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
2084300000018

第18章 英雄难过是圈套

通天河的灵感大王,亦善亦恶,孙悟空除恶扬善,最终师徒齐心协力,共赴西天,踏上了另一半的取经之路。

我上一次给大家讲过,通天河的事情了结以后,《西游记》的故事到此为止整整过了一半。十万八千里的路正好走完了五万四千里。而《西游记》原著也正好翻到了第五十回,整整过了一半的情节。而在九九八十一难当中这正好到了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难。也就是说《西游记》的故事到此为止已经整整过去一半了。

但是,这里头这一半的故事让很多读者都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一半这么艰难地走到现在,那么在后一半路程当中,师徒四众他们究竟前方还会遇到什么样的磨难?这就像登山一样,越到山的中间,越往上走,路程虽然是一样的,但是付出的努力绝对是双倍的,甚至是千百倍的。通俗地讲,路是越走越难,用一个成语叫举步维艰。

我今天给大家讲《西游记》的第五十回。

这一回出来的一个妖魔,是从太上老君的那儿偷跑出来的一头大青牛,号称“独角兕大王”。这头牛住在金山金洞。这个妖魔本身武技高强,而且除了神通以外,他还有一个非常特异的道具,就是手中有一个宝贝。这个宝贝是太上老君的一个金钢琢。这个宝贝了不得,它在整部小说当中发挥过两次作用,而且两次都对孙悟空形成了一种致命的威胁。

第一处是太上老君用它把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砸了一下,把孙悟空击倒,在二郎神的配合之下,把猴子给逮着了。然后才会有了后来孙悟空被扔到太上老君的丹炉里面炼了四十九天的故事。不然的话,满天神将也抓不住这个孙猴子。

第二次就是在西行路上,这个妖魔,也就是这头大青牛,偷下这个金钢琢以后,它让这个金钢琢发挥了另外一种作用——扔出去,把孙悟空的兵器给套走了。而且它不但能套走金箍棒,把孙悟空请来的所有神将,包括李天王父子的诸般降妖兵器也都给套走了。后来孙悟空把火德星君,水德星君,包括天上的雷公,电母统统请来,还是降不住这头妖魔。人家是有啥套啥,用一句流行的话讲叫套你没商量。就连如来佛祖派来的十八罗汉的金丹砂照套不误。所以说降这个妖魔,逼得孙悟空上天入地跑了很多趟,头疼得要命,就是搞不定。最后还是如来佛祖睁开慧眼暗示了这头牛的主人公,太上老君亲自出马才把这头牛给降服了。

这个故事背后我们能够提炼出怎样的人生道理?这个妖魔又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指导?这是我要给大家详细解读的。

这一段降妖故事,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切入。一般的读者理解到这个层次,恐怕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说是基本上理解了。

首先,第一点,我要给大家介绍这个兵器的寓意。

因为从情节来讲,这回它整个叙述的就是一个圈套的故事。用圈子把你套住,我们说这是一个词叫圈套。在圈套面前,不管你是谁,饶你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逃脱不了。你可以放开思路去想一想: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只有坦坦荡荡,真真切切地生活,彼此不要设防,彼此也不要伤害,我们的生活才是正大光明的,才是圣洁的。如果说中间有一个人有了私心,某一个人运用小智慧,小聪明设置什么圈套的话,我们肯定有人会在这个圈套当中迷失自己。小圈套迷失小人物,普通圈套迷失普通人。如果说大圈套,就算孙悟空这样的大英雄也难逃一劫。所以说,我们修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敞开的,毫无芥蒂的,不使用机智的那样一种平淡的生活。这是圈套这出戏的人生指向。

第二个,我再给大家讲这个圈子。

因为妖魔扔出来的是一个圈子,所以圈套之外我们要讲一个圈子的话题。

其实,这一磨难能够形成的原因和最初的白骨精那一回有点相似。还是唐僧饿了要打发孙悟空到千里之外去化斋,虽然孙悟空会筋斗云,但来回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在这一段时间内该怎么安排和保护师父呢?虽然有猪八戒和沙僧在身边,但猪八戒也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家伙,况且这个时候他也饿了。孙悟空跟师父说,这个地方妖气很重,万一不小心的话,可能会遭灾引祸。这样吧,我快去快回,但是就在我出去的这段时间内,你们要听我安排。他拿出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告诉唐僧和八戒他们,我不回来,你们一步都不要踏出这个圈子,即便有什么妖魔过来,他也进不了俺老孙的这个圈子。

唐僧顺利地就答应了,孙悟空也就放心地到千里之外去化斋了,最后化了一碗大米回来。但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天寒地冻,三个人一匹马坐在圈子里边又饥又寒。猪八戒这样一个代表着人本能的角色这个时候开始发牢骚了,开始蛊惑唐僧:“师父你看,不远处就有一个楼阁,我们不一定非要听猴子那番谎话,躲在这儿,又冷又饿。不如这样,我们提前往前走,找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那猴子眼睛乖,他一定能沿着路途找到我们。”

因为大家都处于一种饥寒的状态,所以这样一种状态之下,很多人容易失去理智。如果再有一个人从中游说的话情况就很容易变得更糟。果然,唐僧稀里糊涂地听从了八戒的话,迈出了孙悟空为他们设好的这个圈子。

孙悟空这个圈子是个保障。也就是说,唐僧他们是自动地脱离了孙大圣的保护,稀里糊涂地走进了那座楼阁。

果然那座楼阁就是妖魔幻化的。它其实是用来捕捉过往行人的一个洞穴。这幻化的楼阁之中有几件背心。猪八戒过去,看见没有主人,主人已经死了,背心没有主人,穿了不算偷,于是就穿上了背心。唐僧想制止,但是也没有过多地指责。沙僧跟着也就穿上了。他们这么一穿就给困住了,实际上也就是把他们严严实实得捆绑了起来。

师徒三众就这样不听劝告,稀里糊涂地自动落人了妖魔之手。我们现在看后面的故事大家就更加清楚了——孙悟空化斋回来,不见了师父,马上就断言,一定是被妖怪给擒走了。问了一下土地爷才知道他们竟然还是主动送进了妖魔之手。孙悟空是又气又急,最后只能是去找那个独角兕大王单挑。几番争斗,他发现人家这个圈子把他套得是无可无不可。

那么我回过头就给大家总结一下,这里已经出现的两个圈子:一个是用于保护师父的圈子;一个是用来诱捕行人的圈子。这两个圈子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

唐僧和猪八戒因为迈出了孙悟空为他们设计的保护圈,最终也让孙悟空落入了妖魔的圈子。此圈子,彼圈子,《西游记》这么多的圈子究竟有什么样的人生寓意呢?

等到孙悟空费尽心思把唐僧解救出来以后,孙悟空说了这样一句话:只因你们踏出了俺老孙的圈子,致使俺老孙钻入了别人的圈子。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西游记》的作者在这给我们传递了一个意思:每一种人,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固定的生活圈子。如果你一不小心因为贪婪,或者因为说谎,或者因为名利,或者因为生活的虚荣,迈出了自己固守的那个圈子,那么你很可能踏入别人的圈子。而别人的圈子并不适应你,或者并不是你能够适应的。换句话说,你离开了能够保护你自己的圈子,那么你将踏入一个让你遭受磨难,遭受惩罚,引来杀身之祸的圈子。这个圈子,它的人生意义,它的生活意义,以及它的生命意义尽在于此。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守我们自己的生活圈子,坚守我们人际交往的圈子,坚守我们工作的圈子,乃至坚守我们事业和生命的圈子。圈子有时候并不是一种束缚。但是你迈出了自己的圈子到了另外一个圈子,另外一个圈子可能就是一个致命的圈子。这是给我们的人生指导和思考的价值所在。

那么由圈套到圈子,我第三点要给大家解读的是什么呢?不论是设这个圈套的人,还是玩这个圈子的妖魔,他的主人是一头大青牛,而大青牛的主人是太上老君。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来这个圈子的主人是太上老君。这头青牛是私自下界,偷跑出来的同时偷到了这个圈子。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后来很多读者都在思考,这个圈子在太上老君手里和在妖魔的手里,用途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太上老君——圈子的主人使用这个圈子的时候(当年他制止孙悟空的时候),无外乎只是用圈子砸了一下猴头,也就是拿起来当砖头使用了一下。而圈子到了妖魔手里,竟然弄得满天神佛都无计可施。

也就是说,一个普普通通的圈子,在太上老君满屋子的宝贝当中,它就是一个普通的宝贝,但是一个普通的宝贝在妖魔手中竟然发挥出了如此巨大的威力,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打个比方,大家就都明白了——比如一把菜刀,在我们普通家庭里面,它就是用来切菜切水果的。但这个菜刀一旦落入凶手的手中,它就成了杀人的武器。他可能杀一个人,也可能杀十个人百个人,为什么?这就是同样一个物件,在不同的人手中,不同的人操作它发挥的作用就不一样。同样是一把斧,在樵夫手中它就是用来砍柴的,到了李逵手中就是一件战无不胜功不可没的武器。同样一把宝剑,在普通人手里可能只是一个摆设,在将军手中就能用它驰骋沙场,立下不朽的功业。所以,在这里我给大家归纳这样一个道理:物件本身没有善恶,没有好坏,也没有正邪。其实,正邪善恶美丑好坏的区别,在于使用这个物件的人。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要修炼的,孙悟空要对付的并不是这样一个宝贝,并不是这样一个圈子。物件只是一个导引,他要真正克服的是一个妖魔。所以,当太上老君出现的时候,妖魔他就重新恢复原形成了一头牛。那么这头牛又修成了正果。太上老君来回还可以骑着它,一骑就是几千年几万年。但是,这头牛一头栽下了凡间的时候他就要为祸人间。所以说牛本身也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在不同的时候,被不同的人操控着就会发生不同的作用。

听众朋友、观众朋友或者是读者朋友,在这儿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降妖除魔实际上就是要克服人的灰色心理,最终培养人的一种善念。如果人不善,在他手中的万物皆不善;如果人善,再凶残的利器,都会发挥极善的作用。就跟炸药一样,到了军事家手中,到了政治家手中,到了野心家手中那就是毁灭星球的;而最初发明这些炸药的,包括原子弹,核武器之类的,这些科学家的发明它们初衷都不是要用来杀人的,而是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但是,人心向恶,最终都成了杀人的武器。这就是这一回这个圈子给我们的指导作用。

接下来,关于这一层还有一点,我可以提示大家去理解。圈子这个主人公,也就是这个妖魔大青牛,我不想给大家过多的讲解,需要提示大家的一点是——在《西游记》众多妖魔当中,有很多是畜类幻化的,有狮子,有老虎、有狗熊、有羊,当然也有鹿、牛、兔子,后面还有老鼠等等。在众多的畜类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只有两类动物:一类是狮子,一类是牛。

狮子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一个乌鸡国假国王(文殊菩萨的狮子),包括后面还有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犼,以及后面还有一个最大的狮子率领着一窝狮子,谁呢?九头狮子。那么狮子究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会频繁地出现?我后面要给大家做详细解读。

这个牛也一样。它也频繁地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正式上场就是这次玩金刚琢的大青牛,太上老君的司机;第二次是难度最大的一头牛——牛魔王;(这个牛魔王在前面已经有很多次出现。刚开始,孙悟空在得道回来以后,在花果山结拜了一群妖魔,其中结拜的七个妖魔当中,老大就是牛魔王。到后来,红孩儿这一出当中出现过牛魔王。一直到火焰山,牛魔王才正式闪亮登场,给孙悟空师徒西行造成了一场巨大的困扰。这个牛魔王降起来,难度也是相当之大,空前的,这是第二次。)第三次牛的出现是后面的三头犀牛怪,犀牛精。

狮子和牛为什么会频繁地出现?难道是《西游记》的作者在塑造形象的时候,想不到还可以用别的什么动物描述而不得不反复地使用这两种动物?其实不然,大千世界,动物不计其数。他随便拈来一种比狮子和牛更凶狠的,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单要选狮子和牛,这里面有道理可讲。那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关于牛,我会在牛魔王那一节中给大家详细讲解;关于狮子,我会在九头狮子那一处给大家详细解答。

关于这一回,给大家留这么一个悬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尤其是一些学生朋友,大家可以去探寻这样一个问题,看看在牛和狮子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人生道理值得我们去思索。

关于这一回,我最后提一个问题:这个磨难的造成,就在于唐僧和猪八戒两人在饥寒受冻的情况下不听孙悟空的叮嘱,最终自动落入妖魔之手的。那么,这样的磨难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而且在后面还会有。为什么同样的错误要犯两次、三次?

大家不妨先想想。后面给大家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