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成才的9大智能
2105600000013

第13章 创造智能——以创新塑造精彩人生(1)

创造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融合和集中运用的体现。因此,创造智能是最能反映个人思维能力与智慧水平的重要能力。杰出的人士,既要依靠丰富的知识做创造力的底蕴,又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作为创造力的羽翼。

青少年总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被好奇驱使的强烈的探索欲望。青少年应当善于进行思维突破与创新思考,以正确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充分开发自己最有价值的创造智能。

A.创造智能简析

1.创造力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张力

创造是通过人的创新思维,突破事物原有的停滞状态,形成并产生新的知识、新的方法以及种种崭新的事物。创造把视野延伸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范围,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机遇和可能。在人类的一切才华当中,创造力是最具价值的一种能力。

而相对于人生的成功来说,创造力才华能使人更快地做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因而在促人成才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这一点,已为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所证实。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当某项事业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呈现出徘徊不前、收效甚微的状态,使一个人的发展陷入困顿。这说明,运用原有的思维、方法和知识已无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这时,要想在事业方面有所突破,就必须依靠广博的学识去想象,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去创造。

创造会使你形成独有的特色。许多成功的人就是在“创新”上下工夫,使自己脱颖而出的。所谓的“创新”,其实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发挥你的想象力,有所创造。

创造力的重要性在艺术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艺术品在本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位音乐大师的作品都是智慧的结晶,而不同的指挥家对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诠释和处理,这就更体现了人的创造性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非凡价值。

2.创新思维是人生走向成功的法宝

人的创造力源于人的创新思维,因此,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

创新思维决定了一个人到底能有多少突破。凡是保守、陈旧的思考习惯只能重复过去,而不能改造过去。成大事者的习惯是:发挥创新思维的能量!

(1)创新思维需要另辟蹊径去大胆探索

那些不能突破自身局限的人之所以在许多场合毫无起色,是因为固守于常规性思维,从而决定了自己不可能成大事。常规性思维一般是按照一定的固有思路方法进行的思维活动,这样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突破,而不是过去的再现重复。它没有成功者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它是在没有前人思维痕迹的道路上去努力探索。

(2)创新思维的结果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启示

创新思维的结果不能保证每次都成大事,有时可能毫无成效,有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这就是它的风险。但是,无论它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因为即使是它的结果不成功,也向人们提供了以后少走弯路的教训。常规性思维虽然看来“稳妥”,但是它的根本缺陷是不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启示。

(3)创新思维是获取认识事物新方法的必要途径

对于渴望成大事的人来说,必须懂得:如果想取得对尚未了解的事物的正确认识,就要探索前人没有运用过的思维方法,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措施去分析、认识事物,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和方法,从而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创新思维不满足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努力探索尚未被认识的未知世界。没有创新思维,没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一个人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就不可能在创新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

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观念,形成的一种又一种新的理论,做出的一次又一次新的发明和创造,都将不断地提高一个人成为成大事者的能力。

一个成大事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而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活动,为自己的成大事者之路奠定基础,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B.如何开发创造智能

1.培养创造兴趣,迈出创造第一步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所特有的力求接触、深入研究和最终认识的心理倾向。创造源于兴趣,一个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人是不会有创造力的。所以青少年要培育和发展良好的兴趣,这是开发与提升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看见一种甲虫,抓起来正要仔细观察,又发现第二只,为了腾出手去抓第二只,他迅速地把手里的那只塞进嘴里,尽管甲虫在嘴里排出异常腥臭带辣的液体,他却一直也不肯放掉。

达尔文正由于从小就有了对昆虫的感情和兴趣,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入迷境地,才有了后来《物种起源》这一具有开创性的巨著的发表。正如他所说的:“一种搜集甲虫的兴趣似乎暗示了未来生活的成功。”

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那么,怎样培养创造的兴趣呢?

(1)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从小立下大志,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把兴趣培养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联系起来。顾晓光发明“防弹集水箱”的兴趣就是出于对祖国和解放军的爱。她说:“学校组织我们看《高山下的花环》,我哭了好几回,特别是看到靳开来牺牲那段,我都哭出声了。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靳开来他们没水喝怎么不下山去担水呀?爸爸告诉我:‘敌人封锁严密,运不上去呀!即使有冲破封锁把水运到阵地上的可能,那运水工具也早就被打漏了,水都淌光了……’于是,研制出一种即使被打漏也不往外漏水的工具的想法,在我脑海中产生并化为伟大的行动。”

(2)积极参加兴趣活动

兴趣往往是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多参加课外活动,开阔视野,有了求知的欲望,良好的兴趣就会培养起来。

被上海市团委授予“少年爱迪生”光荣称号的裘苑同学,从小就喜欢下棋,跳棋、军棋、象棋、围棋,她都会下。有一天,她去上海少年科技指导站活动,听老师说,现在学生的智力棋很少。裘苑打开她的那本“信息本”,在“玩具信息”一栏找呀找呀,果然除了跳棋、军棋、象棋、围棋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智力棋。这使她产生了创新的欲望。

经过一番反反复复的研究,“迷踪棋”诞生了,后来这一新型智力棋由河南省一家企业投入生产。

(3)兴趣应当去广存精

科学家多是知识渊博的人。因为他们兴趣广泛,所以他们在科学研究上不仅触类旁通,往往在许多领域都有所研究和建树。但有广泛的兴趣并不意味样样精通,他们又常常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心兴趣。黑格尔曾说过:“世界上有趣味的东西异常之多……但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内,如欲有所成就,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失败”。

所以,青少年在发展兴趣时不宜平均使用精力,而应当适当地限制或冷冷那些兴趣,而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兴趣。

2.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展现创造力的过程。一个人的创造力如何,决定了其成功与否。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也要深入思索

蜘蛛吐丝结网的现象司空见惯了,谁也没有在意。法国人卜翁却由此开始思考人工造丝的可能,经深入研究,人造纤维终于走入人们的生活。落地电风扇的立柱可以伸缩升降,这司空见惯的原理却被上海一位小学女生结合上体育课的需要,发明了升降式篮球架,产品很畅销。这些发明创造说明,看似寻常的事物,如果充分思索也可以产生新的创意。

(2)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大胆提出设想

想象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形式,是大脑突破固有知识束缚的非逻辑性重组。当年英国科学家赫胥黎面对新发现的巨蜥龙化石,大胆地提出了鸟的起源可能与恐龙有关的想象,这在当时的确与一个笑话差不多。但如今,鸟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这一学说经反复研究已得到世界科学界的普遍认可。爱因斯坦想象自己以光速运动,魏格纳在地图面前想象几个大陆板块分裂后慢慢地漂移……这些想象都非常大胆,但他们的理论最终开创了新时代。这说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力。人们只有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才可能提出新的设想,从而实现新的发现与创造。

(3)用创新思维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

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别人会认为你这是离经叛道。然而,要想以创新思维思考问题,就要敢于挑战世俗。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制鞋厂先后派两名推销员去某小岛推销产品。前者认为岛上的居民都不穿鞋,根本没有市场;后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认为岛上的居民都没鞋穿,市场大得很,从而获得了推销成功。

各种常规思维的惯性,又可称之为“思维定式”,这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思维状态。当它在支配常态生活时,似乎有“习惯成自然”的便利,所以不好说它的作用全不好。但是,当面对新的事物时,如若仍受其约束,就会形成对创造力的阻碍。

3.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造力是一个人聪明才智的重要表现,通常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就会被认为是聪明的人。但是,创造力并不是漫无边际的空想,而是善于发现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的应聘者,招聘负责人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要求各位应聘者想办法把木梳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对试题感到困惑不解,和尚买梳子做什么?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吗?这种考题没法做呀!于是,大部分应聘者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三位应聘者。

负责人对这三位应聘者说:“给你们10天的期限,请你们拿着梳子去卖给和尚,10天后,请你们来公司汇报销售业绩。”

10天后,三位应聘者都来了。负责人问第一位应聘者:“你卖出了几把梳子?”答:“一把。”接着,应聘者给负责人讲述了他在卖梳子过程中历尽的辛苦,以及受到和尚的责怪的委屈。幸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于是他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又问第二位应聘者:“你卖出几把梳子?”答:“10把。”负责人眼睛一亮:“怎么卖的?”于是,应聘者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座山共有10座庙,于是他卖出了10把木梳。

负责人又问第三位应聘者:“那么,你卖出几把梳子呢?”答:“1000把。”负责人惊奇地问道:“1000把?你是怎么卖的?”于是,这位应聘者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游客络绎不绝。他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的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写上‘积善梳’三个字作为赠品。”住持觉得有道理,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并请他小住几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得到‘积善梳’的施主和香客,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也更旺。回来的时候,住持希望他再多卖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种不同类型的施主与香客。结果,当然是第三位应聘者得到了这个职位。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荒诞不经。但梳子除了具有梳头的实用功能,有无别的附加功能呢?所谓创造,就在于做出与众不同的举措。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小时候曾师从于伟大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莫扎特对海顿说:

“老师,我能写一段曲子,您肯定弹奏不了。”

海顿不以为然地说:“怎么可能呢?”

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谱递给了海顿,海顿弹了一段时间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曲子啊?当两只手分别在钢琴两端弹奏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这个曲子是无法弹奏了!”

莫扎特却对老师说:“老师,让我试试。”

只见莫扎特在遇到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便俯下身体,用鼻子弹了出来。海顿对此感慨不已。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思维并不代表就是不对的,其实,人云亦云的人才是没有思考能力的。

教育家柳斌先生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柳斌先生到北京光明小学去检查工作,他突然想听一堂课。在校长的安排下,他走进了一个四年级的教室,正好这个班级在学习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

《麻雀》主要讲的是:一个猎人带着一条猎狗走在森林里,这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不小心从窝里掉了下来,猎狗一见,就要吃那只小麻雀。于是,猎狗匍匐着向小麻雀靠近。在这危急关头,一只老麻雀“呼”地飞了下来,它一边发出凄惨的叫声,一边用身体挡住了小麻雀。老麻雀的样子非常威猛,与猎狗展开了周旋。猎狗被老麻雀给吓着了,居然倒退了好几步。猎人也由此产生了同情心,于是把猎狗给牵走了。

讲完课,老师问学生们:“同学们,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学生们都机械地回答道:“表现了伟大的母爱。”这个答案就是课文的标准答案。这时,有个男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不同意这个答案!”

老师问:“为什么?”

男同学说:“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麻雀呢?这篇课文我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说明它是一只母麻雀,怎么能说这是表现了母爱而不是父爱呢?”

老师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表扬道:“对,你非常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该把答案改成老麻雀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包括母爱与父爱。”

这个男孩的聪明就在于敢于质疑标准答案,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要大胆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4.提高组合创新的思维能力

所谓组合创新的思维,是指将那些有可能导致新设想的项目组合起来,这是产生创新观念的一种伟大的卓有成效的方法。组合创新法是一种系统的创造方法,目的在于对思想进行逻辑的或任意的组合,从而激发出新见解、新观点。创造性思维可以看做是观念的综合体的重新组合,通过重新组合获得新的统一整体,新的整体的功能要大于其各部分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