点,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新建树和创建,平平淡淡,了却了一生。
英国有个叫亚克敦卿的贵族子弟,靠优越的条件,博览群书,广阅典籍,且读书也非常刻苦认真,读过的书上留下了很多圈圈点点,长线短杠。不少书的章节只要你一说,他就能整段甚至整章、整节地背诵下来。也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所以对书中的内容不能发现并提出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提出某些独到的见解来,所以一生也没有对社会作出任何贡献。
仅满足于知识积累和经验的重复,不善于思考、观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即使博览群书,也终将成为书虫和书呆子,注定成就不了大事。
B.如何开发思维智能
1.为培养思维力做扎实的准备
思维力既然对青少年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每一位青少年都应在平时注意自己思维力的培养。下面是有关专家给青少年提出的培养思维力所需要做的几点准备:
(1)拓宽知识面,为思维创造广阔的空间
青少年要培养自己广阔的思维力,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扩大和丰富知识领域和实践经验。只有储备了大量知识经验的人,才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和不同联系上去思考问题,避免思考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狭隘性。古今中外,许多成就显赫的人都广见博识,因而他们能思维广阔,能冲破知识领域的界限,能产生新的思想,从而取得新成就。
青少年时代正是学知识、长见识的时期,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多看书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就能不断扩大思维广阔的空间。
(2)克服思维的惰性,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独立的思维力是指善于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成绩卓越的人都具有良好的独立思维品质,所以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现象中发现问题,并且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标新立异,有所建树。
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什么都“让人告诉”。学生时代正是把握基础知识的时候,确实需要老师的引导指点。但是绝不能任何学习都依赖老师,不能什么都等别人“告诉”。要在老师介绍的主要知识点上,自己开动脑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多思、多问,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这不仅能让自己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克服思维的惰性,锻炼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3)善于追根溯源,了解事物的根源
学习最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学习最忌死记硬背,不论学什么,都要善于问为什么。这样,知识就如同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有趣的或奇怪的事物,然后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自己翻找资料,或者请教老师、家长,不让问题轻易从自己手边溜走。在学习中,要训练自己想得深,想得透彻。对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解答或老师、同学的回答,要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即使所提的问题超出了现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一时答不上来,那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求知欲、好奇心,这些求知欲、好奇心往往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思考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4)熟练掌握逻辑方法,积极培养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