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企业怎么管
2083700000039

第39章 时常自省才能成就未来(1)

人人修己才能创长青基业

忧患意识和企业伦理不可少

什么叫做忧患意识?特别是企业经营的忧患意识,我们提出四点:

第一点,天下为公。很多人总认为“天下为公”是一个理想,或者是一种政治主张,其实不是。企业经营者如果把天下事当做自己的事情,不私心自用,不以私害公,以解救民族的苦难作为前提,以员工的安人为目的,这就是天下为公。如果每个人只想到自己,没有想到国家,没有想到中华民族,那么我们的前途是很可悲的。

第二点,知耻知病。意思是说,我们要经常地反省,不要麻木不仁,不要生活散漫,不要认为有钱就什么都可以做,不要为非作歹,不要为了钱,就不择手段。这样,我们就不会越来越往没有文化的方向去走。

第三点,奋发上进。我们的生活改善以后,要注意提高生活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时吸收一些正确的观念,而不仅仅是新的观念。观念正确最要紧,新不新没有什么关系。还要问问我们能不能精诚团结,如果我们能够同舟共济,处处识大体,明大义,不内斗,不私斗,不自乱阵脚,能够同心协力、精诚团结,那我们的企业还是很有前途的。

第四点,大公无私。要考虑到整个国家,不要因为自己的私利而损害国家的利益。什么叫企业伦理呢?企业伦理就是企业家对劳动者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规范,企业伦理最主要的是“共享利润、尊重权利、平等对待、分红入股”。企业家要了解,这个事业不是我一个人创立的,不是靠我一个人的努力就能有这样的成果的,而是大家一起努力得来的,所以有利润要共享。我们在职务上有高低,但是人格上面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互相尊重。你有你的责任范围内的权利,我也有我责任范围内的权利,我尊重你,也希望你尊重我。这样我们以平等对待的态度来相处,慢慢地推行分红入股,将来大家都是老板,这样就可以恢复我们的企业伦理。

讲企业伦理,一定要相对地讲“工作伦理”,如果我们只是片面地要求企业家要对员工怎么样,也会带来一个危机,所以员工希望老板好好对自己,员工也应该想想自己的工作伦理。工作伦理就是劳动者或者工作者对企业家,对同事应该遵守的一些行为规范。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敬业精神。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贬义的,很消极,其实是误解。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一直备受尊敬,当很多人问他一辈子取得这么多的成就,有什么心得,他说自己就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可见这是很积极的,能够在平凡当中善尽自己的责任。

第二点,合理的态度。我们要努力实现团结的目的,这种合理的态度就是我们的工作能力。

第三点,诚信原则。我们要很诚恳,有信用,积极履行自己的承诺。我们该承诺给人家的,就要承诺;我们既然承诺了,就要履行。

第四点,要讲理。大家要讲理,有问题不要怕,也不要想着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要用合理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第五点,共存共荣。我们要跟企业家共同努力,尊重企业家的贡献。

第六点,要牢守秘密。企业的利益要靠大家来维护,企业有什么机密,我们不能随便来告诉外人。

这些行为规范是我们都知道的。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唐朝诗人白居易,小的时候就被称为“神童”,他自己也很得意,经常在家闭门造车,写了很多作品让长辈来批评、指教。这些长辈骂他目中无人,不懂得谦虚,白居易听了很难过,同时很困惑:“你们不是说我是天才吗?现在我写的作品请你们批评赐教,你们反而骂我目中无人,为什么?”于是他就跑到庙里面,去向一位和尚请教。和尚告诉他:“好事多做,坏事少做。”白居易不理解,就回敬一句:“你讲的这些,三岁小孩都知道。”那个和尚说:“对对对,三岁小孩都知道,七旬老翁做不到。”白居易才知道原来那个和尚是在指点他,很多道理我们都知道,但实际上我们很难做到。

因此,不管是忧患意识也好,企业伦理也好,还是工作伦理也好,我们都不要说“我知道了”,越是轻松地说出“我知道了”的人,越是没有做到。很多人口口声声要建立企业伦理,如果大家都不重视修己,那就统统流于空谈。

永丰余集团的创办人何传先生,晚年的时候很喜欢打坐。他一开始打坐,态度全都改变了。以前他很严厉地对待下属,现在他处处宽容,变得很风趣、很爱说笑,大家很乐意听他的话。可见他利用打坐来修养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改变作风调整自己,别人也适当地回应他。我想用这种互动的方式应该是最合适的。

企业管理是修己安人的过程

中国人最喜欢自作主张,自主性很强,绝对不喜欢别人管。一个不喜欢被别人管的人,一个喜欢自作主张的人,更应该修己。不是为了当圣人,修己只是为了被人家看得起,你不修己人家根本就看不起你。中国人看不起别人不一定当面讲,但是心中没有他的地位。中国人既然要别人看得起自己,既然要自作主张,就应该首先看得起自己;要看得起自己,就要使自己能够获得别人的青睐,所以必须重视修己。

修己的“修”就是治,把原来不美满的地方整治一下。我们今天会美容,为什么不修己呢?外表好看,不如行为正当。修己最重要的是实践,要情绪跟理智密切地结合,一方面要有热烈的情绪,另一方面要有清明的理智,这叫做“情智交融”。情智交融,才能把自己的缺点改掉,把自己不合适的地方调整好,这样就够资格自作主张。

修己的目的是为了安人,中国人的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过程。在修己方面我们要做到四点:

第一点,修养自己的品格。其目的在于有感有应。我设计人家,人家接受我的设计,我很感谢他;人家设计我,我觉得很合理,我就很高兴地接受他的设计。这样大家有感有应了,整个的社会就会热闹起来,一方面我们有人情味,另一方面我们很合理。一切事情都靠讲道理来解决。

第二点,锻炼体魄。一个人如果体力不好,工作再认真,也会事半功倍。中国人刻苦耐劳,更需要坚强的体魄。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的妙用,功夫是我们中国人很了不起的一样东西,要珍惜它,利用它,把内脏锻炼好,实际上外表强壮不如内脏健康。

第三点,要充实知识。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加快,我们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但新的不一定就正确,我们充实知识,然后运用我们固有的智慧来判断,合用的我们就拿来用,不合用的我们也知道这是一种说法,作参考而已,这样才能够日新又新。

第四点,增强自己的能力。因为技术不断地改良,我们要跟上时代,要培养自己的能力,没有任何一套做法可以用一辈子。现在提倡人要有第二专长,要做转业的准备,其实内部也可以转业,不一定非要跳槽。

修养品格,锻炼体魄,充实知识,增强能力,还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来安人。所谓安人,是指凡是跟我们在一起的人都感觉到很安心。人一安,就会忠诚肯干;大家都忠诚肯干,企业一定会精诚团结;企业精诚团结,每个人日新又新,整个企业自然就会生生不息:这是有连带关系的。

谈到经营理念就会想到一些哲学层面的问题,管理如果始终停留在科技的层面,大家都很容易学会。但管理一定要提升到哲学层面,越高阶层的主管包括老板,越应该有相当的哲学素养。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故乡,他给自己提了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第一,我能够知道什么?企业管理者应该告诉自己到底能够知道些什么,这跟我们中国人的想法是很接近的--中国人水平越高,越感到自己所知有限,越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越会尊重帮助自己的人,越会重视别人协同努力的成果,越不会轻视别人而自视甚高。

在康德的观念中,知识是有极限的,而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中,自认为能看到的很有限,能听到的很有限,能做到的很有限。总之,我的能力有限。管理者如果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是很有助益的。

第二,我能够做什么?我能知道什么,这是知的层面;我能做什么,这是行的层面。知道是很容易的,行动却很困难,所以我们要常常勉励自己多多去做。知道了,没有做,等于不知道。

第三,我可以希望什么?按照中国人的解释,老天爷会给我们的指示,我们如果顺天而为,希望就比较容易达成。所以一个人应该有希望,但希望必须是光明正大、合乎天理的。

第四,人是什么?当然现代人类学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不过我觉得很奇怪,人类学研究到最后,结论却是“人不是人,人是动物”。中国人说人是万物之灵,今天我们受西方的影响,慢慢地否定人跟动物不同的地方,认为人越来越像动物,然而又要提高生活品质,根本是背道而驰。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到“人是万物之灵”的理念上,天大地大人也大。

康德的问题,用我们中国人的态度来回答,就是一个管理者修己应该做的事。管理者先认定制度是有限的,是没有办法才制定的,我不是想管大家;我担任了这个职位,但我没有权力,我只有责任;我所能够做的很有限,希望大家能够帮帮我;我有很多没有做到的,也希望大家提醒我;你没有做到,我提醒你的时候,你也不要认为我是恶意的;我们一起来努力,但还是要靠老天爷的保佑。我觉得中国人靠老天爷保佑大家,就不会有争执。尽管时代这么进步,只要我们说一声老天爷如何如何,大家都会接受,不会引起大家情绪化的反应。

人是很崇高的,所以我们自己要看得起自己,也要看得起别人,人就是人,人不是动物,这是中国人的重要观念。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见仁见智,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般来讲,应该信赖自己的下属,让下属承担相应的责任;给下属相当的尊重;有一些正确的判断力。尊重下属的意见固然很好,但是他究竟对不对,还得靠你自己的判断。下属如果吸收了很多你不懂的知识,你就没有办法去了解他,所以自己也要常常进修。至于创业者的修己方式,跟一般的企业管理者有点不同了。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建议他在以下十个方面要反省一下:

第一,创业时的精神有没有保留下来。很多人创业时很认真,能够重视员工,能够听取员工的意见,很重视市场的变化,兢兢业业,一旦成功以后,他就松懈、自大,变得跟另外一个人一样了。这就表示创业时的精神已经消失了,没有继承下来。

第二,任何事情是不是真的贯彻到底。我们中国人常常是说说就算了,做着做着会停下来,很少坚持到底,一不坚持就会变质。企业里面任何事情都是自上而下一层一层地变质,到最后把上面的意思完全扭曲了。

第三,有没有常常进步。如果没有进步,那就是危险的信号。

第四,有没有在技术方面不断地改善。技术如果不改善,你的产品就跟以前一样,很快就会被更好、更新颖的产品取代了。

第五,有没有用心观察别人的举动作为自己的借鉴。创业者慢慢会发现很多人不好意思当面指出你的错误,不好意思给你太多的建议。别人越尊重你,对你越有顾虑,你越不会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所以要靠自己用心去看别人,从别人对自己的反馈中来反省自己。

第六,有没有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有很多人稍微有点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认为自己事业做那么大,赚这么多钱,全靠自己的本事。因此就一点也不谦虚,人家说什么他都不以为然。比如让他去参加培训,他会说:“那有什么用?我讲得比他好,他那一套我知道得更清楚。”像这样的人,进步有限。

第七,创业者应该想一想自己对人、财、物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当。

第八,有没有宽大为怀的雅量。一个人地位越高,事业越大,越经不起失败,越容不得别人。所以要宽大为怀,不要斤斤计较。

第九,是不是充满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事业做得差不多了,就认为自己不做也可以,那就是半途而废。人还是要有信心,不管什么困难,以前都能走过去,今后当然还能够走过去。

第十,有没有继续寻找人才,培育人才。如果你觉得人才已经够多了,那你的企业就开始老化,开始衰退了。干部的修己方式又有些不同,在中国的企业里面,责任最重大的是中“艰”干部。这里之所以不写中“间”干部,是因为中层干部非常艰苦。他要承上启下,一个企业能不能管理好,能不能有很好的绩效,关键在于中艰干部能不能承上启下。当然高阶层要看得很远,要有正确的方向,这是必要的;基层要很努力,要切实地执行命令也很重要。可是最重要的还是中艰干部。很多企业都很重视中艰干部的培训,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中艰干部发挥作用,会使得高阶层和基层比较容易沟通,所以中艰干部的修己,一定要重视三个很重要的项目:

第一,严守上下的分寸。因为中艰干部不上不下。凡是自己有主管,又有下属,一方面要管别人,另一方面要被别人管的,都是中艰干部。可见中艰干部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我们今天因为客气,把经理、副总等都叫做高阶层主管,实际上除了老板算做高阶层主管,车间作业人员或者营业部门的一线人员算做基层外,其他所有人,都应该把自己当成中艰干部,来好好地修治一下,这样对整个企业有更大的帮助,对自己更有利。

严守上下的分寸,一方面,对上一定要小心,绝对不要功高震主。因为越是功高震主,死得越快。有些人表现得非常好,但是最后跟老板闹翻了,这时候要检讨自己,是不是让老板太没有面子,让他感觉到你给他的威胁太大了。另一方面,对下要记住“深藏不露”。“深藏不露”不等于没有能力,而是有能力,但不表现。只要下属能做的,自己就不要做。不过,千万不要说“别人能做的,我为什么要做”之类的话,这种口气让人听了不舒服。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说这种话没问题,但是自己说出来,就有点过分。“深藏不露”还是要露,中国人讲“不露”就是“露”。

第二,功成不居。所谓功成不居,即不要跟上级抢功劳,也不要跟下属抢功劳。跟上级抢功劳,你抢不过他,最后受伤的反而是自己;跟下属抢功劳,可以抢,但是只能抢一次,因为他这次被你抢了以后,心灰意冷,以后就不表现,没有功劳被你抢,那你也抢不到。中艰干部最好的办法是,事情做成功以后,判断一下是大功劳还是小功劳,大功劳归功于上级,说上级主管领导有方,如果是小功劳,归功于下属,说他们处置得当。中国人都知道,我们的功劳是让出来的,不是抢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