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
2068800000011

第11章 诗词七讲(2)

同样,拆字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还是苏小妹的故事。相传苏小妹曾对哥哥苏东坡的朋友佛印不以为然,一次,小妹听到佛印在给东坡谈佛论理,等到得意之处还大夸佛法如何广大、好人如何能成佛,于是,她作了一联让丫头送给佛印: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一看,是个拆字联:人曾为“僧”,人弗为“佛”,说的是人可以做和尚,人却没法成佛。知道苏小妹在挖苦自己,于是他对出下联反唇相讥: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苏小妹一看,不仅对得工整,而且也巧拆了“奴”和“婢”两个人,回应了自己的讽刺,不禁肃然起敬,佩服起哥哥的这位朋友。

用字不仅是这些技巧的应用,还要准备地把握何时、何处、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这就是练字。练字就是要经过反复地锤炼、精心地推敲后用词。这种练字在诗词中也经常用到,“推敲”一词便来自贾岛作诗的故事。

一天,贾岛骑驴漫步,忽然得一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思考了一会,觉得不妥,改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但又拿不定注意,于是在驴背上伸手作推敲之势,以揣摩其中的不同韵味。一不小心,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作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贾岛顿悟,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这个“敲”用得好,有动态、有声音。月光皎洁,万籁俱寂,老僧轻轻敲门,轻微的敲门声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以动写静、响中寓静,一瞬即逝的片刻声响,衬托出夜晚的幽静。倘用“推”字,则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练字对于对联就更为重要,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俞樾夫人的答联,虽只是改用“飞”和“冷”,意境则更为悠远、哲理也更为深刻。对联中有不少用字传神的例子。比如上海豫园得月楼上的名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此联的亮点在“送”上,它用词出人意表,不仅与上联“飞”相对,富含动感,而且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为观者构造了一幅小楼月色图。小小池塘,本是静物,而且离月甚远,怎能“送”月?原来水映月影,上下两轮月。清风吹起,池塘上泛起层层的涟漪,水中的月影也飘飘摇摇,似乎要给得月楼送去。“近水楼台先得月”,如何得来?池水送来。如果用“映”字则完全是静态,无法表达出这么生动的情境。

自创联除了在“字”上讲究,还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联中可以用到修辞手法有很多,我们不一一列举,这里只讲几个用得非常巧妙的例子。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比喻和拟人在风景联中经常见到,比如上面讲到的“池小能将月送来”,“送”便是拟人;再比如郭沫若题新疆天池联,“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比喻,青山围绕着天池,就像一方盛满浓墨的砚台,深蓝的天池水就是浓墨,而山上茂密的树林就是作画、写字的笔毫,景便是画。夸张也经常用到,比如徐悲鸿言志联:“直上青天揽明月;欲倾东海洗乾坤”,想上天摘月来照亮人间的黑暗,用东海的水洗净世间的肮脏,志气何等之大?双关就是对联看起来是一意,实则还藏着一层意思,比如开始提到的讽刺袁世凯的对联;明代大学者解缙对抗权臣的对联也是非常好的例子,“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锯”,实为“句”,我们在对联的开篇讲过,下联又叫“对句”,权臣本是讥讽解缙是只小猴子,没什么才华,不敢来对他的对联,没想到解缙不但没被难住,反而针锋相对,“蹄”即为“题”,暗骂权臣,就你这老畜生,还敢出题卖弄才华?用典则是巧妙地化用一些古代的故事中意象、人物或者诗句等。现在很多意象都已经有确定的含义。比如“同心结”表示恩爱,源自梁武帝萧衍的《有所思》:“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夏季结婚可以用:栀绾同心结,莲开并蒂花。

对联是文字的艺术,只有在“字”和“文”上下功夫,才能营造出诗词一般的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三讲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对联之美在乎凝神表意

对联有了骈文面貌和诗词韵味还不能算是佳作,还要有散文的风骨。散文一般是对社会、对人生有睿思、有感发、有铺陈、有喟叹,曲直成文。对联要有散文的风骨,就是有立场,有褒贬,有所表达。比如说上面讲到的“青女素娥俱耐冷,名花倾国两相欢”,到底表达了什么?不知道,上联颇有出淤泥而不染之志;而下联则仅仅是赞叹杨贵妃之美,没有任何意味。还是那个要求,高手出来了:

商女不知亡国恨,落花犹似坠楼人。

上下两联都出自杜牧的诗,上联出自《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下联出自《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同是女子,上联中,秦淮歌妓不懂亡国之恨,还唱着《玉树后庭花》这种亡国之音;下联中,身为石崇之妾的绿珠获知石崇为其获罪的消息,“愿效死于君前”,于是跳楼身亡,犹如飘落的花瓣。这联一出来,大家纷纷鼓掌。为什么?因为这里面有立场,表明了作联人的褒贬。

清道光年间, 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猖撅地贩卖鸦片,清朝政府多次颁布禁止贩运鸦片的命令,引来列强的不满,但他们又不好恣意出兵,只能借机生事。英国驻印度舰队总司令马他仓写出一上联,限清政府三日之内对出,不然他就出动舰队炮轰广州:

鸦片, 鸦中有鸟, 选鸟出联:鴳鹞鵾鹏, 四头大灵鸟, 乐飞上界;

正当大家面面相觑、一筹莫展的时候,林则徐威严地走出来,要求试对此联:

蛮人, 蛮里藏虫, 择虫应对:蠹螽蟊蛩,八只小毒虫,死踩下边。

朝堂之上一阵喝彩,文武百官都觉得扬眉吐气。林则徐的对句中,把那气焰嚣张、自以为是(把自己比作灵鸟)的列强仅仅看作那第八只小虫(蠹螽蟊蛩,七只小“虫”)而已,没什么大不了。这个对句表达了林则徐坚决禁烟和与列强抗争的决心和勇气,之后的“虎门销烟”并非偶然。

所以,好的对联往往是那些有所指的,表明了作联人心志、对事物看法的对联。也正因为对联的这种特征,历史上的文人志士往往借对联言志。比如“戊戌变法”中的主角之一,康有为,在六十岁生辰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写了幅“自寿联”,给自己祝寿:

傀儡曾遣登场,维新变法,备历艰辛,廿年出奔已矣。中间灰飞劫易,几阅沧桑,寿人笙磬忽闻,北海归来如梦幻;

歌舞业经换剧,得失兴亡,空劳争攘,一世之雄安在?此时雾散烟消,徒留感慨,老子婆娑未已,东山兴罢整乾坤。

康有为在此联中,对自己早年的政治活动的失败,感慨不已,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老子婆娑未已,东山兴罢整乾坤”,而是雄心依旧,老当益壮,力求“东山再起”。 康有为的自寿联完全是自抒心意,他一生都在为实现君主立宪制而努力,维新变法是他最重要的举措,只可惜无权的光绪皇帝没能实现他的抱负,所以他至此都不甘心,希图东山再起。因而,他后来辅佐张勋复辟也在情理之中了。

对联中的这种散文风骨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抒发,它一定是切人切事的,真实地反映着作者的个性和客观发生的事情。比如,张学良听到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身亡的消息时,思绪翻滚、心潮难平,想写联挽之,又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他和蒋介石的关系实在太复杂了。经过苦苦思索,他写出了十六字的挽联,将他们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都融入其中: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上联写了他们私人情感,亲如兄弟:他们本就结拜为兄弟,两人的夫人也义结金兰;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扣留蒋介石,而后又亲自送他回南京;此后,张学良被长期软禁,但蒋介石依旧对其生活关怀备至。下联则叙述两人的政见不一:蒋介石一心灭共,“攘外必先安内”,对红军进行大肆围剿;张学良则积极抗日,认为在民族敌人面前不应内战,要联合起来一致抗日,于是他积极促成国共合作。短短十六个字,却将张学良对蒋介石复杂的情感刻画地淋漓尽致,“似颂似嘲,似哀似怨,似赞似恨”。

由于对联往往比较简短,所以一字之别就会导致意思发生巨大的变化。对联史上有这样一个颇为人们称道的故事。李大钊有一朋友章士钊,他在清末时任上海《苏报》主笔,辛亥革命后,曾任北大教授和广东军政府要职。章士钊和他的妻子吴弱男一向极为尊敬李大钊的学问人品和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后来,当章士钊倒向北洋军阀政府时,李大钊感到非常遗憾,希望吴弱男能劝劝她丈夫,不要与反动军阀同流合污。一天,吴弱男请李大钊写副条幅以为纪念,李大钊提笔便手书了此联: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其实,这对联是改自明朝忠臣杨继盛。杨继盛一生刚直不阿、高风亮节、不畏强权,与奸臣严嵩对立,把生死都置之度外。据说,在他第二次被诬陷下狱,临刑前在狱中墙上题了两句诗,表明其志向:“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诗句铿锵有力,“辣”字表明了他面对严嵩狠毒的手段决不软弱,而只会写出更加犀利的文章与之抗衡,他坚持与奸臣斗争的铮铮铁骨尽在其中。李大钊将“辣”字改为“妙”字,既表明了他对章士钊的用心劝勉,希望好友以为国为民的“道义”为重,才华、笔墨用于正道而不应为北洋军阀效力;又是在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誓言,要写出更过的好文章,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唤起沉睡着的千百万庶民。仅是一“字”之差,意思则完全不一样,但都是经典。

当然,对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本是驱邪祈福之用,可见其功用的目的。在后来的发展中,对联的应酬性也越来越重,各种红白喜事都会用到,古代给皇帝祝寿之际,臣子往往会作联夸耀皇帝的功德。号称“天下第一联”的祝寿联便是个应酬联,出自嘉庆年间的一个状元之手,“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不仅拍了嘉庆的马屁,还把嘉庆的列祖列宗嵌入其中,嘉庆皇帝怎能不列它为“天下第一”?所以,偶尔有应酬联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写的所有对联都是应酬联,整天都溜须拍马,没有丝毫言情表志之作,这不行。

对联有了骈文面貌、诗词韵味和散文风骨,就是好对联。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对联,我们举例加以说明。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云南大观楼后有感而发,作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音律和谐。上联格式为: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下联的格式为: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平仄相合,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而且,它联中有联,就像大观园里有潇湘馆、有蘅芜院、有稻香村,也像颐和园里面有扇面殿等等。园中有园,联中有联。比如上联中,“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下联中有“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都是好对联。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描绘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登临楼上,那广阔无边的滇海尽收眼底,作者兴致高昂,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观海。接着写大观楼四面的景观:东边的金马山如奔腾的骏马,西边的碧鸡山如飞舞的凤凰,北边的蛇山如蜿蜒的长蛇,南边的鹤山如展翅的白鹤。然后又回到滇池美景: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点缀着如少女鬟髻鬓发般摇曳多姿的杨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芦苇,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就像鸟儿那五彩缤纷的羽毛。一刹那间,四季的景色都浮现眼前:金黄飘香的稻谷,波光万顷的浪涛,六月盛夏的荷花,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边看边发感慨,文人雅士一定要来此登楼欣赏一番,可千万不要辜负了如此美景。

下联在一个“叹”字上下功夫,勾勒云南的历史变迁。看罢美景,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尽在心底,那无数的英雄豪杰都随着历史的波涛涌向远方,消失在尽头。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手挥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肃经四川,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多少统治者为“征服”云南费尽心机,可这丰功伟绩最终都只是那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萧萧的暮雨中消失了,只留下了那在夕阳和炊烟笼罩下的断碣残碑。那经久不息的只有:寺庙里依稀飘荡的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和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这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下的“白茫茫一片天地真干净”,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一幅淋漓尽致的封建统治的衰亡图。

这联写得非常好,写景的上联诗意盎然,写史的下联内涵深刻,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为古今众多名士及广大游人所仰慕及推崇。的确是名副其实!不过,这联有个小毛病,唯一的毛病,太长,上下联各108个字,而且构造的意境广大深远,都可以写成两篇散文,念完上联,还得思索片刻才能念出下联。一般来讲,对联有个要求,上联念出以后,下联能马上出来,意思充分完整。

第四讲 莽莽天宇,恢恢地轮:诗词之美在乎韵律和谐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心理会孕育出各自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文艺形式。如古希腊的典型艺术是雕塑;德国的典型艺术是音乐;意大利的典型艺术是歌剧;我们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就是诗歌。虽然,基本上每个民族在早期都有自己口头流传的诗歌,有些也形成了诗歌艺术,比如《荷马史诗》;但是都不如中华民族的诗歌发展地那样完善和璀璨。中国的诗歌,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和赋、唐诗、宋词、元曲基本是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社会里形成的,它本身是一个自足的体系。而且,虽然它们有很多从产生到流行延续了上千年,但是每个时期都以某种为最,正如王国维所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