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舆的态度是:如果上天让他的左臂变成一只鸡,他就用它在凌晨来报晓;如果上天让他的右臂变成弹弓,他就用它去打斑鸠烤来吃;如果上天让他的尾椎骨变成车轮,精神变成了马,他便乘着它遨游世界。
子舆说:“上天赋予我的一切,我都可以充分使用,为什么要讨厌它呢?得,是时机;失,是顺应。安于时机而顺应变化,所以哀怨不会入侵到我心中。”
作为管理者,如果你能让你的下属像子舆一样坦然地接受你的命令,服从你的安排,充满喜悦地去对待工作,让他们顺应可观的条件,发挥自己的独特才能,那么下属的劣势也能转化为优势,这就是和谐管理。和谐管理既指人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相处,也指上下级之间的和谐相处。
某企业的一名员工的父亲遭遇了车祸,重伤住院。他的家庭很贫困,而他刚工作没多久,没有什么储蓄,无法支付几万元的医疗费。就在这名员工犯难时,公司得知这一情况,果断地拿出5万元钱借给他,并根据他在工作中的良好表现,特批给他半个月的假。员工十分感动,回家照顾父亲,处理好一切事务后,他立即赶回来上班。他说:“公司就像家庭一样温暖,我一定努力学习操作技术,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才对得起‘家人’。”
对员工实施亲情化管理,以营造和谐的气氛,并非刻意讨好员工,事实上也是为了企业着想。试想一下,如果员工家里出事了,管理者却不通人性,不准假、不帮忙,员工是不是会觉得寒心呢?就算你把他强留在工作岗位上,他也无法静下心来工作,又怎样为公司创造价值呢?而当企业帮助了员工,赢得了员工的感激,员工再以数十倍的激情对待工作,回报企业的恩情,这样是不是更好呢?所以说,关心帮助员工,让员工与企业关系更加和谐,这种做法对企业和员工双方都是皆为有利的。
不要喂得太饱,否则员工就没有了奔跑的欲望
在这个商品经济年代,所谓的“知遇之恩”往往只能赢得别人口头上的称赞,想让人真正记得你的好,恐怕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保障。身为企业领导者,如果你不给下属实实在在的利益,就不要指望人家毫无保留地为你卖命。因此,领导者不只应该懂得用感情投资笼络人心,更应该学会用“利益”打动下属。
在用利益笼络人心时,领导者要牢记一点:人不太容易知足,如果你一次给足了下属好的待遇、奖励,并且今后没有改善和提高,那么下属就容易产生怨恨,甚至会消极怠工。因此,正确的做法是逐渐改善下属的待遇,一步步笼络下属的心,这更能激发下属的感恩之心。
一位大学教授在推荐其课程时,大谈特谈所谓的“喂猴理论”,他把员工比作马戏团里的猴子。工作人员为了让猴子配合自己,取悦于大众,他们往往会用一些猴子爱吃的食物作为诱饵,以激励猴子的积极性。在训练之前,工作人员会给猴子喂食,但是不会喂得太饱,因为喂得太饱了,猴子就没有了表演的欲望;再者,喂得太饱,“诱饵”对猴子就失去了诱惑力。
通俗地讲,给下属好处不要一次给足,而要结合下属的心理需求,分期给他好处,最大限度地激发他的积极性。有一块大甜头,不要一次性给下属,而要分成几次、分成几个阶段地犒劳下属,以换得下属更持久的感激。站在下属的角度,一次性获得领导给予的甜头,很容易吃得太饱,变得不思进取,而细水长流的好处,则可以让下属一直在激励中努力工作。
领导者一定要认识到人性中有贪婪和懒散的成分,一次性把下属喂得太饱,容易把下属的胃口撑大,使下属变得更加贪婪和懒散,这样一来,他可能对工作失去热情。在运用此法时,一定要讲究策略,千万不能表现得太过功利,否则,就是赤裸裸的收买,会引起下属的不快,也会引起旁人的不满。
俗话说:“放长线,钓大鱼。”在给下属好处时,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幻想一次性就能满足下属所有的需求。今天你满足他某个超出你能力范围的愿望,他就会一直感激你、为你效力吗?恐怕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忘记你给他的好处。再者,作为一个领导者,你手里的资源是有限的,你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一下子喂饱下属,所以,明智的话,还是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一次给下属一点好处,争取持久战的胜利吧!
给得好,不如给得巧。在给下属好处时,一定要抓住时机。举个例子,下属手头宽裕的时候,你奖励他几百块钱,他可能不放在心上。如果下属急需用钱时,你奖励他几百块钱,或暗地里塞给他一个红包,他可能会对你感激涕零。这就是雪中送炭的威力。所以,管理者要多了解下属的心理,下属想要什么,你就适当满足他什么,这样更容易笼络下属的心。
不要轻易许诺,难以实现的诺言比谣言更可怕
实现诺言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其实就是按制度办事。公司制度就是公司对员工的一个承诺。它承诺倘若员工能够按制度办事,就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否则,就要接受应有的惩罚。然而,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按制度办事,不是所有的诺言都能实现。无法实现的诺言将会导致人心的涣散和企业的全盘崩溃。
谣言四起会使人心惶惶,会使企业的日常生产陷入一时的混乱。但是,谣言毕竟是谣言,终有一天会被真相打败,员工会从慌乱中走出重新振作。而无法实现的诺言却会让企业制度的权威消失,让员工不再信任企业,让领导者置身于赤裸裸的雇佣关系之中,让企业变成利益第一的冰冷世界。
企业对员工的诺言是员工积极性的源泉。他们相信按照企业制度办事,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有沉甸甸的收获。他们十分向往这份收获,付出全部的真心只为得到这份收获。而当企业的管理者并不按照制度办事,无法实现对员工的诺言时,员工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对企业的归属感就会消失,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降低。
按规则办事的领导者不仅是员工的榜样,更是员工人生的导师。在许昌市有这样一家叫“胖东来”的购物超市,它几乎垄断了市区的超市行业。倘若它停止营业一天,80%的市民将没有饭吃。它在该市的日营业额甚至超过了丹尼斯、沃尔玛等全球连锁的超市。这样一个地方性的超市怎么就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功呢?这要从超市的文化说起。该市的市民总是说,如果你在许昌街上看到从不闯红灯的人,那他一定是胖东来的员工。是的,胖东来一直以信守承诺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不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超市领导者总能按时发放员工工资和奖金,对员工的任何承诺从来不会打折扣;而员工在领导者的激励下总能100%地完成分内的工作。所以,这家超市的工作总是井井有条,很少出现差错,从来没有接到过市民的投诉。
员工把按规则办事的要求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赢得市民的一片好评。胖东来的管理者注重对诺言的实现,不但提高了超市的运作效率,更提升了员工的个人素质。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员工的高素质是胖东来深受市民追捧的关键。
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制度的执行,这是承诺问题。很多企业不重视制度的执行,对管理工作得过且过,虽然能够得到一时的利益,却会失去员工与合作者的信任。总是能兑现承诺的领导者会成为员工的亲人、合作者的朋友,伸向它的不会是讨要报酬的大手,而是一只只热情的、能帮助你成功的有力臂膀。
不一定每个岗位都要用最强的人
看过NBA篮球赛的人都知道,NBA三十支球队,没有一支球队在各个位置上的球员都是最强的。即便每年夺得总冠军的球队,其各个位置上的球员也不是最强的。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组建一支全明星球队呢?这样不就十拿九稳夺得总冠军吗?
这个想法很好,但它有几个问题:首先,组建全明星球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其次,打篮球并不是“最佳球员+最佳球员=最佳战绩”的运动,因为它涉及到球场上的配合,因此,全明星球队也不一定能取得最佳战绩,不一定能夺得总冠军。
话又说回来,要想夺得总冠军,并不一定要让每个位置上的球员都是最强的,只要最关键的位置上用最强的人,有进攻尖兵,有防守大盾,再配上中不溜的球员,球队一样能取得好成绩,甚至夺得总冠军。比如,当年“科比+奥尼尔”组合,连夺三个总决赛冠军,就是最好的说明。
企业用人与NBA球队用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不一定每个岗位上都用最强的人。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说:“不一定每个岗位都必须选择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人来担任。”这在常人来看是很难理解的。
松下幸之助的解释是:“如果把十个自认为一流的优秀人才集中到一起做事,每个人都有他坚定的主张,也就是十个人有十种不同的主张,最后根本无法决断出一个结果,计划也就无法推动。十个人中只要有一两个杰出人物即可,其余的可能是平凡者,事情反而得以顺利进行,因为其他人会心悦诚服地遵从那一两个才智出众的领导者。”
现实中很多例子可以证明松下幸之助的观点,比如,有些公司拥有很多一流的大学毕业、资历很出众的人才,按常理来说,这些公司应该发展得很好。可实际上,某些由二流人才组成的公司,干出的业绩比一流人才组建的公司更好。因为都是高材生、都是人才,一旦没有配合好,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谁都不服谁,结果造成企业内耗,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相比之下,我们看看西天取经的团队——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在四人中唐僧算得上是优秀的领导者,孙悟空是一流的人才,而猪八戒和沙和尚,只能算得上二流的人才,但是他们四人搭配在一起,却成功战胜了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取得正经。由此可见,知识水平、能力才华不同的人才搭配在一起,一样可以让企业蓬勃发展。当然,其中重要的条件是要有英明的领导者。
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有一则笑话,值得每一位管理者玩味:
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的时候,把自己的眼镜取下来,给病人试戴,理由是:“这个眼镜我戴了10年,效果很好,送给你吧,反正我家还有一副眼镜。”
病人委婉地拒绝了,但医生却坚持把眼镜送给他,还说:“我戴得很好,送给你了,白给的你还不要啊?”
病人说:“我不习惯戴别人戴过的眼镜,我还是自己买个新眼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