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写给女人的哈佛情商课
20778800000014

第14章 同理心——教你读懂他人的情绪(1)

人常说“理解万岁。”何为理解?理解其实就是同理心。身为女人,最好的品质莫过于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在人际交往中,女人也应该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所谓“攻心为上”,只有从思想上瓦解别人,你才能轻松地影响别人、掌控别人,从而达到结交朋友、顺利办事的目的。

同理心很重要,知己还要知彼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个道理主要得益于一个人出色的观察及沟通力。只要一个人能充分了解对方的意图,并做到知己知彼,那就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双方沟通的良方。于是,这就涉及到一个同理心的问题。同理心是一个人人格成熟和社会化的标志,它的心理学概念比较抽象,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却不复杂,其大意就是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的行为。当出现冲突或产生误解的时候,当事人能够设身处地将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思考问题,因而能更容易地了解对方的初衷,消除彼此的矛盾和误会。

同理心有时候很容易被人们误解为是迁就别人、丧失自我或过度同情。当你跟别人的心理产生共情时,并不是就等于丧失了自我的判断。同理心的意义就是要你跳出自己的圈子,深入到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在理解对方的行为原因后,将自己的这种理解传递给他,同时也可以引发他也产生同理心并进行自我审视。就像沟通大师吉拉德所说:“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才会出现融洽的气氛。”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访问日本的时候,其中有一项活动是访问NHK广播电台。当时,野村中夫是NHK公司的常务董事,同时也是接待人。而此次接待他有一项重大的任务,那就是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引起女王的注意,并给对方留一个深刻的好印象。

于是野村中夫开始收集一切跟女王有关的资料,并仔细进行排查和研究。他本想在礼物上下工夫,但是女王什么没见过,一时之间野村中夫便陷入了困境。正在他发愁之际,一张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是伊丽莎白的爱犬的照片。他知道女王一直很宠爱这条狗,于是野村中夫马上跑到服装店,定制了一条绣有女王爱犬图样的领带。

到了迎接伊丽莎白女王的那天,野村中夫特意穿了一身浅色西装,以突出自己这条别出心裁的领带。果不其然,伊丽莎白一眼就发现了这条特殊的领带,并微笑着向野村中夫走去,和他热情地握手。

一个高情商的人,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出击。野村中夫之所以能打动女王,就源于他对女王的了解。因此,拥有良好的同理心,也就拥有了感受他人、理解他人行为和处事方式的能力,同理心就是你与他人之间得以顺畅沟通、友好交流的心理桥梁。

同理心既然在沟通、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也是可以培养起来的,就像情商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提高。但提高同理心的前提,是需要我们先克服以下三个心理障碍。

1.我就是我,不需要理解别人

这是一种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类人没有真正意识到社会关系就是一种双方的互动行为。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往往会过分地夸大自我,而对周围人熟视无睹。若长期带着这种想法进入到社会中,则很容易到处碰壁,引起他人的不满。因此在关注自我的同时也需要适当去了解别人,并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2.我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这种心理的产生通常是由于过分的自我膨胀和过于自信,这一类人一般都会拥有自己的一套思考模式和做事方法。并认为自己的经验和方式放之天下皆为准则,因此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去跟他人产生同理心。但是这种想法会给别人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同时也让对方没有施展的机会。不管是在情侣、朋友,还是上下级之间,这种心理都会造成沟通不畅,因而给双方的关系带来危机。

3.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

这属于一种冷漠的排他态度,这类人通常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认为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所以,当朋友或同事有困难时,他们往往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种思想若放到工作中,则会演变成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因此仕途要想顺利也很难;若放到生活中,就是不愿对别人伸出援手,而错失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的机会,因此人际关系也很难广博。

在21世纪,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情商之间的比拼。而情商的影响力通常是建立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的。只有认清自己在情商上的死结,并了解他人的真实意图,在做事时才能得到圆满的结局。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传递信息、了解别人的感受、得到我们想要的。而只有学会有效沟通,我们才有机会去实现既定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从培养同理心入手,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沟通,这样才有利于实现预期的目的。

同理心的培养有以下六点可供参考:

(1)多关心和体谅他人,从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2)不管做什么都要给别人留下一定空间和余地。

(3)就算不赞同,也能欣赏别人的观点。

(4)像抱怨、责难、嘲笑和讥讽这类情况,能免则免。

(5)出现误会时主动替他人着想,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担起相应的责任。

(6)放低自己的姿态,和他人平等沟通。

同理心在我们日常沟通、交际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让人与人之间形成一个充满鼓励、谅解和尊重的环境。就像卡耐基曾说的一句话:“我不认为你有什么不对,假如换了我肯定也会这样想。”一般来说,这句话通常都能够让最顽固的人改变自己的态度。只要能换个角度思考,多了解对方的想法,你的人际关系立马就会变得饱和,这是同理心教会我们的道理。

要想影响他,应先了解他

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我们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与人相处、交流。但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仅是倾听,其核心部分是培养同理心。因为如果你想要对他人产生影响,并朝着自己的想法靠拢,前提就是要培养同理心,而后才能了解他、影响他、改变他,这也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

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间的相处就是一场博弈。能否了解别人的心理,便决定着你们之间的交往会不会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如何跟别人相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但至少要体谅别人,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虽然无法完全彻底地了解一个人,但我们至少应该理解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更融洽地相处。

裴远很喜欢到自家附近的公园里散步,但公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停止开放。最后他才知道,原来公园里的树林经常失火,常有一些树木无端端地被烧毁,而原因大多是那些在树林里野餐的孩子所引起的。他们经常忘记在走后将火种浇灭,以致风一吹树林便遭了灾。

虽然树林里立了牌子,但此事还是屡见不鲜。所以裴远每次在公园散步,只要看见小孩们在树林里生火,他就会走过去警告他们:“快点把火扑灭,如果你们造成了火灾,警察就会来抓你们,把你们全部关进牢里去。”

那些孩子当时被吓坏了,立即把火熄灭,但等裴远一走,他们又会把火升起来。裴远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方式来和孩子们沟通。于是他开始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回想那时候的自己是怎样。

之后,他再次看到孩子们在树林里生火时,他就凑过去微笑着说:“你们在生火啊!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在野外生火做饭,那相当好玩。”

接着,裴远开始和他们谈论其野餐的做法,还跟孩子们一起烤起了红薯。之后,裴远话锋一转:“红薯很好吃,不过你们也要知道,在树林里生火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有些人不注意,在离开的时候忘记把火弄灭,结果树林燃起来。要是树林都给烧了,以后你们就找不到这么好玩的地方了。”

在吃完红薯后,孩子们马上踩灭了火堆。此后,那几个小孩不仅以身作则,而且看到别的小孩生火时,也会过去提醒他们,走的时候要把火弄灭,以防毁了自己的“游乐场”。

由此可见,你要想影响他人,首先就得了解他,站在他的角度来考虑。故事中的裴远,开始只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根本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而之后又换了一个角度,孩子们不仅愿意合作,还当起了他的帮手。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能多了解他人,并为其着想,再大的矛盾和冲突也会解决。

情商就代表着一个人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的前提是要先了解对方。只有在了解他人的性格特征、真实意图和想法的基础上,才能圆满地将事情做好,实现自己的目标。

那么要如何通过一些技巧来了解他人呢?

首先,学会倾听,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了解他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沟通和交流。一个善于沟通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好听众,有心理学家统计,我们有50%~80%的时间在与人沟通,而在沟通的时间内,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倾听。如果你想了解别人,那么“倾听”被列在首位。一方面,可以表示你的谦逊。另一方面,也可借此机会,观察对方的语气神色,给你一个充分了解他的机会。

可有些人,总是喜欢抢话,一开口便滔滔不绝。这不仅会给对方留下一个恶劣的印象,而且也失去了了解他的机会。

因此在倾听、了解对方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目光与其接触,并根据他说的话做出反应;身体尽量前倾,以示对他谈话内容的关注;多用动作,适时点头和摇头;运用语言,“嗯”、“对”、“是”等,这样的互动表示你在认真倾听。

其次,从对方的价值观了解他

人的价值观千变万化,有人敬畏权力、有人钟情金钱、有人在乎面子,也有人崇尚真理……只要知道对方的价值观取向,那么对这个人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而人的价值观,通过其言论举止就能够勘测出来。不论他有没有刻意掩饰自己的真实思想,只要一张嘴、一行动,其价值观就能真实地反映出来。

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何了解他人是一门很高的艺术。假如你能够充分了解对方的意图,并做到知己知彼,那么你就能影响他,并在任何场合都吃得开。

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在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芬奇先生对女儿说:“你要是不钻进一个人的皮肤里,而且走上一走,从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你就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

的确,如果我们都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那么大部分的矛盾都可以避免。这种角色转换就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简单来说就是个将心比心的过程,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就像英国的一句谚语:“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在心理学概念上这称之为同理心,简单来讲,就是你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交流时把自己当成被沟通对象。因为角色已经转换了,所以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纳对方的心理。

最浅显的同理心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了解对方的信息,了解对方到底想说的是什么。深层的同理心不仅要理解别人所说的话,还要察觉出对方的话里隐含的成分,这才算是真正听懂了对方的“意思”。尤其女性,很多女性都不喜欢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很多情况下都是让对方揣测暗示,让对方“猜”自己的意思。如果不知道通过角色转换来了解其隐含的成分和真实的信息,难免就会造成沟通障碍。

不会角色转换就难以取得彼此之间的信任,失去信任就难以顺利地与人交往。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出现的沟通不畅的问题,多半是因为所处的立场和环境不同,所以才造成双方的矛盾。如果能用同理心角色转换一下,那么事情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如有人对你说:“我们家的小狗死了!”他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现在的心情一定是悲伤的,所以这时你应非常低沉地说:“我想你一定很难过。”这就是心理同步、角色转换的表现了。

角色转换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石。当对方快乐时你也会高兴,当对方悲伤时你也会替他难过,这样才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好感,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

若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那未免是鸡同鸭讲,沟而不通。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农夫养了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母牛,它们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夜里,农夫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这时,旁边熟睡的绵羊和母牛被惊醒了,它们大声地抗议道:“你好烦呐!这有什么好叫的,他也常常捉我们啊,但我们从未像你这样大呼小叫。”小猪听后回答道:“他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捉你们只是要你们身上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选择。绵羊和母牛无法理解小猪的号叫,是因为它们没有站在小猪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现代有很多人都会遇到沟通不畅的问题,这都是因为所扮演角色的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培养同理心,学会穿上别人的鞋走一走,真正了解对方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当你和别人互换角色后,便很容易理解对方的心理,对方也会更友好地接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