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脱稿讲话 即兴发言
20690200000018

第18章 为你的讲话加猛料——脱稿讲话这样做才言之有物(2)

我的一个舅舅在村里赶马车赶得特别好。方圆几十里,无论再调皮的牲口,只要到了他的手里,马上就变成一只乖猫。在我13岁时,舅舅问我:“你觉得自己聪明吗?”我说:“不太聪明”。舅舅又问:“那你觉得自己笨吗?”我说:“我也不笨。”于是舅舅说道:“世界上就怕不太聪明的人和不太笨的人。要不你聪明,要不你是个傻子,这样你会生活得非常幸福。而这种不聪明又不太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会很难混。对于你这种不聪明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就行,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我记住了舅舅的话。直到现在,我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编瞎话”。

我的另一个舅舅是一个木匠。我们家乡方圆几十里,数他的木匠活做得最好。有一次,我的这个舅舅跟我说:“你不是聪明人,我就教你一招,那就是做事情要慢。”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们要快,但舅舅却教会了我“慢哲学”。比如,别人写一本小说只花三个月,而我要花三年的时间。读者喜欢看我的小说,并不是我的才能比那些人好,而是我花的时间比别人长。可以说,这是我写作的最大诀窍。

在我看来,我的两个舅舅都可谓是有见识、有创见之人。而现在的很多知识分子,虽然他们有知识,但并没有见识。为什么见识对我们中国人如此重要呢?因为在中国既不缺人,也不缺钱。世界上都知道中国人有钱,我们看看,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奢饰品店不都是靠我们中国人来支撑的吗?那中国最缺什么呢?中国最缺的就是见识与远见。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你看一条马路,第一年刚修好,第二年又要挖开重修。再比如下水道,巴黎19世纪修建的,现在还在用,而我们中国的下水道几年就没法用了。还有中国的桥梁,现在中国的很多桥梁只有20年左右的寿命,如果一个民族修建的桥梁只能用20年,说明他们的远见也只有20年。

当下,远见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就如同“大旱之望云翳”。所以,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都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别总是在表面上做文章。

那么作为知识分子,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就是你们的眼睛替我们早看几年,要像一个探照灯,照亮整个民族的未来。这就好比一个苹果,砸在我们普通人头上与砸在牛顿头上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于是,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重力,这就是知识分子对世界的改变。再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知识分子最应该做的事儿是什么?就是给这个民族领路。现在我们总觉得每走一步都是陷阱,甚至撞了南墙才会回头,就是因为缺乏有远见的引路人。所以,中国知识分子最急迫的任务就是锻炼眼睛的宽度和深度,让自己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最终成功地承担起知识分子探照灯的责任!

听完这场讲话,我们不得不赞叹,刘震云的脱稿讲话像他的小说一样精彩,甚至比他的小说更精彩。当发言结束后,现场响起很长一段时间的掌声。为什么刘震云作家的演讲能够获得众多听众的认可与喝彩?其关键就在于他的讲话内容“接地气”。

要知道,听众大都喜欢新鲜事物,老生常谈的内容令人厌倦,很难吸引观众的眼球。所以,想要脱颖而出、不落俗套,我们就要多讲接地气的话,不能总是陈词滥调,让观众质疑你的讲话能力。在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基础之上,创新就是首要任务。而创新要有新思想、新思维和新模式,甚至把新词语组合在一起,呈现新鲜奇异的一面,这样才能够令观众耳目一新。当然,创新也要从“旧”出发。旧是新的根源,新是旧的传承。所以,演讲者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把喜新厌旧变为以旧翻新的过程,下面就有五种方法可以参考:

第一,老话翻新。脱稿讲话中,如果讲话者针对某一话题翻来覆去地讲,就会令听众感觉你黔驴技穷。然而,如果你能够换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同样是某品牌的养生饮料,换上另外一种不同的包装进行销售,就可以给人一种口味不同的感觉,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甚至比原有的商品销量更高。此举同样可以运用在脱稿演讲之中,老话翻新可以激起观众对此观点的求知欲,更加能体现演讲者的口才能力。

第二,借旧呈新。中国的语言极其丰富,从古至今流传了很多的民谣、俗语、谚语和俏皮话等等,如果演讲者可以把这些老的形式融入到演讲当中,并且“添油加醋”包装一下,赋予新的含义,就可以在演讲当中找到源源不断的资源。而对于观众来说,就会觉得这些故事似曾相识却又和以往不同,只要演讲者能够拿捏分寸,并且言之有理的话,那就能在观众的认知上达成一种新的共鸣感。

第三,除旧立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古语云”都是正确的,演讲者可以把这些“旧”的学说废除,注入进自己新的想法。虽然这种方法有难度,风险也比其他的方法要高,但只要演讲者言之凿凿,并且有理有据,本着科学求知的态度,就能够做到语出惊人,震撼观众的效果。

第四,陈词反说。脱稿讲话,锻炼的就是讲话者临场应变的能力,陈词反说就是要学会在演讲时的逆向思维,而这种方法往往可以一语惊人。

古时成语“掩耳盗铃”讽刺偷铃人的愚昧,但结合现代生活来说,演讲者可以陈词反说我们要倡导“掩耳盗铃”的精神,只有我们蒙住自己的耳朵,不去听外界干扰的声音,掩盖自己的眼睛,不去看周围人异样的目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追求自己想要的“铃”。而这个“铃”就是我们生活的目标,只有做到“掩耳盗铃”才能更加专注地追求想要的生活。只有做到“掩耳盗铃”,你才能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坚定前进的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陈词反说需要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演绎,这就要求演讲者在用此招的时候进行深思熟虑,然后再着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预期效果。

第五,陈瓶新酒。陈瓶新酒无非就是说,利用旧的观点引伸出新的含义,结合当下的时代情况,运用在演讲当中。总体上来说,这种方法讲究的是说话的技巧,从表面上来说是陈词滥调,但有了新的延伸,结尾却令人十分意外,眼前一亮。

做个段子王——脱稿讲话离不开好句子

中国是一个盛产段子的国家,在民间一直存在着热情高涨的段子创作者。最早的时候,“段子”几乎是相声等艺术片段的代名词,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利用“段子”的短小、精悍、犀利特点而广泛使用。段子的内涵更加扩大,那些反映社会生活的网络笑话、新民谣、小故事或语言片断,都被称作段子。在网络、饭局甚至手机微信里,有趣好玩的段子随处可见,其中不乏有着深刻思想的好段子。

如果你在脱稿讲话中能够巧妙地融入一两个段子,会让你的讲话内容更具时代特点,同时也会更加容易引发听众的心理共鸣。比如,周星驰电影中很多经典台词如今都成了网络火爆段子。《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如果你在面对80、90后听众群体的时候,在讲话中适当地植入这样一个段子,就可以深深打动他们的心扉,有可能促使他们和你一起兴奋地念诵这个段子。这就是段子的力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流传广,大家都听说过,一旦你在脱稿讲话中运用,就可以快速消除陌生感,让大家将你视为同类人。

网络是段子的最大来源,称为网络段子。段子年年有,每年都很多。这些段子充满智慧内涵,或赞扬,或讽刺,或嘲弄,或戏谑,或调侃,或规劝。很多时候你费尽口舌也无法说明白的事,一个段子就让人猛醒顿悟。相当多的网络段子就不仅是娱乐大众这么肤浅了,其中所蕴藏的哲理可以让我们在脱稿讲话中化用植入,必将得到听众的共鸣。

比如,有段时间十分流行“青年问禅师”之类的段子。一时之间大江两岸,QQ群、微信群中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在这里我们摘选一些以供参考:

青年问禅师:“大师,我现在很富有,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快乐,您能指点我该怎么做吗?”禅师问道:“何谓富有?”青年回道:“银行卡里8位数,五道口有3套房不算富有吗?”禅师没说话,只伸出右手,青年恍然大悟:“禅师是让我懂得感恩与回报?”“不,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青年问禅师:“我有几个朋友都离婚了,我都不相信爱情了怎么办?”禅师微微一笑,指着面前一把木锤对青年道:“看看它你就明白了。”青年参详许久,若有所思道:“大师的意思是否是说,爱情的意义就像这把木锤一样,看似平淡无奇,只要坚持,就能坚固无比。”大师闭上眼睛道:“非也!我意思是,人家离婚关你锤子事。”

幽默的段子可以宣泄心理郁气、调节神经,以及将严肃压抑的气氛变得自由活跃。如果在一场饭局中,有人能够适时到位地讲几个无伤大雅的段子,相信大家原本绷紧的面容都会变得缓和很多。

不过,有人可能会指责,不少段子中存在不太高雅的元素,这也是事实。但段子原本就是源之于民间又将用之于民间,民间的世俗文化浸淫其中,段子本来就是为了图个开心,我们不必非要把它与道德捆绑在一起。所以,在脱稿讲话中,段子运用最多的地方主要是饭局。越是在轻松的讲话场合,人们越要段子的调剂,如果你能够脱口而出几个段子,大家都会喜欢你,你可能因此成为众人的焦点。

脱稿讲话的圈套——车轱辘话来回说

在脱稿讲话中,听众最讨厌的就是车轱辘话来回说。这样的讲话方式会让听众超级厌烦,感觉你腹内草莽、学识浅薄。对于年轻听众来说,每当听到这类重复、啰嗦的讲话时,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大话西游》中唐僧的经典台词:

你想要啊? 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难道你真的想要吗?你想要的话我会给你的,你想要我怎么可能不给你呢?不可能你想要我不给你,你不想要我却偏给你的。大家讲道理嘛!现在我数三下,你要说清楚你要不要……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

上面这段话中,唐僧的啰嗦的确过于极端,甚至引起众人的捧腹大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有不少说话啰嗦的人,本来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话,却非要翻来覆去地说个不停。台下的人为此愤怒不已,而讲话者却依然在台上唾沫飞溅、滔滔不绝。

在这里,我们不妨讲一讲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曾经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某日,马克·吐温去教堂听牧师传教。在刚开始时,马克吐温非常欣赏牧师的演讲。作为回报,马克·吐温决定捐献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

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牧师却没有结束自己的演讲。此时的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他决定只捐献自己身上的零钱。

又过了半个小时,牧师还在没完没了地讲个不听。马克·吐温对牧师失去了所有耐心,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献。

终于,几个小时过去了。牧师兴奋十足地结束了自认为精彩的演讲。此时的马克·吐温对牧师忍无可忍。为表示内心的愤怒,马克·吐温不但没有捐献金钱,反而从捐献盘中拿走了2美元。

事后,马克·吐温后悔自己不该偷走捐献盘中的2美元,为此他愧疚不已。一日,一朋友来家中做客,马克·吐温鼓足勇气把自己不光彩的事情说了出来。刚好,这位朋友是一位心理学专家,他笑着解释道:“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当一个人总是啰嗦、重复、翻来覆去地讲述同一件事情时,必然会令人产生厌倦、愤怒甚至反抗情绪,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超极限效应。而你因为愤怒而拿走捐献盘中的2美元,这并不能称之为‘偷’,只是发泄一些自己的愤怒情绪而已。”

由此可见,如果你在脱稿讲话中讲述一个内容超过了某个极限,就会变得啰嗦、重复,也就是大众所谓的“车轱辘话来回说”。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而那些总喜欢啰嗦、重复的人,就等于在空耗他人的生命,自然会遭到听众的厌恶与排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讲话啰嗦的毛病呢?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三点着手:

第一,三思而后语。中国古语云:“呐呐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这句话告诉我们,那些愚者常常把学问挂在嘴上,而那些真正的智者却总是把学问默默藏在心里。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为智慧之人,就要三思而后言,先思考说什么、怎么说,再开口说话。也就是说,一定不能让你的舌头比脑袋跑得快。

第二,随机应变。脱稿讲话时,难免会出现某些错误情况,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切不可耿耿于怀,甚至为此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其正确的做法是,当出现小错误时,忽略不计,听众自然能够理解。当出现大的错误时,及时纠正,但要做到简洁,切不可不停地补充、解释和说明。如果这样下去,只能是把自己的错误越描越黑,甚至让听众越听越烦。

第三,控制讲话内容和时间。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所准备,就能成功,反之将会以失败告终。同样,在脱稿讲话中,如果讲话者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讲话内容,总是信口开河,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就会使讲话的思路混乱不清。另外,如果讲话者对讲话时间没有提前做好规划,其讲话就会像老太婆的裹脚布那样又臭又长。也许你自己在台上讲的不亦乐乎,但台下的听众早已听得心烦意乱、深恶痛绝。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听众们甩手而去,留你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