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审美智能是多元智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智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论,艺术智能是促进其他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的艺术与审美智能的培养,对促进和提升其他智能都有显著的帮助。
青少年培养自己的艺术与审美智能,并非是要自己成为艺术家,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与审美素养,以使各项智能可以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因此,青少年一定要多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在艺术之美的熏陶之中健康成长。
A.艺术与审美智能简析
1.艺术活动是提高智能的途径
所谓艺术活动,是指以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和独特的美感形象,来反映比现实更具典型意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影视、工艺……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把“乐”列为“六艺”之一。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并把“乐”定为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同时他还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荀子则对音乐教育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他说:“乐者,治人之盛也。”它使人“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充分肯定了艺术的重大作用。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越发显示出它的魅力。艺术之美能激发青少年极大的生活兴趣,拓展和丰富他们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艺术的具体、鲜明、可感的形象性,能让青少年在审美中体会领悟社会、文化的深刻意义;艺术的真挚生活情感能使青少年获得真正的审美享受;而艺术典型的、带有理想的美,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美好愿望和人生志向。
艺术对我们的影响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因此,艺术之美对青少年人格的培养,对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对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爱好艺术,他们在拥有一个科学世界的同时,也拥有一个艺术世界。例如:爱因斯坦的钢琴弹得非常好;达·芬奇是画家、哲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数学家苏步青是一位精于诗词书法的诗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在古青铜器、古瓷器及绘画等方面造诣很深;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了中国第一支小提琴曲;科学家钱学森的艺术修养很高,对文学、音乐、戏剧、电影、绘画、雕刻、园林等都有独特的见解……
当代社会,青少年对艺术的追求变得很狭隘,一些青少年对自己喜爱的通俗歌手可以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却说不出《梁祝》的作曲者;对交响乐只知道是高雅艺术,却不懂得怎样去欣赏。如《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等,对许多中外名画,许多青少年根本不解其意境,也不知其作者。
艺术更是一种审美的需求。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激情,需要梦想,需要有对未来的憧憬,艺术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带我们走进丰富的想象世界,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活跃。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中,我们的心灵会变得博大而崇高。因此,青少年需要培养自己更多的艺术细胞以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自身修养。
2.审美是青少年的精神向往
审美是人们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对各种事物的美丑作出的评价。
美是能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美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是美的;款式多样、色彩丰富的服装是美的;色香俱全的各地风味、食品佳肴是美的;千百年来世界各国流传下来的神话、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作品无一不令人感到美的震撼、美的感染、美的陶冶……
(1)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人们需要审美,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的精神文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的审美观念受制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本人的综合文化素质,青少年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首先青少年要培养自己识别并判断“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感受力、鉴赏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这样有利于青少年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感性和理性的和谐。
(2)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青少年对美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大家热爱美,追求美,向往美,鉴赏美,但是由于经验不足,阅历不深,一部分青少年朋友往往出现美丑不分、是非不明、善恶不辨的情况,甚至陷入盲目、低级趣味,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要想使自己的行为和心灵更美,就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是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提升其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面对同一个事物或同一个环境,人们的感受却往往不同。原因就在于人们对美的认识以及审美标准不同。因此,青少年更应该不断加强审美修养,对美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用来判断对象美丑的准绳。审美标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或形成,既有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的概括,又有主体审美经验的凝结。审美标准具有相对性、差异性。不同的人,审美标准有所不同。只有符合客观真实、符合时代精神的审美标准才是正确的审美标准。
随着时代的进步,青少年应该坚持如下的审美标准:
赞美和学习那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建设者。
赞美和学习那种平等、互助、协作、友爱、理解、尊重、共同奋斗的人际关系。
赞美和学习那些有助于社会进步、揭示人生经验、人生价值和具有进步思想意义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
(4)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不健康的审美观往往使人无视美、歪曲美,甚至以丑为美,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审美活动。因此,对青少年来说,要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美感,塑造美的人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树立科学健康的审美观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人最热烈地、最大胆地追求美、向往美、创造美的时期。因此,青少年在追求美好的过程中,应去奋斗、去创造、去发挥自己的生命能量。
B.如何开发艺术与审美智能
1.培养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培养自己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对青少年来说极为重要。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追求艺术,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自身智能。因此,青少年必须在这一方面做些努力,以下方法可供选择:
(1)体会艺术的感染
艺术和人的本质特性相关,艺术的感染力、吸引力、审美特性以及创造力能对人们产生巨大影响,所以青少年要培养自己对艺术的兴趣。例如,有条件学一点绘画或弹奏一种乐器;或者学会欣赏音乐和绘画,有空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从中学会体察美的真谛、美化自己的心灵。
(2)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青少年才能表露、培养和发展的必要机会和场所。文学艺术活动通常通过各种文艺小组和艺术欣赏、讲座、参观展览、参加表演等形式开展,其内容也很广泛,如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论,参观美术、摄影等方面的展览,音乐欣赏会,文娱晚会以及美术、书法、歌咏、舞蹈、雕刻、摄影等各种活动等。青少年既可以欣赏,也可以进行创作排练和演出,青少年要通过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培养自己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自己在艺术上的才能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自己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并且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艺术活动主要是采取寓教育于艺术活动之中的课外活动,它为青少年提供了多种艺术实践的机会,是青少年提高自己艺术素养的极好机会,一定不要随意错过。
(3)欣赏大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调节剂。当生活节奏紧张时,它能使人们的神经得到松弛;当人们在生活上受到打击的时候,它能起到平衡心态的作用。恩格斯年轻时曾有过一次失恋的经历,为此他去阿尔卑斯山旅游,对大山诉说痛苦,向自然寻求慰藉,很快就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又以新的热情投入到所热爱的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大自然给人以生命、美感,它教会人微笑着生活,它是一切美、艺术的源泉。学会欣赏大自然,人们的一生都会受用无穷。
(4)热爱并欣赏艺术
马克思说:一个人既不喜欢文艺,又不喜欢体育,那么他的生活将是枯燥乏味的。这说明艺术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青少年要想热爱并欣赏艺术,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学会欣赏文学。文学作品是艺术化的人生舞台,上演着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无论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欣赏它,还是作为一个对生活有所感悟的人去进行创作,都可以使人加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促进心智的开发。
其次,要学会在音乐中寻找快乐与健康。音乐是一种富有情绪色彩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通过乐曲的旋律、节奏,人的情感起伏跌宕,从而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其功能的发展。音乐还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操、品格和人生趣味。热爱音乐的人,必定情趣高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另外,还要培养对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的兴趣与爱好。例如欣赏和创作书画,不仅会得到创作的满足,还会获得美的享受。观看或创作好的电影、电视剧等综合艺术作品,也能帮助人们挖掘更深层的生活内涵,增加生活的阅历和智慧。此外,下棋、书法、集邮等,都能丰富人的生活,能消除空虚与孤独等不良心理状态。
(5)感受中华传统美学
中华传统艺术充满了气、韵、神、灵的艺术美,艺术品内在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例如中国的水墨画,或挥洒自如,或稍点笔墨,或景或人,画面的空间可以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思……画外有画、画外有音的动感效果也很明显,加之画家的情感、思绪都融会其中,真正体现了极有韵味的“笔墨在景象之外,气韵又在笔墨之中”。
中国书法也是赏心悦目的,从书法的笔迹墨端我们可以体会到某种精神或某种个性情操和情感。它的每一笔都充满了活力与个性,是有生命、有感情、有性格、有风骨、有灵性、有度、有法的美的线条与造型。
在民间,中国人的独特审美意识体现在许多东西上,从窗上印的窗花、炕头上做的虎头鞋、大门上贴的门神,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爱美、爱生活的情趣。
中华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学,感受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和生活情趣。
(6)加强审美修养
有艺术修养的人,其闲暇时间往往安排得情趣盎然,如郊外野游、公园散步、游览名胜古迹、欣赏园林艺术,或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或抚琴舞墨,或体育文艺活动……生活会显得丰富多彩。而缺少审美修养的人则往往容易变得无所事事,懒散消磨肘光,甚至酗酒、赌博、打架斗殴以危害社会。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马烽和沙汀20世纪50年代初曾到民主德国访问,回来途经莫斯科时,打算观看舞蹈大师乌诺娃表演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一打听一张票要30卢布,他们没有这笔钱。沙汀说:“就是饿肚子也得买张票看看,千载难逢呀!”于是他们三天不去餐厅吃饭,每天啃面包、喝凉水。终于用饿肚子的方式省下钱欣赏了那场难忘的演出。沙汀说:“看了红场和《天鹅湖》,莫斯科没白来。”
在沙老眼里,艺术比吃饱更重要、更有价值,这就是他的审美观和审美修养。因此,青少年需要加强自己的审美修养。
2.培养自身的美感素质
美,无处不在。在自然界里,有挺拔雄伟的崇山峻岭,有旖旎秀丽的湖光山色;在社会生活里,有英雄的业绩,有壮丽的人生。哪里有人类生活,哪里就有美的踪迹。
然而,每个人面对同一事物时所产生的美感并不都是一致的,但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感觉去触及美感:灵魂的愉悦。
一个真正健康的青少年,不仅生命力旺盛、体格强健、活泼好动,而且聪明敏锐,美感能力强,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好,运动能力也强。其中,对自己美感素质的提高,又利于使自己成为善于感受养、创造美的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观一处胜景,听一曲音乐,赏一幅名画,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真美啊!那么,青少年一代如何让美与自己同在呢?培养自身美感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寻找美的环境
声、色、情境,是人首先接触到的美感的中介,通过对这些美感载体的领悟使自己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到美的韵味。在这里,美的环境不仅指整洁优雅的居室环境布置,包括家庭成员间良好的礼仪,和谐快乐的成员关系,也包括孩子整齐大方的仪表,更包括孩子在大自然神奇美妙的山川之间领略到的秀丽、幽远、壮观、博大的神秘美感。
(2)激活自己的艺术细胞
兴趣的长期保持就形成一种爱好。因此有意识地认识自己,挖掘自己对于艺术种类的敏感性,然后长期坚持,以开发自己的艺术潜能。
(3)利用现代传媒拓宽视野
现代家庭环境中,现代传媒如网络、影视、广播、书刊等都是培养自己艺术素养、拓宽视野的重要工具,青少年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载体,则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让自己与大自然相融
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包藏了神秘的美感。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赋予象征生命。学习之余,青少年可以与同学或父母一起去郊外,或爬山、或欣赏美景,与大自然相融,让自己在游玩之中提高美感。
3.善于领略大自然之美
当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就仿佛进入了画境。明媚的阳光,皎洁的月色;盛开的鲜花,成熟的硕果;风雨雷电,云雾霜雪;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有巍峨的山峰,起伏的山峦,恬静的湖泊,浩瀚的江河……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如何欣赏自然美?
(1)要把握自然美的特性
其一,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人们常常因为自然物的形式美而留下鲜明、生动、突出的印象,而忽视其内容。如蝴蝶,尽管其幼虫绝大多数对农作物有害,但其外形美丽,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二,自然美具有多面性。同一自然物,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月有阴晴圆缺,或圆如玉盘,或弯如吴钩;月光变幻,或皎洁明亮,或温和朦胧;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2)要感受大自然的不同风貌
春天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股淡淡的幽香;夏天美丽的树木长满了树叶,形成了一片片浓郁的树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一落下去,水里的石头就露出来了。这是山间四季不同的景色。在这里,春景的明媚,夏景的热烈,秋景的高洁,冬景的含蓄,只要是细心者就能感受到它的不同美色,这是青少年欣赏自然美时首先要掌握的“诀窍”。
(3)要注意情与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