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用心不用嘴
2082200000007

第7章 客户的心思你来猜,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4)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销售员在拜访客户之前,就认为客户不会购买。或许他们对自己没信心,或许对自己的产品没信心,但最主要的是对客户没信心、没有期待。在一项调查中,有一道问答题:“你为什么没有把产品推销给客户呢?”回答最多的答案是:“我早就知道客户不会买!”当问道:“为什么你知道客户不会买呢?”销售员会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就有这种感觉……”

试问,感觉可靠吗?感觉很容易变,变得太快了。“感觉客户不会买”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推销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后,销售员在推销中就很难打起精神、尽自己所能去介绍产品。相反,销售员会有一种求证心理。一旦客户有拒绝的意思,销售员就会在心里想:你看,没错吧!我就说他不会买吧!接下来,销售员也懒得去用心交谈,转而想早点结束交谈。客户见销售员不愿意谈,他们自然也就不愿往下谈了。就这样,销售以失败告终。

心理学词典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如果你对别人抱有积极的心理期待,那么会使对方真的朝你期待的方向去改变,最后达到你的期待。你要做的就是相信对方,支持对方,给对方积极的评价。

其实,销售员只需要对客户多一些期待,多一些热情,多一些用心引导,或许生意就能谈成。要知道,期待是一种巨大的、神奇的力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你对一个人怀着热切的期待,那么他就有可能达到你的期望,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源自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就是期待的力量。

皮格马利翁是一位年轻的王子,他很喜欢雕塑。一天,他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雕像美得让他心生爱意,从此他热切地期盼雕像变成真人。后来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天神把这个雕像变成少女,让她和王子生活在一起。

看到皮格马利翁王子用热切的期盼感动了天神,最后如愿以偿地和一个原本是雕像的少女生活在一起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热切的期盼都能把雕像变成活人,难道你还怕你的热情期待打动不了客户?那么,怎样向客户表达期待呢?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有两点建议:

(1)告诉自己“客户一定会和我成交”。

在推销之前,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要告诉自己:“客户很有钱,很需要我的产品,一定会买的。我们公司是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也是一流的,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他一定会买,绝对会买!”如果你有这样的信念,那么你期待的心情会由内而外表现出来。你的信心和信任会感染客户,影响他的行为,使他更容易作出购买决定。

著名的推销大师乔·吉拉德就善用这个方法,他说:“每当我站在客户前面,我就假定自己会做成这笔生意。我甚至假设多次拒绝我的客户将来也会成为我的客户。”一位顶尖的人寿保险经理也是这么做的,他说:“即使客户爽约,你也要假设会成交。在整个推销过程中,你要不断假设已成交。你假设会成交的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虽然在客观上我们的推销不一定会成功,但在推销的时候对客户抱有美好的期待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没有这种信念,你的推销就难以产生影响力和感染力。

(2)用你的真心去感染、影响客户。

有位夫人在专心欣赏一幅画,画店的老板目光直视那位夫人,问:“夫人,你喜欢这幅画吗?”夫人点了点头。老板用充满感情色彩、近乎怂恿的语气说:“那就买啊!”果然,夫人买下来了。

当别人问老板为什么那种办法屡试不爽时,老板说:“我相信她会买,她只需要你给她一点儿勇气作出决定,因此我就怂恿她一下。”的确,有时候客户没有勇气作出决定,这时候你应该大胆地鼓励他们作决定。比如,面对女客户时,你可以说:“我特别欣赏不用丈夫点头就能作决定的现代女性。”

8.摩西奶奶效应

你不去挖掘,就不知道客户有需求

销售心经

客户的需求有浅层和深层之分,很多销售人员满足了客户的浅层需求后,就以为销售结束了。而优秀的销售人员会进一步挖掘客户的深层需求,从而争取更多的推销机会。

一位大妈到楼下的菜市场买水果,她先问摊主A:“你这李子怎么样?”

“我这李子很甜的,特别好吃!”A回答。

大妈没有买,继续向前走,来到B的摊位,问:“你的李子好吃吗?”

“我这里有很多种李子,你要哪一种?酸的还是甜的?”B问。

“我要买酸的。”大妈说。

“我这李子咬一口,一定酸得流口水,您要多少?”

“来一斤吧。”大妈买完李子,继续在市场中逛,看到C的水果摊上的李子又大又圆,非常诱人。于是她走过去问:“你的李子怎么卖?”

“您要哪种李子?”摊主C问。

“我要酸李子。”

“大家都爱吃又大又甜的,你怎么买酸李子啊?”C一边拿袋子装李子,一边问。

“我儿媳妇怀孕了,想吃酸东西。”

“哦,原来是这样啊,你对儿媳妇真好。她想吃酸的,一定是想生个大胖儿子,您要多少?”

“先买一斤吧!”大妈听了C的话,显得很高兴。

C一边称李子一边问:“您知道怀孕时最需要什么营养吗?”

“不知道。”

“最需要补充维生素。您知道哪种水果里维生素最丰富吗?”

“不清楚。”

“猕猴桃,它维生素含量很高,孕妇吃了特别好。如果你经常给儿媳妇买猕猴桃吃,她一定高兴,说不定还会给你生对儿双胞胎呢!”

“是吗?既然这样,我再买一斤猕猴桃吧!”

“您真体贴儿媳妇,谁有你这样的婆婆,真有福气。”C一边说一边给大妈称猕猴桃,“我每天都在这里,水果都是当天批发过来的,非常新鲜,要是你儿媳妇吃好了,您再来!”

“行。”大妈满口答应。

在这个故事中,三个水果摊主面对同一个大妈,为什么销售业绩完全不一样呢?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摊主A在没有掌握客户需求的情况下,急于推销自己的产品,说出了自己产品的最大特点“甜”,可是与客户的需求正好相反,结果什么也没有卖出去。

摊主B有两个地方做得比摊主A好。其一,他得知客户的基本需求后,没有急于推荐产品,而是进一步挖掘客户的需求;其二,他提了一个促成式的问题,这点比较高明。他搞清楚客户的需求后,推荐了对口的产品,成功是自然的事情。

摊主C称得上是销售专家,他的表现非常专业。他深知客户的需求分为浅层需求和深层需求,在了解客户的浅层需求后,他透过关切式的谈话,进一步激发和挖掘客户的深层需求,最后又成功向客户推荐了一种产品。摊主C的推销过程可以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获知客户的基本需求。

第二步,通过提问,了解客户需求背后的原因。

第三步,激发客户的深层次需求。

第四步,引导客户解决问题。

第五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六步,成交之后,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通过三位水果摊主的销售实况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有时候,客户可能对自己的需求都不是很了解,而且如果销售员不提问、不挖掘,永远不可能知道客户基本需求表象下的深层需求。就像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如果不去激发,不去挖掘,这些潜能永远无法释放出来一样。

其实,对待客户的深层需求,推销人员应像对待自己的潜能那样去一步一步地发掘、挖掘。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心理学上的“摩西奶奶效应”:摩西奶奶到了暮年才发现自己有过人的艺术天赋,她75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人画展,最后成为了出色的艺术家。

心理学词典

“摩西奶奶效应”是指一个人如果不正确地认识自己,努力去挖掘自己潜在的能力,那么这些潜力就会被泯灭。如果每个人都能感知自己的潜能并试着去努力发掘,那他的人生就会与众不同。

销售人员在面对客户时,如果能充分发掘客户的需求,激发他们对产品的渴望,那么你的销售业绩就会更加出色。

有时候,客户或许对你的产品有需求,但这种需求不是很强烈,不足以引起客户作出购买决定。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一定要想办法挖掘客户更深层次的需求,想什么办法呢?不妨先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一家公司招聘销售人员,主考官对前来应聘的人说,这里有一瓶普通的水,你们现在想办法把水卖给我。

第一个应聘者拿着那瓶水走到主考官面前,说:“先生,刚才你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话,从你的话中,我发现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不过我想你应该口渴了吧?要不买瓶水吧!”

第二个应聘者拿着那瓶水,走到主考官面前,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打火机,然后一把扯住主考官的领带把它点着了,问道:“先生,你需要这瓶水吗?”

“你这个混蛋,你想谋杀吗?快把水给我!”主考官迫不及待地抢过水,浇灭了领带上的火。结果,第二个应聘者被录用了。

为什么第二个应聘者被录用了呢?因为在这场推销当中,第一个应聘者的问话不足以激发客户的需求,客户的购买欲望不强烈。而第二位应聘者找到了一个与水相克的东西——火,在那种情况下,主考官必须买水。这样客户的购买欲就被彻底激发出来了,可以说是给客户创造了一种需求。

那么如何来挖掘客户的需求呢?你可以参考下面几点:

(1)主动与身边的人搭讪。

作为一名营销人员,如果太过内向、不愿与陌生人说话,真的会失去很多客户。优秀的营销员往往能克服与陌生人说话的紧张心理,他们见了陌生人,会主动搭讪,甚至笑谈天下事。通过交谈,他们就会了解对方对自己的产品是否有需求。如果对方有需求,那么他会把话题引到自己的产品上,想办法激发对方的需求;如果对方没需求,他也会想办法与其建立一种朋友关系,以便对方将来给自己引荐客户。

(2)在搭讪中积极发问。

优秀的营销员在搭讪的时候不光是闲聊,还善于积极发问。因为只有发问,才能了解客户的情况,否则,搭讪就失去了意义。比如,有位保险业务员在电梯里见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就搭讪道:“你的孩子长得很秀气啊!”接下来,他与那位母亲有了如下对话:

“你的孩子多大了?”

“7岁。”

“学校给孩子买保险了吗?”

“没有。”

“你给孩子买保险了吗?”

“没有。”

“我是某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今天到这里给一位客户送保单,这是我的名片……”就这样,业务员了解了客户的情况,激发了客户的需求,最后成功地签了单。

(3)掌握搭讪的技巧。

在搭讪和闲聊的时候,销售人员有必要微笑着说话,这样能给人轻松的感觉。同时,要装作无意间暴露自己的身份、职业,让别人不会对你产生排斥感。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恰当地运用各种提问的技巧,比如开放式提问(回答时可以自由发挥)、封闭式提问(只能以“是”或“否”来作答)、描述性问题(让客户描述情况,表达观点)、征询性提问(类似于“您看……”这样的提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