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荒洼
20645400000003

第3章 、小学堂

英冬雨从小就喜欢跟着他爹到大荒洼里去打兔子。他跟在他爹的身后,看见远处一只兔子从草窝里跑出来,他就急忙喊“爹——,兔子。”可是,他从来没有能够把“兔子”喊出来。往往就在他喊“爹”的时候,英秋润的枪就响了。前边的兔子就会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上。

冬雨在这个时候就会很羡慕地看着他爹手中的那杆枪。他伸出手去摸一摸,他多想自己也能像父亲那样,在兔子刚刚跳起的时候,打一枪啊!

可是,英秋润从来不让冬雨去开枪。冬雨多次恳求打一枪试试,英秋润坚决不答应。他想让冬雨念书。他想让冬雨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在冬雨八岁的时候,英秋润把他送进了英庄的小学堂。英庄的小学堂设在英庄的祠堂内。

英庄的祠堂在英庄的丁字街口。

英庄有一条半大街,一条是贯穿全村的东西大街,还有半条南北街。那半条南北街,北起东西大街,往南直通村外。这一条半大街就形成了一个丁字街口。英庄的东西大街通往村外的路,分别叫做东马道和西马道。从南北街出村通往九水河桥的那条路,是英庄人和九水河北岸十几个村庄的人走出大荒洼的唯一通道,从这儿往南走八十多里路,就是乐北县城。所以,人们把这条路叫做南官道。

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在相交点上形成的这个丁字街口,自然就成为了英庄大荒洼的交通枢纽,也是英庄乃至整个大荒洼最繁华的地方。

族长英方儒不仅把小学堂设立在英庄的祠堂内,他还为英庄的孩子们请来了在大荒洼最有名的一个教书先生。

教书先生叫马文章,是大荒洼很有名气的七才子。

马文章是九水河南岸马家庄人,他和他的堂叔兄弟马文采在同一年考中了秀才,轰动了整个黄河口。在堂叔兄弟排行中,马文章排行第七,马文采排行第八。于是乎,在黄河口一带人们便称呼马文章为“七才子”,称呼马文采“八才子”。正当兄弟两人雄心勃勃想大展宏图继续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慈禧太后却突然下诏从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取消科举考试。他们虽然没有能够再往上考举人、进士什么的,可在黄河口一带,人们都说,如果不是慈禧老太后废除了科举考试,他们兄弟肯定会考中状元、榜眼的。虽然,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连他们的秀才身份也没有了。但在乡亲们的眼里,他们仍然是被人交口称赞的“七才子”、“八才子”。

“七才子”马文章和别的教书先生不一样。第一天,他没有教孩子们念《三字经》,也没有念《百家姓》,更没有念《千字文》。当时人们公认的这三个启蒙教材他都没有用。他对他的学生们说,一个人,先要了解自己的家族的历史,要知道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然后才能学知识。他对孩子们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村子南面的那条小河为什么叫九水河吗?”

孩子们当然都摇头,他们从小就知道那条小河叫九水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们瞪大好奇的眼睛,看着他们的先生。

马文章告诉孩子们,九水河,说是小河,其实也就是一条深沟。沟的上面最宽的地方也不过百米左右,最窄的地方只有十几米。在黄河入海口的大荒洼里,这样的深沟,随处可见。可是,你们英庄人在搬来这儿建村的时候,却把这条深沟叫做九水河。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最早迁来大荒洼的英庄人是楚汉时期有名的九江王英布的后代。

说到这儿,他又不得不停下来,给孩子们讲起了九江王英布的故事。孩子们一听九江王英布那么厉害,都很喜欢,听得入了迷。

马文章又从遥远的汉朝回到了现在,他说:“英庄真正的有历史可考是从明朝开始。你们英庄在明朝戊申科出过一个解元,叫英怀孟。”说到这儿,他把桌子上的几张纸摊开,看了看,说:“他万历三十八年为英庄刚刚建成的祠堂撰写的《英氏先祠记》中说:‘始祖由洪洞徙居乐安城北八十里肇自永乐四年越数百载始构堂而奠焉。’“

他最后的这句话,孩子们听不懂,马文章解释说:“就是说,你们英庄人是在明朝永乐四年从山西洪洞县迁到大荒洼来的。你们明明是从山西洪洞县来的,怎么说是英布的后代呢?”

接着,他又不得不给孩子们讲移民的事。他告诉孩子们,元朝末年,中原和北方一带是元军与起义军激烈争夺之地。今天起义军打过来,明天元军打过去,这样的拉锯战持续了十几年。结果是这一带的老百姓非死即逃,人口骤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伊始,便下旨往中原和北方一带移民。由于当时老百姓不愿意背井离乡当移民,朝廷便欺骗老百姓说除山西洪洞县外,其它各地每家只允许留下一名青年男丁,其余男丁都必须外迁。因此,附近州县的老百姓便纷纷逃往洪洞县躲避移民。可是,朝廷很快兵围洪洞县,按户口查实,除洪洞原籍人口外,其余全部移民。最后,他说,其实,我们这几十个村子的人都是从洪洞县迁来的。但是,我们的祖籍大都不是山西洪洞县的。九江王英布投靠汉高祖刘邦并帮助刘邦打下天下后,被刘邦封为淮南王。后来,刘邦猜忌异姓王,先后以谋反罪名诛杀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英布被迫反汉。战败后被夷灭三族。有一些英氏后人潜逃他乡,隐姓埋名。至汉代结束后,才敢恢复英姓。你们的老祖宗英布,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当然,老祖宗再厉害,那也是过去的事了,你们只有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像你们的老祖宗那样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

他绕了一个大圈子,才又说到九水河:你们英庄人,为了纪念自己的这位赫赫有名的老祖宗,就把这条本来没有名字的深沟叫了九水河。在大荒洼的几十个村庄里,人们都习惯跟着英庄人把这条深沟叫做九水河。可在民国的地图上却没有这个名字。”

一个上午,他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有一个故事,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孩子们还仨一拨俩一伙地热烈讨论。

吃午饭的时候,英秋润问冬雨,先生都教了什么。冬雨一边吃着饭,一边绘声绘色地给他爹娘说了一番。他娘马菊花说:“这个先生,咋不教孩子念《三字经》呢?”

英秋润说:“人家是有名的七才子,先给孩子们讲讲这些,有好处。”到底有啥好处,他也说不明白。过了一会儿,他又说,“下午就该教孩子们念书了。”

下午,马文章依然没有教孩子么念书。他把孩子们领到祠堂外边,指着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问:“你们看一看,这两个石狮子一样不一样?”

孩子们不用看就知道不一样,因为他们从小就在这两个石狮子上趴着玩。

马文章告诉孩子们,大门左边的这头狮子,右爪下踩着一个石球,是雄狮。右边的那头狮子,左爪下伏着一只小狮子,是雌狮。

然后他指着大门上面的横匾,告诉孩子们,横匾上的四个大字是“英氏先祠”。他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孩子们读。等都会读了,他又教孩子们去读门框和门心的对联。右边门框上是上联,写的是“由洪洞而迁子孙多睿智贤孝”。左边门框上是下联,写的是“自永乐以来基业广懋盛恢宏”。门心上也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蒸尝享万古”,下联是“昭穆序千秋”。

他把这两副对联的意思讲给孩子们听,然后又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他们认读。等孩子们都记住了,他领孩子们走进祠堂的天井,祠堂院内,迎大门是影壁墙。影壁墙上画的是松鹤延年,两侧还有一副对联“绕院松柏青碧翠,深进享堂琥珀光”。院内有九棵松树。北面三间大厅,在上面有一个横匾,写着两个大字“享堂”。门口有一副对联“祖德宗功流芳远,子承孙继世泽长”。等孩子们都把这些字认识了,天也就快黑了。他今天的课也就结束了。