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桂枝人参汤证治
本太阳病未解,而误用下法,损伤脾阳,或素体脾阳不足,复感外邪,皆能引起下利、胃脘痞塞、腹中绵绵而痛、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病为太阳表邪不解,脾阳不足,邪气内陷所致。治当表里兼顾,温脾解表,因表里同病而以里证为急,主治以桂枝人参汤温中健脾,通阳解表。
煎服方法:以水先煎四味,桂枝后下。煎成去滓,温服。
本方为理中汤加桂枝而成,以理中汤温中散寒,健脾补中,以治下利,加桂枝通阳解表,使内陷之邪外出。四味先煎,是意在取其味重入里,重点还是以理中顾里为主;桂枝后下,意在取轻清之气,使内陷之表邪得以外出。
桂枝人参汤与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同治太阳、太阴表里同病,但其所主各有偏重:桂枝人参汤偏于治里,以温里为主,解表为辅;后二方偏于治表,兼以治里。
(二)桂枝汤证治
太阴脾胃虚寒之病,其脉本弱,复受外邪,脉现浮的,是脉搏由弱变浮,为病从阴转阳,里气渐充,邪由里外达肌表之象。里邪外出,或可兼有四肢烦痛等症。可治以调和肌表、扶正祛邪之法。桂枝汤温中健脾、调和气血,有扶正祛邪之功,故为此证的对之方。
桂枝汤为太阳病解肌、治太阳病自汗出的代表方剂,因知桂枝汤有止汗之功。今在太阴篇中却以桂枝汤发汗,况且《伤寒论》153条本有“阴不得有汗”,三阴不宜发汗之诫。其实桂枝汤的发汗,是取其温健脾胃、调和气血,使人体正常机能复常,正气奋起,邪气自退而出现自然汗,也即安内以攘外之法。
太阴病桂枝证,是邪气由里出表,由阴出阳,病有向外、向愈之机,故其脾胃调和,阳复邪去即愈;太阳病桂枝人参汤证,是太阳病误下伤里,外邪由表内陷,由阳入阴,故为逆为重。从此处也可看出:桂枝汤偏于治外,兼能温里;桂枝人参汤偏于温里,兼能解表。
张某,青年,脾胃素弱。于七月间,露宿乘凉而病:始头痛,恶寒发热,继之大便溏泄日四、五次,腹满肠鸣,小便不利,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浮而弱。辨证:邪袭太阳,太阴脾阳不足之病。此证缘于夏月贪凉饮冷,致使人体伏阴于里,外受风寒而成。治当解肌疏风,健脾止泻。《伤寒论》曰:太阴病,脉弱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故用桂枝汤解肌疏风,健脾温中,加茯苓、白术健脾利湿以消满止泻,以期太阴、太阳两解。方为:桂枝、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茯苓、白术各15克,大枣4枚,干姜8克。二剂。表里之病皆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